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對帶鐵鱗金屬帶進行碎鱗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對帶鐵鱗金屬帶進行碎鱗的方法,所述金屬帶尤其是具有超過1mm、例如1.2mm至16mm厚度的熱軋金屬帶,其中,所述帶繞著至少兩個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相繼設置的矯直輥被引導并且在此經受交變彎曲,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矯直輥可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調整。這種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帶在入口側在矯直輥上游不受拉伸力或者處于小于該帶的10%的屈服極限的小拉伸應力下,并且矯直輥的直徑及其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的間距以及其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的調整在考慮到帶特性的情況下這樣選擇,使得在第一塑性彎曲和第二塑性彎曲的過程中在帶正面和帶反面上為了碎鱗而產生至少2%、優(yōu)選至少3%的延展率和壓縮率。
【專利說明】用于對帶鐵鱗金屬帶進行碎鱗的方法和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對帶鐵鱗金屬帶進行碎鱗的方法和設備,所述金屬帶尤其是具有超過1mm、例如1.2mm至16mm厚度的熱軋金屬帶,其中,所述帶繞著至少兩個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相繼設置的矯直輥被引導并且在這種情況下經受交變彎曲,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矯直輥可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調整。金屬帶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尤其是指由鋼或特種鋼制成的金屬帶。其可以涉及被卷到卷盤上的帶。然而,金屬帶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也指板材或者類似的帶材段。
【背景技術】
[0002]尤其在金屬帶被熱軋的情況下對其除鱗是必要的,例如以酸洗的方式或者也通過其他的手段進行除鱗。為了改善除鱗,已知將在帶表面上的鐵鱗機械地破碎,以便例如保證在酸洗時更好的酸侵蝕。碎鱗在實踐中通常以延展彎曲矯正的方式實現(xiàn)。除了有效的機械預除鱗之外,以由此引起的較高的工藝速度和較小的酸消耗能夠在延展彎曲矯正時通過塑性延展來除去在帶中的不平整。
[0003]這種用于通過延展彎曲矯正來對熱軋帶進行碎鱗的方法例如由DE 23 50 503 BI和DE 29 42 270 Al已知。為了在入口側和出口側產生用于延展彎曲矯正所必需的帶拉伸力,這種延展彎曲矯正設備裝備有在入口側和出口側的應力輥組。由于隨帶厚翻倍增加的變形損失,在出口側的帶拉伸力通常明顯高于在入口側的帶拉伸力。在實踐中一般要求超過I %的延展率,以便達到有效地碎鱗并且同時改善矯直效果。在設備技術方面,這以比較高的投資支出為前提,而且尤其是因為必要的應力輥組。這種利用延展彎曲矯正設備的碎鱗還被局限在具有連續(xù)帶的帶加工線上,使得卷盤的帶頭或者帶尾必須被互相連接。
[0004]可替選地,在DD 294 886 A5中提到一種用于對熱軋帶材進行機械預除鱗的裝置,該裝置被設置為連接到酸洗槽上游的卷取機上,其中,該裝置由多個彎輥支架組成,其中每一個彎輥支架配有凹變形的和凸變形的彎輥,其中,這些彎輥對從彎輥支架至彎輥支架地對應地改變其輥輪廓,使得在彎輥之間的通道輪廓有時具有向上的拱頂,有時具有向下的拱頂。這樣的裝置也應該能夠使用在連續(xù)-酸洗-設備中,其中,傳送可以例如借助驅動輥組來實現(xiàn)。通過變換的彎輥輪廓,帶在通過時被交替變形,其中,由于凸凹輪廓引起的彎曲基本上繞著軸進行,該軸沿著帶的運行方向延伸。彎曲幾何形狀在此通過輥的幾何形狀來設定,使得該設備僅能被不足地適配于不同的情況。
