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及其制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烹飪鍋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及其制造工藝;所述鍋底的導磁金屬外層繞中心環狀設置若干三角狀的導流區,所述導流區的凹凸槽位的一開口端朝向鍋底外側,另一開口端朝向相鄰導流區的長凹凸槽位邊;使用時,燃燒的熱氣流經過鍋底中部后,經過鍋底導流區的凹凸槽位后向外流出,增加跟鍋底的接觸面積和流出時間;另外,熱氣部分在凹凸槽位靠鍋底外側的一端流出,另一部分進入相鄰的導流區的長凹凸槽位邊,由于進入相鄰的導流區熱氣方向一致,在鍋底形成了一定旋向的流動氣流,熱氣旋動后再流出,增加與鍋底的接觸時間和接觸面積,增強熱傳導,提升熱交換率,起到明顯的節能降耗的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及其制造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烹飪鍋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及其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復合鍋底一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節能型以及熱傳導均衡在鍋具里得到廣泛的使用。通常情況下,復合鍋底是平底狀,通過燃氣加熱時,熱氣流經過鍋底中部后向四周散開,在鍋底的停留時間較短,未與鍋底充分進行熱交換,熱量流失的較多,熱利用率低下 。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在于針對目節能復合鍋底的熱利用率低下的問題存在的不足,而提供解決以上問題的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及其制造工藝。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鍋底由不銹鋼內膽層、導熱金屬夾層、導磁金屬外層復合而成,在鍋底的導磁金屬外層繞中心環狀設置若干三角狀的導流區,所述每導流區在長邊向端點方向上排列設置若干凹凸槽位,所述導流區的凹凸槽位的一開口端朝向鍋底外側,導流區的凹凸槽位的另一開口端朝向相鄰導流區的長凹凸槽位邊。
[0006]較佳的,所述凹凸槽位為圓心鍋底外側的弧狀設置。
[0007]較佳的,所述凹凸槽位由導磁金屬外層設置的凸出位形成,兩凸出位間形成凹陷槽。
[0008]較佳的,所述凹陷槽與凸出位的寬度比L1Zl2為:0.2<L1/L2<30
[0009]較佳的,所述凹陷槽與凸出位的高度差為d,0.2mm〈d〈10mm。
[0010]較佳的,凹凸槽位的截面為四邊形或拱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魚脊形或以上形狀的結合。
[0011]本發明復合鍋底的制造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0012]a、點焊連接:將不銹鋼內膽層、導熱金屬夾層、導磁金屬外層的板材按順序排列,定位點焊成復合板材;
[0013]b、加熱:將步驟a制得的復合板材加熱至550°C -650°C ;
[0014]C、沖壓成型,將加熱后的復合板材在壓力機上通過設置有凹凸紋的沖模擠壓成鍋,并在鍋底擠壓出凹凸槽位紋路。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的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及其制造工藝,所述鍋底由不銹鋼內膽層、導熱金屬夾層、導磁金屬外層復合而成,在鍋底的導磁金屬外層繞中心環狀設置若干三角狀的導流區,所述每導流區在長邊向端點方向上排列設置若干凹凸槽位,所述導流區的凹凸槽位的一開口端朝向鍋底外側,導流區的凹凸槽位的另一開口端朝向相鄰導流區的長凹凸槽位邊;當鍋具在使用時,燃燒的熱氣流經過鍋底中部后,經過鍋底導流區的凹凸槽位后向外流出,增加跟鍋底的接觸面積和流出時間,加強熱傳導,提升效率,另外,熱氣部分在凹凸槽位靠鍋底外側的一端流出,另一部分進入相鄰的導流區的長凹凸槽位邊,由于導流區在鍋底環狀設置,每件進入相鄰的導流區熱氣旋向方向一致,在鍋底形成了一定旋向的流動氣流,熱氣旋動后再流出,增加與鍋底的接觸時間和接觸面積,增強熱傳導,提升熱交換率,起到明顯的節能降耗的作用。【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鍋底結構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鍋底凹凸槽位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鍋底使用時熱氣流向示意圖
[0019]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鍋底凹凸槽位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3鍋底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4鍋底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5鍋底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6鍋底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7鍋底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1-9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
[0026]實施例1,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鍋底由不銹鋼內膽層1、導熱金屬夾層2、導磁金屬外層3復合而成,在鍋底的導磁金屬外層3繞中心環狀設置若干三角狀的導流區4,本實施例設置了 6件導流區4 (圖2中虛線框所示),所述每導流區4在長邊向端點方向上排列設置若干凹凸槽位41,所述導流區4的凹凸槽位41的一開口端朝向鍋底外偵牝導流區4的凹凸槽位41的另一開口端朝向相鄰導流區4的長凹凸槽位41邊。
