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包括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一側設有成品出料口;所述工作臺上設有若干廢料口;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一轉盤;所述轉盤上設有若干呈圓周均勻分布的夾料裝置;所述轉盤外側順著圓周方向依次設有送料機構、切管機構、孔加工機構、倒角機構、旋轉機構、銑平面機構、去毛刺機構、取料機構、銑R機構。本發明的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能通過一臺機器便能完成方向把立管的所有加工工序,更能在方向把立管完成一道工序的加工后,自動對方向把立管進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無需涉及到人工操作,節約了人力的消耗,保證了方向把立管機的加工質量。
【專利說明】
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和電瓶車的車架上都設有方向柱,而方向柱外套設有與其相匹配的方向把立管,方向把立管可將車架和方向把連接在一起,方向把進行轉向時需要通過方向把立管才能使摩托車和電瓶車完成轉向動作,因此方向把立管是摩托車和電瓶車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隨著使用摩托車和電瓶車的人越來越多,對方向把立管產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的方向把立管都是通過切管機將鋼管切割出一部分后才能再進行其他加工,但不管將鋼管切割或是進行其他加工都需要使用到相應的機器,因此若想最終完成方向把立管的加工需要使用到多臺加工機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方向把立管的加工成本,且在每臺機器完成一道加工工序時,都需要工作人員將方向把立管移動到另一臺機器上完成下一道加工工序,直至全部加工工序完成,這種方向把立管的加工方式極度消耗人力,且通過人工進行操作,極易出現意外,更無法保證方向把立管的加工質量,增加了廢品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它能通過一臺機器便能完成方向把立管的所有加工工序,更能在方向把立管完成一道工序的加工后,自動對方向把立管進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無需涉及到人工操作,節約了人力的消耗,保證了方向把立管機的加工質量。
[0004]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公開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包括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一側設有成品出料口;所述工作臺上設有若干廢料口 ;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一轉盤;所述轉盤上設有若干呈圓周均勻分布的夾料裝置;所述轉盤外側順著圓周方向依次設有送料機構、切管機構、孔加工機構、倒角機構、旋轉機構、銑平面機構、去毛刺機構、取料機構、銑R機構;所述切管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切管機座,切管機座上鉸接有一切管機;所述工作臺上設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通過第一活塞桿與切管機相連接;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一立桿;所述立桿上端連接有一與送料機構位置相對應的工字滾輪。
[0005]所述送料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送料機架,所述送料機架一端設有第二氣缸;所述送料機架上設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上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二氣缸通過第二活塞桿與第一滑塊相連接;所述第一滑塊一側上端設有固定夾塊;所述第一滑塊上設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移動夾塊;所述第一滑塊下側固定有第三氣缸;所述第三氣缸通過第三活塞桿與移動夾塊相連接;所述移動夾塊位于固定夾塊下方;所述固定夾塊下表面設有工字滾輪位置相對應的上夾槽;所述移動夾塊上表面設有與上夾槽位置相對應的下夾槽;所述切管機座包括移動軌道,移動軌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行程塊;所述切管機座一側設有手輪;所述手輪通過絲桿與行程塊相連接;所述切管機鉸接于行程塊上。
