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熱爐和輸料臺,在所述加熱爐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加熱爐內部開設有爐膛,在所述加熱爐上還裝設有提供能源的燃氣裝置和自動控制裝置;所述輸料臺的臺面為一斜面,靠近所述進料口的所述輸料臺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小于遠離所述進料口的所述輸料臺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與所述進料口相對應的所述輸料臺一側裝設有輸料機構。通過電控系統實現棒料的連續進料和出料,爐內的裝置的設置可充分利用爐內空間,提高能源利用率。
【專利說明】—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加熱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鍛造是機械加工過程中的一個常見工藝,為了達到某種特性,工件需要經過高溫鍛造后以獲得該種性能。鍛造加熱爐是鍛造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設備。現有的鍛造加熱爐自動化程度不高,如在處理棒料型工件加熱過程中,通常先將第一批棒料置入爐膛加熱后從爐膛退出,然后然后將第二批棒料置入爐膛,不能實現棒料的連續進料,影響鍛造效率。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以實現棒料的連續進料,提聞鍛造效率的目的。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包括加熱爐和輸料臺,在所述加熱爐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加熱爐內部開設有爐膛,在所述加熱爐上還裝設有提供能源的燃氣裝置和自動控制裝置;所述輸料臺的臺面為一斜面,靠近所述進料口的所述輸料臺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小于遠離所述進料口的所述輸料臺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與所述進料口相對應的所述輸料臺一側裝設有輸料機構。
[0006]優選的,所述輸料機構包括多組相鄰設置的氣缸和滾輪,所述氣缸至少為兩組,所述滾輪至少為兩組。
[0007]優選的,多組所述氣缸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多組所述滾輪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
[0008]優選的,在所述輸料臺上開設有用于裝設所述氣缸的第一凹槽,所述氣缸上頂面不高于所述輸料臺臺面。
[0009]優選的,在每組所述氣缸的上端均設置有三角形楔塊。
[0010]優選的,所述加熱爐包括爐體外殼,在所述爐體外殼內設置有一圈耐火層,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設置在所述加熱爐爐體一對對邊上且呈對角分布;靠近所述進料口一側裝設有進料機構,靠近所述出料口一側裝設有出料機構;在所述耐火層底部設有滑道,靠近所述進料機構的所述滑道頂端到所述耐火層底部的距離大于靠近所述出料機構的所述滑道頂端到所述耐火層底部的距離。
[0011]優選的,在所述進料機構上裝設有七個第一滾輪和四個第一偏心輪,在所述出料機構上裝設有七個第二滾輪和四個第二偏心輪,所述第一滾輪和所述第一偏心輪交叉分布,所述第二滾輪和所述第二偏心輪交叉分布。
[0012]優選的,在所述滑道底端開設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二滾輪相匹配,所述第三凹槽與所述第二偏心輪相匹配。
[0013]優選的,在所述加熱爐上還裝設有用于觀測爐內狀況的觀察窗、檢測加熱爐運行狀況的故障檢測機構和卸料檢測機構。
[001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通過輸料臺面的傾斜使得棒料能夠方便的滾到氣缸下方,由于氣缸靠近滾輪,利用氣缸的伸縮能夠方便的使棒料放置在滾輪上;當加熱爐內需要棒料時,利用馬達驅動滾輪,就能夠使棒料進入爐體內,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輸料臺能夠24小時根據實際情況自動的進行輸料,不會浪費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公開的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公開的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中輸料臺A-A方向的剖視圖;
[0018]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2所公開的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中加熱爐B-B方向的剖視圖;
[0019]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所公開的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中加熱爐C-C方向的剖視圖;
[0020]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所公開的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中加熱爐D-D方向的剖視圖;
[0021]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公開的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
[0023]10.加熱爐11.進料口 12.出料口 13.爐膛14.耐火層15.滑道16.第一滾輪 17.第一偏心輪 18.第二滾輪 19.第二偏心輪 20.輸料臺 21.氣缸22.滾輪23.第一凹槽24.楔塊31.第二凹槽32.第三凹槽33.滾軸34.鉸鏈傳送裝置41.燃氣源42.燃氣導管43.助燃氣源44.助燃氣導管45.燒嘴46.比例調節閥47.電控系統48.電感應開關49.行程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2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工作原理是:通過輸料臺面的傾斜使得棒料能夠方便的滾到氣缸下方,由于氣缸靠近滾輪,利用氣缸的伸縮能夠方便的使棒料放置在滾輪上;當加熱爐內需要棒料時,利用馬達驅動滾輪,就能夠使棒料進入爐體內,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輸料臺能夠24小時根據實際情況自動的進行輸料,不會浪費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6]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7]實施例1.
