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彈頂機構及模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彈頂機構及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模具彈頂機構被廣泛應用于汽車覆蓋件模具設計中,其主要功能是將零件、廢料彈出,防止零件或廢料卡在模腔內部。目前較常見的彈頂機構為彈簧頂銷及彈簧頂出器,兩種彈性機構均以普通圓鋼絲彈簧為彈性元件,兩種彈性機構的彈力小,且在彈簧壓縮量設定后不可調,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彈力不足及卡料的狀況,從而影響零件正常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彈頂機構及模具結構,可以克服現有機構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彈力不足及卡料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彈頂機構,應用于模具結構,所述彈頂機構包括有:
[0005]一缸體,所述缸體上連通頂面和底面設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缸體的頂面上形成為頂桿孔;
[0006]—部分設置于所述通孔內且另一部分通過所述頂桿孔突出于所述頂面的頂桿,且所述頂桿能夠相對于所述缸體上下滑動;
[0007]—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底面的蓋板;以及
[0008]—放置于所述通孔內且兩端分別與所述頂桿和所述蓋板連接的彈簧。
[0009]進一步的,所述通孔內部與所述底面連接的部分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蓋板上設有外螺紋,通過所述缸體上的內螺紋和所述蓋板上的外螺紋,所述蓋板與所述缸體可拆卸連接。
[0010]較優的,所述彈頂機構還包括有多個壓板,所述缸體外部靠近底面部分的周面上設置有突出的外沿部,所述多個壓板壓設于所述外沿部,且所述多個壓板與所述模具結構固定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壓板的數量為三個,且所述壓板與所述模具結構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0012]較優的,所述頂桿包括直徑不同的兩部分,其中直徑較小的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頂面,直徑較大的第二部分設置于所述通孔內,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徑大于所述頂桿孔的直徑。
[001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模具結構,包括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彈頂機構。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底面的蓋板對放置于所述通孔內的彈簧進行預壓縮,從而調節頂桿初始預應力,使頂桿接觸零件的瞬間具備較大的預應力,可有效解決零件卡料、彈不出料的風險,本實用新型的彈頂機構結構原理簡單;其中彈簧可選用目前市場上通用的各類彈簧標準件,選用靈活;而且本實用新型的彈頂機構成本低廉,所有元件模具廠家均可進行自制,適合在各類需要頂料的模具中推廣。
【附圖說明】
[0016]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頂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頂機構的A-A主斷面圖。
[0018][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0019]1-彈頂機構、11-缸體、12-頂桿、13-蓋板、14-通孔、15-頂桿孔、16-壓板、17-外沿部、18-螺釘、2-模具結構、a-初始狀態、b-壓縮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1]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機構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彈力不足及卡料的問題,提供一種彈頂機構及模具結構,通過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底面的蓋板對放置于所述通孔內的彈簧進行預壓縮,從而調節頂桿初始預應力,使頂桿接觸零件的瞬間具備較大的預應力,可有效解決零件卡料、彈不出料的風險,機構通用性強,彈簧選用靈活,可有效避免常規彈頂機構自帶彈簧與設計意圖不符的情況。
[0022]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彈頂機構,應用于模具結構2,所述彈頂機構I包括有:一缸體11,所述缸體11上連通頂面和底面設置有一通孔14,所述通孔14在所述缸體11的頂面上形成為頂桿孔15 部分設置于所述通孔14內且另一部分通過所述頂桿孔15突出于所述頂面的頂桿12,且所述頂桿12能夠相對于所述缸體11上下滑動;一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底面的蓋板13 ;以及一放置于所述通孔14內且兩端分別與所述頂桿12和所述蓋板13連接的彈簧(圖未示出)。
[0023]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當彈頂機構I處于閑置狀態時,蓋板13可拆卸的連接于缸體11底面,彈簧置于缸體11的通孔14內,一端連接于蓋板13上表面,另一端連接于頂桿12放置于通孔14內的部分,頂桿的另一部分通過通孔14在所述缸體11的頂面上形成的頂桿孔15突出于缸體11頂面,頂桿12位于初始狀態a ;當彈頂機構I處于工作狀態時,頂桿12與零件直接接觸,頂桿12受零件壓縮從初始狀態a滑動至壓縮狀態b,彈簧受到頂桿12的擠壓壓縮對頂桿12產生彈性作用力,從而將零件頂起。在彈頂機構I閑置狀態時,可以根據模具結構實際設計需要,調整蓋板13與缸體11底面的連接位置,使彈簧得到一定量的預壓縮,從而在彈頂機構I工作狀態時頂桿12與零件接觸瞬間,得以加大對彈簧的擠壓壓縮,使零件得到較大推力的加載,有效保證了零件可順暢的從模具中彈出;并且彈頂機構I中的彈簧可以根據實際設計需要選擇替換不同力量等級的彈簧,保證彈頂機構得到實際設計中彈簧對頂桿12加載的所需的彈性作用力范圍。
