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成型架上設有由油缸帶動的沖頭,沖頭相對一側的成型架上設有成型模腔,油缸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可驅動第二油缸帶動沖頭下壓,成型架上設有可向第二油缸增壓的與蓄能罐連接的由電機驅動的增壓泵;成型架的一側設有加熱架,加熱架上設有加熱箱,加熱箱上設有貫穿其兩側壁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的進料口的一側設有上料裝置,加熱通道的出料口的一側為傳送通道的進料端,傳送通道的出料端的一側或成型架上設有送料機械手,送料機械手可將由傳送通道的進料端運動到出料端的待成型料送至成型模腔內沖壓成型。優點是:減少人工成本,人力和物力上耗損相對減小,施工安全性高且施工效率高。
【專利說明】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紅沖熱成型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鑄件加工制造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傳統的鑄件成型設備,大多采用的人工和機械配合使用,即利用人工的方式將加熱后的待成型料利用工具夾至沖床上,然后手動操作沖床,使沖床上的沖頭對放入成型模腔的待成型料進行沖壓成型,這種傳統的加工設備,工程量較為繁雜,先是需要對待成型料預加熱,然后在通過傳送帶進行轉運至相應的位置進行使用,這種設備將增加人工的成本,同時人力和物力的耗損也大,而且尤其是在加熱后需要人工進行操作,對于施工人員的安全保障太低,容易因施工人員的失誤導致燙傷或者其他的一些人身傷害,再者這種設備對于待加工料耗損較大,調節后為相對固定模腔,料不足時,無法完全成型,料過多時,設備會出現超負荷工作。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人工成本,人力和物力上耗損相對減小,施工安全性高且施工效率高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
[0004]為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包括成型架,成型架上設有由油缸帶動的沖頭,沖頭相對一側的成型架上設有成型模腔,所述油缸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可驅動第二油缸下移,第二油缸的活塞桿的外端部安裝有沖頭,成型架上或成型架的一側設有可向第二油缸增壓的與蓄能罐連接的由電機驅動的增壓泵;所述成型架的一側設有加熱架,加熱架上設有加熱箱,加熱箱上設有貫穿其兩側壁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的進料口的一側設有上料裝置,加熱通道的出料口的一側為傳送通道的進料端,傳送通道的出料端的一側或成型架上設有送料機械手,送料機械手可將由傳送通道的進料端運動到出料端的待成型料送至成型模腔內沖壓成型。
[0006]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料裝置的具體結構為:加熱通道的進料口的一側設有上料架,上料架上設有一側向上、另一側同時向下移動的由電機驅動的上料傳送帶,上料傳送帶上設有卡料槽,上料傳送帶上設置的卡料槽向上移動時卡料槽的槽口朝上、向下移動時卡料槽的槽口朝下;
[0007]上料架上位于上料傳送帶向上移動的一側的下側設有可盛裝并可送出待成型料的料箱;
[0008]該上料裝置通過轉料裝置與加熱通道的進料口連接。
[0009]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料裝置的具體結構為:上料架上位于上料傳送帶向上移動的一側的上側設有裝料斗,上料傳送帶在該側向上移動將卡料槽內的待成型料持續送至裝料斗內,裝料斗朝向加熱箱的一側的下側設有下料口,下料口處設有與下料口連接的一段為向下傾斜、另一段為豎直于加熱通道的進料口的下料傳送帶;
[0010]上料架與加熱架之間的上料架或/和加熱架上設有可將由下料傳送帶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處的待成型料向前推進或/和可將加熱通道內的所有加熱后的待成型料全部推出加熱通道的出料口的推料機械手。
[0011]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卡料槽均為朝裝料斗的一側向下傾斜且靠近裝料斗的一側設有可將卡料槽內的待成型料下落至裝料斗內的開口。
