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工具、切割工具本體及用于其的切割工具支承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至少一個切割工具支承墊(24)的切割工具(10,圖1)。切割工具支承墊(24)包括兩個相對的主表面(42),每個主表面(42)包括鄰接表面(54)和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50)。對于每個主表面(42),至少一個接觸表面(50)比鄰接表面(54)向外延伸得更遠。鄰接表面(54)可由多個鄰接子表面(56)形成。支承墊(24)的凹處(22,圖3)具有帶有凹口(38)的支承表面(26),以容納處于非操作位置的接觸表面(62)。
【專利說明】切割工具、切割工具本體及用于其的切割工具支承墊【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的主題涉及用于切割工具的支承墊。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的切割工具支承墊(有時被稱為〃耐磨墊〃或〃引導墊〃)用以改進穩定性、提供引導,并且在一些情況下,改進工件的表面質量。
[0003]已知的支承墊為可替換且可轉位的(indexable),并且具有帶有凸形地彎曲的接觸表面的第一側(第一側設計成接合工件),以及在其相對的第二側的平鄰接表面,支承墊經由該平鄰接表面位于切割工具上。
[0004]US 5,697,737公開了這種支承墊。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且改進的支承墊。
【發明內容】
[0006]根據本申請的主題,提供了一種切割工具支承墊,其包括:
沿切割工具支承墊的第一軸線間隔開的相對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
在第一主表面與第二主表面之間延伸的墊外周表面,以及
中間平面,其垂直于第一軸線,位于第一主表面與第二主表面之間,并且切穿墊外周表·面。
[0007]每個主表面包括鄰接表面和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并且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比鄰接表面向外遠離中間平面延伸得更遠。
[0008]根據本申請的主題,提供了一種切割工具本體,該切割工具本體具有縱向旋轉軸線,其延伸穿過其并且限定前部到后部的方向。切割工具本體包括在其外周部分處的工具外周表面,至少一個切割部分,以及不同于至少一個切割部分的至少一個引導部分。至少一個引導部分包括配置在外周部分處的至少一個支承墊凹處。
[0009]支承墊凹處包括:
支承表面,其定位成比工具外周表面更接近旋轉軸線,
側壁,其在支承表面與工具外周表面之間延伸,
端壁,其連接于側壁并且在支承表面與工具外周表面之間延伸,以及 形成在支承表面中的支承表面凹口。
[0010]根據本申請的主題,提供了一種切割工具,該切割工具包括切割工具本體、固定在支承墊凹處中的支承墊。
[0011]一個主表面的鄰接表面鄰接支承表面,墊外周表面鄰接端壁和側壁,并且所述一個主表面的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位于支承表面凹口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請的主題和示出在實踐中可如何執行該主題,現在將對附圖進行參考,在該附圖中:
圖1為具有引導部分的切割工具的一部分的等距視圖;
圖2為圖1的切割工具部分的一部分的等距分解圖;
圖3為圖1的引導部分的支承墊凹處的平面圖;
圖4為圖1和圖2的引導部分的端部視圖;以及 圖5為圖1、圖2和圖4的引導部分的切割工具支承墊的平面圖。
[0013]將認識到,為了說明的簡單和清楚,附圖中示出的元件不必按比例繪制。例如,為了清楚,可相對于其它元件放大元件中的一些的尺寸,或者若干物理構件可包括在一個功能塊或元件中。此外,在認為適當的情況下,附圖標記可在附圖之中重復,以指示對應或相似的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注意圖1和圖2。旋轉軸線A縱向地延伸穿過切割工具10的中心。以標記12指定并且與旋轉軸線A同軸的箭頭指示所謂的向前方向和右手旋轉方向。
[0015]切割工具10包括切割工具本體14。
[0016]切割工具本體14可包括面向前的頭部表面16、從其向后延伸的工具外周表面18,以及沿切割工具本體14的外周部分21定位的一個或更多個引導部分20。
[0017]每個引導部分20形成有支承墊凹處22,并且包括固定在其中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
[0018]除引導部分之外,理解的是,切割工具本體14還可包括不同于引導部分的一個或更多個切割部分17和工具本體的近側槽。在切割工具的軸向視圖中,引導部分可在直徑上與切割部分相對。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這種切割部分可均設置有切割插入凹處,一個或更多個切割插入件可位于其中。由于本公開集中在引導部分上,故沒有示出或進一步描述切割部分的細節。
[0019]注意圖1和圖2。支承墊凹處22開向(open out to)工具外周表面18,并且可開向頭部表面16。支承墊凹處22可包括支承表面26、側壁28、內壁31和端壁30。內壁31可與側壁28相對。支承表面26可從頭部表面16向后延伸,并且可徑向地面向外。支承表面26的至少一部分可為平面的。支承表面26定位成比工具外周表面18更接近旋轉軸線A。側壁28和端壁30可從支承表面26延伸到工具外周表面18。側壁28可橫向地與端壁30相連接。側壁28和端壁30可垂直于支承表面26。側壁28可面向旋轉方向,而端壁30可向前面向。當切割工具支承墊24在適當的位置時,其鄰接側壁28并且與內壁31間隔開。
[0020]為了防止切割工具支承墊24變得過于受束縛,側壁28可包括由壁凹口 34分開的兩個壁節段32。
