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銅管的加工工藝,具體地說是一種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空調設備機組之間通過金屬連接管作為空調管來傳遞制冷劑,傳統的空調管為等徑管,在安裝時由于需要穿墻或彎角,這種空調管容易因彎折而變形,造成管內制冷劑流通不暢,空調管使用壽命縮短。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以及適應機組內部不同位置或部件結構的需要,會用到管徑有粗細變化的異徑空調管。
[0003]目前常見的異徑空調管都是通過常規的擴經和縮徑加工手段制成的,由于擴管縮管造成的材料壓縮和拉伸,加工出的異徑空調管各處的管壁壁厚不一致,導致異徑空調管各處的耐壓強度不一致,使空調管整體的耐壓性能降低、材料利用率下降,壁厚較薄處容易變形,甚至容易破裂泄漏,壁厚的不一致也造成了內徑的不一致,使制冷劑的流量、流速不均勻,不利于機組長時間的穩定運行。為解決上述異徑空調管存在的問題,需要增加空調管整體的壁厚或者利用多根等厚的管子連接制成。壁厚的增加會使生產成本大幅增高,材料的利用率也較低,而且壁厚的增加使空調管難于彎曲,安裝時難度較大;多根管子組合的形式則增加了焊點,降低了整體強度,在焊接連接處容易發生泄漏。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
[0005]本發明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步驟如下:
[0006]第一步:選取設計長度所需的一段銅管。
[0007]第二步:將銅管固定,對兩端的端部進行擴經,加工出兩個擴徑段,擴經過程中銅管端部夾持保護體,用芯棒從銅管兩端由外向內軸向推入到銅管中,芯棒推入的過程中對銅管端部進行加熱,并由外向內軸向推動銅管的端部。
[0008]第三步:對擴徑段進行滾花處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紋形螺旋槽。
[0009]第四步:將擴徑段外端進行變徑和縮徑處理到設計管徑尺寸,形成直管狀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紋。
[0010]其中,第二步中推動銅管端部的速度為10-55cm/分鐘,推動施加的壓力為50-250kg,控制銅管的溫度為60-240°C。
[0011]優選的是,進行第二步之前,對銅管中段進行縮徑,加工出一段縮徑段,縮徑過程中在銅管中段內同軸塞入支撐體,并在銅管中段的一端先套裝上成型模具,在銅管上壓制出一個環狀凹槽,然后推動成型模具軸向銅管中段的另一端移動,使銅管管壁向內貼到支撐體上。
[0012]優選的是,推動成型模具移動的過程中,利用第一輔助夾具固定銅管,并向成型模具移動方向的反方向拉動銅管。
[0013]優選的是,所述成型模具內壁同一圓周上設置多個壓輥,所述成型模具沿銅管移動的同時,以銅管管軸為心旋轉;所述支撐體為球形,支撐體與成型模具對齊并同步移動。
[0014]優選的是,第二步中將銅管固定時,在銅管中部安裝第二輔助夾具,第二輔助夾具的外側邊緣卡在縮徑段和擴徑段之間形成的變徑段上。
[0015]優選的是,所述成型模具的移動速度為10-65cm/分鐘。
[0016]優選的是,第二步中對銅管端部進行擴徑時,多次塞入芯棒,并夾持與芯棒對應的保護體,每次塞入的芯棒的外徑逐漸增大。
[001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制成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為一體成型,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擴經同時推動管子,使管子各處壁厚適中且一致,易于彎曲,安裝容易,管子各處耐壓強度一致,管子整體的耐壓性能均衡且較強,不易發生泄漏;管路的內徑可保持均勻,使管內制冷劑的流速和流量均勻,空調機組可長時間穩定工作。
[0018]擴經前對中段縮徑,可滿足局部的直徑要求,同時形成槽狀結構,便于管子的固定,有利于擴管作業的進行,有效地避開縮管或擴管的最大允許范圍,還可根據加工要求,采用較粗的銅管作為原料開始進行加工,提高制造的靈活性。縮徑是利用模具從一端移動向另一端施壓進行,使由于縮徑堆積的金屬材料更加容易分散開,保持銅管縮徑部分的壁厚均勻一致。成型模具設置壓輥,采用旋轉輥壓,銅管縮徑作業更加容易,支撐體為球形,在銅管縮徑后便與從銅管中取出。
[0019]擴經采用外徑逐漸增大的多個芯棒逐級進行,避免管子內徑變化過大,使推動管子可以匹配由于擴經造成的材料減少的速度,使材料能夠及時補償,保證銅管擴徑段的壁厚均勻一致。擴經時所用的夾持保護體和縮徑時所用的支撐體,用于擴經、縮徑時配合對應的芯棒、成型模具對管厚進行控制,還對管子起到支撐作用,提高了管子加工時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0]附圖1為本發明的制造工藝對銅管一端進行擴經時銅管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0021]附圖2為本發明的制造工藝對銅管進行縮徑時銅管結構剖視示意圖一;
[0022]附圖3為本發明的制造工藝對銅管進行縮徑時銅管結構剖視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3]本發明的等壁厚變徑管的制造工藝,如圖1至2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0024]第一步:選取設計長度所需的一段銅管I。
