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減震器內活塞、復原閥和底閥的生產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活塞閥線壓型機。
背景技術:
減震器,是一種主要用來抑制彈簧吸震后反彈時的震蕩及來自路面的沖擊的零件,是汽車中最常見的零部件之一。汽車減震器的活塞,復原閥和底閥的閥線的平面度決定了汽車減震器的阻尼力和復原力。提高閥線的平面度能提高汽車減震器的裝配合格率。
目前,汽車減震器內活塞、復原閥和底閥的生產多采用混粉—壓型—燒結—整形—機加工--蒸汽處理—包膠。按目前工藝生產活塞、復原閥和底閥等的同一批次閥線的平面度達0.01mm以上,在減震器的裝配生產中,汽車減震器的阻尼力和復原力偏差較大,合格率95%左右。有5%的產品超出規定的范圍,即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將徹底報廢,經濟損失巨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活塞閥線壓型機,采用了閥線自動壓型機使閥線平面度控制在0.005mm以下,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避免了經濟損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活塞閥線壓型機,包括架體、輸送機構和壓型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和壓型機構均設置在架體上,產品通過輸送機構可以移動至壓型機構處,所述壓型機構包括翻轉機構、壓型裝置和卡料機構,卡料機構可以帶動產品在翻轉機構和壓型裝置之間移動,通過翻轉機構可以對產品進行翻轉,通過壓型裝置可以對產品進行壓型。
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臺、輸送帶和上料裝置,所述輸送臺通過輸送帶與上料裝置聯接,輸送臺上的產品通過輸送帶移至上料裝置處,并通過上料裝置移動至卡料機構處,通過卡料機構對產品進行夾持。
所述上料裝置為橫推氣缸,通過橫移氣缸推動產品移動。
所述輸送帶上設有續料感應開關和上料感應開關,通過續料感應開關和上料感應開關可以實現自動上料。
所述卡料機構包括卡料夾和移動臺,所述卡料夾與移動臺聯接,通過移動臺可以帶動卡料夾移動。
所述翻轉機構包括檢測裝置和旋轉氣缸,通過檢測裝置對產品的正反面進行識別,通過旋轉氣缸對放反的產品進行翻轉。
所述壓型裝置包括液壓油缸和定位氣缸,所述定位氣缸位于液壓油缸的下方,并與液壓油缸相對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公開一種活塞閥線壓型機,包括架體、輸送機構和壓型機構,輸送機構將產品移動至壓型機構處,壓型機構包括翻轉機構、壓型裝置和卡料機構,卡料機構帶動產品帶動產品在翻轉機構和壓型裝置之間移動,翻轉機構對反面的產品進行翻轉,壓型裝置對產品進行壓型,實現了對產品的自動上料和自動翻轉反面產品,自動對產品進行壓型,以及定位氣缸與液壓油缸相配合使產品發現平面度控制在0.005mm以下,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避免了經濟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旋轉氣缸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定位氣缸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檢測裝置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架體,2為輸送臺,3為輸送帶,4為上料裝置,5為續料感應開關,6為上料感應開關,7為卡料夾,8為移動臺,9為檢測裝置,10為旋轉氣缸,11為液壓油缸,12為定位氣缸,13為定位芯桿,14為產品,15為識別位置線,16為夾緊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2所示,一種活塞閥線壓型機,包括架體1、輸送機構和壓型機構,輸送機構和壓型機構均設置在架體1上,產品14通過輸送機構可以移動至壓型機構處,壓型機構包括翻轉機構、壓型裝置和卡料機構,卡料機構可以帶動產品14在翻轉機構和壓型裝置之間移動,通過翻轉機構可以對產品14進行翻轉,通過壓型裝置可以對產品14進行壓型。