[0027]為了實現凹凸槽位41,在導磁金屬外層3設置的凸出位42,兩凸出位42間形成凹陷槽43,加工工藝簡單,形成的凹陷槽43使熱氣流容易通過。
[0028]本發明的凹凸槽位41的截面為四邊形或拱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魚脊形或以上形狀的結合,作為一較佳實施例,本實凹凸槽位41的凹陷槽43為拱形與,凸出位42截面為四邊形,為了使氣流流動順暢,凹凸槽位41為圓心(如圖2中的圓心O為一導流區的凹凸槽位的圓心)鍋底外側的弧狀設置。
[0029]為了達到較好的熱較好效果,通過實驗得到,凹陷槽43與凸出位42的寬度比L1A2為:0.2〈1^/12〈3,凹陷槽43與凸出位42的高度差為d,0.2mm〈d〈10mm時,熱傳導效率較高。
[0030]本發明復合鍋底的制造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0031 ] a、點焊連接:將不銹鋼內膽層1、導熱金屬夾層2、導磁金屬外層3的板材按順序排列,定位點焊成復合板材;
[0032]b、加熱:將步驟a制得的復合板材加熱至550°C -650°C ;
[0033]C、沖壓成型,將加熱后的復合板材在壓力機上通過設置有凹凸紋的沖模擠壓成鍋,并在鍋底擠壓出凹凸槽位紋路。
[0034]本發明的制作工藝,工藝流程簡單,無需對凹凸槽位紋路進行單獨工藝處理,在沖壓成型過程中即可一體成型。
[0035]當鍋具在使用時,燃燒的熱氣流經過鍋底中部后,經過鍋底導流區4的凹凸槽位41后向外流出,增加跟鍋底的接觸面積和流出時間,加強熱傳導,提升效率,另外,熱氣部分在凹凸槽位41靠鍋底外側的一端流出,另一部分進入相鄰的導流區4的長凹凸槽位41邊,由于導流區4在鍋底環狀設置,每件進入相鄰的導流區4熱氣旋向方向一致,在鍋底形成了一定旋向的流動氣流(如圖3所示),熱氣旋動后再流出,增加與鍋底的接觸時間和接觸面積,增強熱傳導,提升熱交換率,起到明顯的節能降耗的作用,另外本發明的復合鍋底采用導磁金屬外層可以為電磁爐具使用,能提高電磁爐的熱效率:由于設置凹凸槽位41,減小了與電磁爐面板的接觸面積,減小了鍋底傳導給電池爐面板的面積,提高熱向鍋內加熱物體的熱傳導,另外,由于減小了鍋底傳導給電池爐面板的熱量,電磁爐的傳導熱減少,電磁爐熱負荷減少,避免面板過熱對電磁爐的危害。
[0036]實施例2,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凹凸槽位41為非圓弧的直線設置(如圖4所示)。
[0037]實施例3,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凹凸槽位41的截面為拱形(如圖5所示)。
[0038]實施例4,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凹凸槽位41的截面為四邊形(如圖6所示)。
[0039]實施例5,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凹凸槽位41的截面為梯形(如圖7所示)。
[0040]實施例6,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凹凸槽位41的截面為三角形(如圖8所示)。
[0041]實施例7,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凹凸槽位41的截面為魚脊形(如圖9所示)。
[0042]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例,并非來限制本發明實施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鍋底由不銹鋼內膽層(I)、導熱金屬夾層(2)、導磁金屬外層(3)復合而成,在鍋底的導磁金屬外層(3)繞中心環狀設置若干三角狀的導流區(4),所述每導流區(4)在長邊向端點方向上排列設置若干凹凸槽位(41),所述導流區(4)的凹凸槽位(41)的一開口端朝向鍋底外側,導流區(4)的凹凸槽位(41)的另一開口端朝向相鄰導流區(4)的長凹凸槽位(41)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位(41)為圓心鍋底外側的弧狀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位(41)由導磁金屬外層⑶設置的凸出位(42)形成,兩凸出位(42)間形成凹陷槽(4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43)與凸出位(42)的寬度比 L1Zl2 為:0.2W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43)與凸出位(42)的高度差為 d,0.2mm〈d〈1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節能復合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槽位(41)的截面為四邊形或拱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魚脊形或以上形狀的結合。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一種節能復合鍋底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a、點焊連接:將不銹鋼內膽層、導熱金屬夾層、導磁金屬外層的板材按順序排列,定位點焊成復合板材; b、加熱:將步驟a制得的復合板材加熱至550°C-650°C ; C、沖壓成型,將加熱后的復合板材在壓力機上通過設置有凹凸紋的沖模擠壓成鍋,并在鍋底擠壓出凹凸槽位紋路。
【文檔編號】B23P15/00GK103505062SQ201310441481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劉炳耀 申請人:廣東萬事泰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