[0012]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料裝置的具體結構為:上料架上位于上料傳送帶向下移動的一側設有外側向下傾斜的可將卡料槽內的待成型料由上向下送料的滑料板;
[0013]滑料板的下端的一側設有停料槽,停料槽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設有可將待成型料滑動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內的下料傳送帶;
[0014]停料槽的一側設有可將由滑料板送至停料槽的待成型料向前推進的推料機械手。
[0015]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熱通道由進料口至出料口向下傾斜。
[0016]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推料機械手包括推料架,推料架上設有一組導桿或至少并列設有兩組導桿,每組導桿至少包括上下兩根相平行設置的導桿,每組導桿上均設有由推料氣缸驅動可在該每組導桿上來回滑動定位的夾緊座,夾緊座的上側設有貫穿兩側的夾緊孔,該孔的內上壁為呈弧形的弧形內壁,該孔的下側內壁上設有頂桿孔,夾緊座上設有頂桿穿過該頂桿孔的夾緊氣缸,穿過該頂桿孔的頂桿上設有夾緊端,夾緊端與孔的弧形內壁相對的端面上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與弧形內壁之間可夾設穿過夾緊孔的推桿。
[0017]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推料機械手包括推料架,推料架上設有至少一個可將由下料傳送帶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處的待成型料向前推進、帶有頂桿或由該頂桿驅動的推料桿的推料氣缸。
[0018]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傳送通道上設有振動傳送通道以送料的振動氣缸。
[0019]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傳送通道的兩側分別設有擋邊,其中一塊擋邊上開設有廢料出口,廢料出口上設有擋在傳送通道上方的擋條,擋條與傳送通道之間的距離大于單個待成型料的厚度、小于兩個待成型料的厚度。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達到的技術效果為:通過將上料、加熱以及成型整合,并優化改進之間的配合結構,減少人工成本,人力和物力上耗損相對減小,同時加熱后的待成型料無需人工傳送,只需要通過機械手即可,其施工安全性高且施工效率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2]圖1為本發明的上料裝置和加熱箱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23]圖2為本發明的圖1中的上料裝置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明的從加熱通道的出料口出料后傳送通道和沖床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25]圖4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上料裝置和加熱箱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26]圖5為本發明的圖1中的推料機械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27]圖6為本發明的圖5中的推料機械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7為本發明的傳送通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8為本發明的圖4中的轉料裝置的示意圖。
[0030]圖9為本發明的立式沖床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31]圖10為本發明的圖9中的局部結構原理示意圖。
[0032]圖11為本發明的圖10中的局部結構原理示意圖。
