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數控機床,尤其是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包括:底座、可轉動水平轉臺和工作部,工作部包括:X向驅動電機、X向滑軌、Y向驅動電機、Y向滑軌、機頭機身、Z向滑軌、機頭承載臺、刀具庫和機頭,水平轉臺由伺服電機驅動可轉動連接于底座上,工作部為兩套,以水平轉臺的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于底座上。它具有雙機頭和可旋轉的水平轉臺,工件只需一次裝夾即可完成所有加工,生產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低,出現加工誤差的可能性減少,通過機械輔助定位,定位精確,減輕了伺服電機的負載。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數控機床,尤其是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
【背景技術】
[0002]傳統數控機床大多只具有一個機頭,在對工件進行加工時,由于被加工工件大多需要進行多種處理(如刨、銑、鉆、攻絲等),在進行不同的加工時,需要將工件從夾具上退下進行重新裝夾,一由于需要重新定位和裝夾,生產效率大大降低,二是工人勞動強度大,三是重新裝夾過程中可能出現新的誤差造成加工尺寸不精準,四是無法實現多種加工同時進行影響生廣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它具有雙機頭和可旋轉的水平轉臺,工件只需一次裝夾即可完成所有加工,生產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低,出現加工誤差的可能性減少,通過機械輔助定位,定位精確,減輕了伺服電機的負載,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包括:底座、可轉動水平轉臺和工作部,所述水平轉臺由伺服電機驅動可轉動連接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包括:
[0005]X向滑軌,其固接于底座上;
[0006]安裝于X向滑軌上并可沿X向滑軌滑動的Y向滑軌,其由安裝于X向滑軌上的X向驅動電機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0007]安裝于Y向滑軌上并可沿Y向滑軌滑動的機頭機身,其由安裝于Y向滑軌上的Y向驅動電機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0008]Z向滑軌,其固接于機頭機身上;
[0009]安裝于Z向滑軌上并可沿Z向滑軌滑動的機頭承載臺,其由固接于機頭機身上的Z向驅動電機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0010]用于裝載和更換刀具的刀具庫,其安裝于機頭機身上;
[0011]機頭,其安裝于機頭承載臺上;
[0012]所述工作部為兩套,以水平轉臺的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于底座上。
[0013]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X向驅動電機通過慣性減速器與絲杠連接;所述Y向驅動電機通過慣性減速器與絲杠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具有雙機頭和可旋轉的水平轉臺,工件只需一次裝夾即可完成所有加工,生產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低,出現加工誤差的可能性減少,通過機械輔助定位,定位精確,減輕了伺服電機的負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I :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 :本實用新型所述水平轉臺驅動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 :圖2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9]此處需要說明的是文中X向是指水平向,Z向是指豎直向,Y向是指垂直于X向與Z向構成的平面的方向。
[0020]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包括:底座1、可轉動水平轉臺2和工作部,所述水平轉臺2由伺服電機驅動可轉動連接于底座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包括:
[0021]X向滑軌4,其固接于底座I上;
[0022]安裝于X向滑軌4上并可沿X向滑軌4滑動的Y向滑軌6,其由安裝于X向滑軌4上的X向驅動電機3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0023]安裝于Y向滑軌6上并可沿Y向滑軌6滑動的機頭機身7,其由安裝于Y向滑軌6上的Y向驅動電機5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0024]Z向滑軌12,其固接于機頭機身7上;
[0025]安裝于Z向滑軌12上并可沿Z向滑軌12滑動的機頭承載臺9,其由固接于機頭機身7上的Z向驅動電機8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0026]用于裝載和更換刀具的刀具庫11,其安裝于機頭機身7上;
[0027]機頭10,其安裝于機頭承載臺9上;
[0028]所述工作部為兩套,以水平轉臺2的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于底座I上。
[0029]使用時,通過水平轉臺2的轉動使工件移動到至不同的加工工位,通過雙機頭對工件進行不同的加工,形成一個小的流水線,工件一次夾裝即可,無需在不同的工位進行重新夾裝,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人勞動強度低。
