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感應器的有效圈加工困難的不足。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上模具上開設有上定位槽、下模具上開設有下定位槽,上模具、下模具配合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配合對有效圈進行定位;在定位過程中,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還可以校正有效圈的形狀,提高了有效圈的形狀精度;另外,通過上模具、下模具可以方便地將有效圈固定在銑床的工作臺上,從而使得質地較軟的有效圈可以采用銑床進行加工,提高了有效圈開口的加工精度,進而提高了有效圈的整體加工精度。
【專利說明】
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夾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感應器在生產現場得到廣泛的應用。感應器有效圈(感應圈)為感應器的關鍵部件,有效圈的性能制約著感應器的性能,有效圈的制造精度對有效圈的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0003]現有技術中有效圈均采用手工方法制得,即有效圈采用手工彎制,并且效圈兩端的開口均為技術人員通過鋸割的方法制得,但是有效圈的材質為銅質,銅材料比較柔軟,技術人員加工開口時開口的精度難以保證,并且,采用鋸割方式加工開口,很容易造成有效圈變形,從而造成感應器精度下降。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旨在克服現有技術中感應器的有效圈加工困難的不足。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上開設有上定位槽,所述下模具上開設有下定位槽,上模具與下模具配合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配合對有效圈進行定位,所述上模具在上定位槽的兩端均開設有銑制有效圈開口時對銑刀讓位的讓位槽,所述讓位槽均與上定位槽相通,所述上模具與下模具之間設有導向結構。
[0006]上述技術方案中,采用上模具、下模具對有效圈進行定位,在定位過程中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還可以起到對有效圈進行校正的作用,提高了有效圈的形狀精度,上模具、下模具對有效圈定位后,可以方便地將有效圈固定在銑床的工作臺上,有效圈上的開口可以通過銑床進行加工,相對于現有技術,有效圈的開口加工精度高,并且在加工過程中有效圈不容易變形,提高了有效圈的加工精度。
[0007]—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導向結構包括至少一根導向柱和與導向柱配合的導向孔。由導向柱配合導向孔對上模具、下模具進行導向,優化了上模具、下模具的使用性能。
[0008]—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導向柱有兩根,兩根導向柱均固定在下模具上,所述上模相上開設有兩個與導向柱配合的導向孔。兩根導向柱具有更好的導向性能,優化了導向結構的導向精度。
[0009]—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導向柱通過螺紋連接在下模具上;或者,所述導向柱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下模具上;或者,所述導向柱與下模具為一體式結構。導向柱固定方式靈活,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0010]—種可選的方案,所述上模具上一體式設有凸出部,上模具與下模具配合后,所述凸出部位于上模具與下模具之間,并且,上模具與下模具之間形成對有效圈讓位的讓位缺口,所述讓位缺口與上定位槽、下定位槽相通,所述導向孔開設在凸出部上并貫穿上模具。讓位缺口使得上定位槽、下定位槽與外界相,并且讓位缺口可以容納有效圈,優化了模具的使用性能。
[0011]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導向柱有兩根,兩根導向柱均固定在上模具上,所述下模具上開設有兩個與導向柱配合的導向孔。導向柱固定位置靈活,優化了模具的使用性能。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具有如下優點:上模具上開設有上定位槽、下模具上開設有下定位槽,上模具、下模具配合后,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配合對有效圈進行定位;在定位過程中,上定位槽、下定位槽還可以校正有效圈的形狀,提高了有效圈的形狀精度;另外,通過上模具、下模具可以方便地將有效圈固定在銑床的工作臺上,從而使得質地較軟的有效圈可以采用銑床進行加工,提高了有效圈開口的加工精度,進而提高了有效圈的整體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0013]附圖1是本發明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中上模具的軸測圖;
[0014]附圖2是本發明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中下模具的軸測圖;
[0015]附圖3是本發明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中上模具的主視圖;
[0016]附圖4是附圖3的右視圖;
[0017]附圖5是本實施新型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中上模具與下模具配合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
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包括上模具I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I上開設有上定位槽3,所述下模具2上開設有下定位槽4,上模具I與下模具2配合后,上定位槽