[0006]所述孔加工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孔加工機架,孔加工機架上設有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上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電機軸一端連接有第一刀具安裝頭;所述孔加工機架下側固定有第四氣缸;所述第四氣缸通過第四活塞桿與第二滑塊相連接。
[0007]所述倒角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倒角機架,倒角機架上設有第五氣缸;所述倒角機架上設有第四滑道;所有第四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三滑塊;所述第五氣缸通過第五活塞桿與第三滑塊相連接;所述第三滑塊上設有倒角器,倒角器一端設有倒角頭;所述第三滑塊上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通過第一傳送帶與倒角器相連接;所述倒角頭上設有若干外倒角刀頭、若干內倒角刀頭。
[0008]所述旋轉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旋轉機架,旋轉機架一端設有第六氣缸;所述旋轉機架上設有第五滑道,第五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四滑塊;所述第六氣缸通過第六活塞桿與第四滑塊相連接;所述第四滑塊上設有第一縮放氣缸;所述第一縮放氣缸連接有第一縮放頭;所述第一縮放頭連接有第一旋轉氣缸。
[0009]所述銑平面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銑平面機架,銑平面機架上設有第六滑道;所述第六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五滑塊;所述第五滑塊上安裝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的電機軸連接有第二刀具安裝頭;所述銑平面機架上設有第七氣缸;所述第七氣缸通過第七活塞桿與第五滑塊相連接。
[0010]所述去毛刺機構包括去毛刺機架,去毛刺機架上設有第七滑道;所述第七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六滑塊;所述第六滑塊設有去毛刺器;所述去毛刺器一端安裝有去毛刺刀具;所述第六滑塊一端固定有第八氣缸;所述第八氣缸通過第八活塞桿與第六滑塊相連接;所述第六滑塊連接有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第四電機;所述第四電機通過第二傳送帶與去毛刺器相連接。
[0011 ]所述取料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取料架,取料架連接有滑軌;所述滑軌上設有第八滑道;所述第八滑道上安裝有一與其相匹配的滑動架;所述滑動架下方安裝有一第二旋轉氣缸;所述第二旋轉氣缸連接有一取料器;所述取料器連接有第二縮放氣缸;所述取料器一端設有第二縮放頭;所述滑軌一端設有第九氣缸;所述第九氣缸通過第九活塞桿與滑動架相連接;所述銑R機構包括設于設于工作臺上的第九滑道;所述第九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銑料架;所述銑料架連接有一行程氣缸;所述銑料架上安裝有第五電機;所述銑料架一側安裝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裝有銑料器;所述銑料器一端安裝有銑料刀具;所述銑料器通過第三傳送帶與第五電機相連接;所述銑R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加工架,加工架一端固定有右夾塊,加工架另一端固定有緊壓氣缸;所述緊壓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有與右夾塊相匹配的左夾塊;所述右夾塊上設有右夾槽,左夾塊上設有左夾槽,右夾槽與左夾槽互為對稱。