[0005]由DE 10 2009 035 161 Al已知一種用于對金屬帶進行除鱗的方法和裝置,其中低溫劑(例如液氮)被施加到帶表面上,以便分離并除去污物顆?;蛘哞F鱗顆粒。此外在施加低溫劑之前,水被施加到帶表面上。在施加水時或者在施加水之后且在施加低溫劑之前,帶可以至少在一側由至少一個輥引導,使得帶經受彎曲變形。
[0006]此外已知一種用于對熱軋鋼板進行除鱗的方法,其中,所述板被變形以便破壞氧化層,并且被破壞的氧化層借助軟磨削去除。因此,該板以50mm和300mm之間的彎曲半徑彎曲。該板延伸最大達至少0.2%的延展率(參照DE 198 17 525 Al)。
[0007]此外,已知一種用于矯直金屬帶的裝置,該金屬帶具有互相平行設置的導輥和設置在兩個導輥的楔形構件中的矯直輥,其中,帶在兩個接觸線之間形鎖合地纏繞矯直輥,沿著所述接觸線,導輥通過帶處于與矯直輥的間接接觸中。矯直通過彎曲形狀的改變來實現(xiàn),使得帶拉伸力不需要承擔矯直工作,而只用于將帶向前移動。必要的拉伸力保持遠低于在延展彎曲矯正時延伸和彎曲帶所需的力。在此,導輥與矯直輥分別形成矯直間隙并且在此占據(jù)由帶厚確定的與矯直輥的間距,使得在兩個接觸線上的帶以相同間隙被夾緊在矯直輥和各一個導輥之間(參照EP O 865 839 BI或者DE 197 08 488 Al)。
[0008]這種通過“形鎖合彎曲”來矯直的擴展方案例如在DE 199 17 561 Cl中被闡述。這種用于形鎖合彎曲的開發(fā)對碎鱗技術沒有影響。
[0009]最后也由US 2010/0146757A1已知一種用于碎鱗的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10]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一種方法,其在減少設備技術的投資-開支的情況下實現(xiàn)極好的且經濟的碎鱗。
[0011]為了實現(xiàn)該目的,本發(fā)明在這種用于對帶鐵鱗金屬帶、尤其是熱軋金屬帶進行碎鱗的方法中教導:帶在入口側在矯直輥上游不受拉伸力或者處在小于帶的10%的屈服極限和/或小于25MPa的小拉伸應力之下,并且矯直輥的直徑和其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的間距以及其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的調整在考慮到帶特性(和拉伸應力)的情況下這樣選擇,使得在第一塑性彎曲(在第一矯直輥上)和第二塑性彎曲(在第二矯直輥上)的過程中在帶正面和帶反面產生至少2%、優(yōu)選至少3%的延展率和壓縮率。
[0012]在此本發(fā)明從以下認識中出發(fā):如果通過不受拉伸力的交變彎曲使在帶正面或帶反面上的延展率或壓縮率足夠大的話,那么即使在沒有延展度且因此沒有帶的塑性延伸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極好的碎鱗。在延展彎曲矯正時引起的塑性總延伸被省去。盡管如此,酸的酸腐蝕或者機械碎鱗方法(如刷去或噴丸)的作用也可以被在無延展度的情況下明顯提高。根據(jù)本發(fā)明,帶至少一次在一個方向上塑性彎曲并且一次在另一方向上塑性彎曲,以使帶正面和帶反面不但被塑性延展而且被塑性壓縮。為了在兩個面上達到大致相同的碎鱗效果,對于兩次彎曲優(yōu)選分別以大致相同的彎曲半徑進行調節(jié)。通過輥的緊湊布置,即使在不受拉伸力地通過時或者在帶中沒有拉伸應力或拉伸應力非常小時,依然強制大于2%、優(yōu)選大于3%的邊線延展率/壓縮率。本發(fā)明在此從如下認識出發(fā):當輥被互相非常緊湊地設置時,該彎曲延展能夠毫無問題地產生。然而例如在EP O 865 839 BI中所描述的“形鎖合彎曲”被明確地省去。而且,在兩個直接相鄰的輥的輥表面之間的間距始終大于帶厚,使得沒有發(fā)生形鎖合彎曲。這有以下優(yōu)點,即,被破碎的和被部分剝下或掉下的鐵鱗可以被清除,例如在干燥法中且通過吸走或在潮濕法中通過例如用水沖洗來清除。這即使在矯直輥被緊湊布置時也是可能的,從而避免在矯直輥上鐵鱗的堆積和粘結并且在帶上與此相關的表面損傷。因為在形鎖合彎曲時存在的、帶相對于矯直輥并且可能的話相對于導向輥的兩面接觸被避免,該接觸在帶有鐵鱗的帶中可能會導致表面損傷。
