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包括床身、基架、底座和下定徑輪、電動機和上定徑輪機構,其中基架、底座和電動機均固定在床身上,下定徑輪通過輪軸卡裝在底座的卡槽內,上定徑輪機構安裝在基架上,所述上定徑輪機構包括蝸桿、蝸輪、絲桿、上定徑輪和卡座,其中蝸桿與蝸輪以及蝸輪與絲桿均為齒間嚙合連接,而絲桿下端與通過卡座聯接上定徑輪,本設備減少了金屬材料定徑加工的生產成本,減少了人力的投入,且操控更為方便與簡單,同時能夠更加快捷而有效率的進行生產,設備的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克服了現有定徑加工方式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昂貴的缺陷。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材料拉拔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的無模定徑機多采用人工纏繞機構及液壓系統來實現材料的定徑加工。通常人工纏繞勞動強度大,需要的人工較多,由于繞線道次太多,一般需要3-5人共同加工完成,費時費力;如果采用液壓機構雖然要求的操作人員不多,但是對于液壓系統要求較為嚴格,而且生產成本高,一箱液壓油至少在5000元以上,而且每三個月需要對液壓油進行一次清潔過濾,保證液壓系統能正常運轉,因此亟待設計出一種操控簡單,成本低廉,生產效率高的機構替代以上兩種常規方式進行加工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控簡單,整裝成本低廉,且生產效率較高的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本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包括床身、基架、底座和下定徑輪、電動機和上定徑輪機構,其中基架、底座和電動機均固定在床身上,下定徑輪通過輪軸卡裝在底座的卡槽內,上定徑輪機構安裝在基架上,所述上定徑輪機構包括蝸桿、蝸輪、絲桿、上定徑輪和卡座,其中蝸桿、蝸輪和絲桿均固定在基架上,所述蝸桿與蝸輪以及蝸輪與絲桿均為齒間嚙合連接,而絲桿下端與卡座聯接,上定徑輪的輪軸卡裝在卡座上;在蝸桿端頭固定有減速輪,電動機輸出端上的主動輪通過皮帶與減速輪聯接。本設備采用蝸桿到蝸輪以及蝸輪到絲桿的二級齒間嚙合傳動,并配以小功率的電動機,以替代液壓系統的液壓桿傳動機構。在電動機的驅動下,上定徑輪沿絲桿軸向下行作用于鋼筋上,由于鋼筋兩端固定,通過間錯布置上定徑輪和下定徑輪將水平單位長度的鋼筋的彎曲拉伸,通過拉伸增加鋼筋的長度來減小其徑向尺寸,從而實現對金屬材料的定徑加工。
[0006]作為優化,所述上定徑輪和下定徑輪的軸心線均垂直于同一個垂面,且上定徑輪與下定徑輪上下錯位排布,便于更好的匹配相互配合的上定徑輪和下定徑輪,有利于提高定徑加工精度;作為優化,所述上定徑輪的組數為組,則下定徑輪的組數為組,以保持加工材料在定徑加工中保持相對的穩定;作為優選,所述電動機優選為四級電動機,易于獲取,能滿足轉速和功率的需求;作為優選,所述蝸桿、蝸輪和絲桿均通過軸承固定在基架上,滿足連接強度的要求,便于輪、桿與軸自身轉動和運行。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設備減少了金屬材料定徑加工的生產成本,減少了人 力的投入,且操控更為方便與簡單,同時能夠更加快捷而有效率的進行生產,設備的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克服了現有定徑加工方式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昂貴的缺陷。【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0011]圖3是上定徑輪機構局部剖視圖。
[0012]圖中標記:床身1、基架2、底座3、下定徑輪4、電動機5、上定徑輪機構6、蝸桿6-1、蝸輪6-2、絲桿6-3、上定徑輪6-4、卡座6-5、主動輪5_1、減速輪7、皮帶8。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5]實施例1,如圖1、圖2和圖3中所示,本設備為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包括床身1、基架2、底座3和下定徑輪4、電動機5和上定徑輪機構6,其中基架2、底座3和電動機5均固定在床身I上,基架2與底座3上下對齊,電動機5則位于基架2兩側。下定徑輪4通過輪軸卡裝在底座3的卡槽內,而上定徑輪機構6則安裝在基架2上,上定徑輪機構6包括蝸桿6-1、蝸輪6-2、絲桿6-3、上定徑輪6-4和卡座6_5,其中蝸桿6_1、蝸輪6_2和絲桿6-3均固定在基架2上,蝸桿6-1與蝸輪6-2齒間嚙合連接,而蝸輪6-2再與絲桿6_3齒間嚙合連接,在絲桿6-3的下端與卡座6-5固定聯接,卡座6-5上卡裝上定徑輪6-4。