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刀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刀具。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中所示的一種殼體類工件,其內部具有上下貫通的需要加工的階梯孔。該工件在加工中心加工的工藝過程如下:(1)銑尺寸h的上端面成;(2)粗鏜尺寸dl ; (3)粗鏜尺寸d2 ;(4)反鏜尺寸h的下端面成;(5)正反兩處30°倒角成;(6)精鏜尺寸dl ; (7)精鏜尺寸d2。在整個加工過程中,粗加工工序需要用到5把可換合金刀片刀具,精加工需要2把可換刀片刀具。加工中心在加工每個部位時需選用不同的刀具,設備對刀的換刀時間為2.5s左右,粗加工僅換刀時間就需要12.5s左右。需要多次換刀才能完成對此類工件的加工,加工效率低,孔的加工精度不容易得到保證。
[0003]中國專利CN202606902U (授權公告日2012.12.19)公開了一種鏜孔倒角復合刀具,該刀具包括安裝于鏜孔刀桿上的刀體,刀體上沿鏜孔刀桿的軸向依次設有第一鏜孔刀片安裝部、第二鏜孔刀片安裝部和倒角刀片安裝部,第一鏜孔刀片安裝部、第二鏜孔刀片安裝部和倒角刀片安裝部的直徑逐漸變大,第一鏜孔刀片安裝部固定安裝有第一鏜孔刀片,第二鏜孔刀片安裝部固定安裝有第二鏜孔刀片,倒角刀片安裝部固定安裝有倒角刀片。在使用時,第一鏜孔刀加工直徑為Φ39的孔,第二鏜孔刀片的加工直徑為Φ48的孔,然后利用倒角刀片倒角,一把刀就可以實現在同一位置加工孔Φ39、Φ48,同時倒角,而不必更換刀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加工效率。但是對于上述描述的圖1中的工件,該復合刀具并不能利用其上的倒角刀片對尺寸h的上下兩個端面的倒角進行加工,只能對上部的倒角進行倒角加工,而必須換刀對下部的倒角及下端面進行加工。鏜孔后需要換刀對端面加工,降低了加工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合刀具,以解決現有的刀具鏜孔后需要換刀對端面加工而降低加工效率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復合刀具的技術方案如下:該復合刀具包括刀體,所述刀體包括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縮頸段,所述縮頸段的下端設有反鏜刀頭,所述縮頸段的外徑小于所述反鏜刀頭的外徑,所述反鏜刀頭上設有用于鏜內孔的內孔鏜刀刃及用于反鏜端面的反鏜刀刃,所述內孔鏜刀刃位于反鏜刀頭外周上,所述反鏜刀刃位于所述內孔鏜刀刃的內側。
[0006]所述反鏜刀刃位于所述反鏜刀頭的上端面上。
[0007]所述內孔鏜刀刃的轉動半徑與所述內孔的半徑一致。
[0008]所述反鏜刀頭包括刀頭基體及安裝于刀頭基體上的第一鏜刀片,所述內孔鏜刀刃、反鏜刀刃均位于所述第一鏜刀片上。
[0009]所述刀體還包括位于縮頸段的上側的第二鏜刀安裝段,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的外徑大于所述縮頸段的外徑,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上設有具有鏜內孔刀刃的第二鏜刀片。
[0010]所述刀體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上側的第三鏜刀安裝段,所述第三鏜刀安裝段的外徑大于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的外徑,所述第三鏜刀安裝段上設有具有鏜端面刀刃的第三鏜刀片。
[0011]所述第三鏜刀片上還具有用于對工件上端面處的倒角進行加工的上倒角刀刃。
[0012]所述反鏜刀頭上還設有用于對工件下端面的倒角進行加工的下倒角刀刃。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刀具在加工具有內孔的殼體時,利用反鏜刀頭的內孔鏜刀刃對殼體的內孔鏜孔完成后,由于刀體具有一個縮頸段,因此,在鏜完孔后,可以使刀具徑向移動,利用反鏜刀頭的反鏜刀刃反鏜殼體的下端面。粗加工過程中,一把刀具可以完成對內孔粗鏜、端面加工,不用更換刀具,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一種殼體工件的結構不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復合刀具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復合刀具處于加工狀態的示意圖(工步1);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復合刀具處于加工狀態的示意圖(工步2)。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本實用新型復合刀具的實施例:如圖2-4所示,復合刀具包括刀柄1及用于安裝刀片的刀體2,刀體2包括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縮頸段5。刀體2下端設有反鏜刀頭7,縮頸段5的外徑小于反鏜刀頭7的外徑。反鏜刀頭7包括刀頭基體及安裝于刀頭基體上的第一鏜刀片6。第一鏜刀片6上具有用于鏜內孔的內孔鏜刀刃及用于反鏜端面的反鏜刀刃。內孔鏜刀刃位于反鏜刀頭7外周上,反鏜刀刃位于反鏜刀頭7的上端面上。第一鏜刀片6上還設有用于對工件下端面的倒角進行加工的下倒角刀刃。刀體2還包括位于縮頸段5的上側的第二鏜刀安裝段及位于第二鏜刀安裝段上側的第三鏜刀安裝段。第二鏜刀安裝段的外徑大于縮頸段5的外徑,第二鏜刀安裝段上設有具有鏜內孔刀刃的第二鏜刀片4。第三鏜刀安裝段的外徑大于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的外徑,第三鏜刀安裝段上設有具有鏜端面刀刃的第三鏜刀片3。第三鏜刀片3上還具有用于對工件上端面處的倒角進行加工的上倒角刀刃。刀柄1的遠離刀體的一端為安裝部,安裝部呈外徑逐漸減小的錐體狀,用于與鏜刀刀桿插裝連接。