[0030]優選的,所述X向驅動電機3通過慣性減速器與驅動Y向滑軌6的絲杠連接;所述Y向驅動電機5通過慣性減速器與驅動機頭機身7的絲杠連接。由于機頭機身7部分很重(其上具有刀具庫11、機頭10和機頭承載臺9等),故其慣性很大,為了保證其運動的精準性,以安裝慣性減速器為宜,通過慣性減速器可保證其運動的精準性。
[0031]如圖2和圖3所示,可選的,還包括從動齒輪30、軸承座33、伺服電機32和主動齒輪31,所述從動齒輪30固接于水平轉臺2底部,所述軸承座33與底座I相固接,所述水平轉臺2通過推力球軸承與軸承座33轉動連接,所述伺服電機32與底座I相固接,所述主動齒輪31由伺服電機32驅動且其與從動齒輪30相嚙合。
[0032]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還包括輔助定位裝置,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包括氣缸20、氣缸座25和定位桿,所述氣缸座25固接于底座I上,所述氣缸20安裝于氣缸座25上且其活塞桿與定位桿的一端相固接,所述水平轉臺2的邊緣處形成有輔助定位部21,所述輔助定位部21上開設有一定位孔22,所述定位桿與定位孔22相配適。
[0033]如圖2所示,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定位孔22中過盈配合有帶有通孔的耐磨套23,由于耐磨套是可更換的,當耐磨套磨損后更換即可,不會造成對定位孔的磨損,節約成本。
[0034]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定位桿的自由端為錐形,所述耐磨套23的通孔與定位桿的自由端相配適。
[0035]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輔助定位部21為四個,相鄰輔助定位部21之間等夾角分布于水平轉臺2的邊緣處;所述輔助定位裝置為兩個,以水平轉臺2的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于底座I上。水平轉臺上的工件在加工時,由于工件受力會對水平轉臺造成一定的轉矩,進而對伺服電機施一轉矩,如果僅依靠伺服電機對水平轉臺轉動角度進行固定(每轉過90度定位一次),一方面這會對伺服電機造成損傷,另一方面會使水平轉臺微量轉動,進而會造成定位不準,加工出現偏差。通過輔助定位部的機械定位可解決此問題。
[0036]可選的,所述水平轉臺2的頂面上開設有可供夾具滑動的滑槽24。
[0037]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于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包括:底座(I)、可轉動水平轉臺(2)和工作部,所述水平轉臺(2)由伺服電機驅動可轉動連接于底座(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包括: X向滑軌(4),其固接于底座(I)上; 安裝于X向滑軌⑷上并可沿X向滑軌⑷滑動的Y向滑軌(6),其由安裝于X向滑軌(4)上的X向驅動電機(3)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安裝于Y向滑軌(6)上并可沿Y向滑軌(6)滑動的機頭機身(7),其由安裝于Y向滑軌(6)上的Y向驅動電機(5)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Z向滑軌(12),其固接于機頭機身(7)上; 安裝于Z向滑軌(12)上并可沿Z向滑軌(12)滑動的機頭承載臺(9),其由固接于機頭機身(7)上的Z向驅動電機⑶通過滾珠絲杠副驅動; 用于裝載和更換刀具的刀具庫(11),其安裝于機頭機身(7)上; 機頭(10),其安裝于機頭承載臺(9)上; 所述工作部為兩套,以水平轉臺(2)的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于底座(I)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驅動電機(3)通過慣性減速器與絲杠連接;所述Y向驅動電機(5)通過慣性減速器與絲杠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從動齒輪(30)、軸承座(33)、伺服電機(32)和主動齒輪(31),所述從動齒輪(30)固接于水平轉臺(2)底部,所述軸承座(33)與底座(I)相固接,所述水平轉臺(2)通過推力球軸承與軸承座(33)轉動連接,所述伺服電機(32)與底座(I)相固接,所述主動齒輪(31)由伺服電機(32)驅動且其與從動齒輪(30)相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定位裝置,所述輔助定位裝置包括氣缸(20)、氣缸座(25)和定位桿,所述氣缸座(25)固接于底座(I)上,所述氣缸(20)安裝于氣缸座(25)上且其活塞桿與定位桿的一端相固接,所述水平轉臺(2)的邊緣處形成有輔助定位部(21),所述輔助定位部(21)上開設有一定位孔(22),所述定位桿與定位孔(22)相配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2)中過盈配合有帶有通孔的耐磨套(2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桿的自由端為錐形,所述耐磨套(23)的通孔與定位桿的自由端相配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定位部(21)為四個,相鄰輔助定位部(21)之間等夾角分布于水平轉臺(2)的邊緣處;所述輔助定位裝置為兩個,以水平轉臺(2)的軸線為對稱線對稱設置于底座(I)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雙機頭數控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轉臺(2)的頂面上開設有可供夾具滑動的滑槽(24)。
【文檔編號】B23Q5/40GK204235299SQ201420634912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9日
【發明者】胡緒文, 徐俊 申請人:青島金年華機電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