[0013]優(yōu)選在第一矯直輥上游設置導向輥(或者另外的矯直輥)。優(yōu)選在第二矯直輥下游設置導向輥(或者另外的矯直輥),可替選地,可以在每個矯直輥上游設置導向輥或者在每個矯直輥下游設置導向輥,其中,所述(附加的)導向輥也可以由(附加的)矯直輥替換。一個或多個導向棍(或者附加的矯直棍)同樣可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調整。因此,矯直棍可以相對于一個或多個(固定的)導向輥可調整,或者導向輥可以相對于(固定的)矯直輥可調整。可替選地,也可以不但矯直輥是可調整的而且導向輥也是可調整的。無論如何矯直輥和導向輥都實現(xiàn)非常緊湊的布置,以便在帶正面或帶反面產生希望的延展率或壓縮率。通過緊湊布置矯直輥和導向輥,也在不受拉伸力地通過時或者在帶中拉伸應力很小時強制超過2%、優(yōu)選超過3%的邊線延展率/壓縮率。邊線延展率/壓縮率指的是在帶正面或帶反面上的延展率/壓縮率。
[0014]因此,矯直輥的和可選的導向輥的間距及矯直輥的和可選的導向輥的調整這樣選擇,使得帶在不受拉伸力的狀態(tài)下可以接受如下的最大的圓直徑,所述圓直徑最大等于矯直輥直徑的三倍,優(yōu)選等于矯直輥直徑的兩倍。矯直輥和導向輥因此這樣近地并列設置并且以這樣的沒入深度調整,使得即使在帶不受拉伸力時依然可以最大限度地調節(jié)帶的圓直徑,所述圓直徑不可以超過三倍矯直輥直徑的最大值,優(yōu)選甚至不可以超過僅兩倍的矯直輥直徑的最大值。然后帶的通過彎矩和可能的(小的)拉伸應力設定的彎曲線產生彎曲半徑,對于較薄的帶該彎曲半徑等于矯直輥半徑。在以下這種背景下符合目的的是,矯直輥直徑被選得這么小,使得即使在帶厚最小時還達到超過2%、優(yōu)選超過3%的(表面)延展率。為此符合目的的是,矯直輥具有最大五倍于要在該設備中加工的最小帶厚的直徑。對于較厚的帶,彎曲半徑通過矯直輥和可能的導向輥的調整這樣設定,使得產生超過3%的最大邊線延展率或者表面延展率。
[0015]在考慮到在矯直輥上產生的彎曲損耗通常隨著帶厚而增加的事實的情況下,本發(fā)明提出,在出口側并因此在矯直輥下游產生帶拉伸力,所述帶拉伸力至少以變形損失的量超出在入口側的帶拉伸力。因此帶在出口側處于這樣的帶拉伸應力下,該帶拉伸應力足以與最終的導向輥驅動相互配合來彌補所有在該設備中產生的變形損失。通常,在出口側的帶拉伸力通過卷取機的卷取拉伸力產生。在帶厚非常大時,變形損失可能變得如此大,以致在出口側必需的帶拉伸力超出可提供的力(例如卷取拉伸力)。在這種情況下則限制或減少矯直輥調整。
[0016]在每種情況下,也能使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設備投入到沒有連續(xù)帶的生產線中,例如投入到連續(xù)酸洗線中。這種生產線主要為了大的帶厚(例如最大達16_)而使用。在這樣的連續(xù)酸洗線中,帶頭通常被開卷機通過在入口側的驅動機組驅動經過酸洗單元至卷取機。在此符合目的的是,例如在連續(xù)酸洗線中驅動帶頭穿過碎鱗裝置,其中,可調整的矯直輥(和可能的導向輥)首先停止,使得帶頭可以毫無問題地被驅動穿過各輥之間。帶頭可以被向前推進直至卷取機,通過該卷取機產生在出口側必需的帶拉伸力。接下來調整矯直輥(和可能的導向輥)。在這種情況下,從卷取機返回至碎鱗裝置的帶長沒被預除鱗。因此可替選地可以在出口側直接在碎鱗裝置下游設置至少一個另外的(在出口側的)驅動機組,通過該驅動機組可以產生必要的帶拉伸力。一旦帶頭已經經過(在出口側的)驅動機組,則驅動機組就關閉并且形成帶拉伸力。因此通過附加的在出口側的驅動機組能夠使沒有被預除鱗的帶長最小化。這同樣適于穿過碎鱗裝置的帶尾。從卷取機上的一定的剩余圈數(shù)開始,開卷拉伸力和由此在入口側起作用的在帶中的拉伸應力可以消失。因此可能增加矯直輥上的彎曲半徑并且降低碎鱗作用。為了阻止其發(fā)生,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可選方案,可以在入口側設置驅動機組,該驅動機組為了使帶通過而產生在入口側的帶拉伸力,使得除了從入口側的驅動機組至矯直輥的帶長以外,帶尾可選地地預除鱗。
