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切管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割管子機構,尤其表現在能自動進、退刀的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切管機構。
目前在市場上,所售的手持式電動套絲機均無切管機構,其不足之處,在安裝管道須切割作業時,還得另外使用鉗桌、手動切割器或鋼鋸等工具,費工費時,不利于大生產。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本實用新型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自動進、退刀的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切管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有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外殼、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動力接頭,其圓形的帶有支承輪的支架座用螺釘和銷釘固接在動力接頭上,支架座連有∩形兩邊有孔的支架,支架的上、下兩孔穿有螺桿,螺桿的中間裝置有行星小圓錐齒輪、下端與帶有割刀片的滑塊上端連接,滑塊一側與支架和支架座連接部分導軌相吻,行星小圓錐齒輪與固定在外殼的不完全圓錐齒輪嚙合。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須切割管子先在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夾緊裝置固定,然后啟動電機正轉,使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動力接頭帶動支架座、支架、行星小圓錐齒輪隨之繞被切管子的軸線連續轉動,這時行星小圓錐齒輪周期性地與不完全園錐齒輪嚙合,迫使行星小圓錐齒輪繞其自身軸線的間歇轉動和螺桿螺旋傳動,也迫使帶有割刀片的滑塊周期性的間歇向下移動,實現自動進刀,支架帶有割刀片沿被切管子的外圓切割一周,如此重復作業直至管子切斷為止;當電機反轉時,行星小圓錐齒輪也向相反間歇轉動,迫使螺桿、帶有割刀片的滑塊向上移動,自動退刀。支承輪與割刀片形成三點定心,即支承管子,也保證切割深度一致,割刀片不易損害。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結構簡單、容易制作,操作方便,可自動進、退刀,實現一機多功能等特點。可廣泛配置在現有手持式電動套絲機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螺桿2-支架3-行星小圓錐齒輪4-支架座5-滑塊6-割刀片7-管子8-支承輪9-外殼10-不完全圓錐齒輪11-銷釘12-螺釘13-動力接頭如圖所示用螺釘12和銷釘11來安置帶有支承輪8的支架座4于動力接頭13上,支架座4連有∩形兩邊有孔的支架2,螺桿1穿過上、下兩孔的支架2、中間為行星小圓錐齒輪3、下端與帶有割刀片6的滑塊5相連,支架座4和支架2連接部滑軌與滑塊5相接,行星小圓錐齒輪3與固定在外殼9的不完全圓錐齒輪10嚙合,被切割的管子7。
圖2,螺桿1穿過支架2上、下兩孔、中間有行星小圓錐齒輪3、下端與帶有割刀片6的滑塊5相接,行星小圓錐齒輪3與不完全圓錐齒輪10嚙合,被夾持管子7,用螺釘12固定的支架座4有支承輪8。
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切管機構,包括有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外殼(9)、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的動力接頭(13),其特征是圓形的帶有支承輪(8)的支架座(4)用螺釘(12)和銷釘(11)固接在動力接頭(13)上,支架座(4)連有∩形兩邊有孔的支架(2),支架(2)的上、下兩孔穿有螺桿(1),螺桿(1)的中間裝置有行星小圓錐齒輪(3)、下端與帶有割刀片(6)的滑塊(5)上端連接,滑塊(5)一側與支架(2)和支架座(4)連接部分導軌相吻,行星小圓錐齒輪(3)與固定在外殼(9)的不完全圓錐齒輪(10)嚙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其圓的帶有支承輪8的支架座4用螺釘12和銷釘11固接在動力接頭13上,支架座4連有∩形兩邊有孔的支架2,支架2的上、下兩孔穿有螺桿1,螺桿1的中間裝置有行星小圓錐齒輪3、下端與帶有割刀片6的滑塊5上端連接,滑塊5一側與支架2和支架座4連接部分導軌相吻,行星小圓錐齒輪3與固定在外殼9的不完全圓錐齒輪10嚙合。與現有技術相比,結構簡單,容易制作,操作方便,能自動進、退刀,實現一機多功能等特點。可廣泛用在現有手持式電動套絲機上。
文檔編號B23G1/00GK2327484SQ98228030
公開日1999年7月7日 申請日期1998年1月8日 優先權日1998年1月8日
發明者龍錦誠, 徐宗揚 申請人:龍錦誠, 徐宗揚, 劉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