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公開了一種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主要用于實現地磅端頭板的中心線定位和端面夾緊,該裝置包括支架、X方向移動機構、Y方向移動機構、端面夾緊機構、側面定位調整機構、限位板和整形塊。X方向移動機構用于滿足地磅長度方向變化的要求;Y方向移動機構用于實現地磅端頭板寬度方向的調整;端面夾緊機構用于實現地磅端面板X方向移動并將其夾緊、整形;側面定位調整機構實現端頭板中心線與U型梁中心線對齊;四個限位塊能夠實現地磅Y方向的定位;整形塊矯正U型梁滿焊后垂直方向的變形。本發(fā)明中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結構簡單、可靠、自動化程度高,解決了目前在地磅制造過程中定位不準的問題。
【專利說明】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焊接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
【背景技術】
[0002]地磅是采用型鋼焊接的框架式結構,整體剛度高,抗扭性能強,與高精度橋式稱重傳感器和性能優(yōu)越、功能豐富、接口多樣的稱重顯示儀表等共同組成稱重系統(tǒng)。其準確度高、可靠性好、智能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安裝調試維修方便。可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行業(yè)中,對大宗貨物進行整車物資的稱重計量。鋼結構秤臺的橫截面幾何形狀為U形梁結構。地磅兩端由端頭板封住呈半封閉型腔,針對國內中小型地磅廠家來說,端頭板經初加工完成后,在其靠近U型梁的一側焊接螺母,單面焊接會造成較大的變形,目前端面板的夾緊與定位由幾個人完成,勞動強度較大、加工精度較低,因此需要一套能夠自動完成端頭板夾緊和定位的裝置。
【發(fā)明內容】
[0003](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其通過液壓來實現對地膀端頭板的定位和夾緊。
[0005]( 二 )技術方案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包括支架(I),所述支架⑴設有X方向移動機構
(2)、Y方向移動機構(3)、端面夾緊機構(4);
[0008]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2)包括滾輪(2-1)、拉手(2-2)、移動支撐平臺(2_3),所述滾輪(2-1)安裝于移動支撐平臺(2-3)上,人力作用于所述拉手(2-2)上帶動所述移動支撐平臺(2-3)沿著支架上的X方向軌道運行;
[0009]所述Y方向移動機構(3)包括導軌(3-1)、滑塊(3-2)和定位銷,所述滑塊(3_2)安裝于所述導軌(3-1)上,所述定位銷鎖定滑塊(3-2)滑動,所述導軌(3-1)安裝于所述移動支撐平臺(2-3)上;
[0010]所述端面夾緊機構(4)包括油缸(4-3)、油缸支架(4-2)、推塊(4_1),所述油缸(4-3)安裝于所述油缸支架(4-2)上,所述油缸(4-3)連接所述推塊(4-1),所述油缸支架(4-2)安裝于所述滑塊(3-2)。
[0011]其中,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使地磅端面板中心線與U型梁中心線對齊的側面定位調整機構(5)。
[0012]其中,所述支架⑴上還設有用于地磅Y方向定位的限位塊(8)。
[0013]其中,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用于矯正U型梁滿焊后垂直方向的變形的整形塊⑵。
[0014]其中,所述支架⑴包括垂直交錯連接的H型鋼(1-1)和鋪設于所述H型鋼(1-1)之間的平面鋼板(1-2)。
[0015]其中,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2)包括四組滾輪(2-1),位于兩端的兩組所述滾輪(2-1)安裝于H型鋼的鋼槽內。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發(fā)明相比較與現有技術,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結構簡單、可靠,自動化程度高,解決了目前在地磅制造過程中定位不準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發(fā)明地磅端頭板結的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fā)明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發(fā)明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發(fā)明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的X方向移動機構的示意圖。
[0022]圖5為本發(fā)明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的端面夾緊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0024]如圖1所示的,地磅端頭板9焊接在U型梁的兩側,能夠增強地磅的抗壓能力,其結構包括螺母9-1和中心線9-2,螺母9-1焊接在地磅端頭板的單側,因此地磅端頭板有很大的變形,且不易矯正,中心線作為基準與地磅工字梁對齊。
