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涉及沖壓成型【技術領域】,為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而發明。所述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包括:拉延工序,對制件材料進行拉延制得拉延件;定位結構生成工序,在所述拉延件第一表面的兩端廢料區拉延出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第一表面為所述拉延件與修邊模的下模接觸的表面,在所述修邊模上與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對應的設置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的形狀相適應;修邊沖孔工序,將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配合定位,對所述拉延件進行修邊和沖孔。本發明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用于制造汽車梁類零件。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沖壓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汽車制造領域中,汽車的梁類零部件通常是通過沖壓成型制成的,即利用模具對制件材料進行成型,現有的沖壓成型工藝中,通常包括拉延工序、修邊沖孔工序等,參照圖1,拉延工序制得的拉延件100與修邊模的下模200的結構相適應,在進行修邊沖孔工序時,拉延100配合設置于修邊模的下模200上,且在拉延件100中部的兩側,利用拉延件100自身的型面與修邊模的下模200的上表面配合定位,而拉延件100的兩端為開放式結構,難以通過自身的型面精確定位,因此,通常用定位板300限制拉延件100兩端輪廓的方式來實現對拉延件100兩端的定位,同時為了使拉延件100順利放置在修邊模的下模200上,定位板300與拉延件100的輪廓之間還存在0.5mm間隙。
[0003]現有技術中,由于定位板與拉延件輪廓之間存在間隙,拉延件可能會在間隙內移動,影響定位精度,且定位板長期使用受力會產生變形和發生位移,難以對制件進行精確定位,同時,由于汽車梁類零件的毛坯的批次不同,且受機床精度、頂桿長度、模具表面光潔度等因素影響,進行完拉延工序后的拉延件的拉伸、變形程度可能不統一,從而導致拉延件的邊界輪廓存在誤差,影響產品質量,此外,在修邊沖孔工序中的拉延件的輪廓處若存在修邊內容,定位板會影響修邊后廢料下滑的順暢性,從而降低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可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包括:拉延工序,對制件材料進行拉延制得拉延件;定位結構生成工序,在所述拉延件第一表面的兩端廢料區拉延出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第一表面為所述拉延件與修邊模的下模接觸的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修邊模的下模的上表面形狀相適應,在所述修邊模上與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對應的設置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的形狀相適應;修邊沖孔工序,將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配合定位,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修邊模的下模的上表面配合定位,對所述拉延件進行修邊和沖孔。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凸起,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修邊模的下模上的凹槽。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修邊模的下模上的凸起。
[0009]進一步地,所述對所述拉延件進行修邊和沖孔包括:對所述拉延件進行第一次修邊和沖孔,保留所述第一定位結構所在的廢料區的材料;利用第一次修邊沖孔時沖出的孔對所述拉延件進行定位,進行第二次修邊和沖孔并去除剩余的廢料區的材料。[0010]更進一步地,所述凸起為U型凸起,所述凹槽為U型凹槽。
[0011]進一步地,所述拉延件兩端均至少拉延出一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
[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拉延件兩端的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對稱分布。
[0013]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拉延件經一次拉延制得。
[0014]進一步地,還包括整形工序:對完成所述修邊沖孔工序后的所訴拉延件進行最終形狀矯正。
[0015]本發明提供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在所述拉延件的兩端拉延出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在所述修邊模的下模上設置所述二定位結構,在所述修邊沖孔工序中,在所述拉延件中部的兩側,通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修邊模的下模的上表面配合定位,在所述拉延件的兩端,通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和所述第二定位結構配合定位,使得可利用所述拉延件和所述修邊模的下模的自身形狀和結構進行定位,相較于在所述拉延件兩端使用定位板定位,本發明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可防止定位板安裝誤差、自身結構變形等因素對定位精度的影響,可使定位更加牢靠,從而提高了所述修邊沖孔工序后的拉延件的精度,進而使產品的質量得到提升,同時,在使用定位板等附加的定位工具的情況下,由于定位板通過對拉延件兩端輪廓的限制進行定位,因此若對所述拉延件的兩端設置有定位板的輪廓處進行修邊時,定位板會對修邊后廢料的下滑產生阻礙,而本發明所述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避免了在所述拉延件的兩端通過定位板進行定位,從而使在所述拉延件兩端進行修邊沖孔工序時,所述拉延件兩端的廢料能順利下滑,進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有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中在進行修邊沖孔工序時的端部定位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中完成拉延工序后的拉延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的A部的局部放大視圖;
[0019]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中修邊模的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中修邊模的下模的俯視圖;
[0021]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中在進行修邊沖孔工序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圖6的B-B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進行詳細描述。
[0024]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25]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26]參照圖2?圖7,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包括:
[0027]S1、拉延工序,對制件材料進行拉延制得拉延件I ;