[001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鏜刀片6、第二鏜刀片4及第三鏜刀片3均設置有兩個,兩個第一鏜刀片6關于刀體2的軸線對稱布置。兩個第二鏜刀片4關于刀體2的軸線對稱布置,兩個第三鏜刀片3關于刀體2的軸線對稱布置。為便于加工、安裝,對應的第一鏜刀片6、第二鏜刀片4及第三鏜刀片3處于同一軸線方向上。對應的第一鏜刀片6、第二鏜刀片4及第三鏜刀片3也可以不在同一軸線方向上。設置縮頸段為了便于在反鏜端面、倒角時,方便徑向移動刀具。刀體上設有第一鏜刀片安裝部、第二鏜刀片安裝部、第三鏜刀片安裝部,考慮到刀片較小,相應的刀片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刀體上。在其它實施例中,相應的刀片可以通過螺釘方式固定在刀體上,可拆連接,有利于后期的刀片的更換。
[002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鏜刀片、第二鏜刀片及第三鏜刀片均為pro刀片,在其它實施例中,刀片的材料也可采用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合金刀片。
[0021]在加工使用時,具有階梯孔的殼體工件的加工工藝過程為:(1)將工件定位裝夾好后,先粗加工,復合刀具下移,先由第一鏜刀片6粗鏜d2的內孔,內孔鏜刀刃的轉動半徑與該內孔的粗鏜半徑一致,一次粗鏜d2的內孔成;然后由第二鏜刀片4粗鏜dl的孔,去除dl孔上部孔口毛刺;由第三鏜刀片3銑尺寸h的上端面成并倒上部孔口 30°角成。(2)刀具上移,刀具與d2孔的孔壁有間隙,然后刀具右移,利用第一鏜刀片反鏜尺寸h的下端面同時倒下部30°角成。(3)進行精加工,換Φ(11的精鏜刀鏜尺寸dl的孔成,再換Φ(12的精鏜刀鏜尺寸d2的孔成。采用本實用新型復合刀具后,有如下優勢:①一把刀具代替了原來的5把粗加工刀具,且工步(1)與工步(2)之間無需換刀,大幅減少了換刀時間該刀具采用PCD刀片,切削參數可以大幅度提高,實際加工節拍由150S降低至70s ;③每把專用刀的刀具價格約為5700元,每次可加工工件80000件,每個工件的加工成本約0.07元,加工成本節約0.06元,加工效率提高53% ;④使用該刀具后,由于時間節拍降低,按每班8小時雙班組織生產時,完成該殼體日產量為1000件時,只需要2臺設備即可滿足生產需要且有較大的產能富裕,比原工藝方案節約1臺設備。
[0022]在上述工藝過程中,如果工件的內孔粗鏜后不需要精鏜,內孔鏜刀刃的轉動半徑與需要鏜的內孔的半徑一致。
[0023]在其它實施例中,反鏜刀頭上的反鏜刀刃也可位于反鏜刀頭的外周上,但是要滿足反鏜刀刃的轉動半徑小于內孔鏜刀刃的轉動半徑,也即反鏜刀刃位于內孔鏜刀刃的內偵牝以避免反鏜刀刃干涉內孔鏜刀刃鏜d2的內孔。
【主權項】
1.一種復合刀具,包括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體包括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縮頸段,所述縮頸段的下端設有反鏜刀頭,所述縮頸段的外徑小于所述反鏜刀頭的外徑,所述反鏜刀頭上設有用于鏜內孔的內孔鏜刀刃及用于反鏜端面的反鏜刀刃,所述內孔鏜刀刃位于反鏜刀頭外周上,所述反鏜刀刃位于所述內孔鏜刀刃的內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鏜刀刃位于所述反鏜刀頭的上端面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孔鏜刀刃的轉動半徑與所述內孔的半徑一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鏜刀頭包括刀頭基體及安裝于刀頭基體上的第一鏜刀片,所述內孔鏜刀刃、反鏜刀刃均位于所述第一鏜刀片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體還包括位于縮頸段的上側的第二鏜刀安裝段,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的外徑大于所述縮頸段的外徑,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上設有具有鏜內孔刀刃的第二鏜刀片。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體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上側的第三鏜刀安裝段,所述第三鏜刀安裝段的外徑大于所述第二鏜刀安裝段的外徑,所述第三鏜刀安裝段上設有具有鏜端面刀刃的第三鏜刀片。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鏜刀片上還具有用于對工件上端面處的倒角進行加工的上倒角刀刃。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意一項所述的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鏜刀頭上還設有用于對工件下端面的倒角進行加工的下倒角刀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復合刀具,該復合刀具包括刀體,刀體包括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縮頸段,縮頸段的下端設有反鏜刀頭,縮頸段的外徑小于所述反鏜刀頭的外徑,反鏜刀頭上設有用于鏜內孔的內孔鏜刀刃及用于反鏜端面的反鏜刀刃,內孔鏜刀刃位于反鏜刀頭外周上,反鏜刀刃位于所述內孔鏜刀刃的內側。復合刀具在加工具有內孔的殼體時,利用反鏜刀頭的內孔鏜刀刃對殼體的內孔鏜孔完成后,由于刀體具有一個縮頸段,在鏜完孔后,可以使刀具徑向移動,利用反鏜刀頭的反鏜刀刃反鏜殼體的下端面。一把刀具可以完成對內孔粗鏜、端面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IPC分類】B23P23/00, B23B27/00
【公開號】CN204975376
【申請號】CN201520667880
【發明人】高秋梅, 成廣躍, 竇照杰, 趙飛, 付盼盼, 賈亞麗, 呂慧, 徐彬彬, 李勇勝, 李祥民, 張越, 李洋洋
【申請人】鄭州飛龍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