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現有Z字型鈑金基本是通過模具壓彎成型的,Z字型鈑金的兩個彎折角角度為90度,在壓彎的過程中,上模和下模之間通過相互配合的凸塊和凹槽形成Z字成型空隙,由于在壓彎的初期上模為單邊受力,也就是凸塊受力較大,在壓彎的過程中容易在鈑金的反作用力之下產生沿進料方向前后的巨大推力,使得上模和下模之間產生錯位,導致彎折角度誤差增大,且隨著彎折的次數越來越大。現有技術急需一種防止模具錯位,鈑金成型精度高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防止模具錯位,鈑金成型精度高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包括上模和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在頂板上,所述下模設置在底板上,所述頂板和底板之間設有導向機構;所述頂板和底板兩側還設有用于防止頂板和底板沿進料方向前后錯位的限位導向柱。通過在頂板和底板兩側設置限位導向柱可以加強模具在進料前后方向的限位,防止模具前后錯位,提高鈑金成型精度。
[0005]作為優選地,所述限位導向柱豎置設置,所述限位導向柱朝向頂板和底板的表面為豎置平面,所述豎置平面與頂板兩側邊緣配合滑動并限制頂板在豎置方向運行。這樣的設計是對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0006]作為優選地,所述限位導向柱在底板與頂板兩側設有兩組,且分別位于底板與頂板兩側端部。這樣的設計使得頂板和底板受力均勻。
[0007]作為優選地,每組限位導向柱底部均通過橫梁連接固定,所述底板兩端分別固定在每組限位導向柱之間的橫梁上。這樣的設計使得組件結構緊湊。
[0008]作為優選地,所述限位導向柱與橫梁相交的外側區域上設有加強連接板。這樣的設計使得限位導向柱的強度增強。當限位導向柱收到模具的橫向推力時,可以通過加強連接板加強平衡,不易變形。
[0009]作為優選地,所述導向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板上的導向柱和設置在頂板上與導向柱配合上下滑動的滑套。這樣的設計是對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0010]作為優選地,所述上模底部設有上凸塊,上凸塊一側相應為上凹槽;所述下模上設有與上凸塊配合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一側為與上凹槽配合的下凸塊;所述下凹槽內還設有與上凸塊配合夾持鈑金的下頂塊;所述上凸塊、上凹槽、下凹槽、下頂塊和下凸塊合模時形成鈑金Z字成型空隙。這樣的設計是對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0011]作為優選地,所述下頂塊與上凸塊配合上下運行。這樣的設計是對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0012]作為優選地,所述下頂塊底部設有頂桿或者彈簧柱。這樣的設計是對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0013]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頂板和底板兩側設置限位導向柱可以加強模具在進料前后方向的限位,防止模具前后錯位,提高鈑金成型精度。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省略導向機構的側視圖(開模);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省略導向機構的側視圖(合模)。
[0018]圖中:1、頂板;2、底板;3、限位導向柱;4、豎置平面;5、橫梁;6、加強連接板;7、導向柱;8、滑套;9、上凸塊;10、上凹槽;11、下凹槽;12、下凸塊;13、下頂塊;14、頂桿;15、鈑金。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0]如圖1-圖4所示,一種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包括上模和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在頂板1上,所述下模設置在底板2上,所述頂板1和底板2之間設有導向機構;所述頂板1和底板2兩側還設有用于防止頂板1和底板2沿進料方向前后錯位的限位導向柱3。
[0021]所述限位導向柱3豎置設置,所述限位導向柱3朝向頂板1和底板2的表面為豎置平面4,所述豎置平面4與頂板1兩側邊緣配合滑動并限制頂板1在豎置方向運行。
[0022]所述限位導向柱3在底板2與頂板1兩側設有兩組,且分別位于底板2與頂板1兩側端部。
[0023]每組限位導向柱3底部均通過橫梁5連接固定,所述底板2兩端分別固定在每組限位導向柱3之間的橫梁5上。