[0012]所述夾料裝置上設有一夾料槽;所述夾料裝置包括固定于轉盤上的下夾料塊、設于下夾料塊上方的上夾料塊;所述下夾料塊上表面設有下料槽,上夾料塊下表面設有上料槽;所述夾料槽由上料槽與下料槽組成;所述上夾料塊一側設有與上料槽相貫通的防碰槽;所述防碰槽與上料槽互為垂直;所述轉盤下方設有第十氣缸;所述第十氣缸通過第十活塞桿與上夾料塊相連接。
[0013]所述轉盤中心位置設有一動力缸;所述動力缸通過氣管與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三氣缸、第四氣缸、第五氣缸、第六氣缸、第七氣缸、第八氣缸、第九氣缸、第十氣缸、第一縮放氣缸、第二縮放氣缸、第一旋轉氣缸、第二旋轉氣缸、緊壓氣缸、行程氣缸相連接。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結構的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只需將長管管料放置到送料機構上后,便不會再涉及人工,方向把立管機能夠自動的將方向把立管的加工工序全部完成,由于所有的加工工序都為純機械操作,因此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意外的發生,保證方向把立管機的加工質量,且純機械操作模式節約了很大的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且不會出現由于工作人員疲憊導致加工效率減慢的情況,使加工效率始終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的工位模塊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的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A部的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倒角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旋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銑平面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去毛刺機構的結構不意圖;
圖9是取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銑R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動力缸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方向把立管的第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方向把立管的第二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方向把立管的第三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請參閱圖1至圖14,本發明提供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包括工作臺I,所述工作臺I一側設有成品出料口 2;所述工作臺I上設有若干廢料口 3;所述工作臺I上設有一轉盤4;所述轉盤4上設有若干呈圓周均勻分布的夾料裝置5;所述轉盤4外側順著圓周方向依次設有送料機構6、切管機構7、孔加工機構8、倒角機構9、旋轉機構10、銑平面機構11、去毛刺機構12、取料機構13、銑R機構14;所述切管機構7包括設于工作臺I上的切管機座15,切管機座15上鉸接有一切管機16;所述工作臺I上設有第一氣缸17,第一氣缸17通過第一活塞桿171與切管機16相連接;所述工作臺I上設有一立桿18;所述立桿18上端連接有一與送料機構6位置相對應的工字滾輪19。
[0017]所述送料機構6包括設于工作臺I上的送料機架20,所述送料機架20—端設有第二氣缸21;所述送料機架20上設有第一滑道201;所述第一滑道201上設有第一滑塊22;所述第二氣缸21通過第二活塞桿與第一滑塊22相連接;所述第一滑塊22—側上端設有固定夾塊23;所述第一滑塊22上設有第二滑道24;所述第二滑道24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移動夾塊25;所述第一滑塊22下側固定有第三氣缸26;所述第三氣缸26通過第三活塞桿與移動夾塊25相連接;所述移動夾塊25位于固定夾塊23下方;所述固定夾塊23下表面設有工字滾輪19位置相對應的上夾槽27;所述移動夾塊25上表面設有與上夾槽27位置相對應的下夾槽28;所述切管機座15包括移動軌道29,移動軌道29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行程塊30;所述切管機座15—側設有手輪31;所述手輪31通過絲桿32與行程塊30相連接;所述切管機16鉸接于行程塊30上。
