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連桿導向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活塞連桿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發動機為動力輸出部件,包括氣缸體、活塞連桿組和曲軸箱等,曲軸箱位于氣缸體下方,曲軸箱內安裝有曲軸,活塞連桿組安裝在氣缸體的氣缸內。活塞連桿組主要包括活塞和連桿。連桿包括連桿小頭、連桿大頭、連桿蓋。連桿小頭通過活塞銷與活塞連接,連桿大頭與曲軸的連桿軸頸相連,連桿大頭的兩側設有螺栓孔,連桿蓋通過螺栓緊固在連桿大頭上。當發動機工作時,活塞承受氣缸的氣體壓力而往復運動,并帶動連桿運動,以使連桿推動曲軸旋轉并輸出動力,以驅動車輪轉動。
[0003]在裝配活塞連桿與曲軸時,由于活塞與連桿小頭之間是通過活塞銷連接的,安裝時兩者會晃動,而且連桿大頭為金屬材質,在安裝過程中連桿大頭非常容易磕碰或者劃傷氣缸內壁,影響氣缸內壁的潤滑、活塞漏氣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發動機原有的壓縮比,導致發動機的使用性能降低、壽命縮短。
[0004]為了解決該問題,現有技術主要依靠裝配工程師的細心和仔細,但如此導致安裝效率較低,人力耗費成本大,而且也難以保證不會磕碰和劃傷氣缸內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活塞連桿導向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在安裝連桿和曲軸時連桿與氣缸碰撞的問題,且安裝效率高。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包括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的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所述第一導向臂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相互平行設置,以使所述第一導向臂和所述第二導向臂之間形成用于避讓曲軸的間隙;
[0007]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通過手持部連接;所述第一導向臂的外側壁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均為與發動機的氣缸內壁形狀相匹配的圓弧形;
[0008]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一導向插頭,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二導向插頭,所述第一導向插頭和所述第二導向插頭可分別與連桿大頭兩側的螺栓孔匹配連接。
[0009]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第一導向臂的圓弧形外側壁的弧面半徑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圓弧形外側壁的弧面半徑均等于所述氣缸的內徑的一半。
[0010]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第一導向插頭和所述第二導向插頭的長度大于所述螺栓孔的孔徑。
[0011]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第一導向插頭和所述第二導向插頭均為圓柱形結構。
[0012]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第一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一導向臂為一體式結構;
[0013]所述第二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二導向臂為一體式結構。
[0014]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第一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為可拆卸式連接;
[0015]所述第二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為可拆卸式連接。
[0016]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第一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一導向臂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第一外螺紋,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外螺紋匹配的第一螺孔;
[0017]所述第二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二導向臂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第二外螺紋,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外螺紋匹配的第二螺孔。
[0018]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手持部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可拆卸式連接;
[0019]所述手持部為圓柱形結構。
[0020]如上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所述手持部上設有防滑條。
[0021]本實用新型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通過設置相互平行的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的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均為與發動機氣缸內壁形狀匹配的圓弧形,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通過手持部連接,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一導向插頭,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二導向插頭,從而在安裝活塞連桿和曲軸時,可將該導向裝置從曲軸下方朝向氣缸內伸入,將第一導向插頭和第二導向插頭向上插入至連桿大頭的螺栓孔內,使第一導向插頭和第二導向插頭與螺栓孔匹配連接,然后向下拉動手持部,從而使連桿在該導向裝置的導向作用下被拉至曲軸上的對應安裝位置,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且由于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為彈性橡膠材料,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為與發動機氣缸內壁匹配的圓弧形,從而避免了安裝過程中連桿對氣缸內壁的碰撞和劃傷,保證了發動機的使用性能和壽命。
【附圖說明】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圖2對應的左視圖。
[0026]附圖標記說明:
