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雙頭鏜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式雙頭鏜床,包括床身、主軸箱、主軸、工作臺,床身上安裝有立柱,立柱上安裝有主電機,主軸箱可滑動的安裝在立柱的一側,主軸箱上安裝有伺服電機,主軸箱中安裝有兩個主軸,兩個主軸并排設置在主軸箱中,兩個主軸的一端分別與主電機連接,另一端分別向下伸出主軸箱外,與鏜桿連接,工作臺位于主軸箱下方且可滑動的安裝在床身上,工作臺上安裝有夾具,夾具包括底座和至少兩組并排設置在底座上的夾持部,底座固定在工作臺上,每組夾持部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夾持部并排設置在底座上,床身的一側設有與主電機、伺服電機電連接的控制面板。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加工產品質量和加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且使用方便。
【專利說明】立式雙頭鏜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立式雙頭鏜床。
【背景技術】
[0002]鏜床是主要用鏜刀對工件已有的預制孔進行鏜削的機床。通常,鏜刀旋轉為主運動,鏜刀或工件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它主要用于加工高精度孔或一次定位完成多個孔的精加工,此外還可以從事與孔精加工有關的其他加工面的加工。使用不同的刀具和附件還可進行鉆削、銑削、切削加工,其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要高于鉆床。
[0003]現有的立式鏜床,通常采用的是單主軸結構,且一次裝夾只能加工一個工件,使用非常不便,同時其夾具也多采用手動夾緊的方式,裝夾起來及其不便,因此存在加工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的缺點,而且現在的立式鏜床在退刀時,在產品的內壁易產生退刀痕跡,影響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立式雙頭鏜床,它能夠提高加工產品質量和加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且使用方便。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立式雙頭鏜床,包括床身、主軸箱、主軸、工作臺,所述床身上安裝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安裝有用于驅動主軸轉動的主電機,所述主軸箱可滑動的安裝在立柱的一側,主軸箱上安裝有用于控制主軸箱和工作臺運動的伺服電機,所述主軸箱中安裝有兩個主軸,兩個主軸并排設置在主軸箱中,兩個主軸的一端分別與主電機連接,另一端分別向下伸出主軸箱外,與鏜桿連接,所述工作臺位于主軸箱下方,工作臺可滑動的安裝在床身上,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底座和至少兩組并排設置在底座上的夾持部,所述底座固定在工作臺上,每組夾持部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夾持部并排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床身的一側設有控制面板,所述主電機、伺服電機分別與控制面板電連接。
[0006]所述主軸箱沿立柱的縱向滑動。
[0007]所述工作臺沿床身的橫向滑動。
[0008]所述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為氣動夾具或液壓夾具。
[000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床身上安裝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安裝有用于驅動主軸轉動的主電機,所述主軸箱可滑動的安裝在立柱的一側,主軸箱上安裝有用于控制主軸箱和工作臺運動的伺服電機,所述主軸箱中安裝有兩個主軸,兩個主軸并排設置在主軸箱中,兩個主軸的一端分別與主電機連接,另一端分別向下伸出主軸箱外,與鏜桿連接,所述工作臺位于主軸箱下方,工作臺可滑動的安裝在床身上,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底座和至少兩組并排設置在底座上的夾持部,所述底座固定在工作臺上,每組夾持部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夾持部并排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床身的一側設有控制面板,所述主電機、伺服電機分別與控制面板電連接,使用時,首先將兩個工件通過夾具右側的一組夾持部裝夾固定在夾具上,使兩個工件正好位于兩鏜桿的正下方,且分別與各鏜桿相對應,通過操縱控制面板,使主電機通過主軸箱中的主軸帶動鏜桿作旋轉運動,同時主軸箱在伺服電機的控制作用下帶動鏜桿向下且徑向進刀作鏜孔動作,對裝夾在夾具右側的一組夾持部上的兩個工件進行鏜孔加工,此時工人可通過夾具剩下的各組夾持部將未加工的工件夾裝夾固定在夾具上待加工,這樣當夾具右側的一組夾持部上的兩個工件鏜孔到位后,鏜桿在伺服電機的作用下徑向微退刀后快速退回,同時工作臺也在伺服電機的控制下快速向右移動,使夾具下一組夾持部上的兩個未加工工件正好移動到兩鏜桿的正下方,進行鏜孔加工,而夾具上已鏜好的兩工件可以取下,并重新裝入兩個未鏜孔的工件夾緊后待加工,重復以上操作即為一個完整的工作循環,即可進行正常加工產品作業。
[0010]由于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為氣動夾具或液壓夾具,方便工件的裝夾,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1]本實用新型立式雙頭鏜床,實現了多工位加工,而且有微退刀功能,同時夾具采用氣動或液壓夾緊方式,整個過程采用PLC程序自動控制,生產加工過程鏜孔基本上是連續性的,因此能夠提高加工產品質量和加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且使用方便。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3的P部放大圖。