[0018]所述孔加工機構8包括設于工作臺I上的孔加工機架33,孔加工機架上33設有第三滑道34;所述第三滑道34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二滑塊35;所述第二滑塊35上設有第一電機36,第一電機36的電機軸一端連接有第一刀具安裝頭37 ;所述孔加工機架33下側固定有第四氣缸38;所述第四氣缸38通過第四活塞桿與第二滑塊35相連接。
[0019]所述倒角機構9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倒角機架39,倒角機架39上設有第五氣缸40;所述倒角機架39上設有第四滑道41;所有第四滑道41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三滑塊42;所述第五氣缸40通過第五活塞桿與第三滑塊42相連接;所述第三滑塊42上設有倒角器43,倒角器43—端設有倒角頭44;所述第三滑塊42上設有第二電機45,第二電機45通過第一傳送帶與倒角器43相連接;所述倒角頭44上設有若干外倒角刀頭46、若干內倒角刀頭47。
[0020]所述旋轉機構9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旋轉機架48,旋轉機架48—端設有第六氣缸49;所述旋轉機架48上設有第五滑道50,第五滑道50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四滑塊51;所述第六氣缸49通過第六活塞桿與第四滑塊51相連接;所述第四滑塊51上設有第一縮放氣缸52;所述第一縮放氣缸52連接有第一縮放頭53;所述第一縮放頭53連接有第一旋轉氣缸54。
[0021]所述銑平面機構11包括設于工作臺I上的銑平面機架55,銑平面機架55上設有第六滑道56;所述第六滑道56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五滑塊57;所述第五滑塊57上安裝有第三電機58;所述第三電機58的電機軸連接有第二刀具安裝頭59;所述銑平面機架55上設有第七氣缸60;所述第七氣缸60通過第七活塞桿與第五滑塊57相連接。
[0022]所述去毛刺機構12包括去毛刺機架61,去毛刺機架61上設有第七滑道62;所述第七滑道62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六滑塊63;所述第六滑塊63設有去毛刺器64;所述去毛刺器64—端安裝有去毛刺刀具65;所述第六滑塊63—端固定有第八氣缸66;所述第八氣缸66通過第八活塞桿與第六滑塊63相連接;所述第六滑塊63連接有一固定架67;所述固定架67上固定有第四電機68;所述第四電機68通過第二傳送帶與去毛刺器64相連接。
[0023]所述取料機構13包括設于工作臺I上的取料架69,取料架69連接有滑軌70;所述滑軌70上設有第八滑道71;所述第八滑道71上安裝有一與其相匹配的滑動架72;所述滑動架72下方安裝有一第二旋轉氣缸73;所述第二旋轉氣缸73連接有一取料器74;所述取料器74連接有第二縮放氣缸75;所述取料器74—端設有第二縮放頭76;所述滑軌70—端設有第九氣缸77;所述第九氣缸77通過第九活塞桿與滑動架72相連接;所述銑R機構14包括設于設于工作臺I上的第九滑道78;所述第九滑道78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銑料架79;所述銑料架79連接有一行程氣缸80;所述銑料架79上安裝有第五電機81;所述銑料架79—側安裝有固定板82,固定板82上安裝有銑料器83;所述銑料器83—端安裝有銑料刀具84;所述銑料器83通過第三傳送帶與第五電機81相連接;所述銑R機構14包括設于工作臺I上的加工架86,加工架86—端固定有右夾塊87,加工架86另一端固定有緊壓氣缸88;所述緊壓氣缸88的活塞桿連接有與右夾塊87相匹配的左夾塊89;所述右夾塊87上設有右夾槽90,左夾塊89上設有左夾槽91,右夾槽90與左夾槽91互為對稱。
[0024]所述夾料裝置5上設有一夾料槽;所述夾料裝置5包括固定于轉盤4上的下夾料塊92、設于下夾料塊92上方的上夾料塊93;所述下夾料塊92上表面設有下料槽94,上夾料塊93下表面設有上料槽95;所述夾料槽由上料槽95與下料槽94組成;所述上夾料塊93—側設有與上料槽95相貫通的防碰槽96;所述防碰槽96與上料槽95互為垂直;所述轉盤4下方設有第十氣缸97;所述第十氣缸97通過第十活塞桿與上夾料塊93相連接。
