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類冷卻循環系統,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機床冷卻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機床冷卻系統都是各機床生產廠家隨單個機床配備的單機冷卻系統。在更多的機床設備面前,這樣的單機冷卻系統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客戶有多少臺機器就必須有多少冷卻系統,有多少冷卻系統就必須有多少水箱,占用空間大。其次,每個水箱上至少配ー個水泵,電耗能多,且水泵壞的概率高。然后,水箱多了,冷卻液需求量大,使用與不使用都會造成浪費。再有,水箱多了,換冷卻液次數頻繁,浪費人力、エ時。最后,水箱過多對地面清潔、環境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床冷卻循環系統,能夠供兩部或兩部以上機床共同冷卻使用,提高利用效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水箱,其內儲存有冷卻液;增壓泵,位于所述水箱的上方,抽取所述水箱中的所述冷卻液;主進水管,近端與所述增壓泵相連接且遠端封閉,接收并輸送所述增壓泵抽取的所述冷卻液,所述主進水管上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一三通閥;多個支進水管,一端與多個所述第一三通閥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機床相應連接,將所述冷卻液分別輸送到各個機床;主回水管,遠端封閉且近端通過回水接管與所述水箱的回水接ロ相連接,所述主回水管從遠端至近端高度逐漸降低,其上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二三通閥,將所述機床使用后的冷卻液送回所述水箱內;以及多個支回水管,一端與多個所述機床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所述第二三通閥相應連接,分別回收多個所述機床使用后的冷卻液,與所述機床相連接的一端比與所述第二三通閥相連接的另一端高度更高。 可選地,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還包括沖洗水箱,與所述主回水管的遠端端部相連接,且設置于所述遠端端部上方;排污管,其近端分別與所述主回水管的近端和所述增壓泵相連接,遠端與排水溝相連接;以及四個控制球閥,分別安裝在所述增壓泵與所述主進水管之間、所述主回水管與所述水箱之間、所述主回水管與所述排污管之間以及所述增壓泵與所述排污管之間。可選地,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還包括多個卡箍,沿所述主進水管與所述主回水管間隔設置,將上述兩者在長度方向上箍扣住;以及多個墻架,ー側固定在墻壁上,另ー側與多個所述卡箍對應固定連接。可選地,所述水箱包括多片過濾網,位于所述水箱內部,將所述水箱分割成多個內部空間;和/或一個或多個加液ロ,設 置于所述水箱的蓋子上。可選地,每個所述支進水管上安裝有兩個控制球閥,ー個所述控制球閥安裝在所述支進水管的進ロ處,另ー個所述控制球閥安裝在靠近相應的所述機床處。可選地,所述主回水管的遠端與近端的高度差為不少于30毫米。可選地,多個所述機床設置于所述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ー側、兩側或者更多側。可選地,所述水箱位于地面上,或者埋于所述地面下方。可選地,所述機床冷卻循環系統還包括地面支架,一端與地面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卡箍將所述支進水管和/或所述支回水管在長度方向上箍扣住。可選地,所述主回水管和/或所述支回水管為PVC硬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點本實用新型對多個機床設備采用一套總的冷卻循環系統來冷卻,相對于現有技術中對單個機床分別設置的單機冷卻系統具備明顯的優勢,機床設備數量越多,優勢越明顯。其主要優勢體現在節約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優化環境。首先,以十臺機床設備為例,現有技術中每臺機床上的需要配備ー個功率為70瓦的水泵,十臺機床的水泵每小時需消耗功率700瓦。而本實用新型中用例如揚程8米、功率90瓦的一臺增壓泵就能代替十臺水泵,每小時的電能消耗只有90瓦,每小時可以節約超過600瓦的電力。而且十個水泵損壞的概率也高,特別是夏天里更容易壞,一旦水泵損壞,則對應的機床只能停止工作等待修復。 其次,如果機床使用的冷卻液為乳化液,則現有技術中的單機冷卻系統平均每臺機床需要加O. 6升的乳化液,如果七個工作日更換一次水箱,約需要乳化液4升。加上每天補充的,七天下來一臺機床需要7升冷卻液,十臺機床就要70升冷卻液。而本實用新型更換一次水箱需要乳化液7升,每天補加的乳化液需要4升,七天下來需要35升,只有十個單機冷卻系統的一半用量。現有技術中只能使用七天的冷卻液量,采用本實用新型后使用時間可以達到或超過15天。另外,更換一臺單機冷卻系統的水箱需要耗時15分鐘以上,十臺需要耗時2. 5小吋。而更換本實用新型的冷卻循環系統的水箱只需不超過20分鐘,而且比單機冷卻系統的水箱更換過程更輕松。然后,十臺單機冷卻系統的十個水箱總共需要3個平方米的地方放置,如果算上行走的空間,則占用的面積更大。本實用新型中十臺機床設備需要使用的水箱外形占地不超過I平方米。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放置在室內或室外,地上或地下。這是現有技術中的單機冷卻系統無法比擬的。