[0027]1、第一導向臂;
[0028]2、第二導向臂;
[0029]11、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
[0030]12、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
[0031]13、第一導向臂的外側壁;
[0032]21、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
[0033]22、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
[0034]23、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
[0035]3、手持部;
[0036]41、第一導向插頭;
[0037]42、第二導向插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3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對應的左視圖。參照附圖1至附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包括: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且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相互平行設置,以使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之間形成用于避讓曲軸的間隙。
[0040]其中,第一導向臂的外側壁13和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23均為與發動機的氣缸內壁形狀相匹配的圓弧形,可以理解為,該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屬于同一個圓柱體,該圓柱體的外壁與發動機氣缸的內壁的形狀相匹配,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由該圓柱體豎向切割形成的。
[0041]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11和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21通過手持部3連接。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12上設有第一導向插頭41。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22上設有第二導向插頭42。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均朝向遠離所屬導向臂的方向延伸。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可分別與連桿大頭兩側的螺栓孔匹配連接。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插入連桿大頭兩側的螺栓孔后即可與螺栓孔匹配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為圓柱形結構,此處的圓柱形結構僅是為了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并不以此為限。
[0042]第一導向插頭41與第一導向臂I可以為一體式結構,第二導向插頭42與第二導向臂2可以為一體式結構,即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直接將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一導向臂I一起注塑成型,將第二導向插頭42和第二導向臂2—起注塑成型,從而簡化了工藝及安裝步驟。
[0043]由于在導向過程中,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要插入連桿大頭的螺栓孔內,導向結束后,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從螺栓孔退出,導致長時間使用后,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難免會出現磨損或損壞,因此,第一導向插頭41也可以與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12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第二導向插頭42也可以與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22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通過將導向插頭與其所屬導向臂可拆卸式連接,從而當導向插頭出現磨損或損壞時,可直接將導向插頭拆卸下來,更換為新的導向插頭即可,從而避免了整個導向裝置的報廢,大大節省了成本。例如,在第一導向插頭與第一導向臂連接的一端上設置第一外螺紋,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與第一外螺紋匹配的第一螺孔。第二導向插頭與第二導向臂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第二外螺紋,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與第二外螺紋匹配的第二螺孔。
[0044]本實用新型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通過設置相互平行的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的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均為與發動機氣缸內壁形狀匹配的圓弧形,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通過手持部連接,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一導向插頭,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二導向插頭,從而在安裝活塞連桿和曲軸時,可將該導向裝置從曲軸下方朝向氣缸內伸入,將第一導向插頭和第二導向插頭向上插入至連桿大頭的螺栓孔內,使第一導向插頭和第二導向插頭與螺栓孔匹配連接,然后向下拉動手持部,從而使連桿在該導向裝置的導向作用下被拉至曲軸上的對應安裝位置,大大提高了安裝效率,且由于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為彈性橡膠材料,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為與發動機氣缸內壁匹配的圓弧形,從而避免了安裝過程中連桿對氣缸內壁的碰撞和劃傷,保證了發動機的使用性能和壽命。
[0045]為了避免該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在進入氣缸內牽拉連桿時不會碰撞和劃傷氣缸內壁,可將第一導向臂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邊角均設置為倒角。