[0025]所述轉盤4中心位置設有一動力缸98;所述動力缸98通過氣管與第一氣缸17、第二氣缸21、第三氣缸26、第四氣缸38、第五氣缸40、第六氣缸49、第七氣缸60、第八氣缸66、第九氣缸77、第十氣缸97、第一縮放氣缸52、第二縮放氣缸75、第一旋轉氣缸54、第二旋轉氣缸73、緊壓氣缸88、行程氣缸80相連接。
[0026]本發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需要進行方向把立管加工前,先將長管管料99置放在工字滾輪19上,而長管管料99的一部分位于固定夾塊的上夾槽27與移動夾塊的上夾槽28之間,再在第一刀具安裝頭37、第二刀具安裝頭59上安裝上各自相應的刀具,需要進行方向把立管的加工時,將方向把立管機開啟,此時第三氣缸26開始運行,將第三活塞桿外頂,使與第三活塞桿相連接的移動夾塊25順著第二滑道24的軌跡向固定夾塊23方向移動,最終移動夾塊25與固定夾塊23緊緊的被固定在一起,而長管管料99則被緊緊的夾于上夾槽27與下夾槽28之間,長管管料的一端端口則裸露在上夾槽27與下夾槽28外,接著第二氣缸21將第二活塞桿向外頂出,由于第二活塞桿與第一滑塊22相連接,因此第一滑塊22會在第二活塞桿的推動下順著第一滑道201的軌跡向轉盤方向移動,設于第一滑塊22上的固定夾塊23和移動夾塊25也會帶動長管管料99隨著第一滑塊22往轉盤4方向靠近,在長管管料99移動過程中,工字滾輪19不僅能對長管管料99起到支撐的作用,使其能穩定進行被進行遞送,不會出現由于長管管料99過長導致長管管料搖晃擺動的情況,且工字滾輪19能夠通過自身滾動,使長管管料99能夠順暢的被遞送。
[0027]當第一滑塊22移動到指定位置時,長管管料裸露在上夾槽27與下夾槽28之外的一端會進入到上夾料塊的上料槽95與下夾料塊的下料槽94之間,接著設于轉盤4下方的第十氣缸97使第十活塞桿內縮,令與第十活塞桿相連接的上夾料塊92與下夾料塊92緊緊的貼合在一起,此時長管管料的一端被緊緊的穩固在夾料裝置5的夾料槽內,然后第一氣缸17使第一活塞桿171向上頂出,由于第一活塞桿171與切管機16相連接,切管機16鉸接在行程塊30上,因此切管機16會隨著第一活塞桿171的向上頂出而向下移動,隨著切管機16的下移,設于切管機16上的切割刀片161會下移至第一滑塊22與夾料裝置5之間并將長管管料切斷,長管管料被切斷后,切割出來的管料依舊夾于夾料裝置5的夾料槽內,而夾于夾料槽內的管料便是方向把立管的毛坯件,當切管機16通過自身的切割刀片161將毛坯件切割出來后,第一氣缸17則會使第一活塞桿171開始向下內縮,并帶動切管機16上移,由于切管機座15包括移動軌道29,移動軌道29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行程塊30,切管機座15—側設有手輪31,手輪31通過絲桿32與行程塊30相連接,切管機16鉸接于行程塊30上,因此切管機16的位置可通過移動行程塊30的位置來進行調節,而行程塊30的位置只需轉動手輪31便能通過絲桿32進行調節。
[0028]當切管機16上移后,轉盤4自動發生旋轉,使夾有毛坯件的夾料裝置5移動至孔加工機構8下方,此時第一電機36開始運行,安裝在第一刀具安裝頭37上的刀具也開始旋轉,接著第四氣缸38會通過第四活塞桿帶動第二滑塊35下移,第二滑塊35順著第三滑道34的軌跡進行移動,由于第一電機36設于第二滑塊35上,因此第一電機36也會隨著第二滑塊35下移,而與第一電機36的電機軸相連的第一刀具安裝頭37也會帶動自身的刀具下移,最終對毛坯件完成鉆孔和擴孔的加工作業,安裝在第一刀具安裝頭37上的刀具完成鉆孔和擴孔的加工作業后,第四氣缸38則會通過第四活塞桿帶動第一電機36上移進行復位,由于上夾料塊93—側設有與上料槽95相貫通的防碰槽96,防碰槽96與上料槽95互為垂直,因此即使刀具安裝在第一刀具安裝頭37上出現些許的偏差,在防碰槽96的作用下,刀具也不會碰觸到夾料裝置5,避免了意外的出現,保證了方向把立管機的安全性。
[0029]在毛坯件進行鉆孔和擴孔的加工作業后,轉盤4則會再次進行自動旋轉,帶動已經完成鉆孔和擴孔加工的毛坯件旋轉至倒角機構位置,接著第五氣缸40通過第五活塞桿使第三滑塊42順著第四滑道41的軌跡向毛坯件靠近,設于第三滑塊上第二電機45和倒角器43隨之移動,由于第二電機45通過第一傳送帶與倒角器43相連接,因此第二電機45則會驅動倒角器上的倒角頭43發生旋轉,使其對毛坯件被切管機16的切割刀片161切割后的端口進行倒角加工,設于倒角頭上的外倒角刀頭46會對端口的外緣進行倒角,設于倒角頭上的內倒角刀頭47會對端口的內緣進行倒角,使端口不再存在鋒利的邊緣,倒角完成后第三滑塊42便在第五氣缸40的作用下開始復位。