[0017]在此在本發(fā)明范圍內,例如為了彌補變形損失的一部分而驅動矯直輥和/或導向輥。
[0018]根據(jù)本發(fā)明其它的建議提出:在最后的矯直輥(或者最后的導向輥)下游設置可調整的彎輥,通過該彎輥進行殘余彎曲校正。在此本發(fā)明從以下認識出發(fā):通過繞著矯直輥在帶中進行強塑性彎曲而產生塑性殘余彎曲。該塑性殘余彎曲通過調整至少一個可調整的彎輥而消除或最小化。因此,帶在繞著矯直輥塑性彎曲之后利用至少一個彎輥被這樣反向彎曲,使得在帶中不殘留或者只殘留小的塑性殘余彎曲。優(yōu)選地,在此彎輥的直徑在尺寸上設計為,使得即使最小的帶厚仍可以彎曲超過屈服極限??蛇x地,彎輥可以被驅動。
[0019]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在矯直輥上被破碎的鐵鱗被吸走或者通過(流態(tài)或者氣態(tài))介質洗去或吹去。以這種方式避免在矯直輥區(qū)域中的堆積和粘結,使得避免尤其在帶上的表面損傷。
[0020]根據(jù)本發(fā)明,矯直輥具有相對小的直徑。優(yōu)選地,矯直輥具有小于五十倍待加工的最小帶厚的直徑。因此可能符合目的的是,使用具有小于10mm直徑的矯直輥。矯直輥直徑最好被選得如此小,以致即使在帶厚最小時仍達到足夠的邊沿延展率。在此符合目的是,由支撐輥支承矯直輥以防撓曲,其中優(yōu)選給每個矯直輥配設兩個支撐輥。支撐輥直徑與矯直輥直徑之比優(yōu)選< 1.5,尤其優(yōu)選< 1.25。因此在本發(fā)明范圍內,使用具有相對小的直徑的支撐輥,以便能夠實現(xiàn)所希望的緊湊的幾何形狀。與多輥矯直(其中,兩個相繼設置的矯直輥可以由一個共同的“中間接入的”支撐輥支承)不同,本發(fā)明優(yōu)選提出:給矯直輥或者每個矯直輥分別配設至少兩個自身的或兩個單獨的支撐輥。因此,各個矯直輥分別被單獨支承,使得每個支撐輥只配設給一個唯一的矯直輥。
[0021]導向棍優(yōu)選具有150mm至600mm、尤其優(yōu)選200mm至300mm的直徑。通過這樣的直徑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導向輥,其一方面可以接納足夠高的力,并且另一方面實現(xiàn)對本發(fā)明重要的緊湊的幾何形狀的布置。
[0022]因此,本發(fā)明的主題不僅是所描述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種用于實施這種方法的設備。這樣的設備至少具有第一矯直輥和第二矯直輥。優(yōu)選地,在第一矯直輥上游設置至少一個導向輥,并且在第二矯直輥下游設置至少一個導向輥??蛇x地也可以給每個矯直輥分別在上游設置導向輥并且在下游設置導向輥。優(yōu)選地,該設備此外在入口側具有開卷機并且在出口側具有卷取機,其中所述卷取機通常不是直接設置在碎鱗裝置下游,而是設置在除鱗單元或酸洗單元下游。因此除鱗裝置被設置在碎鱗裝置下游,其中,這種除鱗裝置例如可以構成為酸洗裝置。然而可替選地,也可以使用其它的除鱗裝置,例如噴射裝置。根據(jù)其它的建議提出:在最后的矯直輥(或者導向輥)下游設置在出口側的驅動機組??商孢x地或補充地,可以在第一矯直輥(或導向輥)上游設置在入口側的驅動機構。
[0023]為了保證該設備的自動運行并且在兩個矯直輥上調節(jié)至大致相同的彎曲半徑,有利的是,對于給定的帶數(shù)據(jù),提前借助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最佳的輥調整方法,該數(shù)學模型至少將帶厚、帶寬、屈服極限、E-模塊、輥直徑以及輥幾何形狀、在入口側的帶拉伸應力和所引起的變形彎曲損失作為參數(shù)考慮。