再者,在相同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的新冷卻系統比原眾多水箱對地面更加清潔、干燥,對機床設備的電器上產生的油污起到減輕的效果。最后,現有技術中原水箱在更換新乳化液后I 3天切割光潔度比較好,切割表面多呈白色,切割速度快。但隨著時間變化,切割表面逐漸發黑,光潔度差,切割速度明顯慢,加工精度略差,有異味。尤其七個工作日后切割高度300毫米碳鋼非常困難。而本實用新型的新冷卻系統在第I 2天速度略差于原先,但新系統的乳化液使用七個工作日后光潔度和開始時差別不大,同時還可以切割300毫米高度的碳鋼,速度僅比開始要慢些,15天使用后無異味。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圖Ι-a至圖Ι-e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單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a至圖2-e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多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3-a至圖3-e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地埋式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4-a至圖4-c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圖Ι-a至圖Ι-e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單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l_a為單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主視圖,圖Ι-c為圖Ι-a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圖Ι-b為圖Ι-c中圓圈I中內容的放大圖,圖Ι-d為圖Ι-c中沿B-B線的剖視圖,圖Ι-e為圖Ι-a中C向的俯視圖。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以及后續其他的附圖均僅作為示例之用,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條件繪制的,并且不應該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實際要求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如果所有的機床設備都依墻壁一字排開,那最好采用單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如圖Ι-a所示,該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可以包括水箱101、增壓泵102、主進水管111、主回水管112、多個第一三通閥113、多個第二三通閥114、多個支進水管115以及多個支回水管116
坐寸ο圖4-a至圖4-c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水箱的結構示意圖。圖4-a為水箱的斷面正視圖,圖4-b為水箱的左視圖,圖4-c為水箱的俯視圖。如圖4-a至圖4-c所示,水箱101內儲存有冷卻液,內部有多片過濾網203 (本實施例中為三片),將水箱101分割成多個內部空間(本實施例中為四個內部空間)。另外,如圖Ι-e和圖4-c所示,在水箱101的蓋子上設有ー個或多個加液ロ(204、205),用于向水箱101內補充冷卻液。[0045]繼續回到圖トa所示,增壓泵102位于水箱101的上方,用于抽取水箱101中的冷卻液。主進水管111的近端與增壓泵102相連接且遠端封閉,接收并輸送增壓泵102抽取的冷卻液。主進水管111上沿長度方向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一三通閥113,具體數目與機床設備(未圖示)的數目相對應。類似地,第二三通閥114、支進水管115以及支回水管116的具體數目也與機床設備的數目相對應,下面就不再一一說明了。多個支進水管115的一端與多個第一三通閥113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機床相應連接,將冷卻液分別輸送到各個機床。主回水管112的遠端封閉且近端通過回水接管104與水箱101的回水接ロ 103相連接。主回水管112從遠端至近端高度逐漸降低,兩端的高度差為不少于30毫米。主回水管112上可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二三通閥114,將機床使用后的冷卻液送回水箱101內。多個支回水管116的一端與多個機床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第二三通閥114相應連接,分別回收多個機床使用后的冷卻液。主回水管112和/或支回水管116可以為PVC材質的硬管。類似地,支回水管116與機床相連接的一端比與第二三通閥114相連接的另一端高度更高。在本實施例中,該機床冷卻循環系統還可以包括一些系統清洗設備,具體包括沖洗水箱105、排污管106以及至少有四個控制球閥107 110。其中,沖洗水箱105與主回水 管112的遠端端部相連接,且設置于遠端端部上方,里面儲存有適量清洗用水。排污管106的近端分別與主回水管112的近端和增壓泵102相連接,遠端與排水溝相連接,將清洗污水和污物從系統中排出。