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焊接機械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高性能焊接機械臂。
【背景技術】
[0002]在機架流水線加工過程中,通常需要對所加工的機架進行焊接。在焊接過程中焊接機械臂設置于流水線的兩側,以便于對流水線上的機架進行焊接。通常情況下,焊接機械臂只能對單一位置的流水線的機架進行焊接,當流水線較多時,只能在不同的流水線上進行分別設置,當流水線進行調換或維修時,將造成焊接設備的長期閑置,降低了焊接設備的利用率,同時增大的維修及機架的加工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高性能焊接機械臂,解決了現有焊接機械臂焊接工位固定,無法進行流水線工位調節的問題。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包括,上焊接臂、下支撐臂及輪盤底座;所述下支撐臂的底部通過水平旋轉機構與所述輪盤底座活動連接,圍繞所述輪盤底座的輪盤水平旋轉,所述下支撐臂通過垂向擺動機構與所述上焊接臂的下端活動連接,使所述上焊接臂圍繞所述下支撐臂的上端垂向擺動。
[0006]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水平旋轉機構包括:水平旋轉驅動電機及齒輪組傳動裝置;所述水平旋轉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所述齒輪組傳動裝置的主動輪連接,所述輪盤底座的內圈為與所述主動輪相應的齒圈,使所述主動輪通過與所述齒圈嚙合,帶動所述齒圈水平轉動,所述下支撐臂的下端與所述齒圈固定連接。
[0007]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垂向擺動機構包括:垂向擺動電機;所述垂向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下支撐臂的上端,輸出端與所述上焊接臂連接,驅動所述上焊接臂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擺動。
[0008]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輪盤基座及防振阻尼圈;所述輪盤底座通過防振阻尼圈固定于所述輪盤底座的上方;使所述防振阻尼圈固定于所述輪盤基座與所述輪盤底座之間。
[0009]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防振阻尼圈包括:圈梁及阻尼體;所述阻尼體包裹于所述圈梁的外部。
[0010]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圈梁包括:內圈梁及外圈梁;所述內圈梁與外圈梁之間通過多跟連接梁固定連接。
[0011]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內圈梁及外圈梁之間填充聚苯乙烯泡沫。
[0012]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焊接旋轉頭及旋轉頭驅動電機;所述旋轉頭垂向驅動電機與所述上焊接臂的前端固定連接,輸出端與所述加工旋轉頭連接,帶動所述加工旋轉頭沿所述上焊接臂的前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
[0013]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旋轉頭驅動電機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
[0014]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焊槍;所述焊槍固定于所述焊接旋轉頭的前端。
[0015]本實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通過底部的輪盤設計,可實現360°的底座旋轉,從而可以對多工位的機架進行焊接,當一個工位進行維修使,焊接機械臂還可以對其他工位的機架進行焊接,從而,提高了機架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時,可使焊接工位的設計更為靈活,減小了流水線現場施工的難度。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高性能焊接機械臂的正面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高性能焊接機械臂的側面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在使用時的俯視工作狀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方式中,高性能焊接機械臂的正面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公開了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包括,上焊接臂10、下支撐臂20及輪盤底座30。下支撐臂20的底部通過水平旋轉機構40與輪盤底座30活動連接,圍繞輪盤底座30的輪盤水平旋轉。輪盤底座30通過軸承環與下部底座固定。下支撐臂20通過垂向擺動機構50與上焊接臂10的下端活動連接,使上焊接臂10圍繞下支撐臂20的上端沿A向垂向擺動。上述水平旋轉機構40包括:水平旋轉驅動電機41及齒輪組傳動裝置;水平旋轉驅動電機41的輸出端與齒輪組傳動裝置的主動輪42連接,輪盤底座30的內圈為與主動輪42相應的齒圈43,使主動輪42通過與齒圈43嚙合,帶動齒圈43水平轉動,下支撐臂20的下端21與齒圈43固定連接。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垂向擺動機構50包括:垂向驅動電機51,該垂向驅動電機51固定于下支撐臂20的上端,輸出端511與上焊接臂10連接,驅動上焊接臂10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擺動。從而,如圖3所示,當水平旋轉機構40中的水平旋轉驅動電機41帶動主動輪42旋轉時,主動輪42通過和輪盤底座30的嚙合傳動,帶動輪盤底座30沿B向圓周方向旋轉,從而使下支撐臂20可做圓周轉動從而停留于C1、C2、C3、C4、C5的加工工位。