[0024]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對于希望的帶厚范圍,設有第一矯直輥和第二矯直輥,也就是說矯直輥對,其中,矯直輥可以被直接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相繼設置,或者給每一個矯直輥各配設兩個導向輥。為了擴展這樣的設備的使用范圍,可替選地也可以設置兩個矯直輥對或也可以設置為多于兩個的矯直棍對,其中,第一矯直棍對的矯直棍具有與第二矯直棍對的矯直輥不同的直徑。因此存在以下可能性,即,這些矯直輥對的每一對使用于特定的帶厚范圍,以便可以優(yōu)化碎鱗。因此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設置第一矯直輥對,其具有矯直輥直徑小于第二矯直輥對的矯直輥直徑的矯直輥。那么第一矯直輥對使用于在薄帶時的碎鱗,而具有較大矯直輥直徑的第二矯直輥對在帶較厚時使用。在該情況下也符合目的的是,各個支撐輥具有更小的或更大的直徑。無論如何能夠利用較小矯直輥直徑在帶較薄時提高彎曲效果。但是在帶厚時產生的彎曲力超過附加的支撐輥負荷。因此,在帶厚時使用具有較大直徑的第二矯直輥對是有利的。
[0025]同樣可以有意義的是,當在帶在入口側不受拉伸力時或者在入口側的拉伸應力非常小時設定的彎曲半徑對于有效除鱗仍過大時,使用兩個矯直輥對。由于在繞著第一矯直輥對彎曲時產生的變形損失,提高在第一矯直輥對下游在帶中的帶拉伸力并且因此提高第二矯直輥對的入口側的帶拉伸力。由此在彎曲半徑大于矯直輥半徑的帶中,調節(jié)至較小的彎曲半徑,也就是說,增加表面延展率和壓縮率并且由此增加碎鱗效果。必要時也可以使用更多個用于提高帶拉伸力的矯直輥對。通過提高帶拉伸力,那么在帶中也產生(小的)延展度,以便實現(xiàn)帶的平整度的改善。
[0026]尤其優(yōu)選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碎鱗裝置能夠使用在無連續(xù)帶的生產線上,例如連續(xù)酸洗線。不過可替選地,相比于延展彎曲矯正設備,也可以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碎鱗裝置使用在具有連續(xù)帶的生產線中作為經濟的變型方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接下來借助僅示出一個實施例的附圖詳細闡述本發(fā)明,其中:
[0028]圖1以極為簡化的視圖示出用于利用碎鱗裝置對熱軋帶進行除鱗的設備,
[0029]圖2以放大圖示出所述碎鱗裝置,
[0030]圖3示出按照圖2的主題的一個改變的實施方式,并且
[0031]圖4示出根據(jù)圖2的主題的另一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32]圖1示出用于對熱軋帶I進行除鱗的設備,其中,所述帶I被開卷機2開卷并且被卷取到卷取機5上。預除鱗在(機械式)碎鱗裝置3中進行,在所述碎鱗裝置中,在帶表面上的鐵鱗被破碎,以保證更好的、在處于下游的除鱗單元或酸洗單元4中的酸侵蝕。本發(fā)明的主題尤其是僅在圖1中簡要示出的碎鱗裝置3。在圖2至4中示出所述碎鱗裝置3的不同的實施方式。碎鱗裝置3具有至少一個矯直輥對P,該矯直輥對具有兩個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相繼設置的矯直輥6、7,其中,金屬帶I繞著各矯直輥6、7被引導并且由此經受交變彎曲。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在第一矯直輥6上游設置導向輥8,并且在第二矯直輥7下游設置導向輥9。在所示實施例中,(上面的)矯直輥6和(上面的)導向輥9可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調整,而(下面的)矯直輥7和(下面的)導向輥8可以被位置固定地設置。矯直輥6、7分別由支撐輥12支承。每個矯直輥分別配設有兩個支撐輥,其中,每個支撐輥只配設給一個唯一的矯直輥。各輥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的調整能力由雙箭頭表明。