[0030]毛坯件完成倒角的加工作業后,轉盤4則會再次進行自動旋轉,使夾有已經完成兩道加工工序的毛坯件的夾料裝置5旋轉至旋轉機構10位置,此時第六氣缸49使第六活塞桿向外頂出,而與第六活塞桿相連接的第四滑塊51則順著第五滑道50的軌跡帶動第一縮放頭53向毛還件靠近,當第一縮放頭53插入毛還件內時,第一縮放氣缸52使第一縮放頭53向外撐開,此時第一縮放頭53將毛坯件內部充滿,并對毛坯件內壁形成一個緊壓的壓力,接著第十氣缸97通過第十活塞桿將上夾料塊92上頂,此時毛坯件不再夾于夾料裝置5的夾料槽內,第一縮放頭53則在第一旋轉氣缸54的作用下帶動毛坯件進行180度的旋轉,使原本處于毛坯件正下方的加工孔位于正上方,毛坯件旋轉完成后,第十氣缸97再次通過第十活塞桿使上夾料塊93緊緊的與下夾料塊92貼合在一起,令毛坯件再次被緊緊的夾于夾料裝置5的夾料槽內,接著第一縮放頭53通過第一縮放氣缸54內縮,不再對毛坯件內壁緊壓,并在第六氣缸49的作用下隨著第四滑塊51進行復位。
[0031 ]當毛坯件完成180度的旋轉作業后,轉盤4再次發生自動旋轉,帶動毛坯件旋轉至銑平面機構11位置,此時第七氣缸60通過第七活塞桿使第五滑塊57順著第六滑道56發生移動,第五滑塊57則會在第七活塞桿的作用下向毛坯件靠近,設于第五滑塊57上的第三電機58也會隨之移動,由于第三電機58的電機軸與第二刀具安裝頭59相連接,因此安裝在第二刀具安裝頭59上的刀具也會隨之向毛坯件靠近,并對毛坯件正上方加工孔位置及其周邊銑出一個平面,安裝在第二刀具安裝頭59上的刀具銑完平面后,第七氣缸60會通過第七活塞桿帶動第五滑塊57復位,第三電機58和第二刀具安裝頭59也會隨之復位。
[0032]當毛坯件完成銑平面的加工作業后,轉盤4再次發生自動旋轉,帶動毛坯件旋轉至去毛刺機構12位置,此時第八氣缸66通過第八活塞桿使第六滑塊63順著第七滑道62的軌跡向毛坯件位置進行移動,設于第六滑塊上的去毛刺器64也會隨之移動,由于第六滑塊63連接有固定架67,固定架67上固定有第四電機68,因此第四電機68會隨著第六滑塊63進行移動,而第四電機68通過第二傳送帶與去毛刺器64相連接,當去毛刺機構12開始去毛刺作業時,第四電機68通過第二傳動帶驅動去毛刺器64開始運行,設于去毛刺器64—端的去毛刺刀具65則發生旋轉,并不斷進入毛坯件內,對毛坯件在加工和擴孔過程中出現在內壁上的毛刺進行去除,去除完毛刺后,第八氣缸66通過第八活塞桿帶動第六滑塊63復位,去毛刺刀具65也慢慢退出毛坯件內部,最終完成復位動作。
[0033]當毛坯件完成去毛刺的加工作業后,轉盤4再次進行自動旋轉,帶動毛坯件旋轉至取料機構13位置,此時第九氣缸77通過第九活塞桿帶動滑動架72向毛坯件靠近,由于第二旋轉氣缸73設于滑動架72下方,第二旋轉氣缸73與取料器74相連接,因此取料器74會隨著滑動架72向毛坯件不斷靠近,最終取料器74上的第二縮放頭76插入毛坯件內部,接著第二縮放氣缸75使第二縮放頭76撐開,令第二縮放頭76緊壓在毛坯件的內壁上,此時第十氣缸97通過第十活塞桿使上夾料塊93上移,夾料裝置5不再夾住毛坯件,第九氣缸77通過第九活塞桿帶動取料器74離開夾料裝置5,接著第二旋轉氣缸73通過自身使取料器74發生旋轉,令緊壓在毛坯件內壁上的第二縮放頭76帶動毛坯件插入到設于右夾塊上的右夾槽90與設于左夾塊的左夾槽91之間,此時緊壓氣缸88的活塞桿外頂,右夾塊87與左夾塊89緊緊的貼合在一起,毛坯件被緊緊的固定在右夾槽90與左夾槽91之間,然后第二縮放氣缸75通過自身使第二縮放頭76內縮,不再緊壓在毛坯件內部,第二縮放頭76從毛坯件內部退出。
[0034]毛坯件固定在右夾槽90與左夾槽91之間后,行程氣缸80通過自身使銑料架79順著第九滑道78的軌跡向夾于右夾槽90與左夾槽91之間的毛坯件靠近,而設于銑料架上的第五電機81隨著銑料架79發生移動,此時第五電機81通過第三傳送帶驅動銑料器83運行,安裝于銑料器上的銑料刀具84開始對毛坯件進行銑R加工,銑R完成后,在行程氣缸80的作用下,銑料器83帶動銑料刀具84復位,此時的毛坯件便完成了所有的加工,成為了真正可進行使用的方向把立管,成品后的方向把立管會在緊壓氣缸80的作用下從右夾槽90與左夾槽91之間脫落,并最終從成品出料口2排出,成品出料口2位置可放置一個收集盒,每一個成品后的方向把立管都會掉落到收集盒中,方便工作人員對方向把立管進行收集和運輸。
[0035]綜上所述,本發明只需將長管管料放置到送料機構6后,便不會再涉及人工,方向把立管機能夠自動的將方向把立管的加工工序全部完成,由于所有的加工工序都為純機械操作,因此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意外的發生,保證方向把立管機的加工質量,且純機械操作模式節約了很大的人力,降低了人工成本,且不會出現由于工作人員疲憊導致加工效率減慢的情況,使加工效率始終保持在最佳的狀態,且在相應的加工工位都設置有冷卻液管,當加工工位對毛坯件進行加工時,產生較高溫度時,冷卻液管便會噴出冷卻液對毛坯件和加工刀具進行冷卻,保證加工能夠順利進行,而工作臺I面上則設置有相應的注液口 85,當冷卻液管將所有冷卻液消耗光后,可通過注液口 85注入新的冷卻液。
