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管道焊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地面管道焊接一般采用機械吊裝或者人工吊裝,把需要焊接的管道兩端對齊。由于管道質量很大,在對接時難以移動,很難保證對接整齊,在焊接時對接口錯位較大,影響焊接質量,導致管道過早破壞,影響正常生產,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尤其是鎂鋁合金管道時,焊接過程中產生的誤差應該更小,這樣才能保證焊縫密封完整。因此,一種能夠保證對接口兩端的管道固定在合格的誤差范圍內的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的出現很有必要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包括支撐機構,軌道圈,滑動機構以及焊割機構,其中,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圈,在所述支撐圈上設置有兩個以上轉動臂,所述轉動臂的一端通過轉動銷固定在所述支撐圈上,另一端設置有夾具,用以固定焊接管道;所述軌道圈固定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在所述軌道圈上設置有滑動機構,在所述滑動機構上安裝有焊割機構。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圈由兩個以上弧形條依次首尾相連形成,各弧形條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軌道圈由兩個以上弧形軌依次首尾相連形成,各弧形軌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在所述夾具上還設有防滑層,以便于夾緊焊接管道。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穩定,可以實現管道焊接端的精準對接,提高焊接質量,同時操作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的支撐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的軌道圈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支撐機構、2-軌道圈、3-滑動機構、4-焊割機構、11-支撐圈、12-轉動臂、13-轉動銷、14-夾具、15-弧形條、16-防滑層、21-弧形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0016]參照圖1-3所示,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包括支撐機構1,軌道圈2,滑動機構3以及焊割機構4,其中,所述支撐機構I包括支撐圈11,在所述支撐圈11上設置有兩個以上轉動臂12,所述轉動臂12的一端通過轉動銷13固定在所述支撐圈11上,另一端設置有夾具14,用以固定焊接管道;所述軌道圈2固定在所述支撐機構I上,在所述軌道圈2上設置有滑動機構3,在所述滑動機構3上安裝有焊割機構4。為了進一步的夾緊管道,在夾具14上還設有防滑層16。參照圖2所示,所述支撐圈11由兩個以上弧形條15依次首尾相連形成,各弧形條15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參照圖3所示,所述軌道圈2由兩個以上弧形軌21依次首尾相連形成,各弧形軌21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使用時,將多段的弧形條15依次收尾連接,合圍在管道上,并通過螺栓固定起來,同時調節轉動臂12,使轉動臂12的夾具14抱緊管道,將弧形軌21依次收尾連接形成軌道圈2并固定在支撐圈11上,帶有焊割機構4的滑動機構3即可在軌道圈2上行走完成焊割任務。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包括支撐機構,軌道圈,滑動機構以及焊割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圈,在所述支撐圈上設置有兩個以上轉動臂,所述轉動臂的一端通過轉動銷固定在所述支撐圈上,另一端設置有夾具,用以固定焊接管道;所述軌道圈固定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在所述軌道圈上設置有滑動機構,在所述滑動機構上安裝有焊割機構,在所述夾具上還設有防滑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圈由兩個以上弧形條依次首尾相連形成,各弧形條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圈由兩個以上弧形軌依次首尾相連形成,各弧形軌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鎂合金管道焊接裝置,包括支撐機構,軌道圈,滑動機構以及焊割機構,其中,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圈,在所述支撐圈上設置有兩個以上轉動臂,所述轉動臂的一端通過轉動銷固定在所述支撐圈上,另一端設置有夾具,用以固定焊接管道;所述軌道圈固定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在所述軌道圈上設置有滑動機構,在所述滑動機構上安裝有焊割機構。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穩定,可以實現管道焊接端的精準對接,提高焊接質量,同時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B23K37/053GK202934308SQ20122057595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5日
發明者廖翼翔, 宋文星, 周紅霞, 張波, 張鵬 申請人: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六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