[0033]根據(jù)本發(fā)明,以彎曲矯正的方式、也就是說通過繞著矯直輥6、7的彎曲進行碎鱗,其中,帶I在入口側(也就是說在矯直輥6、7和導向輥8、9的上游)是不受拉伸力的或者僅具有小于帶的10%的屈服極限、優(yōu)選小于25MPa的小拉伸應力。在圖中表明,各矯直輥的直徑和其在帶的運行方向上彼此間的間距以及與各個矯直輥的間距以及矯直輥和導向輥的調整被這樣選擇,使得在第一塑性彎曲過程中繞著矯直輥6并且在第二塑性彎曲過程中繞著矯直輥7在帶正面和帶反面上產生至少2%、優(yōu)選至少3%的延展和壓縮。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不受拉伸力的交變彎曲進行碎鱗,也就是說與延展彎曲矯正不同,省去了塑性的總延伸(延展度)。盡管如此仍進行了有效地碎鱗,使得酸的酸腐蝕或者后續(xù)的機械除鱗方法(如刷去或噴丸)的效果在不產生延展度的情況下被明顯提高。根據(jù)本發(fā)明,這通過矯直輥
6、7彼此間的或者矯直輥6、7相對于導向輥8、9的緊湊布置來實現(xiàn),而且考慮各個輥直徑。通過導向輥8、9和矯直輥6、7的緊湊布置,也在不受拉伸力地通過時或者在帶中拉伸應力很小時,強制大于2 %、優(yōu)選大于3 %的彎曲延展。導向輥8、9和矯直輥6、7之間的間距及其調整或者沒入深度這樣設定,使得帶I在矯直輥6、7上可以接受最大圓直徑K,該圓直徑最大等于三倍矯直輥直徑、優(yōu)選最大等于兩倍矯直輥直徑。這通過(虛)線K在圖中表明。即使當帶I不受拉伸力地由所示布置結構來引導時,帶依然可以最大接受所述的圓直徑K,而且這源于矯直輥6、7和導向輥8、9的緊湊布置以及所設定的沒入深度。
[0034]在該實施例中在出口側的矯直輥7或者其導向輥9下游設置彎輥11,通過該彎輥進行殘余彎曲校正。在導向輥9和彎輥11之間在帶的對置面上設有另一導向輥10。
[0035]此外可見,在入口側設有驅動機組13并且在出口側設有驅動機組14。在連續(xù)酸洗線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卷盤的帶頭由碎鱗裝置3驅動,其中,首先可調整的矯直輥和導向輥停止。在根據(jù)圖2的實施例中指的是矯直輥6和導向輥9以及可能還有彎輥11,它們首先停止。帶頭原則上可以被向前推進直至卷取機5,然后通過該卷取機產生在出口側的必需的帶拉伸力。然后才調整矯直輥6和導向輥9。在這種情況下,直至卷取機5且回溯至碎鱗裝置3的帶長可能不被預除鱗。通過在出口側直接設置在該碎鱗裝置下游的驅動機組14能夠最小化沒被預除鱗的帶長。因為借助所述驅動機組14可以產生必要的帶拉伸力。一旦帶頭已經通過驅動機組14,則該驅動機組就被關閉并且形成帶拉伸力。這同樣適于卷盤的經過碎鱗裝置3的帶尾。一旦從開卷機上的一定的剩余圈數(shù)開始,開卷拉伸力和由此在入口側起作用的拉伸應力在帶中消失,那么原則上存在碎鱗效果減小的可能性。為了阻止其發(fā)生,在入口側安裝驅動機組13,該驅動機組為了使帶I通過而產生入口側的帶拉伸力,從而除了從入口側的驅動機組13直到矯直輥的帶長以外帶尾被最佳地預除鱗。
[0036]圖3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變化的實施方式,其中為了交變彎曲同樣設有第一矯直輥6和第二矯直棍7。根據(jù)圖2僅一個導向棍8設置在第一矯直棍6上游并且僅一個導向棍9設置在第二矯直輥7下游,而圖3示出一個實施例,其中,每個矯直輥6或7分別配設有兩個導向輥8、8'或9、9'。導向輥8、8'配設給矯直輥6并且設置在對置的帶側,而導向輥9,9'配設給矯直輥7并且同樣被設置在對置的帶側上。在這種情況下符合目的的是,兩個矯直輥6、7是可調整的,而導向輥8、8'或9、9'可以被位置固定地設置。調整能力再次通過雙箭頭示出。
