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熱冷卻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油壓機是一種通過專用液壓油作為工作介質,通過液壓栗作為動力源,靠栗的作用力使液壓油通過液壓管路進入油缸/活塞,使油缸/活塞做功從而完成一定機械動作來作為生產力的一種機械。現有油壓機,為了生產部分產品,要求其具備加熱、冷卻功能,但其加熱溫度一般只能達到165°C左右,對于一些航空、風能領域的新材料,其加熱溫度往往要求達到360°C,遠遠超過了現有油壓機的加熱溫度,且現有油壓機通常采用冷卻導熱油或風冷的方式對機器加熱冷卻體進行冷卻,并需要配備大功率的冷卻交換器,其存在冷卻速度慢、冷卻效率低、冷卻能耗大的問題,由此,急需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以解決現有油壓機加熱溫度低、冷卻速度慢、冷卻效率低、冷卻能耗大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種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包括機器加熱冷卻體、介質加熱裝置、介質冷卻裝置、冷卻換熱器、第一電動三通閥、第二電動三通閥、第三電動三通閥、第四電動三通閥,所述介質加熱裝置的出口與第一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a相連,所述第一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b與內循環栗的進口相連,且第一電動三通閥的端口c與介質冷卻裝置的出口相連,所述內循環栗的進口處設置有膨脹槽,且內循環栗的出口與機器加熱冷卻體的進口相連,所述機器加熱冷卻體的出口與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d相連,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e與冷卻換熱器的一端相連,所述冷卻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機器加熱冷卻體的出口相連,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f與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g相連,所述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h與內循環栗的進口相連,且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i與第四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j相連,所述第四電動三通閥的端口k與介質加熱裝置的回口相連,且第四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I與介質冷卻裝置的回口相連。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介質加熱裝置為電加熱爐。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介質冷卻裝置為冷水機。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冷卻換熱器包括蛇形管道,所述蛇形管道的外部設置有水霧化器,且蛇形管道的外部設置有將水霧化器霧化出的水汽吸至蛇形管道上的引風機。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f與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g相連的管路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的加熱溫度可達到360°c,能夠滿足加工航空、風能領域新材料的要求,且其冷卻速度快、冷卻效率高,冷卻能耗小,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冷卻油壓機,相較于傳統加熱冷卻油壓機,冷卻至相同溫度,其能耗可減少58%,并能節省三分之二的冷卻時間。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的示意圖。
[0012]圖中:
[0013]1、機器加熱冷卻體;2、電加熱爐;3、冷水機;4、第一電動三通閥;5、內循環栗;6、第二電動三通閥;7、第三電動三通閥;8、第四電動三通閥;9、水霧化器;1、引風機;11、蛇形管道;12、溫度傳感器;13、膨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5]請參照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的示意圖。
[0016]于本實施例中,包括機器加熱冷卻體1、電加熱爐2、冷水機3、冷卻換熱器、第一電動三通閥4、第二電動三通閥6、第三電動三通閥7、第四電動三通閥8,所述電加熱爐2的出口與第一電動三通閥4的端口 a相連,所述第一電動三通閥4的端口 b與內循環栗5的進口相連,且第一電動三通閥4的端口 c與冷水機3的出口相連,所述內循環栗5的進口處設置有膨脹槽13,且內循環栗5的出口與機器加熱冷卻體I的進口相連,所述機器加熱冷卻體I的出口與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d相連,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e與冷卻換熱器的一端相連,所述冷卻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機器加熱冷卻體I的出口相連,所述冷卻換熱器包括蛇形管道11,所述蛇形管道11的外部設置有水霧化器9,且蛇形管道11的外部設置有將水霧化器9霧化出的水汽吸至蛇形管道11上的引風機10,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f與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g相連,且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f與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g相連的管路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2,所述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h與內循環栗5的進口相連,且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i與第四電動三通閥8的端口 j相連,所述第四電動三通閥8的端口 k與電加熱爐2的回口相連,且第四電動三通閥8的端口 I與冷水機3的回口相連。
