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管焊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管件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在船廠、石油、石化、化工、電廠等行業使用的機械設備中,往往存在大量的彎管、法蘭等環狀部件。在加工、制造、裝配上述機械設備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對上述彎管、法蘭等部件的內角、外角的兩條環狀焊縫進行焊接。傳統的焊接方法是通過手工旋轉焊接工件的方法來進行焊接。如此,不僅勞動強度大、操作不便,而且焊接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國第200820032345.5號專利揭示了一種用在管管焊接機頭上的導向結構,該導向結構解決了焊接工件自動旋轉的問題。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工人們發現焊接工件焊接好后,齒圈上的缺口與殼體上的開口往往會錯位。為了取出焊好的焊接工件,工人們需要手動點擊焊槍上的按鈕來旋轉齒圈,使得齒圈上的缺口與殼體上的開口重合,從而便于取出焊接工件。如此不僅給操作工帶來了諸多不便,而且降低了焊接效率。鑒于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管件焊接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管件焊接裝置,該管件焊接裝置能夠在焊接工件焊接完成后自動使得所述齒圈上的缺口與殼體上的開口重合,從而便于操作工取出焊接工件,進而給操作工帶來了便利,提高了焊接效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管件焊接裝置,包括:殼體、收容于所述殼體內的齒圈、與所述齒圈相配合以驅動所述齒圈旋轉的齒輪機構、驅動所述齒輪機構運轉的驅動機構以及控制所述驅動機構的控制機構;所述殼體設置有貫穿所述殼體以收容焊接工件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徑向一側設置有開口;所述齒圈徑向一側設置有與所述開口相對應的缺口,所述管件焊接裝置還設置有檢測所述開口和缺口是否重合的歸位檢測機構,所述歸位檢測機構與控制機構電性連接,并且在開口與缺口未重合時發送信號給控制機構,然后通過控制機構控制驅動機構驅動齒輪機構轉動,進而帶動所述齒圈轉動至使所述開口和缺口重合處;所述歸位檢測機構包括沿徑向向外突設于所述齒圈上的突起、在開口與缺口重合的初始狀態下與突起相對設置的推桿、安裝在所述推桿上的彈性元件以及與所述推桿相鄰設置的微動開關,所述推桿安裝在殼體上;所述歸位檢測機構設置為:在初始狀態下,所述突起與所述推桿相抵持,所述推桿與所述微動開關接觸;在所述突起與所述推桿分離時,所述推桿在所述彈性元件的作用下復位,所述推桿與所述微動開關脫離接觸。進一步地,所述歸位檢測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殼體上的導軌,所述導軌設有收容推桿并導引推桿移動的導向槽,所述推桿設有用以與所述突起相配合的第一段以及與所述第一段相配接并與所述微動開關相抵觸的第二段,所述彈性元件沿推桿軸向固定于第一段遠離突起的一端和導軌之間。進一步地,所述導軌呈“日”字型,其上設置有貫穿所述導軌的貫穿槽,所述導向槽與所述貫穿槽相連通。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元件為套設于第二段外圍的壓簧。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元件為套設于第二段外圍的拉簧。進一步地,所述齒輪機構包括與所述齒圈相接觸的一對傳動齒輪,一對所述傳動齒輪與所述齒圈相接觸的接觸點之間的距離不小于所述缺口的長度。進一步地,所述歸位檢測機構位于一對所述傳動齒輪之間。進一步地,所述齒輪機構還包括主齒輪以及位于所述主齒輪和所述傳動齒輪之間的副齒輪,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主齒輪轉動,從而帶動所述副齒輪、傳動齒輪轉動。進一步地,所述殼體內設置有收容所述齒圈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內設置有滑軌,所述齒圈上設置有與所述滑軌相配合的滑槽,以便所述齒圈在所述滑軌上滑動。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管件焊接裝置能夠在焊接工件焊接完成后自動使得所述齒圈上的缺口與殼體上的開口重合,從而便于操作工取出焊接工件,進而給操作工帶來了便利,提高了焊接效率。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發明管件焊接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管件焊接裝置的爆炸圖。圖3為圖1所示管件焊接裝置去掉蓋體后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管件焊接裝置去掉蓋體后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圖5為導軌的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這些優選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進行了例示。