[0021]支承墊凹處22可形成有支承表面26中的螺紋開孔36。支承表面26包括至少一個支承表面凹口 38。支承表面26可包括位于螺紋開孔36的相對側的兩個支承表面凹口38。在支承墊凹處22的平面圖中,每個支承表面凹口 38位于支承表面26的兩個支承表面部分39之間。支承表面26的兩個支承表面部分39和其間的支承表面凹口 38可全部橫切垂直于旋轉軸線A定向的徑向平面。支承表面26的支承表面部分39可為平面的。至少一個支承表面凹口 38的徑向最內底部定位成比支承表面26更接近旋轉軸線A。至少一個支承表面凹口 38構造成容納切割工具支承墊24的至少一個凸形的彎曲部分(當其固定在支承墊凹處22中時)。
[0022]當切割工具支承墊24固定在支承墊凹處22中時,支承表面26、面向旋轉方向的側壁28,以及端壁30為接合切割工具支承墊24的支承墊凹處22的僅有的表面。
[0023]注意圖4和圖5。切割工具支承墊24包括相對的主表面42和在其間延伸的墊外周表面40。
[0024]主表面42可均具有關于第一軸線Rl的180°的旋轉對稱,該第一軸線Rl穿過其。第一軸線Rl可垂直于主表面42定向。
[0025]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具有至少一個貫穿螺紋孔44,至少一個貫穿螺紋孔44開向兩個主表面42。螺紋孔44可與第一軸線Rl同軸。
[0026]墊外周表面40可包括兩個相對的副表面46。副表面46可具有關于穿過其的第二軸線R2的180°的旋轉對稱。副表面46可為平面的。
[0027]墊外周表面40可包括兩個相對的端部表面48。每個端部表面48可在副表面46之間延伸。端部表面48可具有關于穿過其的第三軸線R3的180°的旋轉對稱。
[0028]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具有關于第一軸線R1、第二軸線R2和第三軸線R3的180°的旋轉對稱。第二軸線R2垂直于第一軸線Rl。第三軸線R3垂直于第一軸線Rl和第二軸線R2。
[0029]垂直于第一軸線Rl并位于相對的主表面42之間的中途的中間平面Pl由第二軸線R2和第三軸線R3限定。中間平面Pl穿過墊外周表面(40)。垂直于第二軸線R2并位于相對的副表面46之間的中途的縱向平面P2由第一軸線Rl和第三軸線R3限定。最后,垂直于第三軸線R3并位于相對的端部表面48之間的中途的側向平面P3由第一軸線Rl和第二軸線R2限定。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具有關于平面Pl,P2和P3中的每一個的鏡面對稱。
[0030]如在圖4中看到的,每個主表面42包括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50。如在圖5中看到的,每個接觸表面50可定位成鄰近給定的端部表面48。
[0031]每個主表面42可包括鄰近每個凸形的接觸表面50的倒角邊緣52。倒角邊緣52可在接觸表面50與墊外周表面40之間延伸。倒角邊緣52可將切割工具支承墊24和因此切割工具10導引或引導到工件中的預先鉆取的孔中。
[0032]注意圖4和圖5。每個主表面42包括鄰接表面54。鄰接表面54面向外,并且定位成比接觸表面50更接近中間平面Pl。換言之,接觸表面50比鄰接表面54向外遠離中間平面Pl延伸得更遠。
[0033]每個鄰接表面54可包括多個鄰接子表面56。多個鄰接子表面56可為四個鄰接子表面56,其可與彼此相同。鄰接子表面56可繞著螺紋孔44布置。鄰接子表面56可為共面的。在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每個鄰接子表面56可具有筆直的形狀。在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見圖5),每兩個鄰近的筆直的鄰接子表面56可朝主表面42的中心并沿第一軸線Rl的方向向內聚合。每個鄰接子表面56可在墊外周表面40與螺紋孔44之間延伸。每個鄰接子表面56可從副表面46延伸到螺紋孔44。
[0034]每個主表面42可包括鄰接子表面56的起伏表面(relief surface) 58。起伏表面58定位成比鄰接表面54更接近中間平面Pl。在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每個起伏表面58可定位在位于側向平面P3的相對側的兩個鄰接子表面56之間。[0035]在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給定的接觸表面5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位于縱向平面P2的相對側的相對的鄰接子表面56之間。位于相對的鄰接子表面56之間的接觸表面50的部分可構造用于在加工期間與工件接合。
[0036]該布置的可能優點可在于,可分散切割工具支承墊24與支承墊凹處22之間的鄰接力。
[0037]在給定的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其接觸表面50可定位在另一個主表面42的區域正上方,另一個主表面42配置在另一個主表面42的兩個對應的鄰接子表面56’之間。每個接觸表面50的至少一部分和對應的鄰接子表面56’可以以離縱向平面P3的相同軸向距離沿第三軸線R3布置。
[0038]當切割工具支承墊24處于支承墊凹處22中的固定位置時,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具有定位成參與加工過程的單個操作部分60和不參與加工過程的多個非操作部分62。在所示的實例中,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具有四個不同的方位,并且因此可被認為是可沿四個方向轉位。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沿第一方位固定在支承墊凹處22中。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從支承墊凹處22中除去,圍繞軸線Rl旋轉180°,并且沿第二方位固定于支承墊凹處22。接著,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再次從支承墊凹處22中除去,圍繞軸線R2或R3旋轉180°,并且沿第三方位固定于支承墊凹處22。這種方位的變化改變了從切割工具本體14面向外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的主表面42。接著,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再次從支承墊凹處22中除去,圍繞軸線Rl旋轉180°,并且沿第四方位固定于支承墊凹處22。
