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屬于數控銑床夾具【技術領域】;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定位精度高,振動與變形小、經濟實用、生產效率高的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在夾具體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夾持面,在夾緊元件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夾持面,夾具體和夾緊元件之間通過螺釘連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夾持面和第二夾持面配合形成圓形的夾持面,第二夾持面的弧度小于π,使得夾持面夾持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后第一夾持面和第二夾持面之間留有間隙,夾具體的一端作為定位端面,定位端面與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基準內端面共面;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夾緊領域。
【專利說明】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屬于數控銑床夾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是車床或數控車床切削加工后啞鈴兩端面仍然需要鏜銑加工的常見半成品。傳統的加工方法往往在立式數控銑床上先用自定心三抓夾持啞鈴一端加工另一端,然后利用另一端的某些成型特征作為定位基準,采用壓板壓緊的方式掉頭加工原夾持端。由于半成品是空心零件,啞鈴型半成品中間圓柱面壁非常薄,依照傳統裝夾方式進行鏜銑加工容易造成震動與變形;壓板壓緊已加工端時,可能已加工端經過銑加工后特征遭到破壞,容易造成裝夾傾斜、頭重腳輕,再加上經過二次定位,累積誤差增加,嚴重影響啞鈴兩端相互位置精度;傳統方法需要經過兩次裝卸零件方能完成,加工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定位精度高,振動與變形小、經濟實用、生產效率高的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包括夾具體和夾緊元件,所述夾具體呈凸形,在所述夾具體的底部設置有半圓形的第一夾持面,所述第一夾持面與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共面,所述夾緊元件也呈凸形,在所述夾緊元件的底部設置有半圓形的第二夾持面,所述夾具體和夾緊元件之間通過螺釘連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夾持面和第二夾持面配合形成圓形的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的弧度小于π,使得夾持面夾持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后第一夾持面和第二夾持面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夾具體的一端作為定位端面,所述定位端面與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基準內端面共面。
[0005]所述夾具體底部的第一夾持面兩側設置有螺釘孔,所述夾緊元件上對應螺釘孔的位置設置有用于旋擰螺釘的通孔。
[0006]所述通孔為沉頭孔。
[0007]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1、本實用新型采用止口式定位原理,在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兩端沒遭到銑加工破壞之前使啞鈴型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和半成品的一個基準內端面與半圓定位面和定位端面共面,有效解決了裝夾傾斜、頭重腳輕的弊端。
[0009]2、本實用新型采用圓弧面和半成品薄壁圓弧面充分接觸的方式增強了工藝系統剛性,避免了震動的產生,使得銑加工成品的表面質量大大改善,由于夾緊作用力由傳統的底部移到了中間,克服了切削力的杠桿作用造成的變形問題。
[0010]3、為防止過定位,本實用新型在設計夾具時采用螺釘連接定位元件和夾具體,同時夾緊元件的第二夾持面采用少半圓面即橫截面圓弧小于整圓的一半,并由沉頭孔和螺釘孔的位置保證定位元件和夾具體的底面不可能接觸,壓緊半成品時避免夾緊元件和夾具體的接觸是為了有效夾緊半成品,兩個夾緊螺釘應交替擰緊,確保其不可能接觸性。
[0011]4、本實用新型采用一次裝夾在四軸數控銑床上完成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兩端的所有異型、孔、槽的鏜銑加工,克服了傳統立式數控銑床掉頭裝夾累積誤差大、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兩端相互位置精度差的缺點,極大程度提高了加工精度,滿足用戶裝配和使用要求,由于減少了裝夾時間,廣品的加工效率大大提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夾具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夾緊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I為夾具體、2為夾緊元件、3為第一夾持面、4為第二夾持面、5為螺釘、6為定位端面、7為基準內端面、8為螺釘孔、9為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包括夾具體I和夾緊元件2,所述夾具體I呈凸形,在所述夾具體I的底部設置有半圓形的第一夾持面3,所述第一夾持面3與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共面,所述夾緊元件2也呈凸形,在所述夾緊元件2的底部設置有半圓形的第二夾持面4,所述夾具體I和夾緊元件2之間通過螺釘5連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夾持面3和第二夾持面4配合形成圓形的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4的弧度小于π,使得夾持面夾持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后第一夾持面3和第二夾持面4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夾具體I的一端作為定位端面6,所述定位端面6與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基準內端面7共面。
