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拉拔裝置,特別是涉及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
背景技術:
單直徑金屬棒材是ー種普通的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人們對材料需求的提高,出現了ー種雙直徑金屬棒材。雙直徑金屬棒材的直徑相差范圍很大,小到幾個微米,大到毫米等。對于短粗尺寸、且直徑變化較大(0. 3mm以上)的雙直徑金屬棒材可用機加來完成,但對于細長、且直徑變化較小(0 0. 3mm)的雙直徑金屬棒材的加工,目前在國內還處于空白。該類材料最典型的就是百萬千瓦核電反應堆用的銀合金控制棒材料,該控制棒的一端有ー約0.1mm變徑的小直徑端。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該拉拔裝置解決了金屬棒材部分變徑的問題,并且能夠保證不同直徑兩部分的同軸度要求。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干包括雙向拉床,所述雙向拉床的床身上安裝有模具支架和靠近模具支架且用于供金屬棒材穿過的定位導套,所述模具支架上安裝有雙向拉拔模,所述雙向拉拔模的中心軸線和定位導套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條水平直線上,所述雙向拉床的床身上設置有能沿所述床身滑動的拉拔小車ー和拉拔小車ニ,所述拉拔小車ー設置在模具支架的ー側,所述拉拔小車ニ設置在模具支架的另ー側。
上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雙向拉床的左端設置有床頭座一,所述雙向拉床的右端設置有床頭座ニ,所述床頭座一的下方設置有用干支撐床頭座一的支撐架一,所述床頭座ニ的下方設置有用干支撐床頭座ニ的支撐架ニ,所述拉拔小車一位于床頭座一與雙向拉拔模之間,所述拉拔小車二位于床頭座ニ與雙向拉拔模之間。上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拉床的下方設置有用干支撐模具支架的支撐架三。上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模具支架位于雙向拉床床身長度的二分之ー處。上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定位導套采用尼龍或橡膠制成。上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定位導套的內徑為8. 76mm 10mnin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0011]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易于安裝。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雙向拉床上設置雙向拉拔模以及拉拔小車ー和拉拔小車ニ,通過拉拔小車ー和拉拔小車ニ以及雙向拉拔模的配合,將金屬棒材進行部分變徑,其操作簡單,成品率高。3、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単,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解決了金屬棒材部分變徑的問題,并且能夠保證不同直徑兩部分的同軸度要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ー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 一支撐架一;2—床頭座一;3—拉拔小車一;3-1—夾鉗一;4 一雙向拉床;5—模具支架;6—支撐架三;7—定位導套;8—拉拔小車ニ ;8-1—夾鉗ニ;9 一床頭座ニ;10—支撐架ニ;11一雙向拉拔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包括雙向拉床4,所述雙向拉床4的床身上安裝有模具支架5和靠近模具支架5且用于供金屬棒材穿過的定位導套7,所述模具支架5上安裝有雙向拉拔模11,所述雙向拉拔模11的中心軸線和定位導套7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條水平直線上,所述雙向拉床4的床身上設置有能沿所述床身滑動的拉拔小車一 3和拉拔小車ニ 8,所述拉拔小車ー 3設置在模具支架5的ー側,所述拉拔小車ニ8設置在模具支架5的另ー側,所述拉拔小車ー3上設置有用于固定金屬棒材一端的夾鉗ー3-1,所述拉拔小車ニ 8上設置有用于固定金屬棒材另一端的夾鉗ニ 8-2。如圖1所示,所述雙向拉床4的左端設置有床頭座ー 2,所述雙向拉床4的右端設置有床頭座ニ 9,所述床頭座一 2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支撐床頭座ー 2的支撐架ー 1,所述床頭座ニ 9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支撐床頭座ニ 9的支撐架ニ 10,所述拉拔小車ー 3位于床頭座一 2與雙向拉拔模11之間,所述拉拔小車ニ 8位于床頭座ニ 9與雙向拉拔模11之間。所述雙向拉床4的下方設置有用干支撐模具支架5的支撐架三6。所述模具支架5位于雙向拉床4床身長度的二分之ー處。所述定位導套7采用尼龍或橡膠制成。所述定位導套7的內徑為 8. 76mm 10mnin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導套7的內徑為小10mm,定位導套7的材質為尼龍,所述雙向拉拔模11的最小內徑為¢9. 