[0017]附圖中,I為床身,2為主軸箱,3為主軸,4為工作臺,5為立柱,6為主電機,7為伺服電機,8為鏜桿,9為底座,10為夾持部,11為控制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見圖1至圖4,一種立式雙頭鏜床,該鏜床包括床身1、主軸箱2、主軸3、工作臺4。所述床身I上安裝有立柱5,所述立柱5上安裝有用于驅動主軸3轉動的主電機6,通過主電機6控制主軸3轉動。所述主軸箱2可滑動的安裝在立柱5的一側,本實施例的主軸箱2沿立柱5的縱向滑動,使主軸箱2能夠上下滑動。主軸箱2上安裝有用于控制主軸箱2和工作臺4運動的伺服電機7,通過伺服電機7控制主軸箱2和工作臺4運動。所述主軸箱2中安裝有兩個主軸3,兩個主軸3并排設置在主軸箱2中,兩個主軸3的一端分別與主電機6連接,另一端分別向下伸出主軸箱2外,與鏜桿8連接,使兩個鏜桿8能夠在主電機6的帶動作用下作旋轉運動,同時鏜桿8能夠通過主軸箱2在伺服電機7的控制作用下作上下移動以及進刀、退刀等動作進行加工工作。所述工作臺4位于主軸箱2下方,工作臺4可滑動的安裝在床身I上,本實施例的工作臺4沿床身I的橫向滑動,以保證工作臺4上設有的夾具可實現多工位加工。所述工作臺4上安裝有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所述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可為氣動夾具,也可為液壓夾具,使其方便工件的裝夾,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夾具包括底座9和至少兩組并排設置在底座9上的夾持部10,夾持部10可設置為2?5組,以達到多工位加工的目的,本實施例的夾持部10為兩組,兩組夾持部10沿橫向并排設置在工作臺4上,以保證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雙工位加工。所述底座9固定在工作臺4上,每組夾持部10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夾持部10并排設置在底座9上,使其每一組夾持部10均能裝夾兩個待加工工件,并通過兩個鏜桿8實現雙頭鏜孔加工。所述床身I的一側設有控制面板11,所述主電機6、伺服電機7分別與控制面板11電連接,本實施例的控制面板11上設有PLC程序,使其能夠實現自動控制。
[0019]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
[0020]對工件進行加工時,首先將兩個工件通過夾具右側的一組夾持部裝夾固定在夾具上,使兩個工件正好位于兩鏜桿的正下方,且分別與各鏜桿相對應,通過操縱控制面板,使主電機通過主軸箱中的主軸帶動鏜桿作旋轉運動,同時主軸箱在伺服電機的控制作用下帶動鏜桿向下且徑向進刀作鏜孔動作,對裝夾在夾具右側的一組夾持部上的兩個工件進行鏜孔加工,此時工人可通過夾具剩下的各組夾持部將未加工的工件夾裝夾固定在夾具上待加工,這樣當夾具右側的一組夾持部上的兩個工件鏜孔到位后,鏜桿在伺服電機的作用下徑向微退刀后快速退回,同時工作臺也在伺服電機的控制下快速向右移動,使夾具下一組夾持部上的兩個未加工工件正好移動到兩鏜桿的正下方,進行鏜孔加工,而夾具上已鏜好的兩工件可以取下,并重新裝入兩個未鏜孔的工件夾緊后待加工,重復以上操作即為一個完整的工作循環,即可進行正常加工產品作業。
[0021]以上的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涉及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立式雙頭鏜床,包括床身(1)、主軸箱(2)、主軸(3)、工作臺(4),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I)上安裝有立柱(5),所述立柱(5)上安裝有用于驅動主軸(3)轉動的主電機(6),所述主軸箱(2)可滑動的安裝在立柱(5)的一側,主軸箱(2)上安裝有用于控制主軸箱(2 )和工作臺(4 )運動的伺服電機(7 ),所述主軸箱(2 )中安裝有兩個主軸(3 ),兩個主軸(3 )并排設置在主軸箱(2 )中,兩個主軸(3 )的一端分別與主電機(6 )連接,另一端分別向下伸出主軸箱(2 )外,與鏜桿(8 )連接,所述工作臺(4)位于主軸箱(2 )下方,工作臺(4)可滑動的安裝在床身(I)上,所述工作臺(4)上安裝有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底座(9)和至少兩組并排設置在底座(9)上的夾持部(10),所述底座(9)固定在工作臺(4)上,每組夾持部(10)為兩個,每組的兩個夾持部(10)并排設置在底座(9)上,所述床身(I)的一側設有控制面板(11),所述主電機(6)、伺服電機(7)分別與控制面板(11)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雙頭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箱(2)沿立柱(5)的縱向滑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雙頭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4)沿床身(I)的橫向滑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雙頭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夾持工件的夾具為氣動夾具或液壓夾具。
【文檔編號】B23B39/02GK204221027SQ20142066150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7日
【發明者】翁明剛, 王南貴 申請人:四川新動脈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