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透鏡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對透鏡加工時,通常采用金剛石車床通過真空吸附工件的方式,直接對工件進行加工,沒有相應的夾具。然而,在對微米級的透鏡雙面加工時,往往只有將工件取下來,然后換面在吸附上去才能對雙面進行加工。因此,現有技術存在操作不方便、對準難度大的特點,這將直接關系到成品質量,容易造成大量的廢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在對透鏡進行雙面加工時,換面加工時對準難度大,造成成品質量不高、成品率低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包括:底板,底板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并對準待加工的透鏡的工件對準凹槽;多個工件定位件,與底板連接,且多個工件定位件沿工件對準凹槽的周向布置,多個工件定位件將透鏡夾持在工件對準凹槽中。
[0005]優選地,工件定位件為螺絲。
[0006]優選地,工件定位件的個數為四個,四個工件定位件沿工件對準凹槽的周向均勻布置。
[0007]優選地,底板為邊長100毫米的矩形。
[000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可實現透鏡的雙面加工,降低了換面加工時的對準難度,提高了成品質量和成品率,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附圖標記:1、底板;2、工件對準凹槽;3、工件定位件;4、透鏡。
【具體實施方式】
[0011]請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可用于實現透鏡的雙面對準超精密加工,以解決雙面加工時,將工件取下來,換面后中心對準問題。
[0012]該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包括:底板1,底板I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并對準待加工的透鏡4的工件對準凹槽2 ;多個工件定位件3,與底板I連接,且多個工件定位件3沿工件對準凹槽2的周向布置,多個工件定位件3將透鏡4夾持在工件對準凹槽2中。優選地,工件定位件3為螺絲,顯然也可以是其他部件,例如絲桿、氣缸等均可視為本實用新型工件定位件3的等同替代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底板I中間的工件對準凹槽2的直徑可以根據某一批的工件大小設計,只要比需要加工的工件稍大即可,用于擺放需要加工的透鏡工件。
[0013]加工時,先將待加工的透鏡4放入本實用新型底板I上的工件對準凹槽2中,然后通過工件定位件3將透鏡4固定起來,然后將本實用新型吸附在金剛刀車床的真空吸盤上,開始第一面的加工。待加工完第一面后,將本實用新型的螺工件定位件3松開,并取下透鏡4,將透鏡4換面后在放回工件對準凹槽2中,然后再通過工件定位件3將透鏡4固定起來,于是就可以保證透鏡4的中心點保證不變,從而實現了對透鏡4的雙面對準,這樣,便可進行第二面的加工。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可實現透鏡的雙面加工,降低了換面加工時的對準難度,提高了成品質量和成品率,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的特點。
[0015]優選地,工件定位件3的個數為四個,四個工件定位件3沿工件對準凹槽2的周向均勻布置。
[0016]優選地,底板I為邊長100毫米的矩形。
[0017]雖然透鏡較小,不好拿放,但是當采用本實用新型固定后,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整體較大,因而便于操作。另外,將工件(即透鏡4)換面后,通過工件定位件3將透鏡4固定起來,可直接實現透鏡中心的對準,因而,不但對準方便,而且對準精度高。
【主權項】
1.一種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I),所述底板(I)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并對準待加工的透鏡(4)的工件對準凹槽(2); 多個工件定位件(3),與所述底板(I)連接,且所述多個工件定位件(3)沿所述工件對準凹槽(2)的周向布置,所述多個工件定位件(3)將所述透鏡(4)夾持在所述工件對準凹槽⑵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件(3)為螺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件(3)的個數為四個,所述四個工件定位件(3)沿所述工件對準凹槽(2)的周向均勻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為邊長100毫米的矩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雙面對準的透鏡加工夾具,包括:底板,底板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并對準待加工的透鏡的工件對準凹槽;多個工件定位件,與底板連接,且多個工件定位件沿工件對準凹槽的周向布置,多個工件定位件將透鏡夾持在工件對準凹槽中。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可實現透鏡的雙面加工,降低了換面加工時的對準難度,提高了成品質量和成品率,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的特點。
【IPC分類】B23Q3-00
【公開號】CN204504782
【申請號】CN201520161630
【發明人】甘捷, 張為國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