38mm ;然后把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分別固定在雙向拉床4上,并調整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的軸心間距不大于0. 05mm ;接下來,由于變徑前的金屬棒材直徑為小9. 5mm,長2600mm,先將金屬棒材一端加工后依次穿過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再使拉拔小車ー 3向左方移動進行拉拔變徑,當變徑部分長度達到1200_即停止拉拔變徑,再使拉拔小車ニ 8向右移動,進行拉拔退摸。變徑后的金屬棒材小直徑端為¢9. 38 X 1200mm,大直徑端為9. 5 X 1400mm,大小直徑兩端的軸心間距為0. 03mm。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僅在于所述定位導套7的內徑為¢8. 76mm,雙向拉拔模11的最小內徑為54mm ;然后把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分別固定在雙向拉床4上,并調整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的軸心間距不大于0. 04mm ;接下來,由于變徑前的金屬棒材直徑為¢8. 66,長為3600mm,先將金屬棒材一端加工后依次穿過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再使拉拔小車ー 3向左方移動進行拉拔變徑,當變徑部分長度達到760mm即停止拉拔變徑,再使拉拔小車ニ 8向右移動,進·行拉拔退摸。變徑后的金屬棒材小直徑端為小8. 54X 760mm,大直徑端為8. 66 X 2840mm,大小直徑兩端的軸心間距為0. 03mm。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僅在于所述定位導套7的內徑為¢9. 75mm,其材質為橡膠,雙向拉拔模11的最小內徑為小8. 65mm ;然后把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分別固定在雙向拉床4上,并調整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的軸心間距不大于0.1mm ;接下來,由于變徑前的金屬棒材直徑為76,長為4500mm,先將金屬棒材一端加工后依次穿過定位導套7和雙向拉拔模11,再使拉拔小車ー 3向左方移動進行拉拔變徑,當變徑部分長度達到950_即停止拉拔變徑,再使拉拔小車ニ 8向右移動,進行拉拔退摸。變徑后的金屬棒材小直徑端為¢8. 75X950mm,大直徑端為¢8. 76X3550mm,大小直徑兩端的軸心間距為 0. 08mm。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雙向拉床(4),所述雙向拉床(4)的床身上安裝有模具支架(5)和靠近模具支架(5)且用于供金屬棒材穿過的定位導套(7 ),所述模具支架(5 )上安裝有雙向拉拔模(11),所述雙向拉拔模(11)的中心軸線和定位導套(7)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條水平直線上,所述雙向拉床(4)的床身上設置有能沿所述床身滑動的拉拔小車一(3)和拉拔小車ニ(8),所述拉拔小車ー(3)設置在模具支架(5)的ー側,所述拉拔小車ニ(8)設置在模具支架(5)的另ー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拉床(4)的左端設置有床頭座ー(2),所述雙向拉床(4)的右端設置有床頭座ニ(9),所述床頭座一(2)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支撐床頭座ー(2)的支撐架ー(1),所述床頭座ニ(9)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支撐床頭座ニ(9)的支撐架ニ(10),所述拉拔小車ー(3)位于床頭座一(2)與雙向拉拔模(11)之間,所述拉拔小車ニ(8)位于床頭座ニ(9)與雙向拉拔模(11)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拉床(4)的下方設置有用干支撐模具支架(5)的支撐架三(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支架(5)位于雙向拉床(4)床身長度的二分之ー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導套(7)采用尼龍或橡膠制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導套(7)的內徑為8. 76mm 1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小變徑雙直徑金屬棒材的拉拔裝置,包括雙向拉床,所述雙向拉床的床身上安裝有模具支架和靠近模具支架且用于供金屬棒材穿過的定位導套,所述模具支架上安裝有雙向拉拔模,所述雙向拉拔模的中心軸線和定位導套的中心軸線位于同一條水平直線上,所述雙向拉床的床身上設置有能沿所述床身滑動的拉拔小車一和拉拔小車二,所述拉拔小車一設置在模具支架的一側,所述拉拔小車二設置在模具支架的另一側。該拉拔裝置解決了金屬棒材部分變徑的問題,并且能夠保證不同直徑兩部分的同軸度要求。
文檔編號B21C1/28GK202861015SQ20122059143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9日
發明者唐進, 賈勇, 韓吉慶, 陳昊, 孫海霞, 沈大吉, 鄒輝 申請人:西安諾博爾稀貴金屬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