[0025]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尺寸范圍為5mxl.5mx0.21m與8mx3.4mx0.37m之間的地磅端頭板的焊接,支架上安裝鋼板,鋼板上面設有針對各個不同規(guī)格地磅的安裝定位孔,支架下端采用地腳螺栓固定。
[0026]如圖2至圖5所示的,一種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包括支架I,所述支架I設有X方向移動機構2、Y方向移動機構3、端面夾緊機構4 ;
[0027]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2包括滾輪2-1、拉手2-2、移動支撐平臺2_3,所述滾輪2_1安裝于移動支撐平臺2-3上,人力作用于所述拉手2-2上帶動所述移動支撐平臺2-3沿著支架上的X方向軌道運行;X方向移動機構2用于滿足地磅長度方向變化的要求。中間兩組滾輪用于限制機構的位置,兩側滾輪起輔助支撐作用。由于地磅的尺寸在長度方向的范圍是5m-8m,若設計自動移動機構,加工成本較高,因此采用人工拉動該機構完成不同規(guī)格地磅的焊接。
[0028]所述Y方向移動機構3包括導軌3-1、滑塊3-2和定位銷,所述滑塊3_2安裝于所述導軌3-1上,所述定位銷鎖定滑塊3-2滑動,所述導軌3-1安裝于所述移動支撐平臺2-3上;所述Y方向移動機構3用于實現地磅端頭板寬度方向的調整。地磅端頭板的單面焊接螺母,以便與下級的地磅之間更好的連接,不同規(guī)格的地磅端頭板的螺母之間的距離有很大的差別,而夾緊機構的夾緊位置就是螺母之間的空隙,因此借助Y方向移動機構可以實現寬度方向的微調。
[0029]所述端面夾緊機構4包括油缸4-3、油缸支架4-2、推塊4_1,所述油缸4_3安裝于所述油缸支架4-2上,所述油缸4-3連接所述推塊4-1,所述油缸支架4-2安裝于所述滑塊3-2。所述端面夾緊機構4用于實現地磅端面板X方向移動并將其夾緊、整形。油缸4-3提供動力,帶動推板來回運動,實現地磅端頭板的夾緊與松開,以及側向的中心位置的調整。
[0030]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使地磅端面板中心線與U型梁中心線對齊的側面定位調整機構5。
[0031]端面夾緊機構4分別位于左右兩側,左側下面位置固定不變,右側隨X方向移動機構來回移動以適應不同地磅規(guī)格的變化。側面定位調整機構的位置隨地磅規(guī)格不同而變化,在每個規(guī)格位置設有與其對應的安裝孔。
[0032]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用于地磅Y方向定位的限位塊8。
[0033]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用于矯正U型梁滿焊后垂直方向的變形的整形塊7。
[0034]所述支架I包括垂直交錯連接的H型鋼1-1和鋪設于所述H型鋼1-1之間的平面鋼板1-2。所述平面鋼板1-2上方設有位置不同的定位孔,以適應不同規(guī)格地磅端頭板的定位。
[0035]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2包括四組滾輪2-1,位于兩端的兩組所述滾輪2-1安裝于H型鋼的鋼槽內。
[0036]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設有X方向移動機構(2)、Y方向移動機構(3)、端面夾緊機構⑷; 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2)包括滾輪(2-1)、拉手(2-2)、移動支撐平臺(2-3),所述滾輪(2-1)安裝于移動支撐平臺(2-3)上,人力作用于所述拉手(2-2)上帶動所述移動支撐平臺(2-3)沿著支架上的X方向軌道運行; 所述Y方向移動機構(3)包括導軌(3-1)、滑塊(3-2)和定位銷,所述滑塊(3-2)安裝于所述導軌(3-1)上,所述定位銷鎖定滑塊(3-2)滑動,所述導軌(3-1)安裝于所述移動支撐平臺(2-3)上; 所述端面夾緊機構(4)包括油缸(4-3)、油缸支架(4-2)、推塊(4-1),所述油缸(4-3)安裝于所述油缸支架(4-2)上,所述油缸(4-3)連接所述推塊(4-1),所述油缸支架(4-2)安裝于所述滑塊(3-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使地磅端面板中心線與U型梁中心線對齊的側面定位調整機構(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用于地磅Y方向定位的限位塊(8)。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上還設有用于矯正U型梁滿焊后垂直方向的變形的整形塊(7)。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I)包括垂直交錯連接的H型鋼(1-1)和鋪設于所述H型鋼(1-1)之間的平面鋼板(1-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磅端頭板柔性焊接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⑵包括四組滾輪(2-1),位于兩端的兩組所述滾輪(2-1)安裝于H型鋼的鋼槽內。
【文檔編號】B23K37/04GK103801873SQ201310033660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fā)明者】劉進福, 李露, 馮寶林, 徐林森, 劉效, 孟才華 申請人:常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