[0020]所述夾具體I底部的第一夾持面3兩側設置有螺釘孔8,所述夾緊元件2上對應螺釘孔8的位置設置有用于旋擰螺釘5的通孔9。
[0021 ] 所述通孔9為沉頭孔。
[0022]本實用新型在四軸數控銑床上用自定心三抓夾緊夾具體1,采用一次裝夾在四軸數控銑床上完成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兩端的所有異型、孔、槽的鏜銑加工,克服了傳統立式數控銑床掉頭裝夾累積誤差大、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兩端相互位置精度差的缺點,極大程度提高了加工精度,滿足用戶裝配和使用要求,由于減少了一次裝夾時間,產品的加工效率大大提聞。
[0023]本實用新型夾具體I的第一夾持面3和夾緊元件2的第二夾持面4直徑一致,應由一體零件分型而成,直徑值取空心啞鈴型半成品中間圓柱面直徑最大值,符合最大實體原則。
[0024]本實用新型啞鈴型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和半成品的一個基準內端面(7)與第一夾持面3和定位端面6共面,采用止口式定位原理,在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兩端沒遭到銑加工破壞之前使啞鈴型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和半成品的一個基準內端面與第一夾持面3和定位端面6共面,有效解決了裝夾傾斜、頭重腳輕的弊端,夾具采用圓弧面和半成品薄壁圓弧面充分接觸的方式增強了工藝系統剛性,避免了震動的產生,使得銑加工成品的表面質量大大改善,由于夾緊作用力由傳統的底部移到了中間,克服了切削力的杠桿作用造成的變形問題。
[0025]本實用新型為防止過定位,夾緊元件2的端面與半成品基準內端面應保證足夠間隙,將夾緊元件2的第二夾持面4與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充分接觸,保證夾緊,因此在設計夾具時采用螺釘5將夾緊元件2和夾具體I連接,并且由沉頭型的通孔9和螺釘孔8的位置保證夾緊元件2和夾具體I的底面之間留有一定的縫隙。
[0026]本實用新型夾緊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時,兩個螺釘5應交替擰緊,以保證夾緊元件2與夾具體I的底面之間不產生接觸,夾緊元件2的第二夾持面4采用少半圓面即橫截面圓弧小于整圓的一半,在壓緊半成品避免夾緊元件2和夾具體I可有效夾緊半成品,兩個夾緊螺釘5應交替擰緊,確保緊元件2與夾具體I的底面之間不能接觸性。
[0027]總之,本實用新型在四軸數控銑床上用自定心三抓夾緊夾具體1,夾具體I的半圓第一夾持面4和夾緊元件2的少半圓第二夾持面4直徑一致,應由一體零件分型而成,直徑值取空心啞鈴型半成品中間圓柱面直徑最大值,符合最大實體原則;啞鈴型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和半成品的一個基準內端面與第一夾持面4和定位端面6共面;為防止過定位,夾緊元件2端面與半成品基準內端面保證足夠間隙且夾緊元件2的第二夾持面4充分接觸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夾緊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時,兩個螺釘5應交替擰緊,以保證夾緊元件2與夾具體I不產生接觸。
[002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定位精度高,經濟實用,生產效率高,克服了傳統壓板掉頭夾緊方式零件易振動變形、銑加工后兩端相互位置精度難以保證的種種不足。
[0029]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夾具體(I)和夾緊元件(2),所述夾具體(I)呈凸形,在所述夾具體(I)的底部設置有半圓形的第一夾持面(3),所述第一夾持面(3)與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中間圓柱面共面,所述夾緊元件(2)也呈凸形,在所述夾緊元件(2)的底部設置有半圓形的第二夾持面(4),所述夾具體(I)和夾緊元件(2)之間通過螺釘(5)連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夾持面(3)和第二夾持面(4)配合形成圓形的夾持面,所述第二夾持面(4)的弧度小于η,使得夾持面夾持空心啞鈴型半成品后第一夾持面(3)和第二夾持面(4)之間留有間隙,所述夾具體(I)的一端作為定位端面(6),所述定位端面(6)與空心啞鈴型半成品的基準內端面(7)共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體(I)底部的第一夾持面(3)兩側設置有螺釘孔(8),所述夾緊元件(2)上對應螺釘孔(8)的位置設置有用于旋擰螺釘(5)的通孔(9)。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空心啞鈴型半成品數控銑床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為沉頭孔。
【文檔編號】B23Q3/00GK204053519SQ201420375202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9日
【發明者】楊興隆, 李德府, 李建華, 高科, 郝瑞光, 郭強, 宋治國 申請人:淮海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