[0028]S2、定位結構生成工序,在拉延件I第一表面的兩端廢料區拉延出第一定位結構11,第一表面為拉延件I與修邊模的下模2接觸的表面,第一表面與修邊模的下模2的上表面形狀相適應,在修邊模的下模2上與第一定位結構11對應的設置第二定位結構21,第一定位結構11與第二定位結構21的形狀相適應;
[0029]S3、修邊沖孔工序,將第一定位結構11與第二定位結構21配合定位,第一表面與修邊模的下模2的上表面配合定位,對拉延件I進行修邊和沖孔。
[0030]本發明提供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在拉延件2的兩端拉延出第一定位結構11,在修邊模的下模2上設置第二定位結構21,在修邊沖孔工序中,在拉延件I中部的兩側,先采用側面定位板3進行粗定位,即利用側面定位板3對拉延件I進行引導,使拉延件I能順利的配合設置于修邊模的下模2上,拉延件I配合放置于修邊模的下模2上后,再通過第一表面和修邊模的下模2的上表面配合定位,在拉延件I的兩端,通過第一定位結構11和第二定位結構21配合定位,從而實現利用拉延件I和修邊模的下模2的自身形狀和結構進行定位,相較于在拉延件2的兩端使用定位板定位,本發明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可防止定位板制造或安裝誤差,自身結構變形等因素對定位精度的影響,可使定位更加牢靠,從而提高了修邊沖孔工序后的制件的精度,進而使產品的質量得到提升,同時,在使用定位板等附加的定位工具的情況下,由于定位板通過對拉延件I兩端輪廓的限制進行定位,因此,若對拉延件I兩端設置有定位板的輪廓處進行修邊時,定位板會對修邊后廢料的下滑產生阻礙,而本發明所述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避免了在拉延件I的兩端通過定位板進行定位,從而使在拉延件I兩端進行修邊沖孔工序時,拉延件I兩端的廢料能順利下滑,進而提聞了生廣效率。
[0031]可選地,第一定位結構11可為設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凸起,第二定位結構21可為設置在修邊模的下模2上的凹槽,拉延件I和修邊模的下模2可通過將所述凸起設置于所述凹槽內配合定位;或第一定位結構11可為設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凹槽,第二定位結構21為設置在修邊模的下模2上的凸起,拉延件I和修邊模的下模2可通過將所述凸起設置于所述凹槽內配合定位。
[0032]對拉延件I進行修邊和沖孔包括:
[0033]在拉延件I的兩端利用第一定位結構11和第二定位結構21配合定位,對拉延件I進行第一次修邊和沖孔,保留第一定位結構11所在的廢料區的材料,從而保證修邊和沖孔的精度和效率;
[0034]由于第一次修邊和沖孔時,已經在拉延件I上沖出了孔,而此時利用孔定位可達到與利用第一定位結構11和第二定位結構21配合定位的效果,因此可利用第一次修邊沖孔時沖出的孔對拉延件I進行定位,再進行第二次修邊和沖孔,將剩余的廢料區的材料去除,即去除包括第一定位結構11在內的剩余的廢料區的材料,由此,可將拉延件I上廢料區的材料全部去除,且不影響定位精度,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0035]所述凸起為U型凸起,所述凹槽為U型凹槽。由于U型凸起和U型凹槽的表面光滑,沒有棱角,在所述凸起配合設置于所述凹槽內時,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接觸面為光滑的表面,從而使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受力更加均勻,避免在棱角處產生變形或磨損,提高了第一定位結構11和第二定位結構21定位精度,同時,所述凸起還可為弧形凸起,所述凹槽可為與所述弧形凸起形狀相適應的弧形凹槽。
[0036]由于汽車梁類零件的兩端通常均為開放式結構,在修邊沖孔工序中,拉延件I的兩端均需要定位,因此可在拉延件I的兩端均至少拉延出一個第一定位結構11,可使得拉延件I的兩端均能得到較好的定位,使修邊沖孔工序進行的更加精確,有利于提聞廣品質量。
[0037]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在修邊沖孔工序中可將拉延件I兩端的第一定位結構11對稱設置,可使在修邊沖孔工序中,拉延件I兩端的受力更加平衡,避免拉延件I在修邊沖孔工序中因兩端受力不平衡而發生偏轉或變形,影響加工精度,由此,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0038]為了簡化工藝,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可通過一次拉延同時制得第一定位結構11與拉延件1,由于拉延件I與第一定位結構11均由制件材料經拉延制得,因此可在對制件材料拉延制得拉延件I的同時在制件材料的廢料區拉延出第一定位結構11,由此簡化了所述汽車梁類零件的加工工藝,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0039]由于機床精度、模具表面光潔度等因素的影響,拉延件I在完成修邊沖孔工序后,可能存在一定變形或誤差,因此所述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可還包括:
[0040]S4、整形工序,對完成所述修邊沖孔工序后的拉延件I進行最終形狀矯正,進行修正誤差,矯正變形以及提聞表面光潔度等工藝,從而進一步提聞廣品的質量。
[0041]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4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延工序,對制件材料進行拉延制得拉延件; 定位結構生成工序,在所述拉延件第一表面的兩端廢料區拉延出第一定位結構,所述第一表面為所述拉延件與修邊模的下模接觸的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修邊模的下模的上表面形狀相適應,在所述修邊模上與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對應的設置第二定位結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的形狀相適應; 修邊沖孔工序,將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第二定位結構配合定位,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修邊模的下模的上表面配合定位,對所述拉延件進行修邊和沖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凸起,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修邊模上的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定位結構為設置在所述修邊模的下模上的凸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拉延件進行修邊和沖孔包括: 對所述拉延件進行第一次修邊和沖孔,保留所述第一定位結構所在的廢料區的材料; 利用第一次修邊沖孔時沖出的孔對所述拉延件進行定位,進行第二次修邊和沖孔并去除剩余的廢料區的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為U型凸起,所述凹槽為U型凹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件兩端均至少拉延出一個所述第一定位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延件兩端的所述第一定位結構對稱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結構與所述拉延件經一次拉延制得。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梁類零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整形工序:對完成所述修邊沖孔工序后的所訴拉延件進行最終形狀矯正。
【文檔編號】B21D35/00GK103691839SQ20131074369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0日
【發明者】張宇, 谷曉玉, 常新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