四個控制球閥107 110,例如ー個控制球閥107安裝在增壓泵102與主進水管111之間,一個控制球閥108安裝在主回水管112與水箱101之間,一個控制球閥109安裝在主回水管112與排污管106之間,以及ー個控制球閥110安裝在增壓泵102與排污管106之間。另外,搭建該機床冷卻循環系統還需要有一些附件如各類管接頭、軟管塑料管、O型圈、密封堵頭、緊固件等等,這些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公知的,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工作原理為通過ー個水箱,用水箱上的增壓泵將冷卻液通過主進水管輸送到各臺機床設備上,主回水管又將各臺機床設備上的冷卻液輸送回水箱里,從而形成完整的冷卻循環系統。整個冷卻循環系統里,水箱起到冷卻液凈化、儲存、輸送的作用。沖洗水箱則將主回水管長期使用后,管內的污潰沖洗干凈。如圖Ι-a并結合圖l_b、圖Ι-c所示,該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圖中右側)還可以包括多個卡箍201和多個墻架202。其中,多個卡箍201沿主進水管111與主回水管112的長度方向從近端向遠端間隔設置,將上述兩者在長度方向上箍扣住。多個墻架202的ー側固定在墻壁上,另ー側與多個卡箍201對應固定連接,以此將主進水管111與主回水管112在長度方向上與墻壁之間互相固定。如圖Ι-c所示,每個支進水管115上還可安裝有兩個控制球閥206、207。一個控制球閥206安裝在支進水管115的進ロ處,另ー個控制球閥207安裝在支進水管115靠近相應的機床處。結合圖Ι-c、圖Ι-d所示,該機床冷卻循環系統還可以包括地面支架208,用于固定支撐各個支進水管115和支回水管116。該地面支架208 —端與地面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卡箍201將支進水管115和/或支回水管116在長度方向上箍扣住,將各個管路相對于地面固定住。圖2-a至圖2-e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多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類似地,圖2-a為多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主視圖,圖2-c為圖2-a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圖2-b為圖2-c中圓圈I中內容的放大圖,圖2-d為圖2-c中沿B-B線的剖視圖,圖2_e為圖2-a中C向的俯視圖。本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選擇性地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于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照前述實施例,本實施例 不再重復贅述。如果所有的機床設備需要分散在冷卻循環系統的多側設置,那可以采用多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圖2-a至圖2-e所示的多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與圖l_a至圖l_e所示的單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結構上僅僅多了ー側(當然,那些機床不但可以設置于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ー側、兩側,還可以設置于該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更多側,其原理都是相同的),將排污管以例如垂直于紙面的方向設置通向排水溝了,其余的沖洗水箱與控制球閥的個數分別按照機床設備分為幾側設置而作相應的更改,這些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熟知的,對此不再贅述。圖3-a至圖3-e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地埋式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類似地,圖3-a為多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主視圖,圖3-c為圖3-a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圖3-b為圖3-c中圓圈I中內容的放大圖,圖3-d為圖3-c中沿B-B線的剖視圖,圖3_e為圖3-a中C向的俯視圖。本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選擇性地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于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照前述實施例,本實施例不再重復贅述。前述的各實施例中,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水箱都是位于地面上的。當機床設備的冷卻液回水出口實在太低,例如比水箱的回水接ロ還要低的,則此時可以采用地埋式處理,即將水箱301埋于地面下方,如圖3-a所示。這樣處理可以將水箱301的回水接ロ盡可能地低于機床設備的冷卻液回水出口,從而依靠重力,冷卻液能自動回流到水箱301中,不需要額外的動カ將使用后的冷卻液輸送回水箱301中。