[0028]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包括加熱爐10和輸料臺20,在所述加熱爐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加熱爐內部開設有爐膛,在所述加熱爐10上還裝設有提供能源的燃氣裝置和自動控制裝置;所述輸料臺20的臺面為一斜面,靠近所述進料口 11的所述輸料臺20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小于遠離所述進料口 11的所述輸料臺20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與所述進料口 11相對應的所述輸料臺20 —側裝設有輸料機構,所述輸料機構包括多組相鄰設置的氣缸21和滾輪22,所述氣缸21至少為兩組,所述滾輪22至少為兩組,多組所述氣缸2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多組所述滾輪22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在每組所述氣缸21的上端均設置有三角形楔塊24,本實施例中,氣缸21為三個,滾輪22為五個。在所述輸料臺20上開設有用于裝設所述氣缸21的第一凹槽23,所述氣缸21在起始狀態時上頂面不高于所述輸料臺20臺面。
[0029]再如圖6所示,所述加熱爐10上還包括燃氣機構和助燃氣機構,所述燃氣機構包括燃氣源41及與燃氣源連接的燃氣導管42。該燃氣源41可為煤氣罐、天然氣管道等輸送燃氣輸送源,用以對燃氣管道42提供燃氣。本實施例中,該燃氣源41為天然氣管道。所述燃氣導管42在爐體外側形成若干燃氣分支,所述若干分支可通過管框集中供氣,本實施例中,燃氣管道42在爐體外生成四個燃氣分支,并通過管框集中供氣。所述助燃氣機構用于提供助燃氣與燃氣機構提供的燃氣配合燃燒。所述助燃氣機構包括助燃氣源43及與助燃氣源43連接的助燃氣導管44。助燃氣源43可為風機等助燃氣輸送設備。本實施例中,所述助燃氣源43為風機,通過風管為燃氣管道42提供助燃氣,如氧氣。所述助燃氣導管44在爐體外側形成與所述燃氣分支相對應的助燃氣分支,本實施例中助燃氣分支為四個。所述每一燃氣分支與對應的一助燃氣分支通過燒嘴45混合,通過設置在燒嘴45上的點火器點火。所述燒嘴45配置有比例調節閥46,用于調節燒嘴45內的燃氣和助燃氣比例,使燃氣能夠充分燃燒并達到最佳效果。
[0030]本發明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包括加熱爐10和輸料臺20,通過輸料臺20臺面的傾斜使得棒料能夠方便的滾到氣缸21下方,由于氣缸21靠近滾輪22,利用氣缸21的伸縮能夠方便的使棒料放置在滾輪22上;當加熱爐10內需要棒料時,利用馬達驅動滾輪22,就能夠使棒料進入爐體內,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輸料臺20能夠24小時根據實際情況自動的進行輸料,不會浪費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0031]實施例2.
[0032]如圖3、圖4和圖5所示,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所述加熱爐包括爐體外殼,在所述爐體外殼內設置有一圈耐火層14,所述進料口 11和所述出料口 12設置在所述加熱爐爐體一對對邊上且呈對角分布;靠近所述進料口 11 一側裝設有進料機構,靠近所述出料口 12 —側裝設有出料機構;在所述耐火層14底部設有滑道15,靠近所述進料機構的所述滑道15頂端到所述耐火層14底部的距離大于靠近所述出料機構的所述滑道15頂端到所述耐火層14底部的距離,在所述進料機構上裝設有七個第一滾輪16和四個第一偏心輪17,在所述出料機構上裝設有七個第二滾輪18和四個第二偏心輪19,所述第一滾輪16和所述第一偏心輪17交叉分布,所述第二滾輪18和所述第二偏心輪19交叉分布。所述第一滾輪16、第二滾輪18和所述第一偏心輪17、第二偏心輪19與相應的滾軸33連接,所述滾軸33貫穿爐體外殼,在爐體外殼的所述滾軸33上設有鉸鏈傳送裝置34,所述鉸鏈傳送裝置34通過鉸鏈連接;與所述第一滾輪16相關的鉸鏈傳送裝置34和與所述第一偏心輪17相關的鉸鏈傳送裝置34不在同一垂直面上,與所述第二滾輪18相應的鉸鏈傳送裝置34和與第二偏心輪19相應的鉸鏈傳送裝置34不在同一垂直面上;與所述第一滾輪16相關的鉸鏈傳送裝置通過鉸鏈相互連接并由一臺馬達提供驅動動力,與所述第一偏心輪17相關的鉸鏈傳送裝置通過鉸鏈相互連接并由一臺馬達提供驅動動力,與所述第二滾輪18相關的鉸鏈傳送裝置通過鉸鏈相互連接并由一臺馬達提供驅動動力,與所述第二偏心輪19相關的鉸鏈傳送裝置通過鉸鏈相互連接并由一臺馬達提供驅動動力。在所述滑道15底端開設有第二凹槽31和第三凹槽32,所述第二凹槽31與所述第二滾輪18相匹配,所述第三凹槽32與所述第二偏心輪19相匹配。在所述加熱爐上還裝設有用于觀測爐內狀況的觀察窗、檢測加熱爐運行狀況的故障檢測機構和卸料檢測機構。
