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材料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圓形鋼是指截面為圓形的實心長條鋼材,其規格以直徑的毫米數表示。圓形鋼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熱乳、鍛制和冷拉三種。圓形鋼的使用非常的廣泛,不僅可以使用在金屬零件的加工中,其中用在建筑中的鋼筋也是圓形鋼的一種。圓形鋼作為基礎材料使用時,通常為長桿形狀,根據需要使用的量來具體取用。圓形鋼材在加工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在加工成型之后在進行后續加工,工序較為繁瑣,加工設備較為復雜,加工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以對成型的圓形鋼表面進行敲擊鍛造加工,提高圓形鋼性能的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包括固定塊、固定環、旋轉環;所述固定環為圓環形狀,所述固定塊為圓柱形狀,固定在所述固定環中間;所述固定塊的中間軸線位置加工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內穿過有待加工的圓形鋼棍,所述固定塊上加工有逐層設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從固定塊的外部連通所述定位通孔;所述限位孔內滑動安裝有敲擊桿,每一層的限位孔個數為偶數個,所述敲擊桿的內側端部頂緊在所述圓形鋼棍上,所述敲擊桿伸出所述固定環的外側端部安裝有內磁塊,所述旋轉環可旋轉裝配在所述固定環的外側,所述旋轉環上設計有與所述內磁塊對應的外磁塊,所述內磁塊的的磁力線方向穿過所述固定塊的中間軸線,同層上相鄰所述內磁塊朝向固定塊中間軸線的方向磁性相反。
[0005]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塊上設計有兩層以上的所述限位孔。
[0006]作為優選,所述敲擊桿的外側端部設計有橡膠墊,所述固定環內側設計有與所述敲擊桿外側正對的圓柱槽。
[0007]作為優選,所述圓柱槽內設計有與外側面連通的加工孔,所述旋轉環上設計有將外磁塊與所述旋轉環內壁連通的加工孔。
[0008]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塊下部設計有噴嘴正對所述圓形鋼棍的噴霧模塊。
[0009]作為優選,所述噴霧模塊下部設計有成對使用的動力輪,所述動力輪上的環形面上設計有環形槽,所述圓形鋼棍從兩個動力輪的環形槽中間貼緊穿過,所述動力輪通過傳動結構帶動旋轉。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使用的時候,可以直接接在圓形鋼成型生產設備的后部;當所述圓形鋼棍從固定塊中間穿過時,所述旋轉環由動力結構帶動旋轉,當所述旋轉環上的外磁塊與其對應的內磁塊同性磁極相對時,所述敲擊桿被內磁塊與外磁塊的磁性斥力推動敲擊到所述圓形鋼棍上,當所述旋轉環上的外磁塊與其對應的內磁塊異性磁極相對時,所述敲擊桿被內磁塊與外磁塊的磁性吸力吸附到所述固定環上。這樣由于所述外磁塊與對應的內磁塊分別間隔裝配,隨著旋轉環的轉動,所述敲擊桿來回往復運動,從而實現對所述圓形鋼棍表面的敲擊錘煉過程,完成了金屬加工的過程。該裝置的結構簡單緊湊,設計和制作成本大大降低,通過磁性的吸力和斥力推動敲擊桿往復對圓形鋼棍進行敲擊,敲擊位置全面,敲擊時能量利用率高,使用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中敲擊桿相對圓形鋼棍敲擊時正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中敲擊桿相對圓形鋼棍退出時正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A向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中實施例所示,本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它包括固定塊1、固定環2、旋轉環3 ;所述固定環2為圓環形狀,所述固定塊I為圓柱形狀,固定在所述固定環2中間;所述固定塊I的中間軸線位置加工有定位通孔11,所述定位通孔11內穿過有待加工的圓形鋼棍4,所述固定塊I上加工有逐層設計的限位孔12,所述限位孔12從固定塊I的外部連通所述定位通孔11 ;所述限位孔12內滑動安裝有敲擊桿5,所述敲擊桿5的內側端部頂緊在所述圓形鋼棍4上,所述敲擊桿5伸出所述固定環2的外側端部安裝有內磁塊51,所述旋轉環3可旋轉裝配在所述固定環2的外側,所述旋轉環3上設計有與所述內磁塊51對應的外磁塊31,所述內磁塊51的的磁力線方向穿過所述固定塊I的中間軸線。每一層的限位孔12個數為偶數個,即每一層上的內磁塊51的個數為偶數個,這樣才可以使得同層上相鄰所述內磁塊51朝向固定塊I中間軸線的方向磁性相反,即相鄰內磁塊51磁性朝向相反。
[0013]該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使用的時候,可以直接接在圓形鋼成型生產設備的后部;這時所述圓形鋼棍4上還具有較高的溫度,適宜錘煉。當所述圓形鋼棍4從固定塊I中間穿過時,所述旋轉環3由動力結構帶動旋轉,當所述旋轉環3上的外磁塊31與其對應的內磁塊51同性磁極相對時,所述敲擊桿5被內磁塊51與外磁塊31的磁性斥力推動敲擊到所述圓形鋼棍4上,當所述旋轉環3上的外磁塊31與其對應的內磁塊51異性磁極相對時,所述敲擊桿5被內磁塊51與外磁塊31的磁性吸力吸附到所述固定環2的內壁上。這樣由于所述外磁塊31與對應的內磁塊51分別間隔裝配,隨著旋轉環的轉動,所述敲擊桿5來回往復運動,從而實現對所述圓形鋼棍4表面的敲擊錘煉過程,完成了金屬加工的過程。該裝置的結構簡單緊湊,設計和制作成本大大降低,通過磁性的吸力和斥力推動敲擊桿5往復對圓形鋼棍4進行敲擊,敲擊位置全面,敲擊時能量利用率高,使用成本低。