在蝸桿6-1端頭均固定連接有減速輪7,位于基架2兩側的電動機5輸出端上的主動輪5-1通過皮帶8分別與蝸桿6-1兩端的減速輪7聯接。待定徑加工的金屬材料,尤其條狀的金屬原料置于下定徑輪4的輪槽中,通過動力設備可在下定徑輪4上進行牽引。啟動床身上的電動機5,由輸出端的主動輪5-1通過皮帶帶動蝸桿6-1兩端的減速輪7,從而帶動蝸桿6-1自轉,由于蝸桿6-1與蝸輪6-2嚙合連接,蝸輪6-2隨蝸桿6-1轉動,并帶動絲桿6_3縱向上進給,由于上定徑輪6-4卡裝在卡座6-5上,而卡座6-5的頂管與絲桿6-3固定連接,從而實現上定徑輪4縱向移動,同理對電動機5進行變頻控制,翻反轉電動機5輸出端的轉向,可實現上定徑輪6-4的方向移動。當下定徑輪4上放置條狀加工材料,通常為帶定徑的鋼筋,此時在電動機5的驅動下,上定徑輪6-4沿絲桿6-3軸向下行作用于鋼筋上,由于鋼筋兩端固定,通過間錯布置上定徑輪6-4和下定徑輪4將水平單位長度的鋼筋的彎曲拉伸,通過拉伸增加鋼筋的長度來減小其徑向尺寸,從而實現對鋼筋的定徑處理。因此,本實用新型通過可上下移動的上定徑輪6-4與下定徑輪4的配合,完成對各種型號的金屬材料的定徑加工處理。
[0016]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上定徑輪6-4和下定徑輪4的位置關系進行優化,所述上定徑輪6-4和下定徑輪4的軸心線均垂直于同一個垂面,且上定徑輪6-4與下定徑輪4上下錯位排布,便于更好的匹配相互配合的上定徑輪6-4和下定徑輪4,有利于提高定徑加工精度;
[0017]實施例3,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對上定徑輪6-4和下定徑輪6的組數進行優選設計,所述上定徑輪6-4的組數為N組,則下定徑輪6的組數為N+1組,以保持加工材料在定徑加工中保持相對的穩定;
[0018]實施例4,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對電動機5進行優選設計,所述電動機5優選為四級電動機,易于獲取,能滿足轉速和功率的需求;作進一步優選,所述蝸桿6-1、蝸輪6-2和絲桿6-3均通過軸承固定在基架2上,滿足連接強度的要求,便于輪、桿與軸自身轉動和運行。
[0019]實施例5,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對利用布置在兩側的電動機5對絲桿6-3的進給進行分組控制設計,即上定徑輪組機構6的中設有多組上定徑輪,其中將第一組定徑輪由蝸桿一進行由電動機的動力傳動,而出第一組定徑輪外的其余各定徑輪則由蝸桿二進行布置在另一側的電動機的動力傳動,分別控制第一組定徑輪和其余定徑輪的不同步上下行運動,便于根據定徑的要求進行精確控制。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包括床身(I)、基架(2)、底座(3)和下定徑輪(4),基架(2)和底座(3)均固定在床身(I)上,下定徑輪(4)通過輪軸卡裝在底座(3)的卡槽內,其特征在于:本定徑機還包括電動機(5)和上定徑輪機構(6),其中電動機(5)安裝在床身(2)上,上定徑輪機構(6)安裝在基架(2)上,所述上定徑輪機構(6)包括蝸桿(6-1)、蝸輪(6-2)、絲桿(6-3)、上定徑輪(6-4)和卡座(6-5),其中蝸桿(6-1)、蝸輪(6-2)和絲桿(6-3)固定在基架(2)上,蝸桿(6-1)與蝸輪(6-2)以及蝸輪(6-2)與絲桿(6-3)均為齒間嚙合連接,所述絲桿(6-3 )下端與卡座(6-5 )聯接,上定徑輪(6-4 )的輪軸卡裝在卡座(6-5 )上;在蝸桿(6-1)端頭固定有減速輪(7),電動機(5)輸出端上的主動輪(5-1)通過皮帶(8)與減速輪(7)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徑輪(6-4)和下定徑輪(4)的軸心線均垂直于同一垂面,且上定徑輪(6-4)與下定徑輪(4)上下錯位排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徑輪(6-4)的組數為N組,則下定徑輪(6)的組數為(N+1)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5)采用四級電動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動無模定徑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6-1)、蝸輪(6-2 )和絲桿(6-3 )均通過軸承固定在基架(2 )上。
【文檔編號】B21C1/30GK203737739SQ201320885495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向小兵, 劉正華 申請人:自貢金銳硬質合金工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