[0037]圖4示出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可選方案。在根據(jù)圖4的實施方式中設有兩個分別具有兩個矯直輥6、7的矯直輥對P、P',使得根據(jù)圖4的實施方式最后相當于根據(jù)圖2的實施方式的“加倍”。第一矯直輥對P包括具有例如50_至60_的小直徑的矯直輥6、7,而第二矯直輥對K包括具有例如70_至80_的較大直徑的矯直輥6、7。導向輥的直徑可以是例如250_。所以,利用根據(jù)圖4的碎鱗裝置能夠覆蓋極大的帶厚區(qū)域,因為矯直輥對P或P,在不同的帶厚時使用。對于較薄的帶例如可以使用第一矯直輥對P,對于較厚的帶可以使用具有較大導向輥和支撐輥的矯直輥對P。因為利用較小的矯直輥直徑能夠在較薄的帶中提高彎曲效果。但是對于在厚帶中產生的彎曲力,超出了附加的支撐輥負荷,從而在厚帶時使用具有較大直徑的第二矯直輥對。不過可替選地,使用兩個矯直輥對P和P,可能也是有意義的,而且當在帶在入口側不受拉伸力時或者在入口側拉伸應力非常小時所設定的彎曲半徑對于有效的除鱗仍然過大的情況下是有意義的。通過在彎曲時繞著第一矯直輥對P形成的變形損失,提高了在第一矯直輥對P下游的帶中的帶拉伸力并且因此提高了第二矯直輥對P在入口側的帶拉伸力。由此,在彎曲半徑大于矯直輥直徑的帶中調節(jié)至較小的彎曲半徑,也就是說增加邊線延展率和壓縮率并且也由此增加碎鱗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對帶鐵鱗金屬帶、尤其是具有超過1mm、例如1.2mm至16mm厚度的熱軋金屬帶進行碎鱗的方法,其中,所述帶繞著至少兩個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相繼設置的矯直輥被引導并且在此經受交變彎曲,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矯直輥能夠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被調整, 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在入口側在矯直輥上游不受拉伸力或者處于小于帶的10%的屈服極限的小拉伸應力下,并且 各矯直輥的直徑和它們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的間距以及它們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的調整在考慮到帶特性的情況下被這樣選擇,使得在第一矯直輥上的第一塑性彎曲和在第二矯直輥上的第二塑性彎曲的過程中在帶正面和帶反面上為了碎鱗而產生至少2%、優(yōu)選至少3%的延展率和壓縮率。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矯直輥上游設置導向輥(或者另外的矯直輥),并且在所述第二矯直輥下游設置導向輥(或者另外的矯直輥),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導向輥(或者矯直輥)能夠被調整,并且在矯直輥和導向輥之間的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的間距以及矯直矯和導向輥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的調整被這樣選擇,使得在塑性彎曲的過程中在帶正面和帶反面產生至少2%、優(yōu)選至少3%的延伸率和壓縮率。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輥的間距和可選的導向輥的間距以及矯直輥的和可選的導向輥的調整被這樣選擇,使得所述帶在不受拉伸力的狀態(tài)下能夠在矯直輥上接受如下的最大的圓直徑,所述圓直徑最大等于矯直輥直徑的三倍、優(yōu)選最大等于矯直輥直徑的兩倍。
4.按照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塑性彎曲和第二塑性彎曲的過程中,彎曲半徑是相同的或者是基本上相同的。
5.按照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出口側產生帶拉伸力,該帶拉伸力至少以變形損失量超出入口側的帶拉伸力。
6.按照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兩個直接相鄰的矯直輥和/或導向輥的輥表面之間的間距始終大于帶厚。
