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鍛造模具,具體涉及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材料的鑄件。相關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鍛件。
[0003]汽車轉向節又稱“羊角”,是汽車轉向橋中的重要零件之一,其毛坯主要以鍛件為主,生產批量大,形狀復雜。對于這種復雜的結構件,通常是在預鍛和終鍛兩個模具內分別進行。預鍛模具合模時,上模和下模之間的合模面間隙過大,這樣就在預鍛過程中,金屬在壓力下向四周延展,一部分金屬就會沿著合模面間隙向外延展。一般在鍛造時都會考慮到余量,防止金屬過多向外延展后,使金屬無法聚集在型腔內,產品缺陷率高。同時過多的向外延展的金屬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費,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型腔填充率高,缺陷率低,材料利用率高,生產成本低的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由配合設置的上模和下模構成,上模的合模面上設置有上型腔,下模的合模面上對應上型腔位置設置有下型腔與上型腔相配合,合模后形成滿足工藝要求的鍛造轉向節的預鍛型腔,所述上模的合模面上位于所述上型腔的外側凹陷形成有圍繞所述上型腔的凹槽,所述下模的合模面上對應所述凹槽位置設置有凸臺與凹槽相配合。
[0007]在本實用新型中,鍛壓機床控制上模和下模沿相對方向進行合模鍛壓,此時下模上的凸臺伸入到上模中的凹槽內而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圍繞預鍛型腔的阻力擋墻,在鍛壓的過程中,金屬材料除了在預鍛型腔內延展外,同時金屬材料還會向預鍛型腔外延展。當金屬材料通過合模面間隙向預鍛型腔外的方向延展時,阻力擋墻就會阻擋金屬材料向外的延展,為其在預鍛型腔內延展提供良好的導向作用,使金屬材料集中在預鍛型腔內,顯著提高充填性,降低了預鍛后的成品的缺陷率,保證其力學性能。同時也避免了過多金屬材料向夕卜的延展,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0008]作為優化,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臺的兩側各自設有圓倒角。為上模和下模合模提供一個導向作用,避免上模與下模因相對誤差發現撞擊,延長其使用壽命。
[0009]作為優化,所述凹槽靠近所述上型腔截面內凹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凹槽的另一側立面的距離大于所述凹槽靠近所述上型腔截面外凸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凹槽的另一側立面的距離。這樣在鍛造時,能夠更好的擋住延展金屬材料,使其在型腔內完成填充。
[0010]作為優化,所述凹槽靠近所述上型腔截面內凹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上型腔的一側立面距離大于凹槽靠近所述上型腔截面外凸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上型腔的一側立面距離。在鍛造時能夠有效的避免型腔的變形,提高成品率。
[001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能夠阻擋金屬材料的擴展,弓丨導金屬材料填充整個型腔,型腔填充率高,缺陷率低,確保了其力學性能,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2]為了使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終鍛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終鍛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8]如圖1至圖4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由配合設置的上模I和下模2構成,上模I的合模面上設置有上型腔3,下模2的合模面上對應上型腔3位置設置有下型腔4與上型腔3相配合,合模后形成滿足工藝要求的鍛造轉向節的預鍛型腔,所述上模I的合模面上位于所述上型腔3的外側凹陷形成有圍繞所述上型腔3的凹槽5,所述下模2的合模面上對應所述凹槽5位置設置有凸臺6與凹槽5相配合。
[0019]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凹槽5和所述凸臺6的兩側各自設有圓倒角7。
[0020]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內凹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凹槽5的另一側立面的距離大于所述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外凸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凹槽5的另一側立面的距離。
[0021]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內凹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上型腔3的一側立面距離大于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外凸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上型腔3的一側立面距離。
[0022]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為了使預鍛后的半成品鍛造成成品,還要使用轉向節的終鍛模具對本成品進行鍛造。轉向節的終鍛模具同樣由配合設置的終鍛上模和終鍛下模構成,終鍛上模的合模面上設置有終鍛上型腔,終鍛下模的合模面上對應終鍛上型腔位置設置有終鍛下型腔與終鍛上型腔相配合,合模后形成滿足工藝要求的鍛造轉向節的終鍛型腔;終鍛上型腔和終鍛上型腔的外側各自圍繞設置有橋部,橋部的外側圍繞設置有倉部,鍛造時多余的材料從橋部流向模具的倉部,倉部就是儲存多余金屬材料的地方。在終鍛上模的合模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合模凹槽,終鍛下模的合模面上對應合模凹槽位置設置有合模凸塊與合模凹槽相配合,合模凹槽和合模凸塊的邊緣各自設置有倒角部,同樣為合模提供一個導向作用,避免上模與下模因相對誤差發現撞擊,延長其使用壽命。
[0023]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由配合設置的上模(I)和下模(2)構成,上模(I)的合模面上設置有上型腔(3),下模(2)的合模面上對應上型腔(3)位置設置有下型腔(4)與上型腔(3)相配合,合模后形成滿足工藝要求的鍛造轉向節的預鍛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的合模面上位于所述上型腔(3)的外側凹陷形成有圍繞所述上型腔(3)的凹槽(5),所述下模(2)的合模面上對應所述凹槽(5)位置設置有凸臺(6)與凹槽(5)相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和所述凸臺(6)的兩側各自設有圓倒角(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內凹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凹槽(5)的另一側立面的距離大于所述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外凸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凹槽(5)的另一側立面的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內凹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上型腔(3)的一側立面距離大于凹槽(5)靠近所述上型腔(3)截面外凸處一側的立面與相對所述上型腔(3)的一側立面距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轉向節的預鍛模具,由配合設置的上模和下模構成,上模的合模面上設置有上型腔,下模的合模面上對應上型腔位置設置有下型腔與上型腔相配合,合模后形成滿足工藝要求的鍛造轉向節的預鍛型腔,所述上模的合模面上位于所述上型腔的外側凹陷形成有圍繞所述上型腔的凹槽,所述下模的合模面上對應所述凹槽位置設置有凸臺與凹槽相配合。本實用新型能夠阻擋金屬材料的擴展,引導金屬材料填充整個型腔,型腔填充率高,缺陷率低,確保了其力學性能,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IPC分類】B21K1/74, B21J13/02
【公開號】CN204711073
【申請號】CN201520471836
【發明人】顧良
【申請人】重慶眾誠精密模鍛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