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接夾具領域,特別涉及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包括四組圍成方形結構的夾具單元,所述的夾具單元包括用于支撐待焊接邊框的支撐橫梁和位于支撐橫梁旁側的夾緊單元組成,夾緊單元用于將待焊接邊框固定在支撐橫梁上,支撐橫梁上還設有用于對待焊接邊框進行定位的定位單元。將冷藏車后門框的四根邊框分別放在四組夾具單元的支撐橫梁上,邊框依靠定位單元進行定位,然后夾緊單元動作,將邊框可靠的固定在支撐橫梁,從而防止焊接過程邊框產生變形、錯位,提高焊接質量。
【專利說明】
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接夾具領域,特別涉及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
【背景技術】
[0002]冷藏車后門框由四根邊框拼焊而成,目前采用人工手工拼焊,蹲地式操作,無專用操作工作臺,沒有專用焊接夾具進行固定,在自由狀態下進行拼焊,但是組成門框的邊框是U型折彎件,易扭曲變形,影響后門框整體質量,使其在裝配時產生裝配偏差。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止邊框變形,提高焊接質量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包括四組圍成方形結構的夾具單元,所述的夾具單元包括用于支撐待焊接邊框的支撐橫梁和位于支撐橫梁旁側的夾緊單元組成,夾緊單元用于將待焊接邊框固定在支撐橫梁上,支撐橫梁上還設有用于對待焊接邊框進行定位的定位單元。
[0005]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將冷藏車后門框的四根邊框分別放在四組夾具單元的支撐橫梁上,邊框依靠定位單元進行定位,然后夾緊單元動作,將邊框可靠的固定在支撐橫梁,從而防止焊接過程中邊框產生變形、錯位,提高焊接質量。
【附圖說明】
[00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07]圖2是圖1的使用狀態圖;
[0008]圖3是動夾具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種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包括四組圍成方形結構的夾具單元10,所述的夾具單元10包括用于支撐待焊接邊框20的支撐橫梁11和位于支撐橫梁11旁側的夾緊單元12組成,夾緊單元12用于將待焊接邊框20固定在支撐橫梁11上,支撐橫梁11上還設有用于對待焊接邊框20進行定位的定位單元13。四組夾具單元10分別構成方形結構的一條邊,此處的方形結構可以為正方形或是矩形,具體形狀和尺寸與待焊接的門框一致。焊接時,將冷藏車后門框的四根邊框20分別放在四組夾具單元的支撐橫梁11上,邊框20依靠定位單元進行定位,然后夾緊單元12動作,將邊框20可靠的固定在支撐橫梁11,裝配完成后的四根邊框20組成了門框的形狀,完成了拼裝工序,然后工人就可以對其進行焊接,在焊接過程中邊框20的位置和形狀都不會發生改變,從而防止焊接過程中邊框產生變形、錯位,確保邊框20定位的準確性,提尚焊接質量。而且可以加快焊接節奏,大幅度提尚工作效率。
[0010]四組夾具單元10中包括兩組動夾具單元1A和兩組靜夾具單元10B,兩組動夾具單元1A之間的距離或者動夾具單元1A和靜夾具單元1B之間的距離可調。也就是說兩組靜夾具單元1B可以位于相對的兩條邊位置處,此時兩組動夾具單元1A也位于兩組相對邊位置處,這種結構下,調節動夾具單元1A的就可以調整兩組動夾具單元1A之間的距離,該結構可用于焊接不同規格的矩形門框。當然,若是兩組靜夾具單元1B位于相鄰兩條邊的位置處(兩組靜夾具單元1B組成相鄰的兩條邊),兩組動夾具單元1A也就位于相鄰兩條邊的位置處,如圖1所示,這種結構下,調節動夾具單元1A的位置就可以調整動夾具單元1A和靜夾具單元1B之間的距離,該結構可用于焊接不同規格的矩形門框和方形門框,因此,該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設置動、靜夾具單元可以擴大拼焊夾具的使用范圍,滿足焊接不用尺寸規格門框的需求,實現柔性加工,降低了生產成本。
[0011]所述的動、靜夾具單元10A、B均位于工作臺30上,其中靜夾具單元1B固定在工作臺30上,動夾具單元1A通過直線導軌40固定在工作臺30上,動夾具單元1A和直線導軌40之間構成滑動配合,動夾具單元1A和直線導軌40之間還設有用于固定動夾具單元1A位置的鎖緊單元。動夾具單元1A可以沿著直線導軌40滑動,從而改變位置,當動夾具單元1A移動到位后,鎖緊單元對其進行鎖死固定。工作臺30的高度便于工人舒適操作,還可以將工作臺30設置呈高度可調的結構,為工人帶來便利和舒適。
[0012]所述的定位單元13沿著支撐橫梁11的長度方向至少間隔設置有兩組。邊框20為長桿狀,在同一根支撐橫梁11上設置兩組定位單元13,對邊框20進行分段定位,可以提高定位的精確度,進一步確保邊框的位置精確,從而提尚焊接質量。
[0013]所述的支撐橫梁11由第一、第二龍門架111、112相互平行布置構成,第一、第二龍門架111、112的豎桿下端均設有與直線導軌40構成滑動配合的滑槽,第一、第二龍門架111、112之間通過橫桿113相連,橫桿113上設有擋塊131,第一龍門架111的水平桿上設有定位塊132,該定位塊132位于第一龍門架111遠離第二龍門架112的一側,定位塊132和擋塊131之間的水平距離與待焊接邊框20的寬度尺寸吻合,定位塊132和擋塊131構成定位單元13。