[0033]圖12為本發明的臥式沖床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34]圖13為本發明的圖12的局部放大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參照圖1?13,為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成型架10上設有沖頭102,沖頭102由油缸101帶動工作,沖頭102相對一側的成型架10上設有成型模腔103,油缸101包括第一油缸1011和第二油缸1012,第一油缸1011可驅動第二油缸1012下移,第二油缸1012下移使得安裝在第二油缸1012的活塞桿的外端部的沖頭102下壓,成型架10上或成型架10的一側設有可向第二油缸1012增壓的與蓄能罐1013連接的由電機驅動的增壓泵1038 ;在待成型料80被放入成型模腔103內時,油缸101帶動沖頭102向成型模腔103快速位移,經沖頭102和成型模腔103的沖壓配合將待成型料80鑄成所要的形狀。成型架10的一側設有加熱架20,加熱架20上設有加熱箱201,加熱箱201上設有貫穿其兩側壁的加熱通道202,加熱通道202的進料口 2021的一側設有上料裝置30,加熱通道202的出料口 2022的一側為傳送通道40的進料端401,傳送通道40的出料端402的一側或成型架10上設有送料機械手50,送料機械手50可將由傳送通道40的進料端401運動到出料端402的待成型料80送至成型模腔103內沖壓成型。
[0036]對于沖床,可以為立式沖床,也可以為臥式沖床。參照圖9?11,沖頭102對側的成型架10上設有成型座1015,成型座1015上設有成型腔1016。成型座1015的一側設有下料槽1014,下料槽1014的高度不高于成型座1015的高度。成型座1015的下側設有頂桿朝上的頂料氣缸1017,頂料氣缸1017的頂桿上設有伸至成型腔1016內的頂料桿1018。頂料桿1018可在成型腔內成型好后,由氣缸驅動頂料桿上頂,可以將成型料頂動。這里的送料機械手50的具體結構為:成型架10上的另一側設有由氣缸帶動可旋轉的機械臂1019,機械臂1019的端部設有可將待成型料夾至成型腔1016的機械夾手1020。其中對于機械夾手1020的具體結構在本領域中為常用部件,這種機械夾手一般有兩個鏡像對稱的夾子,兩夾子的一端分別鉸接在機械臂上,鉸接端由氣缸驅動,使兩夾子可相向轉動夾緊。參照圖11,此處的上料機械手的具體結構也可以為:成型架10上的另一側設有由氣缸帶動可旋轉的機械臂1019,機械臂1019的端部設有可將待成型料夾至成型腔的機械夾手1020,機械臂1019上設有可隨機械臂1019位移至成型腔1016處將成型腔1016上的加工好的成型料推至下料槽1014的推料臂1022。
[0037]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沖頭11的干凈和潤滑,在成型架10上位于沖頭102間的另一側設有擦油機械手,擦油機械手的具體結構為:成型架10上的一側設有由氣缸帶動可向前推進的機械臂,機械臂的端部設有擦油端,擦油端上設有軟質的擦油材料,擦油材料可以為棉布、棉花、絲綢。為了保證擦油材料一直有油,可以在機械臂1024上設有可向擦油材料上噴油的噴油嘴。這種擦油機械手可以跟有推料臂的上料機械手配合使用。參照圖10,當然擦油機械手的具體結構為:成型架10上的一側設有由氣缸帶動可旋轉的機械臂1024,機械臂1024的端部設有噴油嘴1023,機械臂1024上設有可隨機械臂1024位移至成型腔1016處將成型腔1016上的加工好的成型料推至下料槽1014的推料臂1025。這種結構的推料臂可以選擇和沒有推料臂的上料機械手配合使用。
[0038]參照圖12、13,沖頭102對側的成型架10上設有成型座1015,成型座1015上設有類錐形體或倒梯形體的腔體,該腔體內設有沿腔體壁滑動的成型模,成型模包括相對的、可相互貼合形成模腔的左、右模1026、1027 ;成型座1015的一側設有合模及開模用的氣缸。合模及開模用的氣缸為:成型座1015的一側設有合模用的氣缸1028,該氣缸1028的頂桿上設有連接板1029,連接板1029上設有貫穿連接板1029及成型座1015并伸至成型座1015的腔體內的驅動桿1030,成型座1015的腔體內的驅動桿1030的端部連接有推模座1031,推模座1031與左右模1026、1027連接;所述連接板1029的對側設有開模座1032,開模座1032上設有開模用的氣缸1033,該氣缸1033的頂桿可頂設于驅動桿1030的端部使驅動桿1030帶動推模座1031推動左、右模1026、1027開模。