[0046]進一步地,第一導向插頭41和第二導向插頭42的長度可大于連桿大頭兩側的螺栓孔的孔徑。在具體實現方式中,為了使導向插頭與螺栓孔的連接更加可靠,還可以在導向插頭上設置固定件,例如,可以在第一導向插頭遠離第一導向臂的一端部上設置彈性鍵,在第二導向插頭遠離第二導向臂的一端部上設置彈性鍵,當第一導向插頭和第二導向插頭插入螺栓孔后,彈性鍵彈起并卡在螺栓孔的上端,導向結束后,將彈性鍵捏合,便可使導向插頭退出螺栓孔。也可以是在導向插頭遠離所在導向臂的一端部上設置橫向貫穿導向插頭的銷孔,通過銷將導向插頭和螺栓孔進一步固定,在導向結束后,卸下銷即可。
[0047]手持部3可以與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體制作成型,手持部3也可以與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可拆卸式連接。在具體實現方式中,例如可以是:在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11和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21的內側壁上設置與手持部3兩端部匹配的安裝孔,將手持部的端部卡接在安裝孔內。
[0048]參照附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部3為圓柱形結構,在導向過程中,通過向下拉動手持部3以將連桿向下移動至安裝位置,將手持部3設置為圓柱形,可方便操作人員手握,避免磨手。需要說明的是,該手持部3也可以設置為橢圓柱等形狀,本實用新型并不以此為限。
[0049]當通過手持部3將連桿下拉至曲軸上對應的安裝位置時,如果連桿上的螺栓孔與曲軸上對應的安裝孔沒有對準,可以通過手持部輕微旋轉導向裝置,使連桿大頭的螺栓孔與曲軸上的安裝孔對準,使用非常方便。
[0050]為了防止拉動過程中手的滑動,還可在該手持部3的表面上設有防滑條,從而避免拉動過程中手滑而引起部件之間的碰撞等情況發生。
[0051]在發動機實際安裝時,為了使氣缸內壁保持潤滑,一般在安裝活塞連桿之前需要在氣缸內壁表面手工涂抹機油,現有技術的涂抹方法是:裝配工程師直接用手去涂抹,如此容易造成機油涂抹不均勻、工作效率低,且影響試裝工程師的健康。
[0052]為了解決該問題,進一步地,第一導向臂I的圓弧形外側壁的弧面半徑和第二導向臂2的圓弧形外側壁的弧面半徑均等于氣缸的內徑的一半。此處的弧面半徑是指導向臂外側壁的圓弧形所在的圓的半徑。可以理解為: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屬于同一個圓柱體,該圓柱體的外壁與發動機氣缸的內壁相等,且由于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為彈性橡膠材質,在對連桿進行導向之前,可在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的外側壁上涂抹潤滑油,然后將該導向裝置壓入氣缸內,此時,第一導向臂I和第二導向臂2的外側壁與氣缸內壁相貼合,將導向裝置繞著氣缸的中心軸勻速旋轉數圈以對氣缸內壁進行潤滑,從而實現了對氣缸內壁的潤滑,潤滑油的涂抹更加均勻,且潤滑效率高,保證了裝配工程師的健康。
[0053]使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安裝活塞連桿與曲軸時,不僅解決了活塞連桿與曲軸連接時的碰撞、劃傷問題,同時滿足了對氣缸內壁的均勻、快速潤滑。
[0054]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彈性橡膠材料制成的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所述第一導向臂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相互平行設置,以使所述第一導向臂和所述第二導向臂之間形成用于避讓曲軸的間隙; 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通過手持部連接;所述第一導向臂的外側壁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均為與發動機的氣缸內壁形狀相匹配的圓弧形; 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一導向插頭,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二導向插頭,所述第一導向插頭和所述第二導向插頭可分別與連桿大頭兩側的螺栓孔匹配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臂的圓弧形外側壁的弧面半徑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圓弧形外側壁的弧面半徑均等于所述氣缸的內徑的一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插頭和所述第二導向插頭的長度大于所述螺栓孔的孔徑。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插頭和所述第二導向插頭均為圓柱形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一導向臂為一體式結構; 所述第二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二導向臂為一體式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為可拆卸式連接; 所述第二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為可拆卸式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一導向臂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第一外螺紋,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外螺紋匹配的第一螺孔; 所述第二導向插頭與所述第二導向臂連接的一端上設有第二外螺紋,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與所述第二外螺紋匹配的第二螺孔。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可拆卸式連接; 所述手持部為圓柱形結構。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上設有防滑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活塞連桿導向裝置,包括由彈性橡膠制成的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導向臂和第二導向臂,第一導向臂的第一端和第二導向臂的第一端通過手持部連接;第一導向臂的外側壁和第二導向臂的外側壁均為與發動機的氣缸內壁形狀相匹配的圓弧形;第一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一導向插頭,第二導向臂的第二端上設有第二導向插頭,第一導向插頭和第二導向插頭可分別與連桿大頭兩側的螺栓孔匹配連接。在安裝活塞連桿和曲軸時,可將該導向裝置從曲軸下方朝向氣缸內伸入,使第一導向插頭和第二導向插頭向上插入至連桿大頭的螺栓孔內,向下拉動手持部,從而使連桿在導向作用下被拉至曲軸上的安裝位置,提高了安裝效率,且避免了連桿對氣缸壁的碰撞和劃傷。
【IPC分類】B23P19/00
【公開號】CN205386707
【申請號】CN201620110679
【發明人】曹正偉
【申請人】內蒙古歐意德發動機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