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主要涉及深孔鏜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在車削加工中,通常要對車刀進行冷卻,這樣來可延長刀具壽命;提高產品精度與光潔度;防止產品氧化。但在深孔鏜削中,冷卻液只是大致對準加工區域,或者完全溢出。冷卻液必須在高壓下準確對準刀刃和切屑之間的接觸區域,并達到足夠的液體量。惟有如此,冷卻液方可發揮出其良好的優點并改善切削工藝流程。導熱、切屑形成和排放、刀刃結瘤、刀具磨損和表面質量下降——這些因素都影響著生產效率、設備使用壽命、切屑控制和工件質量。例如直接采用冷卻管往往對刀具不能充分冷卻,造成產品內應力聚集,產生形變,影響工件的使用性能;另外還會使刀具磨損加劇,不利于企業成本的節約,因此這些是改善切削工藝流程和提高加工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性因素。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具有方便、高效、成本低,可操作性強等特點。
[0004]為達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方案:
[0005]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包括帶有內孔的深孔鏜桿1,在深孔鏜桿I內孔的一端帶有內螺紋,高壓油管5和深孔鏜桿I 一端通過螺紋連接,在深孔鏜桿I中部通過螺釘6固定有車刀尾套2,車刀尾套2為空腔結構,其內放置有車刀3,在深孔鏜桿I同側位于車刀3兩端開有和深孔鏜桿I內孔相連通的帶有內螺紋的斜孔,斜孔中放置增壓嘴4。
[0006]所述增壓嘴4的內孔呈錐形。
[0007]本發明和現有深孔鏜削刀具冷卻設備相比有如下優點:
[0008]I)由于本設備的冷卻油路開在鏜桿I上,大大優化機床結構。
[0009]2)由于本設備是用車刀尾套2定位,裝夾車刀更容易;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0]3)由于本設備鏜桿I上的斜孔與車刀頭部相對應,并且有增壓嘴4增壓,會使冷卻液進入刀刃與切屑的接觸區域,刀具冷卻更充分,帶走的熱量更多,顯著提高刀具壽命及工件質量。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機加刀頭冷卻系統示意圖。
[0012]圖2為車刀尾套2的剖面示意圖。
[0013]圖3為增壓嘴4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機加刀頭冷卻系統的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包括帶有內孔的深孔鏜桿1,在深孔鏜桿I內孔的一端帶有內螺紋,高壓油管5和深孔鏜桿I 一端通過螺紋連接,在深孔鏜桿I中部通過螺釘6固定有車刀尾套2,車刀尾套2為空腔結構,其內放置有車刀3,在深孔鏜桿I同側位于車刀3兩端開有和深孔鏜桿I內孔相連通的帶有內螺紋的斜孔,斜孔中放置增壓嘴4。螺紋斜孔要對稱分布,參考車刀的實際尺寸設計好斜孔的傾斜角度。
[0016]如圖2所示,車刀尾套2為空腔結構,該空腔用于放置車刀3。
[0017]如圖3所示,增壓嘴4為斜圓柱,增壓嘴4的內孔呈錐形。外圓周上帶有螺紋,刻有十字槽的一面為正面,方便增壓嘴4的旋進與旋出。
[0018]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高壓油管5與深孔鏜桿I的相接處應用生料帶密封,以防漏油。
[0019]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增壓嘴4的小孔端朝外,以使油壓升高。
[0020]本發明包括深孔鏜桿1,深孔鏜桿I 一端與高壓油管5靠螺紋相連,車刀尾套2靠內六角螺釘6與鏜桿I固定,裝入車刀3后,再用兩枚螺釘6在上方壓緊,再旋進增壓嘴4。
[0021]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冷卻液通過高壓油管5進入深孔鏜桿I的內孔中,并從增壓嘴4噴出,對車刀3的刀頭進行冷卻。
【主權項】
1.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帶有內孔的深孔鏜桿(1),在深孔鏜桿(I)內孔的一端帶有內螺紋,高壓油管(5)和深孔鏜桿(I) 一端通過螺紋連接,在深孔鏜桿(I)中部通過螺釘(6 )固定有車刀尾套(2 ),車刀尾套(2 )為空腔結構,其內放置有車刀(3 ),在深孔鏜桿(I)同側位于車刀(3)兩端開有和深孔鏜桿(I)內孔相連通的帶有內螺紋的斜孔,斜孔中放置增壓嘴(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嘴(4)的內孔呈錐形。
【專利摘要】一種機加刀頭冷卻系統,包括帶有內孔的深孔鏜桿,在深孔鏜桿內孔的一端帶有內螺紋,高壓油管和深孔鏜桿一端通過螺紋連接,在深孔鏜桿中部通過螺釘固定有車刀尾套,車刀尾套為空腔結構,其內放置有車刀,在深孔鏜桿同側位于車刀兩端開有和深孔鏜桿內孔相連通的帶有內螺紋的斜孔,斜孔中放置增壓嘴;由于本發明鏜桿上的斜孔與車刀頭部相對應,并且有增壓嘴增壓,會使冷卻液進入刀刃與切屑的接觸區域,刀具冷卻更充分,帶走的熱量更多,顯著提高刀具壽命及工件質量。
【IPC分類】B23Q11-10
【公開號】CN104589150
【申請號】CN201310526710
【發明人】吳興
【申請人】陜西天元材料保護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