[0036]當一個夾料裝置5夾住被切管機切割后的毛坯件旋轉至下一個工位的機構位置時,與之相鄰的另一個夾料裝置便會再次旋轉至送料機構6的位置,再次完成切管的加工作業,然后依舊旋轉至下一個工位的機構位置,因此設于轉盤4上的所有夾料裝置都會夾取毛坯件進行加工,每一個加工工位的機構同時進行相應的加工動作,一直循環運行,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加工效率,在加工過程中,毛坯件會產生一些廢料,而這些廢料會最終從廢料口 3排出,廢料口 3位置也可放置相應的收集盒,對廢料進行收集,而工作臺I臺面上設有與廢料口 3相通的廢料掉落口 100,在各個加工工位對毛坯件進行加工時產生的廢料都會掉落到廢料掉落口 100,最后從廢料口 3排出,且工作臺I面上設有一落料口 1I,落料口 1I能同時與廢料口 3、成品出料口 2相貫通,落料口 101與廢料口 3相貫通的管路位于落料口 101與成品出料口 2相貫通的管路下方,廢料都是為細碎的材料,因此會掉落到最下方的管路,最終從廢料口排出。
[0037]本發明的每一個工位相應的機構的位置具有可調性,無需按照以上所述的位置進行設置,可根據實際所需的情況對每一個工位相應的機構的位置進行調節。
【主權項】
1.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包括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一側設有成品出料口 ;所述工作臺上設有若干廢料口 ;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一轉盤;所述轉盤上設有若干呈圓周均勻分布的夾料裝置;所述轉盤外側順著圓周方向依次設有送料機構、切管機構、孔加工機構、倒角機構、旋轉機構、銑平面機構、去毛刺機構、取料機構、銑R機構;所述切管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切管機座,切管機座上鉸接有一切管機;所述工作臺上設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通過第一活塞桿與切管機相連接;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一立桿;所述立桿上端連接有一與送料機構位置相對應的工字滾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送料機架,所述送料機架一端設有第二氣缸;所述送料機架上設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上設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二氣缸通過第二活塞桿與第一滑塊相連接;所述第一滑塊一側上端設有固定夾塊;所述第一滑塊上設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移動夾塊;所述第一滑塊下側固定有第三氣缸;所述第三氣缸通過第三活塞桿與移動夾塊相連接;所述移動夾塊位于固定夾塊下方;所述固定夾塊下表面設有工字滾輪位置相對應的上夾槽;所述移動夾塊上表面設有與上夾槽位置相對應的下夾槽;所述切管機座包括移動軌道,移動軌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行程塊;所述切管機座一側設有手輪;所述手輪通過絲桿與行程塊相連接;所述切管機鉸接于行程塊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加工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孔加工機架,孔加工機架上設有第三滑道;所述第三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上設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電機軸一端連接有第一刀具安裝頭;所述孔加工機架下側固定有第四氣缸;所述第四氣缸通過第四活塞桿與第二滑塊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倒角機架,倒角機架上設有第五氣缸;所述倒角機架上設有第四滑道;所有第四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三滑塊;所述第五氣缸通過第五活塞桿與第三滑塊相連接;所述第三滑塊上設有倒角器,倒角器一端設有倒角頭;所述第三滑塊上設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通過第一傳送帶與倒角器相連接;所述倒角頭上設有若干外倒角刀頭、若干內倒角刀頭。