輸送機構包括輸送臺2、輸送帶3和上料裝置4,輸送臺2通過輸送帶3與上料裝置4聯接,輸送臺2上的產品14通過輸送帶3移至上料裝置4處,并通過上料裝置4移動至卡料機構處,通過卡料機構對產品14進行夾持。
上料裝置4為橫推氣缸,通過橫移氣缸推動產品14移動。
輸送帶3上設有續料感應開關5和上料感應開關6,通過續料感應開關5和上料感應開關6可以實現自動上料。
卡料機構包括卡料夾7和移動臺8,卡料夾7與移動臺8聯接,通過移動臺8可以帶動卡料夾7移動。移動臺8上設有五個卡料夾7(為u形可調式卡料夾,即u形開口大小可調),每個卡料夾7均可進行前后動作(可以通過伸縮機構實現,如油缸、氣缸等)。卡料夾7前推將產品14卡住后往右移動,移動到制定位置后卡料夾7后退,再向左回位,如此往復對產品14進行位移。
翻轉機構包括檢測裝置9和旋轉氣缸10,通過檢測裝置9對產品14的正反面進行識別,通過旋轉氣缸10對放反的產品14進行翻轉。
壓型裝置包括液壓油缸11和定位氣缸12,定位氣缸12位于液壓油缸11的下方,并與液壓油缸11相對設置。
對產品14進行壓型的具體步驟如下:
如圖1和2所示,初始由人工進行上料,將產品14擺放在輸送臺2上,輸送臺2和輸送帶3交替配合自動上料,輸送帶3上裝有上料感應開關6及續料感應開關5,當輸送帶3的續料感應開關5上的感應頭處檢測無產品14時指令輸送臺2進行轉動,從而將產品14零件帶動前推到輸送帶3上,上料感應開關6處感應無產品14時則指令小輸送3帶往前傳送開始,即可將產品14移至到上料裝置4處,plc給出信號,上料裝置4將單個產品推出,由u型卡料夾7將產品14依次通過檢測工位、翻轉工位和壓型工位,產品14壓型后再由u形卡料夾7移動至接料盤,整個移動加工過程完畢。料感應開關6及續料感應開關5均為紅外線傳感器。
如圖5所示,檢測裝置9為行程控制的觸碰式探頭,通過檢測臺階位置進行識別產品14正反面。當檢測裝置9的探頭下壓時,如果可以移動至識別位置線15的高度,則產品14方向正確,否則方向為反,需要進行翻轉。
如圖3所示,旋轉氣缸10根據檢測正反位置信號給定情況(檢測裝置9發出的信號)進行翻轉動作指令:產品14檢測到為正面,則產品14將不進行旋轉,產品14可直接移動到壓型裝置處,反之如產品14在檢測位檢測到方向為反面,則產品14會通過旋轉氣缸10實現180度的轉動,使產品14處于正面方向,再移動到壓型裝置處。旋轉氣缸10前端設有夾緊機構16,通過夾緊機構16可以對產品14進行夾持固定,防止其旋轉時掉落,夾緊機構16可以采用氣動夾具或者其它類似機構對產品14進行固定。
如圖4所示,在架體1上裝有定位氣缸12,當產品14移動到壓型裝置處時,定位氣缸12上推將定位芯桿13頂出穿過產品14內孔,從而達到將產品14定位的作用,確保產品14處于壓型裝置的中心位置,壓型裝置上方為液壓油缸11負責完成下壓動作,帶動平面模具下壓,作用于產品14閥面,達到對閥面的壓型作用,壓型動作完成,定位氣缸12下移復位、液壓油缸11升起,u型卡料夾7將產品14自壓型工位移動到出料口(接料盤)。
壓型裝置采用8t油缸可調液壓系統,設置有精密調壓閥及保壓閥,壓力控制方式,采用壓力傳感變送器控制,既在程序觸摸屏上設置需要的壓力值,待壓力升至到設定壓力值后給出一個模擬量電信號至plc,plc控制油壓閥進入保壓狀態,保壓時間程序可以設置0.05-5s,保壓時間一到,液壓油缸11回原位,完成單個產品整型。此種方式要求液壓油要很干凈,需加裝精密過濾器。plc為帶通訊模擬量接收信號。
上面僅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各種變化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