[0023]為減小輪盤底座30在轉動時的震動,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還包括:輪盤基座31及防振阻尼圈32。輪盤底座30通過防振阻尼圈32固定于輪盤底座30的上方。使防振阻尼圈32固定于輪盤基座31與輪盤底座30之間。優選地,防振阻尼圈32包括:圈梁及阻尼體。阻尼體包裹于圈梁的外部。上述阻尼體322為聚氨酯、PVC等阻尼材料。上述圈梁包括:內圈梁及外圈梁;內圈梁與外圈梁之間通過多跟連接梁固定連接。為進一步啟動減震作用,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內圈梁及外圈梁之間填充聚苯乙烯泡沫。
[0024]為便于焊接臂,在使用時前端焊接臂的轉動,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還包括:焊接旋轉頭60及旋轉頭驅動電機61。旋轉頭垂向驅動電機與上焊接臂10的前端固定連接,輸出端與加工旋轉頭連接,帶動加工旋轉頭沿上焊接臂10的前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上述旋轉頭驅動電機61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焊槍70固定于焊接旋轉頭60的前端。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焊接臂、下支撐臂及輪盤底座;所述下支撐臂的底部通過水平旋轉機構與所述輪盤底座活動連接,圍繞所述輪盤底座的輪盤水平旋轉,所述下支撐臂通過垂向擺動機構與所述上焊接臂的下端活動連接,使所述上焊接臂圍繞所述下支撐臂的上端垂向擺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轉機構包括:水平旋轉驅動電機及齒輪組傳動裝置;所述水平旋轉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所述齒輪組傳動裝置的主動輪連接,所述輪盤底座的內圈為與所述主動輪相應的齒圈,使所述主動輪通過與所述齒圈嚙合,帶動所述齒圈水平轉動,所述下支撐臂的下端與所述齒圈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向擺動機構包括:垂向擺動電機;所述垂向驅動電機固定于所述下支撐臂的上端,輸出端與所述上焊接臂連接,驅動所述上焊接臂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擺動。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輪盤基座及防振阻尼圈;所述輪盤底座通過防振阻尼圈固定于所述輪盤底座的上方;使所述防振阻尼圈固定于所述輪盤基座與所述輪盤底座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阻尼圈包括:圈梁及阻尼體;所述阻尼體包裹于所述圈梁的外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包括:內圈梁及外圈梁;所述內圈梁與外圈梁之間通過多跟連接梁固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梁及外圈梁之間填充聚苯乙烯泡沫。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焊接旋轉頭及旋轉頭驅動電機;所述旋轉頭垂向驅動電機與所述上焊接臂的前端固定連接,輸出端與加工旋轉頭連接,帶動加工旋轉頭沿所述上焊接臂的前端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頭驅動電機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焊槍;所述焊槍固定于所述焊接旋轉頭的前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高性能焊接機械臂,包括,上焊接臂、下支撐臂及輪盤底座;所述下支撐臂的底部通過水平旋轉機構與所述輪盤底座活動連接,圍繞所述輪盤底座的輪盤水平旋轉,所述下支撐臂通過垂向擺動機構與所述上焊接臂的下端活動連接,使所述上焊接臂圍繞所述下支撐臂的上端垂向擺動。解決了現有焊接機械臂焊接工位固定,無法進行流水線工位調節的問題。從而可以對多工位的機架進行焊接,當一個工位進行維修使,焊接機械臂還可以對其他工位的機架進行焊接,從而,提高了機架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時,可使焊接工位的設計更為靈活,減小了流水線現場施工的難度。
【IPC分類】B23K37/02
【公開號】CN205085568
【申請號】CN201520804346
【發明人】劉明貴
【申請人】安徽鴻森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