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齒圈壓裝工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外齒圈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齒圈壓裝工裝。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外齒圈的外圓面上滾齒都是先將單個齒圈固定在滾齒機上,再進行滾齒,加工效率低,為此急需解決上述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外齒圈壓裝工裝,欲將一組外齒圈壓裝在工件套外面,以便后續批量滾齒。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外齒圈壓裝工裝,其特征在于:該壓裝工裝由上移動組件和下定位組件構成,其中:所述上移動組件包括上水平壓板(1)和水平下壓環
(3),其中上水平壓板(1)與壓機(Y)的壓頭(YT)同軸固定,該上水平壓板(1)的下板面通過一組豎直連接柱(2)與所述水平下壓環(3)頂面同軸固定,該豎直連接柱沿周向設置;
[0005]所述下定位組件與上移動組件的軸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并包括下定位座(4)和下壓蓋(7),其中:所述下定位座(4)固定在所述壓機(Y)的工作臺(YG)上,在下定位座內通過徑向塊(4a)同軸連接有一個定位柱(4b),該定位柱上端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部;所述下定位座(4)頂面同軸支撐有一個下壓裝套筒(5),該下壓裝套筒的外徑大于下定位座(4)的外徑,在下壓裝套筒(5)內通過徑向柱(5a)同軸連接有一個定位套(5b),該定位套中心孔的下部與所述定位柱(4b)上端的圓錐部相配合;所述下壓裝套筒(5)上方同軸設有一個下壓裝定位套筒(6),這兩個件均用于套裝外齒圈(W),且下壓裝套筒(5)外面一次可以套裝8-10個外齒圈(W);所述下壓裝定位套筒(6)的高度高于下壓裝套筒(5),該下壓裝定位套筒的外壁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面,其下端的外徑與下壓裝套筒(5)的直徑相同;所述下壓裝定位套筒(6)中心孔的下端設有一個下環形凸臺(6a),該下環形凸臺與所述下壓裝套筒
[5]的內孔壁貼合;
[0006]所述下壓蓋(7)的開口朝下,并可套在所述下壓裝定位套筒(6)外面,并在所述上移動組件的作用下,向下壓所述外齒圈(W),當下壓蓋(7)內頂面接觸下壓裝定位套筒(6)頂面時,剛好將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套裝的所有外齒圈(W)壓到所述下壓裝套筒(5)上。
[000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上移動組件只能在壓機的壓頭帶動下上下移動,而下壓裝套筒(5)、下壓裝定位套筒(6)和下壓蓋(7)是可以拆卸的。下壓裝套筒(5)上先套裝的是已經滾好齒的外齒圈(W),而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先套裝的是未滾齒的外齒圈(W),且下壓裝套筒(5)和下壓裝定位套筒¢)的外齒圈(W)數目及規格相同。壓裝時,上移動組件向下壓下壓蓋(7),并將下壓裝套筒(5)上滾好齒的外齒圈(W)壓到下壓裝套筒(5)外面,而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未滾齒的外齒圈(W)則被壓裝到下壓裝套筒(5)上,以便后續將帶有為滾齒外齒圈(W)的下壓裝套筒(5)裝夾到滾齒機上,進而進行滾齒操作。
[0008]完成滾齒加工后,又將帶有已滾齒外齒圈(W)的下壓裝套筒(5)裝到下定位座(4)上,然后在下壓裝套筒(5)上面裝上下壓裝定位套筒¢),其次在下壓裝定位套筒(6)外面套裝有一組未滾齒的滾齒外齒圈(W),最后在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部套裝下壓蓋(7),從而通過下壓蓋(7)將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未滾齒的滾齒外齒圈(W)壓裝到下壓裝套筒
(5)上,并同時將下壓裝套筒(5)的已滾齒外齒圈(W)壓到下定位座(4)上,以便人工取下已滾齒的外齒圈(W),并如此往復循環操作。
[0009]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能將已加工的外齒圈從下壓裝套筒上取下,并同時將未滾齒的外齒圈壓裝到下壓裝套筒上,以便后續工序中將帶有未滾齒外齒圈的下壓裝套筒裝夾到滾齒機上滾齒,且下壓裝套筒上可以壓裝8-10個外齒圈,這樣就能大幅提高滾齒效率,從而很好地客服現有技術加工效率低的缺陷,且本工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實施。
[0010]在本案中,所述下定位座⑷通過徑向塊(4a)與定位柱(4b)焊接固定。
[0011]為了便于連接,所述上水平壓板(1)通過螺栓與壓機(Y)的壓頭(YT)固定。
[0012]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將已加工的外齒圈從下壓裝套筒上取下,并同時將未滾齒的外齒圈壓裝到下壓裝套筒上,以便后續工序中將帶有未滾齒外齒圈的下壓裝套筒裝夾到滾齒機上滾齒,且下壓裝套筒上可以壓裝8-10個外齒圈,這樣就能大幅提高滾齒效率,從而很好地客服現有技術加工效率低的缺陷,且本工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易于實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1所示,一種外齒圈壓裝工裝,該壓裝工裝由上移動組件和下定位組件構成。其中:上移動組件包括上水平壓板1和水平下壓環3,其中上水平壓板1與壓機Y的壓頭YT同軸固定,上水平壓板1通過螺栓與壓機Y的壓頭YT固定。上水平壓板1的下板面通過一組豎直連接柱2與水平下壓環3頂面同軸固定,該豎直連接柱3沿周向設置。
