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襯玻璃防腐鋼管管端預防腐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管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管端部的預防腐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提高管道防腐技術,延長管道使用壽命是全球性的技術難點之一,是科學技術與工程設計廣泛關注的熱點,具有很大的技術經濟意義。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金屬管道防腐材料都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如煤焦油涂料、浙青、環氧涂層、3層PE涂層等。由于老化變質問題的存在,涂覆傳統有機涂料的管道在不同程度上壽命縮短。有機涂層的這種先天不足,常導致災難性的管道事故(如泄漏、火災、爆炸及環境污染),可謂后患無窮。因此如何提高管道的防腐性能成為本行業一個難題。為了提高管道的防腐性能,本公司設計了鋼管內襯玻璃防腐工藝,即在金屬管道內壁熔覆上一層玻璃防腐層,形成玻璃與金屬復合防腐結構,但是在鋼管端部焊接過程中,高溫導致焊縫附近的玻璃防腐層難以延續,極大影響焊縫內表面的耐蝕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即提供一種內襯玻璃防腐鋼管管端預防腐處理方法,以解決焊縫內表面的耐蝕性能差的缺陷。本發明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鋼管端面至深度30-50毫米內孔利預先堆焊鎳基耐蝕合金層,厚度1.5-2毫米;
(2)、將鎳基堆焊層表面進行清理,鋼管內壁經除銹、吹掃后再熔敷玻璃內防腐層,且玻璃內防腐層覆蓋鎳基堆·焊層并預留15_25mm焊接熱影響區。通過在鋼管端部的內表面堆焊適當長度和厚度鎳基耐蝕合金層,然后在其上熔敷玻璃內防腐層且管端預留出焊接熱影響區(即此區域不熔敷玻璃內防腐層);在鋼管管端對焊接施工時,通過對焊即可以將鋼管的端部連接。以下提供一種具體的管道焊接作業方式:鋼管管端對焊接施工時,采用鎳基不銹鋼焊絲鎢極氬弧焊雙面保護焊打底,鎳基不銹鋼焊絲或焊條填充,使鎳基堆焊層與母材、焊料形成冶金結合。所述的鎳基耐蝕合金層優選為N1-Cr-Mo。所述的鎳基不銹鋼焊絲優選為ERNiCrMo-3。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焊縫的管內孔表面形成了一層連續的鎳基合金防腐保護層,解決了焊縫內表面防腐蝕的問題,達到內防腐層的延續,無補口。
圖1為鋼管端部焊接后的結構示意 圖中:1、鋼管,2、玻璃內防腐層,3、鎳基耐蝕合金層,4、打底層,5、填充層,,6、焊接熱影響區。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發明的限定。參見圖1,在鋼管內噴砂預處理前,在鋼管I端面至深度30-50毫米內孔利用自動堆焊機預先堆焊鎳基耐蝕合金層3(鎳基耐蝕合金層3優選為N1-Cr-Mo),厚度1.5-2毫米,使其熔融于母材上,以獲得管口堆焊層的耐蝕性能。堆焊層表面清理,鋼管內噴砂除銹及吹掃,再熔敷玻璃內防腐層2 ;玻璃內防腐層2覆蓋鎳基耐蝕合金層3,并預留15-25mm焊接熱影響區6。現場管線組對焊接施工時,采用相應的鎳基不銹鋼焊絲鎢極氬弧焊雙面保護焊打底(形成打底層4),然后用鎳基不銹鋼焊絲(鎳基不銹鋼焊絲優選為ERNiCrMo-3)或耐蝕性與之對應的焊條填充(形成填充層5),使鎳基堆焊層與母材和焊料形成冶金結合,保證焊接質量的同時,在焊縫的管內孔表面形成了一層連續的鎳基合金防腐保護層,解決了焊縫內表面防腐蝕的問題,達到內防腐層的延續,無補口
除本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 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內襯玻璃防腐鋼管管端預防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鋼管端面至深度30-50毫米內孔預先堆焊鎳基耐蝕合金層,厚度1.5-2毫米; (2)、將鎳基堆焊層表面進行清理,鋼管內壁經除銹、吹掃后再熔敷玻璃內防腐層,且玻璃內防腐層覆蓋鎳基堆焊層并預留15_25mm焊接熱影響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襯玻璃防腐鋼管管端預防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步驟還包括:(3)、鋼管管端對焊接施工時,采用鎳基不銹鋼焊絲鎢極氬弧焊雙面保護焊打底,鎳基不銹鋼焊絲或焊條填充,使鎳基堆焊層與母材、焊料形成冶金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襯玻璃防腐鋼管管端預防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鎳基耐蝕合金層為N1-Cr-Mo。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內襯玻璃防腐鋼管管端預防腐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鎳基不銹 鋼焊絲為ERNiCrMo-3。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內襯玻璃防腐鋼管管端預防腐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1)、鋼管端面至深度30-50毫米內孔預先堆焊鎳基耐蝕合金層,厚度1.5-2毫米;(2)、將鎳基堆焊層表面進行清理,鋼管內壁經除銹、吹掃后再熔敷玻璃內防腐層,且玻璃內防腐層覆蓋鎳基堆焊層并預留15-25mm焊接熱影響區。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焊縫的管內孔表面形成了一層連續的鎳基合金防腐保護層,解決了焊縫內表面防腐蝕的問題,達到內防腐層的延續,無補口。
文檔編號B23K9/04GK103231148SQ20131016005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3日
發明者梁龍旭, 楊衛國, 井立國, 蓋發賓, 吳建東, 李傳明 申請人:勝利油田金島工程安裝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