對于本實用新型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安裝搭建過程,在此以圖Ι-a至圖Ι-e所示的一個實施例的單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為例,其他的多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或者地理式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安裝搭建過程與之類似。單側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安裝搭建過程包括首先選擇好水箱101的位置,將水箱101的回水接ロ 103最高點刻在對應的墻壁上,刻下來的這個點作為主回水管112的近端端點。然后將最末端機床設備的回水出ロ最低點也刻在對應的墻壁上,這點作為主回水管112的遠端端點。主回水管112相連時,所有連接管和三通閥要密封且保持在一個直線上,主回水管112的近端的高度要低于遠端的高度不少于30毫米,且所有機床設備的最低回水出口高于主回水管112的遠端端點,在墻壁上將主回水管112的近端端點和遠端端點連線。再將墻架202用例如膨脹螺絲固定在墻壁上,墻架202的中心保持與所經過中心線的中心一致。機床設備處的支回水管116用地面支架208固定,支回水管116的起始點與它對應的墻壁上的主回水管112的中心一致,與機床相連接的端點高度不低于與主回水管112連接的端點高度。接著將主回水管112和支回水管116用三通閥密封相連。為了美觀起見,主進水管111的三通閥接ロ應與主回水I管112的三通閥接ロ位置保持一致。每臺機床設備上的支進水管115再裝兩個控制球閥206、207。水壓經過的第一個閥206用來控制主進水管111到機床設備上的總水壓,第二個閥207用來作為機床設備處的水流開關,若要關掉水流時則可使用第二個閥207。所有進水管接ロ處必須保持緊密連接。所有進水管和回水管都放在用于管道固定的卡箍201里,安裝好后緊固。水箱101上的增壓泵102可以有兩個出水ロ,分別用控制球閥107、110來負責啟閉,關閉排污ロ(即控制球閥110),打開進水管ロ(即控制球閥107)。將墻壁上的主進水管111與增壓泵102上的進水管接ロ密封相連。每個機床設備上的回水出口與支回水管116密封相連,保證所有進水管和回水管都接好,形成回路。最后水箱101加水調試,檢測各部位接ロ密封如何,以及水回流情況。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作出的貢獻至少體現有如下兩個方面I、與各機床設備相連的回水管水流方向單機冷卻系統的冷卻液是通過塑料軟管直接連接到每臺機床設備的水箱里,而新系統是將所有機床設備上的冷卻液經過ー個或者多個回水管匯到ー個總水箱里。這就要求 總水箱處的回水管ロ水平位最低,并且從水箱上的回水管到所有設備處的回水管在不經過另外的水泵抽取的情況下(除非在特殊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水泵將某些機床設備上的冷卻液輸送到回水管里),保持從低到高,水平高度逐個提升,讓所有冷卻液在回水管里由于水位落差自己回流到水箱里。2、水箱的凈化作用和排污水箱內各個過濾網安裝在凹型槽內,凹型槽兩側焊有L型固定塊,用卡簧銷將凹型槽與L型固定塊固定在一起。如此可以讓冷卻液依次通過各層過濾網,使冷卻液過濾、沉淀、隔離,逐步去除雜物,起到浄化的效果。現有技術的水箱清洗、更換冷卻液吋,總要將水箱拖到指定地點更換。本實用新型的新系統在主進水管上加了兩個閥門,一個是控制所有進入機床設備上的主進水管道,另ー個就是將水箱里所有冷卻液通過塑料軟管排放到污水管道里,所以不需要將水箱拖出去清洗,省時省力。本實用新型對多個機床設備采用一套總的冷卻循環系統來冷卻,相對于現有技術中對單個機床分別設置的單機冷卻系統具備明顯的優勢,機床設備數量越多,優勢越明顯。其主要優勢體現在節約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優化環境。首先,以十臺機床設備為例,現有技術中每臺機床上的需要配備ー個功率為70瓦的水泵,十臺機床的水泵每小時需消耗功率700瓦。而本實用新型中用例如揚程8米、功率90瓦的一臺增壓泵就能代替十臺水泵,每小時的電能消耗只有90瓦,每小時可以節約超過600瓦的電力。而且十個水泵損壞的概率也高,特別是夏天里更容易壞,一旦水泵損壞,則對應的機床只能停止工作等待修復。其次,如果機床使用的冷卻液為乳化液,則現有技術中的單機冷卻系統平均每臺機床需要加O. 6升的乳化液,如果七個工作日更換一次水箱,約需要乳化液4升。加上每天補充的,七天下來一臺機床需要7升冷卻液,十臺機床就要70升冷卻液。而本實用新型更換一次水箱需要乳化液7升,每天補加的乳化液需要4升,七天下來需要35升,只有十個單機冷卻系統的一半用量。現有技術中只能使用七天的冷卻液量,采用本實用新型后使用時間可以達到或超過15天。另外,更換一臺單機冷卻系統的水箱需要耗時15分鐘以上,十臺需要耗時2. 5小吋。而更換本實用新型的冷卻循環系統的水箱只需不超過20分鐘,而且比單機冷卻系統的水箱更換過程更輕松。然后,十臺單機冷卻系統的十個水箱總共需要3個平方米的地方放置,如果算上行走的空間,則占用的面積更大。本實用新型中十臺機床設備需要使用的水箱外形占地不超過I平方米。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放置在室內或室外,地上或地下。這是現有技術中的單機冷卻系統無法比擬的。再者,在相同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的新冷卻系統比原眾多水箱對地面更加清潔、干燥,對機床設備的電器上產生的油污起到減輕的效果。最后,現有技術中原水箱在更換新乳化液后I 3天切割光潔度比較好,切割表面多呈白色,切割速度快。但隨著時間變化,切割表面逐漸發黑,光潔度差,切割速度明顯慢,加工精度略差,有異味。