[0016]如圖1所示,下定位組件與上移動組件的軸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主要由下定位座4、下壓裝套筒5、下壓裝定位套筒6和下壓蓋7構成。其中,下定位座4固定在壓機Y的工作臺YG上,在下定位座4內通過徑向塊4a同軸連接有一個定位柱4b,該定位柱4b上端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部。下定位座4通過徑向塊4a與定位柱4b焊接固定。
[0017]下定位座4頂面同軸支撐有一個下壓裝套筒5,該下壓裝套筒5的外徑大于下定位座4的外徑,在下壓裝套筒5內通過徑向柱5a同軸連接有一個定位套5b。該定位套5b中心孔的下部與定位柱4b上端的圓錐部相配合,這樣是為了轉動下壓裝套筒5,以便去下壓裝套筒5上外齒圈W上的毛刺。下壓裝套筒5上方同軸設有一個下壓裝定位套筒6,這兩個件均用于套裝外齒圈W,且下壓裝套筒5外面一次可以套裝8-10個外齒圈W。下壓裝定位套筒6的高度高于下壓裝套筒5,該下壓裝定位套筒5的外壁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面,下壓裝定位套筒6下端的外徑與下壓裝套筒5的直徑相同。下壓裝定位套筒6中心孔的下端設有一個下環形凸臺6a,該下環形凸臺6a與下壓裝套筒5的內孔壁貼合,這樣就能準確地對下壓裝定位套筒5和下壓裝定位套筒6定位。
[0018]下壓蓋7的開口朝下,并可套在下壓裝定位套筒6外面,并在上移動組件的作用下,向下壓外齒圈W。當下壓蓋7內頂面接觸下壓裝定位套筒6頂面時,剛好將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套裝的所有外齒圈W壓到下壓裝套筒5上,這樣就能全部將下壓裝套筒5上已加工的外齒圈W壓出,并將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全部的未加工外齒圈W同步壓裝到下壓裝套筒5上,實現一對一的置換。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外齒圈壓裝工裝,其特征在于:該壓裝工裝由上移動組件和下定位組件構成,其中:所述上移動組件包括上水平壓板(1)和水平下壓環(3),其中上水平壓板(1)與壓機(Y)的壓頭(YT)同軸固定,該上水平壓板⑴的下板面通過一組豎直連接柱⑵與所述水平下壓環(3)頂面同軸固定,該豎直連接柱沿周向設置; 所述下定位組件與上移動組件的軸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并包括下定位座(4)和下壓蓋(7),其中:所述下定位座(4)固定在所述壓機(Y)的工作臺(YG)上,在下定位座內通過徑向塊(4a)同軸連接有一個定位柱(4b),該定位柱上端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部;所述下定位座(4)頂面同軸支撐有一個下壓裝套筒(5),該下壓裝套筒的外徑大于下定位座(4)的外徑,在下壓裝套筒(5)內通過徑向柱(5a)同軸連接有一個定位套(5b),該定位套中心孔的下部與所述定位柱(4b)上端的圓錐部相配合;所述下壓裝套筒(5)上方同軸設有一個下壓裝定位套筒¢),這兩個件均用于套裝外齒圈(W),且下壓裝套筒(5)外面一次可以套裝8-10個外齒圈(W);所述下壓裝定位套筒(6)的高度高于下壓裝套筒(5),該下壓裝定位套筒的外壁為上小、下大的圓錐面,其下端的外徑與下壓裝套筒(5)的直徑相同;所述下壓裝定位套筒(6)中心孔的下端設有一個下環形凸臺(6a),該下環形凸臺與所述下壓裝套筒(5)的內孔壁貼合; 所述下壓蓋(7)的開口朝下,并可套在所述下壓裝定位套筒(6)外面,并在所述上移動組件的作用下,向下壓所述外齒圈(W),當下壓蓋(7)內頂面接觸下壓裝定位套筒(6)頂面時,剛好將下壓裝定位套筒(6)上套裝的所有外齒圈(W)壓到所述下壓裝套筒(5)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齒圈壓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座(4)通過徑向塊(4a)與定位柱(4b)焊接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齒圈壓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壓板(1)通過螺栓與壓機⑴的壓頭(YT)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外齒圈壓裝工裝,壓裝工裝由上移動組件和下定位組件構成,其中上移動組件的上水平壓板下板面通過豎直連接柱與水平下壓環頂面同軸固定;下定位組件中的下定位座固定在壓機工作臺上;下定位座頂面同軸支撐有下壓裝套筒,下壓裝套筒上方同軸設有下壓裝定位套筒,下壓裝套筒外面一次可以套裝8-10個外齒圈;下壓蓋的開口朝下,并可套在下壓裝定位套筒外面。本實用新型能將已加工的外齒圈從下壓裝套筒上取下,并同時將未滾齒的外齒圈壓裝到下壓裝套筒上,以便后續工序中將帶有未滾齒外齒圈的下壓裝套筒裝夾到滾齒機上滾齒,且下壓裝套筒上可以壓裝8-10個外齒圈,這樣就能大幅提高滾齒效率,從而很好地客服現有技術加工效率低的缺陷。
【IPC分類】B23F23/06
【公開號】CN205147506
【申請號】CN201520806870
【發明人】廖長榮
【申請人】重慶民發汽車配件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