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船舶舷旁開孔的工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造船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船舶舷旁開口的工裝。
【背景技術】
[0002]船舶舷旁孔是船舶上冷卻水、海水等介質排出船舷外的出口,是部分管系中必不可少的通海出口,舷旁孔涉及到低溫淡水冷卻系統、鍋爐給水系統、壓載水系統、消防系統、艙底水系統等多個系統。據統計,以87000DWT散貨輪為例,機艙中的舷旁孔達17個,其舷旁孔的高低位置、開口尺寸、開孔角度各不相同。由于機艙處于船體的尾部,其線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外板曲面也較為復雜,因此機艙部位對于舷旁孔的開孔工作具有較大難度。
[0003]由于舷旁孔的尺寸及形狀是根據具體的排舷管徑尺寸而決定的,通常排舷外管子需水平布置,管子與船體外板會由于位置及尺寸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相貫線,其相貫線并非規則的圓形或橢圓形,而這條相貫線則是現場工人需要在船體外板上所開出的舷旁孔形狀。在目前的條件下,舷旁孔的開孔仍然完全依靠氣割進行手工切割,現場工人首先根據圖紙確定舷旁孔的具體位置,然后通常在外板上先切割出與相應排舷管子尺寸大致相同的圓孔,當相應的合攏管接至排舷位置時再進行具體的修改,現場工人通過多次嘗試將管子穿出船體外板來最終確定合適的開孔尺寸,作業過程中通常需要多次切割、擴孔才能完成粗略近似相貫線的開孔形狀。這種完全依靠手工切割的舷旁孔開孔方式存在著以下三點問題:
[0004](I)實際效果表明機艙位置舷旁孔通過手工方式切割往往會造成較大的開孔尺寸誤差,并且手工切割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容易造成切割邊緣的參差不齊,影響外觀質量。
[0005](2)由于手工切割無法定量地切割外板相貫線,其切割尺寸通常會比實際尺寸大,就會造成管子與外板開孔尺寸不符,遺留下的較大開口縫隙只能通過燒焊來填補,這也就造成了舷旁孔開孔質量及精度上的較大缺陷。
[0006](3)目前的手工切割方式只能通過現場作業人員的目測來大致確定開孔的尺寸,無法一次性地完成相貫線的切割,大量的修割作業會消耗大量的工時,同時也不便于現場作業,反復的修改造成了作業效率的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的一種用于船舶舷旁開口的工裝,解決現在船舶舷旁孔開孔質量差,周期長且施工復雜的技術問題。
[0008]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0009]一種用于船舶舷旁孔開孔的工裝,其特點在于其構成包括切割機構、調整板、夾具、定位悶頭、定位柱、套筒、定位板、前悶頭和螺柱;
[0010]所述的切割機構通過夾具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的一端;
[0011]所述的套筒通過所述的定位板和螺柱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的另一端;
[0012]所述的定位柱穿過所述的套筒,定位柱和套筒之間為間隙配合,使套筒能繞著定位柱旋轉及前后移動,在該定位柱的后端固定連接有所述的定位悶頭,該定位柱的前端與所述的前悶頭螺紋配合。
[0013]所述的切割機構為直頭割炬,采用氧氣-乙炔混合燃燒,從而切割鋼板。
[0014]所述的夾具采用左右兩片,用螺絲螺母連接,夾緊所述的切割機構。
[0015]所述的套筒與定位柱之間為0.5mm的間隙配合,在旋轉的同時,讓套筒沿著定位柱進行前后移動,使得切割機構可以根據船體外板的線性切割。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原來的純手工切割改為半自動切害J,提高了開孔質量,并且減少開完孔后需要修補作業的時間,方便后續工作。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工裝的總裝配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切割機構、調整板與夾具的安裝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套筒、調整板與定位板的安裝圖。
