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及其制造蠶蔟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養蠶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及其制造蠶蔟的方法。
背景技術:
蠶蔟是桑蠶成熟后結繭的器具。傳統的蠶蔟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用稻草或麥桿制成的蜈蚣蔟,一種是以竹篾為原料制成的花蔟,另一種是以紙板為原料制成的方格蔟等。但是,在實際生產應用中,這三種蠶蔟均存在著缺陷。如蜈蚣蔟存在強度低、易變形、繭質偏低和消毒不徹底等問題;花蔟存在采繭極不方便、效率低、消毒不徹底、易生蛀蟲、使用壽命短等問題;方格蔟則存在上蔟難、采繭慢、容易損壞、不耐用等問題。故傳統的蠶蔟嚴重制約了蠶繭的質量和采繭的勞動生產率。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1020671804.1)公開了一種新型蠶蔟金屬槽蔟。如圖1,此種新型蠶蔟金屬槽蔟包括具有多行排列蔟槽的槽網I和框架2。槽網的材料為鍍鋅鐵絲,因此該新型蠶蔟金屬槽蔟不僅不易變形,且具有熟蠶上蔟方便、采繭容易、蠶繭潔凈度高、蠶蔟消毒徹底以及實用時間長等特點。雖然這種新型蠶蔟金屬槽蔟具有上述眾多優點,但是這種新型蠶蔟金屬槽蔟沒有專門的制造設備進行生產,即基本依靠手工制作。因此這種新型蠶蔟金屬槽蔟的制造時間長,無法批量生產,從而無法滿足蠶農們養蠶生產的需求;同時手工的制作方式無法保證新型蠶蔟金屬槽蔟的質量,從而影響蠶繭的品質。因此急切需要一 種能夠快速生產新型蠶蔟金屬槽蔟的機床,且此機床能夠保證新型蠶蔟金屬槽蔟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保證新型蠶蔟金屬槽蔟質量的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同時還提供了此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制造蠶蔟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本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包括機架、轉子、驅動機構、送料機構、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所述轉子的兩端安裝于機架,所述轉子的外壁設有均勻分布的隴,所述隴與轉子形成凹槽;所述驅動機構包括2根可轉動且交替插入凹槽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與凹槽配合,所述驅動軸安裝于機架的出蔟端,且位于轉子的下方;所述送料機構安裝于機架的進料端;所述動力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還包括2個轉盤,所述2個轉盤分別安裝于機架的兩端;所述2根驅動軸的兩端均分別固定于2個轉盤的一側,且2根驅動軸之間的間隙大于隴的厚度;同時,2根驅動軸相對于轉盤的中心線對稱;由于2根驅動軸相對于轉盤的中心線對稱,從而當2根驅動軸繞著轉盤的中心線轉動時,可以平穩帶動轉子轉動;所述2個轉盤的另一側均設有與傳動機構連接的連接軸,所述連接軸位于轉盤的中心。
所述隴的厚度為15mm 30mm。所述凹槽的寬度為20mm 40mm。此凹槽的寬度應該稍大于驅動軸的直徑,從而驅動軸可以插入凹槽。2根驅動軸交替插入凹槽中,而從進料端向出蔟端的金屬網由于驅動軸和凹槽的作用,金屬網變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的槽網。所述隴的數量為10 30。所述送料機構包括3根可轉動的送料軸,所述送料軸安裝于機架的進料端,且3根送料軸呈品字型分布;位于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2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為8mm 15mm。品字型分布送料軸,且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兩根送料軸之間具有間隙,從而令作為坯料的金屬網插入此間隙后可以穩定的到達驅動軸與凹槽配合的位置,以實現送料的目的。為保證作為壞料的金屬網更穩定的進入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兩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所述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還包括輔助臺,所述輔助臺的一端固定于機架的進料端,且所述輔助臺的臺面的高度與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2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距離地面的高度相等。當進料時,將金屬網置于輔助臺的臺面,再將金屬網推進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兩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從而確保進料的穩定性。輔助臺的臺面的高度稍低于此間隙距離地面的高度,也可以實現同樣的送料效果。所述機架的一端設有支撐臺;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和減速箱,所述電機與減速箱連接,所述電機和減速箱均固定于支撐臺;所述減速箱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軸連接。電機與減速箱之間的連接方式可有多種,如蝸輪蝸桿或皮帶傳動等。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齒輪、2個第二齒輪、2個第三齒輪和傳遞軸,所述第一齒輪安裝于減速箱的動力輸出軸;所述傳遞軸的兩端安裝于機架的兩端,且位于驅動軸的下方,所述第二齒輪分別安裝于傳遞軸的兩端,且其中一個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所述第三齒輪分別安裝于連接軸;且2個第三齒輪分別與2個第二齒輪嚙合。本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的運行過`程:接通電源后,啟動電機,通過減速箱和傳動機構的作用,電機驅動驅動機構中的驅動軸轉動,即令驅動軸繞轉盤的中心線轉動,而轉動的2根驅動軸交替插入凹槽,從而帶動轉子進行轉動。