[0039]將理解的是,以上描述的方位變化的具體順序僅為了容易理解,并且切割工具支承墊24圍繞軸線中的任何一條的旋轉可以以任何期望的順序執行。還將理解的是,為180°的特定旋轉角適于所示的實例。如將認識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圍繞第一軸線旋轉,以提供兩個可選的操作方位,并且圍繞垂直于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旋轉,以提供至少一個附加方位。
[0040]換句話說,本申請的主題可提供可反轉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在圍繞軸線R2或R3旋轉(翻轉)和/或圍繞軸線Rl旋轉時可為操作的。
[0041]沿這些方位中的任何一個,單個接觸表面50可被認為是操作部分60,而另一個接觸表面50可被認為是非操作部分62。
[0042]當圍繞軸線Rl旋轉時,單個主表面42上的兩個接觸表面50改變為操作部分60。
[0043]當翻轉時,不同主表面42上的接觸表面50改變為操作部分60或操作的接觸表面60。
[0044]為了提供切割工具支承墊24的非操作部分62的起伏,支承表面26可相對于旋轉軸線A傾斜。支承表面26可為傾斜的,使得其徑向地定位成在最接近面向前的頭部表面16的區域中比在頭部表面16的軸向地向后的區域中離旋轉軸線A更遠。因此,操作部分60可徑向地定位成比任何非操作部分62離旋轉軸線A更遠。操作部分60為切割工具支承墊24在加工過程中接合工件的僅有部分。
[0045]非操作部分62可限定為面向外的主表面42上的任何接觸表面50(其定位成比操作的接觸表面60更接近旋轉軸線A),和向內面朝旋轉軸線A的主表面42上的任何接觸表面50。
[0046]在固定位置,切割工具支承墊24可構造成經由旋擰到支承表面26中的螺紋開孔36中的螺釘64固定在支承墊凹處22中。面向旋轉軸線A的主表面42的鄰接表面54鄰接支承表面26。與旋轉方向相反地面向的副表面46鄰接側壁28。面向后方的端部表面48鄰接端壁30。面向旋轉軸線A的每個接觸表面50位于支承墊凹處22中的相應支承表面凹口 38 中。
[0047]在加工期間,對應的鄰接子表面56’或操作的鄰接子表面56’鄰接支承表面26。操作的鄰接子表面56’相對于操作的接觸表面60的位置允許施加在操作的接觸表面60上的垂直的加工力(在圖3中標為F)的反作用。
[0048]雖然已經參照一個或更多個特定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但是描述總體上旨在為說明性的,并且不被看作是將本發明限制于所示的實施例。認識到的是,雖然本文中未明確示出,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想到的各種變型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具有第一軸線(Rl)并且包括: 沿所述第一軸線(Rl)間隔開的相對的第一主表面(42)和第二主表面(42);
在所述第一主表面(42)與所述第二主表面(42)之間延伸的墊外周表面(40);以及 中間平面(P1),其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Rl),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42)與所述第二主表面(42)之間,并且穿過所述墊外周表面(40); 其中: 每個主表面(42)包括鄰接表面(54)和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50);并且 所述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50)比所述鄰接表面(54)向外遠離所述中間平面(Pl)延伸得更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表面(42)具有關于所述第一軸線(Rl)的180°的旋轉對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表面(42)具有關于所述中間平面(Pl)的鏡面對稱。
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每個鄰接表面(54)包括多個鄰接子表面(56)。
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每個鄰接表面(54)包括四個鄰接子表面(56)。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所述鄰接子表面(56)中的每一個為平面的。
7.根據權利要求4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鄰接子表面(56)為共面的。