[0014]所述的夾緊單元12為固定在第二龍門架112上的快速夾。所述的定位塊132和第一龍門架111的水平桿之間為可拆卸式固定。
[0015]如圖2所示,邊框20卡在第一龍門111的水平桿上,定位塊132和擋塊131分別對邊框20的兩個側邊進行限位,從而確定了邊框20的具體位置,然后快速夾緊快速夾,完成邊框20的夾緊工序。按照此順序依次裝配四根邊框。本實用新型將定位塊132設置為可拆卸式的固定方式是為了便于更換定位塊132,從而可以用于不同規格邊框定位。詳細的解釋為,定位塊132為矩形塊狀,其外側邊貼靠在第一龍門架111的水平桿側邊上,其里側邊顯露在水平桿的外部,那么定位塊132里側邊(遠離水平桿的側邊)和擋塊131之間的距離與邊框20的寬度尺寸一致,所以只要更換不同的厚度定位塊132就可以對寬度尺寸不同的邊框20進行定位,進一步擴大夾具的使用范圍,幾乎可以做到夾具通用,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0016]所述的直線導軌40上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長度標尺41。所述的鎖緊單元為固定在第二龍門架112豎桿上的頂針50,頂針50的高度位置可調且頂針50的懸伸端抵靠在工作臺30上。在直線導軌40上設有長度標尺41,可以依據長度標尺41的刻度將動夾具單元1A直接移動到需求位置,實現動夾具單元1A的快速準確定位,節約時間,同時也可以避免動夾具單元1A定位出錯。待動夾具單元1A移動到指定位置后,調整頂針50的高度,使之下端緊緊的抵靠在工作臺30上,從而實現動夾具單元1A的位置鎖緊。
【主權項】
1.一種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四組圍成方形結構的夾具單元(10),所述的夾具單元(10)包括用于支撐待焊接邊框(20)的支撐橫梁(11)和位于支撐橫梁(11)旁側的夾緊單元(12)組成,夾緊單元(12)用于將待焊接邊框(20)固定在支撐橫梁(11)上,支撐橫梁(11)上還設有用于對待焊接邊框(20)進行定位的定位單元(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四組夾具單元(10)中包括兩組動夾具單元(1A)和兩組靜夾具單元(1B),兩組動夾具單元(1A)之間的距離或者動夾具單元(1A)和靜夾具單元(1B)之間的距離可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靜夾具單元(10A、10B)均位于工作臺(30)上,其中靜夾具單元(1B)固定在工作臺(30)上,動夾具單元(1A)通過直線導軌(40)固定在工作臺(30)上,動夾具單元(1A)和直線導軌(40)之間構成滑動配合,動夾具單元(1A)和直線導軌(40)之間還設有用于固定動夾具單元(1A)位置的鎖緊單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單元(13)沿著支撐橫梁(11)的長度方向至少間隔設置有兩組。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組靜夾具單元(10B)位于相鄰兩條邊的位置處。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橫梁(11)由第一、第二龍門架(111、112)相互平行布置構成,第一、第二龍門架(111、112)的豎桿下端均設有與直線導軌(40)構成滑動配合的滑槽,第一、第二龍門架(111、112)之間通過橫桿(113 )相連,橫桿(113 )上設有擋塊(131),第一龍門架(111)的水平桿上設有定位塊(132),該定位塊(132)位于第一龍門架(111)遠離第二龍門架(112)的一側,定位塊(132)和擋塊(131)之間的水平距離與待焊接邊框(20)的寬度尺寸吻合,定位塊(132)和擋塊(131)構成定位單元(13)。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緊單元(12)為固定在第二龍門架(112)上的快速夾。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線導軌(40)上設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長度標尺(41)。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塊(132)和第一龍門架(111)的水平桿之間為可拆卸式固定。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車后門框拼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緊單元為固定在第二龍門架(112)豎桿上的頂針(50),頂針(50)的高度位置可調且頂針(50)的懸伸端抵靠在工作臺(30)上。
【文檔編號】B23K37/04GK205703074SQ20162064161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夏明 , 胡漢全, 劉孝福, 楊宏輝, 方翔勝
【申請人】安徽江淮專用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