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結構輪胎鋼絲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結構的輪胎鋼絲圈是橡膠充氣輪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件。
充氣輪胎的鋼絲圈制造一般是采用傳統的工藝方法,即由多根直徑為1.0~1.65mm包有很薄一層橡膠的單排鋼絲帶繞制而成,多根鋼絲的切頭與鋼絲帶成90°角,搭頭長度為110mm。它的缺點是鋼絲帶斷頭在同一處,破壞了鋼絲圈整體應力分布,受力時產生扭轉變形,使最內層鋼絲帶斷頭處應力集中,削弱了輪胎胎圈強度。同時,最外層鋼絲帶搭頭短,在鋼絲圈受力時未能充分發揮其強度。鋼絲圈強度難以滿足使用要求,影響輪胎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一種新型結構的輪胎鋼絲圈,能克服上述缺點,在不增加鋼絲用量的情況下,可將鋼絲圈強度增加35%以上。一方面保證了輪胎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解決輪胎在使用中發生的鋼絲圈斷裂質量問題。另一方面,如果鋼絲圈強度已滿足使用要求,采用本實用新型結構鋼絲圈后,可適當減少輪胎的鋼絲用量,達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橡膠層(2)和鋼絲(3)組成。其最佳實施方案如圖1、圖2、圖3所示。鋼絲圈整體(1),它是將多根(3~12)鋼絲經專用設備進行浸酸、除銹、掛橡膠,鋼絲(3)的外層包有橡膠(2),形成一種貼有很薄一層橡膠的鋼絲,鋼絲(3)直徑1.0-1.65MM,組成多根單排橡膠鋼絲帶,如圖2所示,掛膠鋼絲帶端點固定在可轉動的園形盤上纏繞3~15層,切斷鋼絲帶,制成園形鋼絲圈,如圖1所示。最內層鋼絲帶端頭剪成5°~30°角,或將最內層鋼絲帶的多根鋼絲逐根剪斷,每根鋼絲頭的連線與鋼絲帶成5°~30°夾角,如圖3所示,最外層鋼絲帶端頭與最內層鋼絲帶端頭之間弧長為250-400MM,兩個端頭用橡膠帆布包牢制得的新型結構輪胎鋼絲圈。
鋼絲圈是輪胎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輪胎胎圈部位,它不僅要承受輪胎充氣而產生的應力,將輪胎緊固在輪網上,還承受輪胎在滾動時的法向負荷等。其受力情況復雜,工作條件苛刻。使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鋼絲圈,不需增加鋼絲用量,可大幅度提高輪胎強度,輪胎在使用中安全可靠。本實用新型結構鋼絲圈制造工藝簡單、結構合理、適用性強。
圖1是整體新型結構綱絲圈;圖2橡膠層(2)、鋼絲(3);圖3是最內層鋼絲帶端頭切斷角度。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結構輪胎鋼絲圈,主要是由橡膠(2)和鋼絲(3)組成,其特征在于,由橡膠(2)和鋼絲(3)制成的最內層鋼絲帶的端頭剪成銳角,最外層鋼絲帶與最內層鋼絲帶長距離搭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新型結構輪胎鋼絲圈,其特征在于,最內層的鋼絲帶端頭剪成5°~30°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新型結構輪胎鋼絲圈,其特征在于,最外層鋼絲帶端頭與最內層鋼絲帶端頭之間弧長為250~4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結構的輪胎鋼絲圈,是由橡膠和鋼絲組成。該新型結構的輪胎鋼絲圈,是在原傳統工藝方法制造的鋼絲圈基礎上,將最內層鋼絲帶剪成一定角度,并延長最外和最內層鋼絲帶端點間長度而制得。改善了鋼絲圈的質量不均性,消除了應力集中點。解決了最外層鋼絲帶在鋼絲圈受力時未能充分發揮強度的問題。在不增加鋼絲用量的情況下,可大幅度提高輪胎胎圈強度,本實用新型結構鋼絲圈,制造工藝簡單,結構合理,適用性強。
文檔編號B21F37/00GK2071598SQ9020905
公開日1991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1990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1990年6月19日
發明者周大賢, 關晶 申請人:牡丹江市國營樺林橡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