[0017]工作時,加熱狀態下:冷水機3處于關閉狀態,電加熱爐2工作,對管道內的介質進行加熱,加熱后的介質由第一電動三通閥4的端口 a流經第一電動三通閥4的端口 b進入內循環栗5,由內循環栗5的出口流至機器加熱冷卻體I,對機器加熱冷卻體I進行加熱,流經機器加熱冷卻體I后的介質由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d經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f流至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g,再由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i流出至第四電動三通閥8的端口 j,最后由第四電動三通閥8的端口 k流回至電加熱爐2內,形成一個加熱循環;
[0018]加熱保溫狀態下:冷水機3依然處于關閉狀態,管道內的介質由內循環栗5的出口流至機器加熱冷卻體I對機器加熱冷卻體I進行加熱保溫,由機器加熱冷卻體I流出的介質由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d經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f流至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g,再由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h流回至內循環栗5,形成一個保溫循環系統;
[0019]高溫快速冷卻狀態下:管道內的介質由內循環栗5的出口流至機器加熱冷卻體I對機器加熱冷卻體I進行冷卻,由機器加熱冷卻體I流出的介質進入冷卻換熱器的蛇形管道11內,此時,水霧化器9將水霧化,引風機10將霧化的水吸至蛇形管道11的外壁上,使得霧化的水被汽化成水蒸氣,吸收熱量,進而使得蛇形管道11內的介質快速冷卻,由蛇形管道11流出的介質由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e經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f流至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g,再由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h流回至內循環栗5,形成一個快速冷卻循環系統;
[0020]低溫冷卻狀態下:冷水機3工作,對管道內的介質進行冷卻,冷卻后的介質由第一電動三通閥4的端口c流經第一電動三通閥4的端口b進入內循環栗5,由內循環栗的5出口流至機器加熱冷卻體I,對機器加熱冷卻體I進行冷卻,流經機器加熱冷卻體I后的介質經由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d經第二電動三通閥6的端口 f流至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g,再由第三電動三通閥7的端口 i流出至第四電動三通閥8的端口 j,最后由第四電動三通閥8的端口 I流回至冷水機3內,形成一個低溫冷卻循環系統。
[0021]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器加熱冷卻體、介質加熱裝置、介質冷卻裝置、冷卻換熱器、第一電動三通閥、第二電動三通閥、第三電動三通閥、第四電動三通閥,所述介質加熱裝置的出口與第一電動三通閥的端口a相連,所述第一電動三通閥的端口b與內循環栗的進口相連,且第一電動三通閥的端口c與介質冷卻裝置的出口相連,所述內循環栗的進口處設置有膨脹槽,且內循環栗的出口與機器加熱冷卻體的進口相連,所述機器加熱冷卻體的出口與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d相連,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e與冷卻換熱器的一端相連,所述冷卻換熱器的另一端與機器加熱冷卻體的出口相連,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f與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g相連,所述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h與內循環栗的進口相連,且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i與第四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j相連,所述第四電動三通閥的端口k與介質加熱裝置的回口相連,且第四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I與介質冷卻裝置的回口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加熱裝置為電加熱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冷卻裝置為冷水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換熱器包括蛇形管道,所述蛇形管道的外部設置有水霧化器,且蛇形管道的外部設置有將水霧化器霧化出的水汽吸至蛇形管道上的引風機。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f與第三電動三通閥的端口 g相連的管路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包括機器加熱冷卻體、介質加熱裝置、介質冷卻裝置、冷卻換熱器、第一電動三通閥、第二電動三通閥、第三電動三通閥、第四電動三通閥。所述超高溫節能加熱冷卻系統的加熱溫度可達到360℃,能夠滿足加工航空、風能領域新材料的要求,且其冷卻速度快、冷卻效率高,冷卻能耗小,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加熱冷卻油壓機,相較于傳統加熱冷卻油壓機,冷卻至相同溫度,其能耗可減少58%,并能節省三分之二的冷卻時間。
【IPC分類】B30B15/34
【公開號】CN205255582
【申請號】CN201520972779
【發明人】鐘偉良, 錢鳳珠, 王榮偉
【申請人】無錫錦和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