尤其七個工作日后切割高度300毫米碳鋼非常困難。而本實用新型的新冷卻系統在第I 2天速度略差于原先,但新系統的乳化液使用七個工作日后光潔度和開始時差別不大,同時還可以切割300毫米高度的碳鋼,速度僅比開始要慢些,15天使用后無異味。 本實用新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101),其內儲存有冷卻液; 增壓泵(102),位于所述水箱(101)的上方,抽取所述水箱(101)中的所述冷卻液; 主進水管(111),近端與所述增壓泵(102)相連接且遠端封閉,接收并輸送所述增壓泵(102)抽取的所述冷卻液,所述主進水管(1 11)上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一三通閥(113); 多個支進水管(115),一端與多個所述第一三通閥(113)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機床相應連接,將所述冷卻液分別輸送到各個機床; 主回水管(112),遠端封閉且近端通過回水接管(104)與所述水箱(101)的回水接ロ(103)相連接,所述主回水管(112)從遠端至近端高度逐漸降低,其上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二三通閥(114),將所述機床使用后的冷卻液送回所述水箱(101)內;以及 多個支回水管(116),一端與多個所述機床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所述第二三通閥(114)相應連接,分別回收多個所述機床使用后的冷卻液,與所述機床相連接的一端比與所述第二三通閥(114)相連接的另一端高度更高。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沖洗水箱(105),與所述主回水管(112)的遠端端部相連接,且設置于所述遠端端部上方; 排污管(106),其近端分別與所述主回水管(112)的近端和所述增壓泵(102)相連接,遠端與排水溝相連接;以及 四個控制球閥(107 110),分別安裝在所述增壓泵(102)與所述主進水管(111)之間、所述主回水管(112)與所述水箱(101)之間、所述主回水管(112)與所述排污管(106)之間以及所述增壓泵(102)與所述排污管(106)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多個卡箍(201),沿所述主進水管(111)與所述主回水管(112)間隔設置,將上述兩者在長度方向上箍扣住;以及 多個墻架(202),ー側固定在墻壁上,另ー側與多個所述卡箍(201)對應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1)包括 多片過濾網(203),位于所述水箱(101)內部,將所述水箱(101)分割成多個內部空間;和/或 一個或多個加液ロ(204、205),設置于所述水箱(101)的蓋子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支進水管(115)上安裝有兩個控制球閥(206、207),ー個所述控制球閥(206)安裝在所述支進水管(115)的進ロ處,另ー個所述控制球閥(207)安裝在靠近相應的所述機床處。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水管(112)的遠端與近端的高度差為不少于30毫米。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干,多個所述機床設置于所述機床冷卻循環系統的ー側、兩側或者更多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1)位于地面上,或者埋于所述地面下方。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地面支架(208),一端與地面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卡箍(201)將所述支進水管(115)和/或所述支回水管(116)在長度方向上箍扣住。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9所述的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水管(112)和/或所述支回水管(116)為PVC硬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床冷卻循環系統,包括儲有冷卻液的水箱;位于水箱上方的增壓泵,抽取冷卻液;主進水管,近端與增壓泵相接且遠端封閉,其上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一三通閥;多個支進水管,一端與多個第一三通閥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機床相應連接;主回水管,遠端封閉且近端與水箱的回水接口相接,主回水管從遠端至近端高度逐漸降低,其上間隔地安裝有多個第二三通閥;多個支回水管,一端與多個機床相應連接,另一端與多個第二三通閥相應連接,與機床相接的一端比與第二三通閥相接的另一端高度更高。本實用新型能夠供兩臺或兩臺以上機床共同冷卻使用,提高利用效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文檔編號B23Q11/12GK202640012SQ2012202934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
發明者朱宏斌 申請人:上海納錯機械制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