8.根據權利要求4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表面(42)中的每一個的平面圖中,所述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50)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兩個鄰接子表面(56)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在給定的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其接觸表面(50)位于另一個主表面(42)的區域正上方,所述區域配置在所述另一個主表面(42)的兩個對應的鄰接子表面(56’)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4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在每個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所述鄰接子表面(56)為筆直的。
11.根據權利要求4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在每個主表面(42)的平面圖中,所述鄰接子表面(56)為筆直的并且朝所述每個主表面(42)的中心
口 O
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 所述墊外周表面(40)包括兩個相對的副表面(46)和在其間延伸的兩個相對的端部表面(48); 所述兩個相對的副表面(46)具有關于第二軸線(R2)的180°的旋轉對稱,所述第二軸線(R2)穿過其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Rl);并且 所述兩個相對的端部表面(48)具有關于第三軸線(R3)的180°的旋轉對稱,所述第三軸線(R3)穿過其并且垂直于所述第一軸線(Rl)和所述第二軸線(R2)兩者。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表面(46)為平面的。
14.一種切割工具本體(14),其具有延伸穿過其并限定前部到后部的方向的縱向旋轉軸線A,所述切割工具本體(14)包括在其外周部分(21)處的工具外周表面(18)、至少一個切割部分(17)和不同于所述至少一個切割部分的至少一個引導部分(20),所述至少一個引導部分包括配置在所述外周部分(21)處的至少一個支承墊凹處(22),其中,所述支承墊凹處(22)包括: 支承表面(26),其定位成比所述工具外周表面(18)更接近所述旋轉軸線A ; 側壁(28),其在所述支承表面(26)與所述工具外周表面(18)之間延伸; 端壁(30),其連接于所述側壁(28),并且在所述支承表面(26)與所述工具外周表面(18)之間延伸;以及 形成在所述支承表面(26)中的支承表面凹口(38)。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割工具本體(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墊凹處(22)的平面圖中,所述支承表面凹口(38)位于所述支承表面(26)的兩個支承表面部分(39)之間;并且 所述支承表面(26)的兩個支承表面部分(39)和其間的所述支承表面凹口(38)橫切垂直于所述旋轉軸線A的徑向平面。
16.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切割工具本體(14),其特征在于,包括: 兩個支承表面凹口(38),每 個支承表面凹口(38)位于所述支承表面(26)的對應的兩個支承表面部分(39)之間。
17.根據權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本體(14),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28)包括由側壁凹口(34)分開的兩個間隔開的側壁節段(32)。
18.根據權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本體(14),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表面(26)為傾斜的,使得其徑向地定位成在最接近面向前方的頭部表面(16)的區域中比在所述頭部表面(16)的軸向地向后的區域中離所述旋轉軸線A更遠。
19.一種切割工具(10),其包括: 根據權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本體(14);以及固定在所述切割工具本體(14)的支承墊凹處(22)中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其中,所述切割工具支承墊(24)與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一致。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切割工具(10),其特征在于: 一個主表面(42)的所述鄰接表面(54)鄰接所述支承表面(26); 所述切割工具支承墊(24)的墊外周表面(40)鄰接所述端壁(30)和所述側壁(28);并且 所述一個主表面(42)的至少一個凸形的接觸表面(50)位于所述支承表面凹口(38)中。
21.根據權利要求19和20中任一項所述的切割工具(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表面(26)、所述側壁(28)以及所述端壁(30)為所述支承墊凹處(22)中僅有的鄰接所述切割工具支承墊(24)的表面。
22.—種大致如說明書和附圖中所描述和示出的切割工具支承墊(24)。
23.一種大致如說明書和附圖中所描述和示出的切割工具本體(14)。
24.一種大致如說明書和附圖中所描述和示出的切割工具(10)。
【文檔編號】B23B51/00GK103596715SQ201280028720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3日
【發明者】G.赫奇特 申請人:伊斯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