[0033]所述加熱爐還包括電控系統47,所述電控系統47用于電性控制所述燃氣機構、助燃氣機構、卸料檢測機構以及輸料臺20的動作,包括控制燃氣機構的燃氣源開啟/關閉,助燃機構的助燃氣源的開啟/關閉,燒嘴45的點火器的開啟/關閉;輸料臺20上進料驅動件的啟動/停止;爐上卸料檢測機構的啟動/停止。所述電控系統47對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的各個部件順序進行控制,可采用PLC程序或微機程序。本實施例中采用PLC編程控制系統。當光電感應開關48感應到棒料送出加熱爐后,爐內的倒料裝置會開始啟動,靠近出料口一側的倒料裝置會自轉第二偏心輪19,使得滑道15上的棒料通過第二偏心輪19頂到第二滾輪18凹槽內,再通過出料口 12傳輸到爐體外;同時,靠近進料口 11 一側的倒料裝置會運轉第一滾輪16,使得輸料臺20上的棒料通過滾輪22傳輸到爐體內,直到遇到行程開關49,則第一滾輪16停止,第一偏心輪17運轉,把棒料頂到滑道15上,從而使得鍛造加熱爐能夠連續的進料和出料。所述電控系統47包括電控柜及設置在電控柜上的若干按鈕及若干顯示表或顯示燈。按鈕用以對應控制各機構動作的開啟/關閉,所述顯示表或顯示燈用以讀取時間、溫度等參數或者安全報警顯示,如通過設置在爐體I上的溫度檢測裝置連接到電控柜上的顯示表,就能讀取爐膛內13的實時溫度;通過在爐膛13內設置壓力檢測設備與電控柜連接,能夠實時控制爐內的壓力,并通過排氣等手段自動調節爐內壓力,使爐內壓力處出安全狀態,當超出設定的安全值時,則會及時報警。
[0034]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熱爐和輸料臺,在所述加熱爐上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在所述加熱爐內部開設有爐膛,在所述加熱爐上還裝設有提供能源的燃氣裝置和自動控制裝置;所述輸料臺的臺面為一斜面,靠近所述進料口的所述輸料臺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小于遠離所述進料口的所述輸料臺臺面到水平面的距離,與所述進料口相對應的所述輸料臺一側裝設有輸料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料機構包括多組相鄰設置的氣缸和滾輪,所述氣缸至少為兩組,所述滾輪至少為兩組。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多組所述氣缸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多組所述滾輪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輸料臺上開設有用于裝設所述氣缸的第一凹槽,所述氣缸上頂面不高于所述輸料臺臺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每組所述氣缸的上端均設置有三角形楔塊。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爐包括爐體外殼,在所述爐體外殼內設置有一圈耐火層,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設置在所述加熱爐爐體一對對邊上且呈對角分布;靠近所述進料口一側裝設有進料機構,靠近所述出料口一側裝設有出料機構;在所述耐火層底部設有滑道,靠近所述進料機構的所述滑道頂端到所述耐火層底部的距離大于靠近所述出料機構的所述滑道頂端到所述耐火層底部的距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進料機構上裝設有七個第一滾輪和四個第一偏心輪,在所述出料機構上裝設有七個第二滾輪和四個第二偏心輪,所述第一滾輪和所述第一偏心輪交叉分布,所述第二滾輪和所述第二偏心輪交叉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道底端開設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二滾輪相匹配,所述第三凹槽與所述第二偏心輪相匹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連續鍛造的加熱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熱爐上還裝設有用于觀測爐內狀況的觀察窗、檢測加熱爐運行狀況的故障檢測機構和卸料檢測機構。
【文檔編號】B21J9/20GK104174806SQ201310188739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1日
【發明者】歸宗元 申請人:蘇州綠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