[0039]成型座1015內位于腔體的一側設有頂料腔1034,頂料腔1034內設有一端伸至左、右模1026、1027之間形成的模腔位置處的頂料桿1035 ;所述位于頂料腔1034的驅動桿1030上設有滑動槽1036,所述頂料桿1035的另一端可在滑動槽1036上滑動。此處的滑動槽不受形狀的限制,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設置,可以是在驅動桿直接開設一貫穿相對兩側壁的孔,也可以是在驅動桿的側壁上開設的盲孔,同樣也可以是在驅動桿上設置的縮頸槽,頂料桿的另一端可在該槽內滑動,可以根據槽的形狀具體設計,頂料腔1034靠近所述推模座1031的一側設有擋料板1037,頂料桿1035的另一端上設有擋塊1021,擋料板1037可將擋塊1021隨所述驅動桿1030位移至擋料板1037處時限制位移,即先是氣缸1033的頂桿推動驅動桿1030的端部使驅動桿1030帶動推模座1031推動左、右模1026、1027開模的同時,驅動桿1030帶動頂料桿1035同步位移,將左、右模1026、1027之間成型好的成型件頂動,在頂料桿1035頂動成型件一定距離后,頂料桿1035的擋塊1021位移至擋料板1037處,被擋料板限位,此時頂料桿設有擋塊的該端在滑動槽1036上滑動,不在進行頂料工作,這個時候,整個左右模1026、1027完全開模,成型料也被頂料桿頂動,則成型料會從左右模1026、1027開模后的縫隙中掉下去。
[0040]參照圖1、2、4,所述上料裝置30的具體結構為:加熱通道202的進料口 2021的一側設有上料架301,上料架301上設有一側向上、另一側同時向下移動的由電機305驅動的上料傳送帶302,上料傳送帶302上設有卡料槽303,卡料槽303的數量一般設有多個,而且卡料槽303可以是利用平面板材與上料傳送帶302的面上,然后形成一定的夾角,然后兩側采用擋板擋料,防止料從兩邊掉下,也可以是直接將成型的槽安裝于上料傳送帶上302,上料傳送帶302上設置的卡料槽303向上移動時卡料槽303的槽口朝上、向下移動時卡料槽303的槽口朝下;
[0041]上料架10上位于上料傳送帶302向上移動的一側的下側設有可盛裝并可送出待成型料的料箱304,上料傳送帶302在該側向上移動將料箱304內的待成型料80卡入卡料槽303內;
[0042]該上料裝置30通過轉料裝置60與加熱通道202的進料口 401連接,即該上料裝置30將卡料槽303內的待成型料80通過轉料裝置60送入加熱通道202的進料口 401。
[0043]本實施例中的上料裝置30為優選方案的設計,為了使得上料的過程比較方便快捷,當然可以采用單純的機械吊車吊起裝有待成型料的料箱后上料或者人工上料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振動盤上料的方式。
[0044]實施例1
[0045]參照圖1,所述轉料裝置60的具體結構為:上料架10上位于上料傳送帶302向上移動的一側的上側設有裝料斗601,上料傳送帶302在該側向上移動將卡料槽303內的待成型料80持續送至裝料斗601內,裝料斗601朝向加熱箱201的一側的下側設有下料口 602,下料口 602處設有與下料口 602連接的一段為向下傾斜、另一段為豎直于加熱通道202的進料口 401的下料傳送帶603 ;下料傳送帶603設置可以根據實際中的需求進行設計,也可以設置為整段均為傾斜。
[0046]上料架10與加熱架20之間的上料架10或/和加熱架20上設有推料機械手70,推料機械手70可將由下料傳送帶603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 2021處的待成型料80向前推進或/和可將加熱通道202內的所有加熱后的待成型料80全部推出加熱通道202的出料口 2022。
[0047]卡料槽303均為朝裝料斗601的一側向下傾斜且靠近裝料斗601的一側設有可將卡料槽303內的待成型料80下落至裝料斗601內的開口。
[0048]參照圖1、5、6,上述中的推料機械手70包括推料架701,推料架701上設有一組導桿702或至少并列設有兩組導桿702,導桿702的組數一般是由傳送通道40的傳送待成型料80的列數來定的,每組導桿702至少包括上下兩根相平行設置的導桿,每組導桿702上均設有由推料氣缸707驅動可在該每組導桿702上來回滑動定位的夾緊座703,夾緊座703的上側設有貫穿兩側的夾緊孔704,該孔的內上壁為呈弧形的弧形內壁7041,該孔的下側內壁上設有頂桿孔,夾緊座703上設有頂桿穿過該頂桿孔的夾緊氣缸708,穿過該頂桿孔的頂桿上設有夾緊端705,夾緊端705與孔的弧形內壁相對的端面上設有弧形凹槽7051,弧形凹槽7051與弧形內壁7041之間可夾設穿過夾緊孔704的推桿706。