[0024]所述限位導向柱3與橫梁5相交的外側區域上設有加強連接板6。
[0025]所述導向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板2上的導向柱7和設置在頂板1上與導向柱7配合上下滑動的滑套8。
[0026]所述上模底部設有上凸塊9,上凸塊9 一側相應為上凹槽10 ;所述下模上設有與上凸塊9配合的下凹槽11,所述下凹槽11 一側為與上凹槽10配合的下凸塊12 ;所述下凹槽11內還設有與上凸塊9配合夾持鈑金15的下頂塊13 ;所述上凸塊9、上凹槽10、下凹槽11、下頂塊13和下凸塊12合模時形成鈑金Z字成型空隙。
[0027]所述下頂塊13與上凸塊9配合上下運行。
[0028]所述下頂塊13底部設有頂桿14或者彈簧柱。在上凸塊9下壓過程中下頂塊13配合向下運行,直至合模成型。
[0029]現有的Z字成型模具組件,頂板1和底板2兩側未設有用于加強的限位導向柱3 ;使用的時候,將上膜和下膜開啟,鈑金15沿進料方向進入模具,鈑金15為壓彎之前為平整的板體,鈑金15放置在下凸塊12和下頂塊13上,此時下凸塊12和下頂塊13上表面平齊;鈑金15定位好之后上膜沿著導向機構下行,上凸塊9首先和鈑金15接觸,急需下壓的過程中,鈑金15變形,上凸塊9受到向上的力,由于上凸塊9位于上膜的一側,所以對于上模來整體受力不平衡,上模有翻轉的趨勢,但是在導向機構的限位下不得翻轉;但是由于導向機構的承受力有限,上模會相對與下模產生橫向的較小的錯位,導致上凸塊9與下凸塊12之間的間隙增大,鈑金Z字成型空隙拐角間隙怎大,導致彎折之后角度半大,不能達到90°,往往在91°甚至更大;
[0030]本申請中,在頂板1和底板2兩側設有用于防止頂板1和底板2沿進料方向前后錯位的限位導向柱3,當上模有翻轉的趨勢之時,頂板1兩側在豎置平面4的強力限位導向作用下,克服翻轉趨勢,豎置向下運行,保證上凸塊9與下凸塊12之間的間隙不變,從而能保證鈑金Z字成型后拐角為90°,誤差極小。為了加強限位導向柱3的限位導向效果,作為優選還設置了加強連接板6。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在頂板上,所述下模設置在底板上,所述頂板和底板之間設有導向機構;所述頂板和底板兩側還設有用于防止頂板和底板沿進料方向前后錯位的限位導向柱。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導向柱豎置設置,所述限位導向柱朝向頂板和底板的表面為豎置平面,所述豎置平面與頂板兩側邊緣配合滑動并限制頂板在豎置方向運行。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導向柱在底板與頂板兩側設有兩組,且分別位于底板與頂板兩側端部。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每組限位導向柱底部均通過橫梁連接固定,所述底板兩端分別固定在每組限位導向柱之間的橫梁上。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導向柱與橫梁相交的外側區域上設有加強連接板。6.如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機構包括設置在底板上的導向柱和設置在頂板上與導向柱配合上下滑動的滑套。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底部設有上凸塊,上凸塊一側相應為上凹槽;所述下模上設有與上凸塊配合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一側為與上凹槽配合的下凸塊;所述下凹槽內還設有與上凸塊配合夾持鈑金的下頂塊;所述上凸塊、上凹槽、下凹槽、下頂塊和下凸塊合模時形成鈑金Z字成型空隙。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頂塊與上凸塊配合上下運行。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頂塊底部設有頂桿或者彈簧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鈑金Z字成型模具組件,包括上模和上模配合的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在頂板上,所述下模設置在底板上,所述頂板和底板之間設有導向機構;所述頂板和底板兩側還設有用于防止頂板和底板沿進料方向前后錯位的限位導向柱。通過在頂板和底板兩側設置限位導向柱可以加強模具在進料前后方向的限位,防止模具前后錯位,提高鈑金成型精度。
【IPC分類】B21D37/10, B21D37/12
【公開號】CN204996935
【申請號】CN201520684918
【發明人】鄒多松, 劉偉善, 羅宗強
【申請人】江陰市液壓油管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