[0025]第二步:如圖1所示,將銅管I中部固定,對兩端的端部進行擴經,加工出兩個擴徑段2。擴經過程中銅管端部夾持保護體3,用芯棒4從銅管I兩端由外向內以推力F2,軸向推入到銅管I中,芯棒4推入的過程中對銅管I端部進行加熱至60-240°C,并由外向內軸向以50-250kg的推力Fl以及10-55cm/分鐘的推進速度,推動銅管I的端部。擴經為多次逐級擴經,多次向銅管I的擴徑段中塞入芯棒4,并夾持與芯棒4對應的保護體3,每次塞入的芯棒4的外徑逐漸增大,使管徑逐漸變大。
[0026]第三步:對擴徑段2進行滾花處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紋形螺旋槽。
[0027]第四步:將擴徑段2外端進行變徑和縮徑處理到設計管徑尺寸,形成直管狀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紋,制造成所需的等壁厚的變徑空調管。通過螺紋,經過收口處理而形成的管口段可與其他部件進行連接。
[0028]為應對一些管型的要求以及銅管原料的選擇,進行第二步之前,要對銅管I中段進行縮徑,加工出一段縮徑段5。如圖2所示,縮徑過程中在銅管I中段內同軸塞入支撐體6,并在銅管I中段的一端先套裝上成型模具7,在銅管I上壓制出一個環狀凹槽,作為起始點。然后如圖3所示,以推力F3以及10-65cm/分鐘的速度推動成型模具7軸向銅管I中段的另一端移動。推動成型模具7移動的過程中,利用第一輔助夾具9固定銅管1,并以F4的拉力向成型模具7移動方向的反方向拉動銅管1,成型模具7內壁同一圓周上設置多個壓輥8,成型模具7沿銅管I移動的同時,以銅管I管軸為心旋轉,使銅管I管壁向內貼到支撐體6上,完成縮徑。
[0029]支撐體6為球形,支撐體6與成型模具7對齊并同步移動,支撐體6沿銅管I管軸移動,與成型模具7配合,使銅管I管壁向內貼到支撐體6上,并對銅管管厚進行控制。
[0030]進行完縮徑后,再進行第二步中將銅管中部固定時,在銅管中部安裝第二輔助夾具8,第二輔助夾具8的外側邊緣卡在縮徑段5和擴徑段2之間形成的變徑段上。
【主權項】
1.一種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第一步:選取設計長度所需的一段銅管; 第二步:將銅管固定,對兩端的端部進行擴經,加工出兩個擴徑段,擴經過程中銅管端部夾持保護體,用芯棒從銅管兩端由外向內軸向推入到銅管中,芯棒推入的過程中對銅管端部進行加熱,并由外向內軸向推動銅管的端部; 第三步:對擴徑段進行滾花處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紋形螺旋槽; 第四步:將擴徑段外端進行變徑和縮徑處理到設計管徑尺寸,形成直管狀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紋; 其中,第二步中推動銅管端部的速度為10-55cm/分鐘,推動施加的壓力為50-250kg,控制銅管的溫度為60-240 °C。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進行第二步之前,對銅管中段進行縮徑,加工出一段縮徑段,縮徑過程中在銅管中段內同軸塞入支撐體,并在銅管中段的一端先套裝上成型模具,在銅管上壓制出一個環狀凹槽,然后推動成型模具軸向銅管中段的另一端移動,使銅管管壁向內貼到支撐體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推動成型模具移動的過程中,利用第一輔助夾具固定銅管,并向成型模具移動方向的反方向拉動銅管。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內壁同一圓周上設置多個壓輥,所述成型模具沿銅管移動的同時,以銅管管軸為心旋轉;所述支撐體為球形,支撐體與成型模具對齊并同步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將銅管固定時,在銅管中部安裝第二輔助夾具,第二輔助夾具的外側邊緣卡在縮徑段和擴徑段之間形成的變徑段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的移動速度為10-65cm/分鐘。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對銅管端部進行擴徑時,多次塞入芯棒,并夾持與芯棒對應的保護體,每次塞入的芯棒的外徑逐漸增大。
【專利摘要】一種等壁厚變徑銅管的制造工藝,選取設計長度所需的一段銅管。將銅管固定,對兩端的端部進行擴經,加工出兩個擴徑段,擴經過程中銅管端部夾持保護體,用芯棒從銅管兩端由外向內軸向推入到銅管中,芯棒推入的過程中對銅管端部進行加熱,并由外向內軸向推動銅管的端部。對擴徑段進行滾花處理,使其表面形成波紋形螺旋槽。將擴徑段外端進行變徑和縮徑處理到設計管徑尺寸,形成直管狀的管口段,在管口段上加工出螺紋。本方法制成的等壁厚變徑銅管為一體成型,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擴經同時推動管子,使管子各處壁厚適中且一致,易于彎曲,安裝容易,管子各處耐壓強度一致,管子整體的耐壓性能均衡且較強,不易發生泄漏;管路的內徑可保持均勻,使管內制冷劑的流速和流量均勻,空調機組可長時間穩定工作。
【IPC分類】B21C37-16
【公開號】CN104874638
【申請號】CN201510345935
【發明人】左鐵軍, 楊訓, 趙越, 孫德興, 趙超
【申請人】左鐵軍, 趙越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