[0024]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通孔14內部與所述底面連接的部分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蓋板13上設有外螺紋,通過所述缸體11上的內螺紋和所述蓋板13上的外螺紋,所述蓋板13與所述缸體11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頂機構通過在通孔14內部與所述底面連接的部分設置內螺紋與設置外螺紋的蓋板13進行配合連接,使蓋板13得以更加容易地調整與缸體11底面的連接位置,方便彈頂機構I中通孔內設置的分別與蓋板13和頂桿12連接的彈簧獲得預壓縮,使頂桿得到相應初始預應力。
[0025]較優的,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彈頂機構I還包括有多個壓板16,所述缸體11外部靠近底面部分的周面上設置有突出的外沿部17,所述多個壓板16壓設于所述外沿部17,且所述多個壓板16與所述模具結構2固定連接。其中,所述壓板16的數量為三個,且所述壓板16與所述模具結構2通過螺釘18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頂機構I通過螺釘與模具結構2固定連接的壓板16壓設在缸體11外部靠近底面部分的周面上突出設置的外沿部17上,使彈頂機構壓緊在模具結構2上。
[0026]較優的,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頂桿12包括直徑不同的兩部分,其中直徑較小的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頂面,直徑較大的第二部分設置于所述通孔14內,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徑大于所述頂桿孔15的直徑。頂桿12的直徑不同的兩部分設置,可以保證頂桿12直徑較小的第一部分在與零件接觸時滑動通過頂桿孔14突出于所述頂面,頂桿12直徑較大的第二部分則在通孔14內滑動擠壓壓縮彈簧,在彈簧彈性作用力下,頂桿12第二部分在通孔14內往頂桿孔15方向滑動,由于頂桿12第二部分的直徑大于頂桿孔15的直徑,使得頂桿12在彈簧彈性作用力下不會滑出頂桿孔15,同時頂桿12第一部分滑動通過頂桿孔12突出缸體11頂面將零件頂起。
[0027]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模具結構,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彈頂機構I。
[0028]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彈頂機構的頂桿在接觸零件瞬間,壓縮彈簧得到較大的預應力頂起零件,在彈頂機構閑置狀態時,通過可拆卸的連接于缸體底面的蓋板調整與缸體底面的連接位置,使得對放置于所述通孔內的彈簧進行預壓縮,從而對頂桿的初始預應力進行調節,有效解決了在彈頂機構頂起零件時卡料或彈不出料的風險;彈頂機構的通用性強,并且彈簧選用靈活,可有效避免常規彈頂機構自帶彈簧與設計意圖不符的情況。
[0029]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彈頂機構,應用于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頂機構包括有: 一缸體,所述缸體上連通頂面和底面設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缸體的頂面上形成為頂桿孔; 一部分設置于所述通孔內且另一部分通過所述頂桿孔突出于所述頂面的頂桿,且所述頂桿能夠相對于所述缸體上下滑動; 一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底面的蓋板;以及 一放置于所述通孔內且兩端分別與所述頂桿和所述蓋板連接的彈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彈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內部與所述底面連接的部分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蓋板上設有外螺紋,通過所述缸體上的內螺紋和所述蓋板上的外螺紋,所述蓋板與所述缸體可拆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頂機構還包括有多個壓板,所述缸體外部靠近底面部分的周面上設置有突出的外沿部,所述多個壓板壓設于所述外沿部,且所述多個壓板與所述模具結構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彈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的數量為三個,且所述壓板與所述模具結構通過螺釘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頂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包括直徑不同的兩部分,其中直徑較小的第一部分突出于所述頂面,直徑較大的第二部分設置于所述通孔內,且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徑大于所述頂桿孔的直徑。6.一種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彈頂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彈頂機構及模具結構,所述彈頂機構包括有:一缸體,所述缸體上連通頂面和底面設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缸體的頂面上形成為頂桿孔;一部分設置于所述通孔內且另一部分通過所述頂桿孔突出于所述頂面的頂桿,且所述頂桿能夠相對于所述缸體上下滑動;一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底面的蓋板;以及一放置于所述通孔內且兩端分別與所述頂桿和所述蓋板連接的彈簧。本實用新型的彈頂機構通過可拆卸的連接于底面的蓋板對放置于通孔內的彈簧進行預壓縮,從而調節頂桿初始預應力,使頂桿接觸零件的瞬間具備較大的預應力,可有效解決零件卡料、彈不出料的風險。
【IPC分類】B21D45/02, B21D37/10
【公開號】CN204975095
【申請號】CN201520627322
【發明人】瞿二虎, 張學文, 李丹彤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