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鏜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孔刀具,特別是涉及一種鉆鏜工具。
【背景技術】
[0002]工件加工深長孔時,通常需要先粗鉆深長孔,精鉆深長孔,再粗鏜深長孔,精鏜深長孔。例如,加工軸套深長孔時,若零件毛坯材料為45#圓鋼調制坯,毛坯外圓直徑為60mm,長355mm。現有工藝過程如下:夾外徑找正,使用Φ33mm加長鉆頭在臥式深孔鉆床上鉆出Φ33mm內孔;將外圓按圖紙要求粗、精車至尺寸,齊平兩端面至全長350mm ;按外圓找正0.0lmm以內,精鏜內孔尺寸至圖紙要求,保證全長同軸度0.02mm以內。該零件的加工難度主要是在內孔的切削,由于深孔刀具較細,強度和剛度比較差,加工效率低下,在深孔加工過程中鉆頭過深時容易折斷,往往難以取出來而使得工件整體報廢。深度越大,鉆頭折斷的概率越大;鉆頭無法使用切削液冷卻,鉆頭容易過熱,損耗較大,增加生產成本;鏜孔過深時刀桿體本身的剛度原因以及切削中由于刀桿體自重引起的切削刃相對于中心偏移產生的振顫,必然使工件內孔超差,影響表面粗糙度。該工件本身重量小產值低,內孔又需要分為鉆床和鏜床兩道工序,生產效率極低,成本相對很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鉆鏜工具,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鉆鏜工具,用于加工深長孔,所述鉆鏜工具包括:鉆頭和鏜刀,所述鉆頭的頭部外表面開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孔,且所述安裝孔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的回轉中心垂直;所述鉆頭尾部螺紋連接有加長刀桿;所述鉆頭內開設有第一冷卻孔,所述第一冷卻孔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的回轉中心共軸;所述鉆頭的頭部沿徑向開設一輸出孔,且所述輸出孔的進口與所述第一冷卻孔聯通;所述加長刀桿內開設有第二冷卻孔,所述加長刀桿尾部還開設有輸入孔,且所述輸入孔的出口與所述第二冷卻孔聯通,所述第二冷卻孔與所述第一冷卻孔緊密對接且共軸;所述鏜刀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上。
[0005]優選地,所述輸入孔的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冷卻孔的中心線的夾角呈銳角。
[0006]優選地,所述輸出孔位于所述鏜刀與所述鉆頭的尾部螺紋之間。
[0007]優選地,所述輸出孔的中心線垂直所述第一冷卻孔的中心線。
[0008]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鉆鏜工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所述鉆頭的頭部外表面開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孔,所述鏜刀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上,使得鏜刀和鉆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鉆頭起到替代鏜桿的作用;當所述鉆頭開始鉆削時,所述鏜刀同步進行鏜削,所述第一冷卻孔內流動的冷卻液可以進入鉆頭的頭部,使得所述鉆頭和鏜刀受到良好的冷卻和潤滑,有效地延長了本鉆鏜工具的使用壽命。而且本鉆鏜工具能夠一次性完成鉆鏜工序,不但省去了機床之間的工序轉運成本,也省去了二次裝夾找正的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鉆頭和鏜刀一前一后能夠互相起到一定的定位支撐作用,也提高了產品的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0010]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鉆頭與鏜刀的組裝圖。
[0011]圖2顯不為本實用新型的鉆鍵工具不意圖
[0012]圖3顯不為本實用新型的鉆鍵工具于加工工件時的不意圖。
[0013]元件標號說明
[0014]I 鉆頭
[0015]2 鏜刀
[0016]3加長刀桿
[0017]41第一冷卻孔
[0018]42第二冷卻孔
[0019]51輸出孔
[0020]52輸入孔
[0021]6 中心架
[0022]7 卡盤
[0023]8 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25]請參閱圖1至圖3。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2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鉆鏜工具,用于加工深長孔,所述鉆鏜工具包括:鉆頭I和鏜刀2,所述鉆頭I的頭部外表面開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孔,且所述安裝孔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I的回轉中心垂直;所述鉆頭I尾部螺紋連接有加長刀桿3,具體地,所述鉆頭I尾部加工有外螺紋,所述加長刀桿3的連接端加工有與所述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所述鉆頭I于靠近所述加長刀桿3的連接端處加工有退刀槽;優選地,所述鉆頭I由合金鋼制成;所述鏜刀2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上。可見,所述鏜刀2和所述鉆頭I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所述鉆頭I起到替代鏜桿的作用。