所述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制造蠶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 )、接通電源,啟動電機,電機的動力依次經過減速箱和傳動機構傳遞到驅動機構,令驅動機構中的驅動軸繞轉盤的中心線轉動,從而帶動轉子轉動;(2)、將作為坯料的金屬網插入送料機構,即金屬網從上面送料軸與下面2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插入,然后金屬網通過送料機構移動到驅動軸與凹槽的配合位置時,驅動軸把金屬網頂向凹槽的槽底,從而通過驅動軸與凹槽的配合對金屬網進行擠壓,驅動軸繼續轉動,帶動金屬網從出蔟端伸出,令金屬網形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從而形成槽網;(3)、將槽網固定于蠶蔟的框架,從而制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的蠶蔟。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本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及其制造蠶蔟的方法可以實現自動化生產新型蠶蔟金屬槽蔟,從而大大縮短了生產新型蠶蔟金屬槽蔟的時間,同時可以進行批量生產,以達蠶農們養蠶生產的需求。本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及其制造蠶蔟的方法可自動化生產新型蠶蔟金屬槽蔟,從而避免使用手工制作金屬槽蔟,從而大大提高了新型金屬槽蔟的質量,避免了因金屬槽蔟質量差而導致的結繭效率低,蠶繭品質差等問題。本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操作方便,只需要在電機接通電源后,將平面狀的金屬網從進料端的送料軸之間的間隙插入,通過驅動軸與凹槽對金屬網的擠壓,從而可以輕松制得槽網。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不包含輔助臺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不包含輔助臺時的前視圖。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不包含輔助臺時的后視圖。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中的轉子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中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2至圖5所不的一種用于生產蠶族的機床,包括機架3、轉子7、驅動機構13、送料機構6、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所述轉子7的兩端安裝于機架3,所述轉子7的外壁設有均勻分布的隴71,所述隴71與轉子7形成凹槽72 ;所述驅動機構13包括2根可轉動且交替插入凹槽72的驅動軸131 ;所述驅動軸131與凹槽72配合,所述驅動軸131安裝于機架3的出蔟端,且位于轉子7的下方;所述送料機構6安裝于機架3的進料端;所述動力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機架3設有用于支撐的支架31和用于固定各個機構的安裝板33,所述安裝板33的數量為2張,分別固定于支架31的兩端。所述轉子7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8安裝于2張安裝板33。所述隴71的數量為18,所述隴71的厚度為20mm。所述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還包括2個轉盤132,所述2個轉盤132分別安裝于2張安裝板33 ;所述2根驅動軸131的兩端均分別固定于2個轉盤132的一側,且2根驅動軸131之間的間隙大于隴71的厚度;同時,2根驅動軸131相對于轉盤132的中心線對稱;由于2根驅動軸131相對于轉盤132的中心線對稱,從而當2根驅動軸131繞著轉盤132的中心線轉動時,可以平穩帶動轉子7轉動;所述2個轉盤132的另一側均設有與傳動機構連接的連接軸133,所述連接軸133位于轉盤132的中心。所述凹槽72的寬度為30mm。此凹槽72的寬度應該稍大于驅動軸131的直徑,從而使驅動軸131可以插入凹槽72。2根驅動軸131交替插入凹槽72中,而從進料端向出蔟端的金屬網由于驅動軸131和凹槽72的作用,金屬網變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的槽網I。所述送料機構6包括3根可轉動的送料軸61,所述送料軸61安裝于機架3的進料端,且3根送料軸61呈品字型分布;位于上面的送料軸61與下面2根送料軸61之間的間隙為10mm。由于送料軸61品字型分布,且上面的送料軸61與下面兩根送料軸61之間具有間隙,從而令作為坯料的金屬網插入此間隙后可以穩定的到達驅動軸131與凹槽72配合的位置,以實現送料的目的。如圖6,為保證作為壞料的金屬網更穩定的進入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兩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所述用于 生產蠶蔟的機床還包括輔助臺14,所述輔助臺14的一端固定于機架3的進料端,且所述輔助臺14的臺面的高度與上面的送料軸61與下面2根送料軸61之間的間隙距離地面的高度相等。當進料時,將金屬網置于輔助臺14的臺面,再將金屬網推進上面的送料軸61與下面兩根送料軸61之間的間隙,從而確保進料的穩定性。所述機架3的一端設有支撐臺32 ;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4和減速箱5,所述電機4與減速箱5連接,所述電機4和減速箱5均固定于支撐臺32 ;所述減速箱5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軸131連接。所述支撐臺32固定于支架31的一端。所述電機4與減速箱5之間的連接方式可有多種,如蝸輪蝸桿或皮帶傳動等。本實施例優選蝸輪蝸桿。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齒輪12、2個第二齒輪10、2個第三齒輪9和傳遞軸11,所述第一齒輪12安裝于減速箱5的動力輸出軸;所述傳遞軸11的兩端安裝于2張安裝板33,且位于驅動軸131的下方,所述第二齒輪10分別安裝于傳遞軸11的兩端,且其中一個第二齒輪10與第一齒輪12嚙合;所述第三齒輪9分別安裝于連接軸133 ;且2個第三齒輪9分別與2個第二齒輪10嚙合。本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的運行過程:接通電源后,啟動電機4,通過減速箱5和傳動機構的作用,電機4驅動驅動機構13中的驅動軸131轉動,即令驅動軸131繞轉盤132的中心線轉動,而轉動的2根驅動軸131交替插入凹槽72,從而帶動轉子7進行轉動。