該機械手在推近距離的待成型料,即在下料傳送帶603還在一直往加熱通道的進料口 2021處送待成型料80,這時的夾緊端705與弧形內壁7041配合夾緊推桿706,并通過推料氣缸707驅動夾緊座703沿導桿702來回滑動,逐一推動待成型料80前進;該機械手在推遠距離的待成型料,即在工作即將結束,上料裝置30不在工作,下料傳送帶603上已沒有待成型料80往加熱通道的進料口 2021處送,這時的夾緊端705先與弧形內壁7041配合夾緊推桿706,并通過推料氣缸707驅動夾緊座703沿導桿702向前位移,推動待成型料80前進,然后夾緊氣缸708驅動夾緊端705向弧形內壁7041相反的方向位移,松開推桿706,緊接著推料氣缸707驅動夾緊座703沿導桿702向后位移,位移一定距離后,夾緊氣缸708驅動夾緊端705向弧形內壁7041相向位移,夾緊推桿706,并由推料氣缸707驅動夾緊座703沿導桿702向前位移,推動待成型料80前進,以此類推,直至加熱通道202內的所有待成型料80被推桿706從加熱通道202的出料口 402處全部推出。這種推料機械手70既可以將由下料傳送帶603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 2021處的待成型料80向前推進,也可以將加熱通道202內的所有加熱后的待成型料80全部推出加熱通道202的出料口 2022。
[0049]實施例2
[0050]參照圖4、6,所述轉料裝置60的具體結構為:上料架10上位于上料傳送帶302向下移動的一側設有外側向下傾斜的可將卡料槽303內的待成型料80由上向下送料的滑料板604,即滑料板604由上向下送料具體為:靠近上料架的一側為上料端6041,另一端則為下料端6042,上料傳送帶302在該側向下移動將卡料槽303內的待成型料80持續送至滑料板604的上料端6041,待成型料80由該上料端6041滑送至下料端6042 ;
[0051]滑料板604的下端的一側設有停料槽606,停料槽606至加熱通道202的進料口2021設有可將待成型料80滑動至加熱通道202的進料口 2021內的下料傳送帶608 ;
[0052]停料槽606的槽內底上設有輸送帶607,輸送帶607可將由滑料板604送至停料槽606內的待成型料80送至下料傳送帶608的相對應的一側;這里的輸送帶607也可以利用氣缸驅動的頂桿代替,頂桿直接將由滑料板送至停料槽內的待成型料送至下料傳送的相對應的一側。
[0053]停料槽606的一側設有可將由滑料板604送至停料槽606的待成型料80向前推進的推料機械手70。
[0054]在此實施例中,優選加熱通道202由進料口 2021至出料口 2022向下傾斜,這種設計方案可以有效的減少推料機械手70的設置。當然可以是如實施例1的圖1中所示的進料口 2021至出料口 2022為平直設計。
[0055]所述推料機械手70包括推料架701,推料架701上設有至少一個可將由下料傳送帶608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 2021處的待成型料80向前推進、帶有頂桿或由該頂桿驅動的推料桿609的推料氣缸707。當然也可以采用實施例1中所述的推料機械手70,不過為了節省材料,以及考慮經濟性,建議使用本實施例中的簡易的推料機械手70。
[0056]同樣,本實施例中的簡易的推料機械手70也是可以單獨用于實施例1中,這樣本機械手只可將由下料傳送帶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處的待成型料向前推進,若需要將加熱通道內的所有加熱后的待成型料全部推出加熱通道的出料口,則還可以將實施例1中的推料機械手在加進去和該簡易的機械手配合使用也可。
[0057]綜上,參照圖3、7,傳送通道40上設有振動傳送通道40以送料的振動氣缸406。參照圖7,該傳送通道40的兩側分別設有擋邊403,擋邊403的設計主要為防止從加熱通道的出料口 2022推出的料掉出,其中一塊擋邊403上開設有廢料出口 404,廢料出口 404上設有擋在傳送通道40上方的擋條405,擋條405與傳送通道40之間的距離大于單個待成型料80的厚度、小于兩個待成型料80的厚度。設計廢料出口 404以及擋條405的主要原因是從加熱通道內加熱后的待成型料80可能會出現至少至少兩塊被熔接在一起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需要對這些料進行清除,因此利用廢料出口 404可擋條405的簡易設計,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類似廢料出口的這個結構,也可以將其設置在下料傳送帶或者料斗內,這樣就可以再上料的過程中,將一部分沒有擺放整齊的料進行排除。