[0014]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固定塊I上設計有三層所述限位孔12。這樣在所述旋轉環3旋轉時,所述固定塊I上有三層的敲擊桿5進行敲擊,錘煉效率更高。
[0015]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敲擊桿5的外側端部設計有橡膠墊52,所述固定環2內側設計有與所述敲擊桿5外側正對的圓柱槽21。所述敲擊桿5被向外磁性吸引推出時,所述敲擊桿5的外端部恰好頂入所述圓柱槽21內,所述橡膠墊52的設計使得所示敲擊桿5可以大大緩解所述敲擊桿5的瞬時沖量,使得設備的使用壽命更長。
[0016]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圓柱槽21內設計有與外側面連通的加工孔,所述旋轉環3上設計有將外磁塊31與所述旋轉環3內壁連通的加工孔。這樣所述內磁塊51與所述外磁塊31就可以直接相對,沒有阻擋,使得二者之間的磁性力更大,運動效果更好。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固定塊I下部設計有噴嘴正對所述圓形鋼棍的噴霧模塊
6。所述噴霧模塊6可以向輸出的所述圓形鋼棍4噴送水霧,使得圓形鋼棍4快速冷卻,與前面的敲打鍛煉相配合,使得所示圓形鋼棍4具有更好的機械性能。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噴霧模塊6下部設計有成對使用的動力輪7,所述動力輪7上的環形面上設計有環形槽,所述圓形鋼棍4從兩個動力輪7的環形槽中間貼緊穿過,所述動力輪7通過傳動結構帶動旋轉。所述動力輪7的環形槽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時所述動力輪7與所述圓形鋼棍4貼緊旋轉,可以對所述圓形鋼棍起到向前拉伸輸出的作用。
【主權項】
1.一種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它包括固定塊(I)、固定環(2)、旋轉環(3);所述固定環(2)為圓環形狀,所述固定塊(I)為圓柱形狀,固定在所述固定環(2)中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I)的中間軸線位置加工有定位通孔(11),所述定位通孔(11)內穿過有待加工的圓形鋼棍(4),所述固定塊(I)上加工有逐層設計的限位孔(12),所述限位孔(12)從固定塊(I)的外部連通所述定位通孔(11);所述限位孔(12)內滑動安裝有敲擊桿(5),每一層的限位孔(12)個數為偶數個,所述敲擊桿(5 )的內側端部頂緊在所述圓形鋼棍(4 )上,所述敲擊桿(5)伸出所述固定環(2)的外側端部安裝有內磁塊(51),所述旋轉環(3)可旋轉裝配在所述固定環(2)的外側,所述旋轉環(3)上設計有與所述內磁塊(51)對應的外磁塊(31),所述內磁塊(51)的的磁力線方向穿過所述固定塊(I)的中間軸線,同層上相鄰所述內磁塊(51)朝向固定塊(I)中間軸線的方向磁性相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I)上設計有兩層以上的所述限位孔(1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敲擊桿(5)的外側端部設計有橡膠墊(52),所述固定環(2)內側設計有與所述敲擊桿(5)外側正對的圓柱槽(2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柱槽(21)內設計有與外側面連通的加工孔,所述旋轉環(3)上設計有將外磁塊(31)與所述旋轉環(3)內壁連通的加工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I)下部設計有噴嘴正對所述圓形鋼棍的噴霧模塊(6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霧模塊(6)下部設計有成對使用的動力輪(7),所述動力輪(7)上的環形面上設計有環形槽,所述圓形鋼棍(4)從兩個動力輪(7)的環形槽中間貼緊穿過,所述動力輪(7)通過傳動結構帶動旋轉。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圓形鋼表面鍛煉冷卻裝置,它包括固定塊、固定環、旋轉環;所述固定塊的中間軸線位置加工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內穿過有待加工的圓形鋼棍,所述固定塊上加工有逐層設計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從固定塊的外部連通所述定位通孔;所述限位孔內滑動安裝有敲擊桿,所述敲擊桿伸出所述固定環的外側端部安裝有內磁塊,所述內磁塊的磁力線方向穿過所述固定塊的中間軸線,同層上相鄰所述內磁塊朝向固定塊中間軸線的方向磁性相反。該裝置的結構簡單緊湊,設計和制作成本大大降低,通過磁性力完成對圓形鋼棍的敲擊,能量利用率高,使用成本低。
【IPC分類】B21K29/00, B21J9/02
【公開號】CN104999010
【申請號】CN201510439818
【發明人】戴曉宸
【申請人】蘇州云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