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旋轉機架,旋轉機架一端設有第六氣缸;所述旋轉機架上設有第五滑道,第五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四滑塊;所述第六氣缸通過第六活塞桿與第四滑塊相連接;所述第四滑塊上設有第一縮放氣缸;所述第一縮放氣缸連接有第一縮放頭;所述第一縮放頭連接有第一旋轉氣缸。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銑平面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銑平面機架,銑平面機架上設有第六滑道;所述第六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五滑塊;所述第五滑塊上安裝有第三電機;所述第三電機的電機軸連接有第二刀具安裝頭;所述銑平面機架上設有第七氣缸;所述第七氣缸通過第七活塞桿與第五滑塊相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毛刺機構包括去毛刺機架,去毛刺機架上設有第七滑道;所述第七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第六滑塊;所述第六滑塊設有去毛刺器;所述去毛刺器一端安裝有去毛刺刀具;所述第六滑塊一端固定有第八氣缸;所述第八氣缸通過第八活塞桿與第六滑塊相連接;所述第六滑塊連接有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第四電機;所述第四電機通過第二傳送帶與去毛刺器相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取料架,取料架連接有滑軌;所述滑軌上設有第八滑道;所述第八滑道上安裝有一與其相匹配的滑動架;所述滑動架下方安裝有一第二旋轉氣缸;所述第二旋轉氣缸連接有一取料器;所述取料器連接有第二縮放氣缸;所述取料器一端設有第二縮放頭;所述滑軌一端設有第九氣缸;所述第九氣缸通過第九活塞桿與滑動架相連接;所述銑R機構包括設于設于工作臺上的第九滑道;所述第九滑道上安裝有與其相匹配的銑料架;所述銑料架連接有一行程氣缸;所述銑料架上安裝有第五電機;所述銑料架一側安裝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裝有銑料器;所述銑料器一端安裝有銑料刀具;所述銑料器通過第三傳送帶與第五電機相連接;所述銑R機構包括設于工作臺上的加工架,加工架一端固定有右夾塊,加工架另一端固定有緊壓氣缸;所述緊壓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有與右夾塊相匹配的左夾塊;所述右夾塊上設有右夾槽,左夾塊上設有左夾槽,右夾槽與左夾槽互為對稱。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料裝置上設有一夾料槽;所述夾料裝置包括固定于轉盤上的下夾料塊、設于下夾料塊上方的上夾料塊;所述下夾料塊上表面設有下料槽,上夾料塊下表面設有上料槽;所述夾料槽由上料槽與下料槽組成;所述上夾料塊一側設有與上料槽相貫通的防碰槽;所述防碰槽與上料槽互為垂直;所述轉盤下方設有第十氣缸;所述第十氣缸通過第十活塞桿與上夾料塊相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何一項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方向把立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中心位置設有一動力缸;所述動力缸通過氣管與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三氣缸、第四氣缸、第五氣缸、第六氣缸、第七氣缸、第八氣缸、第九氣缸、第十氣缸、第一縮放氣缸、第二縮放氣缸、第一旋轉氣缸、第二旋轉氣缸、緊壓氣缸、行程氣缸相連接。
【文檔編號】B23P23/02GK105922012SQ201610445929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趙亮亮
【申請人】趙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