7.按照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后的矯直輥(或者最后的導向輥)下游設置可調整的彎輥,通過該彎輥進行殘余彎曲校正。
8.按照權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輥具有小于五十倍最小帶厚的、例如小于10mm的直徑。
9.按照權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在入口側在矯直輥上游處于小于25MPa的拉伸應力下。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矯直輥上被破碎的鐵鱗被吸走或者通過(液態(tài)或者氣態(tài))介質洗去或吹去。
11.按照權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帶繞著多個矯直輥被引導,各矯直輥分別由支撐輥支承,其中,優(yōu)選每個矯直輥分別配設有至少兩個自身的支撐輥。
12.一種用于利用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方法對帶鐵鱗金屬帶(I)、尤其是具有超過1mm、例如1.2mm至16mm厚度的熱軋金屬帶進行碎鱗的設備,該設備至少具有第一矯直輥(6)和在第一矯直輥下游設置的第二矯直輥(7),其中,在所述第一矯直輥(6)上游設置導向輥(8)(或者另外的矯直輥),并且在所述第二矯直輥(7)下游設置導向輥(9)(或者另外的矯直輥), 其特征在于,所述帶(I)在入口側在各矯直輥(6、7)上游不受拉伸力或者處于小于帶的10%的屈服極限的小拉伸應力下,并且 矯直輥(和可選的導向輥)的直徑和它們在帶的運行方向上的間距以及它們橫向于帶的運行方向的調整在考慮到帶特性的情況下被這樣設定,使得在第一塑性彎曲和第二塑性彎曲的過程中在帶正面和帶反面產生至少2%、優(yōu)選至少3%的延展率和壓縮率。
13.按照權利要求12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輥(8、9)具有比矯直輥(6、7)大的直徑,優(yōu)選大于矯直輥直徑的兩倍。
14.按照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輥(6、7)由支撐輥(12)支承以防撓曲,其中,各矯直輥優(yōu)選分別配設有至少兩個自身的支撐輥,或者每個支撐輥只配設給一個唯一的矯直棍。
15.按照權利要求14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支撐輥直徑與矯直輥直徑之比最大是1.5、優(yōu)選最大1.25。
16.按照權利要求12至15之一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輥(8,9)具有從1 50mm至600mm、優(yōu)選從200mm至300_的直徑。
17.按照權利要求12至16之一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最后的矯直輥(J)或者最后的導向輥(9)下游設置可調整的彎輥(11),通過該彎輥來進行殘余彎曲校正。
18.按照權利要求12至17之一所述的設備,該設備具有至少一個開卷機(2)和至少一個卷取機(5),其中,在入口側和/或出口側,在各矯直輥(6、7)上游和/或下游設置一個或多個驅動機組(13、14)。
19.按照權利要求12至18之一所述的設備,該設備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矯直輥對(P、P'),其中,第一矯直棍對(P)的矯直棍(6、7)與第二矯直棍對(P')的矯直棍(6、7)相比具有不同的直徑,其中,優(yōu)選僅所述矯直輥對之一或者兩個矯直輥對以可選的方式能夠被調整。
【文檔編號】B21B45/06GK104245171SQ20138002046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A·諾埃, J·霍夫曼 申請人:礦山機械和軋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