[0058]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包括成型架,成型架上設有由油缸帶動的沖頭,沖頭相對一側的成型架上設有成型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第一油缸可驅動第二油缸下移,第二油缸的活塞桿的外端部安裝有沖頭,成型架上或成型架的一側設有可向第二油缸增壓的與蓄能罐連接的由電機驅動的增壓泵;所述成型架的一側設有加熱架,加熱架上設有加熱箱,加熱箱上設有貫穿其兩側壁的加熱通道,加熱通道的進料口的一側設有上料裝置,加熱通道的出料口的一側為傳送通道的進料端,傳送通道的出料端的一側或成型架上設有送料機械手,送料機械手可將由傳送通道的進料端運動到出料端的待成型料送至成型模腔內沖壓成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裝置的具體結構為:加熱通道的進料口的一側設有上料架,上料架上設有一側向上、另一側同時向下移動的由電機驅動的上料傳送帶,上料傳送帶上設有卡料槽,上料傳送帶上設置的卡料槽向上移動時卡料槽的槽口朝上、向下移動時卡料槽的槽口朝下; 上料架上位于上料傳送帶向上移動的一側的下側設有可盛裝并可送出待成型料的料箱; 該上料裝置通過轉料裝置與加熱通道的進料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料裝置的具體結構為:上料架上位于上料傳送帶向上移動的一側的上側設有裝料斗,上料傳送帶在該側向上移動將卡料槽內的待成型料持續送至裝料斗內,裝料斗朝向加熱箱的一側的下側設有下料口,下料口處設有與下料口連接的一段為向下傾斜、另一段為豎直于加熱通道的進料口的下料傳送帶; 上料架與加熱架之間的上料架或/和加熱架上設有可將由下料傳送帶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處的待成型料向前推進或/和可將加熱通道內的所有加熱后的待成型料全部推出加熱通道的出料口的推料機械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料槽均為朝裝料斗的一側向下傾斜且靠近裝料斗的一側設有可將卡料槽內的待成型料下落至裝料斗內的開口。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料裝置的具體結構為:上料架上位于上料傳送帶向下移動的一側設有外側向下傾斜的可將卡料槽內的待成型料由上向下送料的滑料板; 滑料板的下端的一側設有停料槽,停料槽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設有可將待成型料滑動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內的下料傳送帶; 停料槽的一側設有可將由滑料板送至停料槽的待成型料向前推進的推料機械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通道由進料口至出料口向下傾斜。
7.根據權利要求3?6任一項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機械手包括推料架,推料架上設有一組導桿或至少并列設有兩組導桿,每組導桿至少包括上下兩根相平行設置的導桿,每組導桿上均設有由推料氣缸驅動可在該每組導桿上來回滑動定位的夾緊座,夾緊座的上側設有貫穿兩側的夾緊孔,該孔的內上壁為呈弧形的弧形內壁,該孔的下側內壁上設有頂桿孔,夾緊座上設有頂桿穿過該頂桿孔的夾緊氣缸,穿過該頂桿孔的頂桿上設有夾緊端,夾緊端與孔的弧形內壁相對的端面上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與弧形內壁之間可夾設穿過夾緊孔的推桿。
8.根據權利要求3?6任一項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機械手包括推料架,推料架上設有至少一個可將由下料傳送帶送至加熱通道的進料口處的待成型料向前推進、帶有頂桿或由該頂桿驅動的推料桿的推料氣缸。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通道上設有振動傳送通道以送料的振動氣缸。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9所述的紅沖加熱及其成型流水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通道的兩側分別設有擋邊,其中一塊擋邊上開設有廢料出口,廢料出口上設有擋在傳送通道上方的擋條,擋條與傳送通道之間的距離大于單個待成型料的厚度、小于兩個待成型料的厚度。
【文檔編號】B21J13/10GK104399858SQ201410745217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9日
【發明者】周劍管 申請人:周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