3、下定位槽4配合對有效圈進行定位,所述上模具I在上定位槽3的兩端均開設有銑制有效圈開口時對銑刀讓位的讓位槽5,銑刀插入讓位槽5內對有效圈進行加工,讓位槽5與上定位槽3相通,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組成定位腔,定位腔的形狀應與有效圈的最終形狀相同,以使定位腔對有效圈進行定位時還可以校正有效圈的形狀,從而提高有效圈的形狀精度;
[0019]參見圖1、圖2、圖3、圖4,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的橫截面形狀不做具體限定,但在具體實施時,上定位槽3的橫截面形狀優先選擇為V字形,下定位槽4的橫截面形狀優先選擇為下窄上寬的梯形,下定位槽4的橫截面形狀為梯形是指將下定位槽4的橫截面形狀用線條封閉后所得到的形狀,下定位槽4橫截面形狀的上、下方位是指上模具I與下模具2配合后,遠離上模具I的一端為下定位槽4的下,與上模具I接觸的一端為下定位槽4的上;
[0020]參見圖1、圖2、圖3,實際使用過程中,上模具1、下模具2應具有較高的配合精度,以使上模具1、下模具2可以對有效圈進行良好的定位,因此,上模具I與下模具2之間應設有導向結構,所述導向結構包括固定在下模具2上的兩根導向柱6和開設在上模具I上與兩根導向柱6配合的兩個導向孔7,兩根導向柱6均通過螺紋連接在下模具2上;上模具I與下模具2裝配時,導向孔7與導向柱6配合實現導向功能。
[0021]參見圖5,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將下模具2固定在銑床的工作臺上,然后將有效圈放置在下模具2的下定位槽4內,再裝配上模具I,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配合對有效圈進行定位,由于上模具I上具有讓位槽5,因此,有效圈上的開口可以方便地利用銑刀進行加工,有效圈裝夾方便,提高了有效圈的加工精度。
[0022]參見圖4、圖5,結合上述實施方式,所述上模具I上一體式設有凸出部8,上模具I與下模具2配合后,所述凸出部8位于上模具I與下模具2之間,并且,上模具I與下模具2之間形成對有效圈讓位的讓位缺口 9,所述讓位缺口 9與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相通,所述導向孔7開設在凸出部8上并貫穿上模具I,讓位缺口9使得有效圈被上模具1、下模具2定位后,有效圈還可以通過讓位缺口 9與外界相通,對有效圈進行返修時,設置在有效圈上的配件可以置于讓位缺口9內,優化了模具的使用性能。
[0023]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部分結構還可以做如下改變,以使模具具有更好的制造性能;
[0024]所述導向柱6也可以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下模具2上;
[0025]所述導向柱6還可以與下模具2為一體式結構。
[0026]兩根導向柱6也可以固定在上模具I上,所述下模具2上開設有兩個與導向柱6配合的導向孔7。導向柱6設置位置靈活,優化了模具的加工性能。
[0027]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旨在體現本發明的突出技術效果和優勢,并非是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了解的是,一切基于本發明技術內容所做出的修改、變化或者替代技術特征,皆應涵蓋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主張的技術范疇內。
【主權項】
1.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I)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I)上開設有上定位槽(3),所述下模具(2)上開設有下定位槽(4),上模具(I)與下模具(2)配合后,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配合對有效圈進行定位,所述上模具(I)在上定位槽(3)的兩端均開設有銑制有效圈開口時對銑刀讓位的讓位槽(5),所述讓位槽(5)均與上定位槽(3)相通,所述上模具(I)與下模具(2)之間設有導向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結構包括至少一根導向柱(6)和與導向柱(6)配合的導向孔(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柱(6)有兩根,兩根導向柱(6)均固定在下模具(2)上,所述上模相上開設有兩個與導向柱(6)配合的導向孔(7)。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柱(6)通過螺紋連接在下模具(2)上;或者,所述導向柱(6)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下模具(2)上;或者,所述導向柱(6)與下模具(2)為一體式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I)上一體式設有凸出部(8),上模具(I)與下模具(2)配合后,所述凸出部(8)位于上模具(I)與下模具(2)之間,并且,上模具(I)與下模具(2)之間形成對有效圈讓位的讓位缺口(9),所述讓位缺口(9)與上定位槽(3)、下定位槽(4)相通,所述導向孔(7)開設在凸出部(8)上并貫穿上模具(I)。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銑制有效圈開口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柱(6)有兩根,兩根導向柱(6)均固定在上模具(I)上,所述下模具(2)上開設有兩個與導向柱(6)配合的導向孔(7)。
【文檔編號】B23Q3/06GK105834787SQ201610368844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發明人】張松, 曹龍, 李海燕, 朱小龍
【申請人】浙江德福精密驅動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