附圖中所示和根據附圖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僅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方式。在此,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細節而模糊了本發明,在附圖中僅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的方案密切相關的結構和/或處理步驟,而省略了與本發明關系不大的其他細節。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請參閱圖1、圖2所示,本發明管件焊接裝置包括殼體10、收容于所述殼體10內的齒圈20、與所述齒圈20相配合以驅動所述齒圈20旋轉的齒輪機構30、驅動所述齒輪機構30運轉的驅動機構(未圖示)、控制所述驅動機構的控制機構(未圖示)以及與所述控制機構電性連接的歸位檢測機構40。請參閱圖2、圖3所示,所述殼體10設置有貫穿所述殼體10以收容焊接工件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徑向一側設置有開口111以便所述焊接工件通過所述開口111進入所述通孔11內。所述殼體10內設置有收容腔12,所述收容腔12包括收容所述齒圈20的收容槽121以及收容所述齒輪機構30的齒輪槽122,所述收容槽121內設置有滑軌1211,所述齒輪槽122與所述收容槽121相連通。所述殼體10包括基座13以及與所述基座13相對設置的蓋體14,所述收容腔12是由所述基座13和所述蓋體14共同構成。請參閱圖2、圖3以及圖4所示,所述齒圈20設置有與所述開口111相對應的缺口21、與所述滑軌1211相配合的滑槽22以及與所述齒輪機構30相配合的齒條23。所述缺口21位于所述齒圈20徑向一側,其長度不大于所述開口111的長度。所述滑槽22與所述滑軌1211相配合,以使得所述齒圈20可以在所述收容槽121內沿著所述滑軌1211滑動。請參閱圖2、圖3以及圖4所示,所述齒輪機構30包括與所述驅動機構相配合的主齒輪31、與所述齒圈20相接觸的一對傳動齒輪32以及位于所述主齒輪31和所述傳動齒輪32之間的副齒輪33。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主齒輪31轉動,從而帶動所述副齒輪33、傳動齒輪32轉動。所述一對傳動齒輪32與所述齒圈20相接觸的接觸點321之間的距離不小于所述缺口21的長度。所述驅動機構通過傳動桿50驅動所述主齒輪31轉動。所述傳動桿50設置有與所述主齒輪31相配合的換向齒輪5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所述控制機構根據所述歸位檢測機構40檢測到的信號控制所述驅動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可以為單片機,也可以為邏輯控制電路。請參閱圖3、圖4以及圖5所示,所述歸位檢測機構40位于所述一對傳動齒輪32之間,用以檢測所述開口111和所述缺口21是否重合,并且在所述開口111和所述缺口21未重合時發送信號給所述控制機構,然后通過所述控制機構控制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齒輪機構轉動,進而帶動所述齒圈20轉動至所述開口111和所述缺口21重合處。所述歸位檢測機構40包括設置在所述基座13上的導軌41、沿徑向向外突設于所述齒圈20上的突起42、在所述開口111和所述缺口21重合的初始狀態下與所述突起42相對設置的推桿43、安裝在所述推桿43上的彈性元件44以及與所述推桿43相鄰設置的微動開關45。所述導軌41呈“日”字型,其上設置有貫穿所述導軌41的貫穿槽411以及收容所述推桿43并導引所述推桿43移動的導向槽412,所述貫穿槽411與所述導向槽412相連通。所述基座13設置有安裝槽131,所述導軌41通過所述安裝槽131固定安裝在所述基座13上。所述副齒輪33位于所述基座13和所述導軌41之間。所述推桿43設置有用以與所述突起42相配合的第一段431以及與所述第一段431相配接并與所述微動開關45相抵觸的第二段432。所述彈性元件44沿所述推桿43的軸向固定于所述第一段431遠離所述突起42的一端和所述導軌41之間。當所述突起42抵持所述推桿43時,所述開口111與所述缺口21重合,此時所述推桿43與所述微動開關45接觸;當所述突起42與所述推桿43分離時,所述推桿43在所述彈性元件44的作用下移動,此時所述推桿43與所述微動開關45脫離接觸,所述微動開關45發送信號給所述控制機構,所述控制機構控制所述驅動機構轉動以使得所述開口111與所述缺口21重合。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元件44為套設于所述第二段432外圍的壓簧,但是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元件44亦可以為套設于所述第二段432外圍的拉簧。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管件焊接裝置能夠在焊接工件焊接完成后自動使得所述齒圈20上的缺口21與殼體10上的開口111重合,從而便于操作工取出焊接工件,進而給操作工帶來了便利,提高了焊接效率。特別需要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的教導下所作的針對本發明的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主張的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