[0027]參考圖3,加工時,工件8放置在中心架6中,工件8—端通過卡盤7定位且固定,所述鉆頭I對準工件8中心,所述加長刀桿3安裝在車床后尾。當所述鉆頭I開始鉆削時,所述鏜刀2同步進行鏜削,而且本鉆鏜工具能夠一次性完成鉆鏜工序,使用造價相對較低的鉆床替代了造價高的鏜床,不但省去了機床之間的工序轉運成本,也省去了二次裝夾找正的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0028]參考圖3,所述鏜刀2切削時前方鉆頭I在工件8中自然形成中心孔定位以及支撐作用,而且工作力臂縮短,不但可以防止所述鏜刀2加工時跑偏,更避免了所述鏜刀2因懸臂過長受振顫形成刀紋,降低加工精度。可見,所述鉆頭I和所述鏜刀2 —前一后能夠互相起到一定的定位支撐作用,提高了產品的加工精度。
[0029]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鉆頭I內開設有第一冷卻孔41,所述第一冷卻孔41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I的回轉中心共軸;所述鉆頭I的頭部沿徑向開設一輸出孔51,且所述輸出孔51的進口與所述第一冷卻孔41聯通;優選地,所述輸出孔51位于所述鏜刀2與所述鉆頭I的尾部螺紋之間,且所述輸出孔51的中心線垂直所述第一冷卻孔41的中心線。所述加長刀桿3內開設有第二冷卻孔42,所述加長刀桿3尾部還開設有輸入孔52,且所述輸入孔52的出口與所述第二冷卻孔42聯通;優選地,所述輸入孔52的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冷卻孔42的中心線的夾角呈銳角。所述第二冷卻孔42與所述第一冷卻孔41緊密對接且共軸。
[0030]參考圖2和圖3,冷卻液從所述輸入孔52進入,然后流經所述的第二冷卻孔42和第一冷卻孔41,最后從所述輸出孔51流出,所述第一冷卻孔41 一端靠近所述鉆頭I的頭部,第一冷卻孔41內流動的冷卻液可以進入所述鉆頭I的頭部,使得所述鉆頭I受到了良好冷卻,同時,所述鏜刀2也受到了良好冷卻,有效地延長了本鉆鏜工具的使用壽命。所述鉆頭I鉆深長孔時,后方所述鏜刀2同時進行精加工切削,精加工后的孔徑大于鉆頭I外徑,所述鉆頭I外壁和所述加長刀桿3外壁與精加工后的孔外壁形之間具有一定間隙,利于冷卻液流動,以潤滑所述鉆頭I和所述鏜刀2,同時改善切肩形狀,利于排肩,避免了所述鉆頭I在過深時冷卻液無法進入、切削肩過大排肩困難造成所述鉆頭I折斷的風險。
[003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鉆鏜工具使用壽命比較長、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0032]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主權項】
1.一種鉆鏜工具,用于加工深長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鏜工具包括:鉆頭(I)和鏜刀(2),所述鉆頭(I)的頭部外表面開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孔,且所述安裝孔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⑴的回轉中心垂直;所述鉆頭⑴尾部螺紋連接有加長刀桿⑶;所述鉆頭⑴內開設有第一冷卻孔(41),所述第一冷卻孔(41)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⑴的回轉中心共軸;所述鉆頭⑴的頭部沿徑向開設一輸出孔(51),且所述輸出孔(51)的進口與所述第一冷卻孔(41)聯通;所述加長刀桿(3)內開設有第二冷卻孔(42),所述加長刀桿(3)尾部還開設有輸入孔(52),且所述輸入孔(52)的出口與所述第二冷卻孔(42)聯通,所述第二冷卻孔(42)與所述第一冷卻孔(41)緊密對接且共軸;所述鏜刀(2)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孔(52)的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冷卻孔(42)的中心線的夾角呈銳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孔(51)位于所述鏜刀(2)與所述鉆頭(I)的尾部螺紋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鉆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孔(51)的中心線垂直所述第一冷卻孔(41)的中心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鉆鏜工具,所述鉆鏜工具包括鉆頭和鏜刀,所述鉆頭的頭部開設有至少兩個安裝孔,且所述安裝孔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的回轉中心垂直;所述鉆頭尾部螺紋連接有加長刀桿;所述鉆頭內開設有第一冷卻孔,所述第一冷卻孔的中心線與所述鉆頭的回轉中心共軸;所述鉆頭的頭部沿徑向開設一輸出孔,且所述輸出孔的進口與所述第一冷卻孔聯通;所述加長刀桿內開設有第二冷卻孔,所述加長刀桿尾部還開設有輸入孔,且所述輸入孔的出口與所述第二冷卻孔聯通,所述第二冷卻孔與所述第一冷卻孔緊密對接且共軸;所述鏜刀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上。本鉆鏜工具使鏜刀和鉆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降低加工成本,延長使用壽命,且提高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
【IPC分類】B23B51-06, B23B51-08
【公開號】CN204397009
【申請號】CN201420853488
【發明人】吳勇
【申請人】上海大通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