[0020]圖4為圖3的側視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船體外板上開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求更為清楚明白地闡述其結構和工作原理,但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3]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裝配圖,如圖所示,一種用于船舶舷旁孔開孔的工裝,包括切割機構1、調整板2、夾具3、定位悶頭4、定位柱5、套筒6、定位板7、前悶頭8和螺柱9。切割機構I通過夾具3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2的一端;套筒6通過所述的定位板7和螺柱9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2的另一端;所述的定位柱5穿過所述的套筒6,定位柱5和套筒6之間為間隙配合,在該定位柱5的后端固定連接有所述的定位悶頭4,該定位柱5的前端與所述的前悶頭8螺紋配合。
[0024]本實施例中切割機構為直頭割炬,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裝配如下:
[0025]首先,用夾具3加緊直頭割炬,并通過螺絲安裝在調整板2的一端,如圖2所示。
[0026]然后,定位悶頭4焊接在定位柱5的后端,前悶頭8與定位柱5的前段螺紋配合。
[0027]接著,將螺柱9旋入定位板7后用氬弧焊焊接,防止掉落,再將定位板7焊接在套筒6上。
[0028]最后,將調整板2穿過螺柱9并用螺母固定安裝在定位板7上,如圖3所示。
[0029]使用時,先根據圖紙確定好開孔中心、角度及大小,在開孔中心位置用直頭割炬開設一個直徑10_左右小孔,然將前悶頭8的前段插入小孔中,并調節定位柱5與船體外板的角度,以符合開孔需要,然后用電焊將前悶頭8焊接在船體外板上,使定位柱5無法搖晃。然后將套筒6從后端套上定位柱5,通過調節夾具3與調整板2來調節直頭割炬與定位柱5之間的距離,以符合開孔大小。然后點火,手持直頭割炬I與調整板2,繞著定位柱5旋轉,從而開孔,如圖5所示。根據船體外板的線性,調整套筒沿著定位柱前后移動,從而得到符合要求的舷旁孔。切割完畢后,將定位柱5從前悶頭8上拆下,然后換上新的前悶頭8,即可進行下一次開孔作業。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船舶舷旁孔開孔的工裝,其特征在于其構成包括切割機構(1)、調整板(2)、夾具(3)、定位悶頭(4)、定位柱(5)、套筒(6)、定位板(7)、前悶頭⑶和螺柱(9); 所述的切割機構(I)通過夾具(3)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2)的一端; 所述的套筒(6)通過所述的定位板(7)和螺柱(9)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2)的另一端; 所述的定位柱(5)穿過所述的套筒(6),定位柱(5)和套筒(6)之間為間隙配合,使套筒能繞著定位柱旋轉及前后移動,在該定位柱(5)的后端固定連接有所述的定位悶頭(4),該定位柱(5)的前端與所述的前悶頭(8)螺紋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舷旁孔開孔的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割機構為直頭割炬,采用氧氣-乙炔混合燃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舷旁孔開孔的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具采用左右兩片,用螺絲螺母連接,夾緊所述的切割機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船舶舷旁孔開孔的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與定位柱之間為0.5mm的間隙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船舶舷旁開孔的工裝,包括切割機構、調整板、夾具、定位悶頭、定位柱、套筒、定位板、前悶頭和螺柱;所述的切割機構通過夾具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的一端;所述的套筒通過所述的定位板和螺柱固定在所述的調整板的另一端;所述的定位柱穿過所述的套筒,定位柱和套筒之間為間隙配合,使套筒能繞著定位柱旋轉及前后移動,在該定位柱的后端固定連接有所述的定位悶頭,該定位柱的前端與所述的前悶頭螺紋配合。本實用新型可以一次性開設船舶舷旁孔,切割后只需簡單修改,提高開孔質量,減少重新修改的時間。
【IPC分類】B23K7/10, B23K7/00
【公開號】CN204657703
【申請號】CN201520181717
【發明人】陳胤杰, 王輝, 黃云峰, 許云隆
【申請人】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