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板托舉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門板折彎機,具體地說是一種門板托舉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門板加工過程中,需要對門板的四邊進行折彎,傳統的做法是需要工作人員將門板進行托舉,從而造成工人勞動強度大,且人為托舉過程中,各人使力不一致導致門板平衡性不好,易傾翻,造成門板撞擊磨損以及危及人身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門板托舉機構,解決主要依靠人工翻轉,工作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門板托舉機構,該托舉機構固定在折彎平臺上,折彎平臺上還固定治具,門板托舉機構包括機架,治具在機架的內側對面,所述機架內側的底部通過托舉轉動軸與折彎平臺相連接,機架中間的底部通過托舉氣缸連接至折彎平臺上,所述機架上設置推動氣缸、以及推動氣缸左右兩側的推動板,所述推動板起始位置在機架的外側邊緣。
[0005]本實用新型將托舉機構與折彎平臺直接固定,所述該門板托舉機構用于將門板推入治具,可通過人為觀察門板推送的位置,相應的控制推動氣缸和托舉氣缸的開關動作。該技術方案實現機械式托舉,不用人為托舉,減少勞動強度。
[0006]進一步地,還包括安裝在治具上的傳感器,所述傳感器、推動氣缸、托舉氣缸通過數據線連接PLC控制器。
[0007]該技術方案由于采用傳感器、PLC控制器實現自動控制,具體做法是:當托舉機構啟動時,推動氣缸通過推動板將門板推入治具中,傳感器感應到產品,將實時信號傳給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推動氣缸停止,同時控制托舉氣缸啟動,機架繞托舉轉動軸轉動,機架的外側抬起,內側下降,機架傾斜將產品慢慢地托舉到一定位置,當折彎完成后,托舉氣缸收回,機架慢慢地回位,產品回到水平狀態。通過上述各零部件的協調運作,不需要人工托舉,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數,并且可避免人為觀察的誤差,提尚廣品折彎精確度。
[0008]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內側的底部還設置有“P”形橡膠緩沖塊,所述“P”形橡膠緩沖塊位于機架內側的底部的邊緣。
[0009]由于機架傾斜,其內側向下降,防止機架內側的邊緣與折彎平臺摩擦或碰撞。并且機架本身重量較重,該橡膠緩沖塊在機架傾斜時,可使得托舉更穩。
[0010]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改進措施進行,其有益效果顯著:本實用新型設備結構科學,采用機械動作替代人為托舉,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工件的質量。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I是折彎平臺,2是治具,3是機架,4是推動氣缸,5是推動板,6是托舉氣缸,7是托舉轉動軸,8是“P”形橡膠緩沖塊,9是PLC控制器,10是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對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參照圖1所示,一種門板托舉機構,該托舉機構固定在折彎平臺I上,折彎平臺I上固定治具2,治具2與門板托舉機構相對應安裝,治具2上安裝傳感器10,門板托舉機構包括機架3,機架3內側的底部通過托舉轉動軸7與折彎平臺I相連接,機架3內側的底部的邊緣設置有“P”形橡膠緩沖塊8,機架3中間的底部通過托舉氣缸6連接至折彎平臺I上,所述機架3上設置推動氣缸4、以及推動氣缸4左右兩側的推動板5,所述傳感器10、托舉氣缸6、推動氣缸4通過數據線連接PLC控制器9。
[0015]以上列舉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門板托舉機構,該托舉機構固定在折彎平臺上,所述該門板托舉機構用于將門板推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內側的底部通過托舉轉動軸與折彎平臺相連接,機架中間的底部通過托舉氣缸連接至折彎平臺上,所述機架上設置推動氣缸、以及推動氣缸左右兩側的推動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板托舉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治具上的傳感器,所述傳感器、推動氣缸、托舉氣缸通過數據線連接PLC控制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門板托舉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內側的底部還設置有“ P ”形橡膠緩沖塊,所述“ P ”形橡膠緩沖塊位于機架內側的底部的邊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門板托舉機構,門板托舉機構包括機架、傳感器,治具在機架的內側對面,所述機架內側的底部通過托舉轉動軸與折彎平臺相連接,機架中間的底部通過托舉氣缸連接至折彎平臺上,所述機架上設置推動氣缸、以及推動氣缸左右兩側的推動板,所述傳感器、推動氣缸、托舉氣缸通過數據線連接PLC控制器本實用新型將人為翻舉改進為自動化的機械式托舉,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類】B21D19-00, B21D43-02, B21C51-00
【公開號】CN204584092
【申請號】CN201520227960
【發明人】黃建青
【申請人】杭州斯比特機電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