所述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制造蠶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 )、接通電源,啟動電機4,電機4的動力依次經過減速箱5和傳動機構傳遞到驅動機構13,令驅動機構13中的驅動軸131繞轉盤132的中心線轉動,從而帶動轉子7轉動;(2)、將作為坯料的金屬網插入送料機構6,即金屬網從上面送料軸61與下面2根送料軸61之間的間隙插入,然后金屬網通過送料機構6移動到驅動軸131與凹槽72的配合位置時,驅動軸131把金屬網頂向凹槽72的槽底,從而通過驅動軸131與凹槽72的配合對金屬網進行擠壓,驅動軸131繼續轉動,帶動金屬網從出蔟端伸出,令金屬網形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從而形成槽網 ;(3)、將槽網I固定于蠶蔟的框架2,從而制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的蠶蔟。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發明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轉子、驅動機構、送料機構、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所述轉子的兩端安裝于機架,所述轉子的外壁設有均勻分布的隴,所述隴與轉子形成凹槽;所述驅動機構包括2根可轉動且交替插入凹槽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與凹槽配合,所述驅動軸安裝于機架的出蔟端,且位于轉子的下方;所述送料機構安裝于機架的進料端;所述動力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2個轉盤,所述2個轉盤分別安裝于機架的兩端;所述2根驅動軸的兩端均分別固定于2個轉盤的一側,且2根驅動軸之間的間隙大于隴的厚度;同時,2根驅動軸相對于轉盤的中心線對稱; 所述2個轉盤的另一側均設有與傳動機構連接的連接軸,所述連接軸位于轉盤的中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隴的厚度為15mm 30mmo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寬度為20mm 40mmo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隴的數量為10 3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機構包括3根可轉動的送料軸,所述送料軸安裝于機架的進料端,且3根送料軸呈品字型分布;位于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2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為8mm 15m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 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輔助臺,所述輔助臺的一端固定于機架的進料端,且所述輔助臺的臺面的高度與上面的送料軸與下面2根送料軸之間的間隙距離地面的高度相等。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一端設有支撐臺;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和減速箱,所述電機與減速箱連接,所述電機和減速箱均固定于支撐臺;所述減速箱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軸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齒輪、2個第二齒輪、2個第三齒輪和傳遞軸,所述第一齒輪安裝于減速箱的動力輸出軸;所述傳遞軸的兩端安裝于機架的兩端,且位于驅動軸的下方,所述第二齒輪分別安裝于傳遞軸的兩端,且其中一個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所述第三齒輪分別安裝于連接軸;且2個第三齒輪分別與2個第二齒輪嚙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制造蠶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I )、接通電源,啟動電機,電機的動力依次經過減速箱和傳動機構傳遞到驅動機構,令驅動機構中的驅動軸繞轉盤的中心線轉動,從而帶動轉子轉動; (2)、將作為坯料的金屬網插入送料機構,金屬網通過送料機構移動到驅動軸與凹槽的配合位置時,驅動軸把金屬網頂向凹槽的槽底,從而通過驅動軸與凹槽的配合對金屬網進行擠壓,驅動軸繼續轉動,帶動金屬網從出蔟端伸出,令金屬網形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從而形成槽網; (3)、將槽網固定于蠶蔟的框架,從而制成具有多行排列的蔟槽的蠶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包括機架、轉子、驅動機構、送料機構、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所述轉子的兩端安裝于機架,所述轉子的外壁設有均勻分布的隴,所述隴與轉子形成凹槽;所述驅動機構包括2根可轉動且交替插入凹槽的驅動軸;所述驅動軸與凹槽配合,所述驅動軸安裝于機架出蔟端,且位于轉子的下方;所述送料機構安裝于機架的進料端;所述動力機構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機構連接。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生產蠶蔟的機床制造蠶蔟的方法。本發明提高了生產蠶蔟的效率,同時也提高生產的蠶蔟的質量,而且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文檔編號B21D17/04GK103230971SQ201310106058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明者邱國祥, 王先燕, 鐘蘇苑, 張桂玲, 李林山, 胡智明, 郭定國 申請人:廣東省蠶業技術推廣中心, 廣東絲源集團有限公司, 廣東天勤蠶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