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切割礦物的或金屬的材料的切割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用于切割礦物的或金屬的材料的切割鏈,具體而言,該切割鏈(9,59,69,79)具有中間的鏈元件和側向的連接元件(29,40)。切割鏈(9,59,69,79)具有帶有中間區段(49)的連接螺栓(31),該中間區段的直徑(f)大于在鄰近的連接元件(29,40)中的孔(52)的直徑(m)。切割鏈具有第二連接元件(40),其代替切割元件(23)具有支撐區段(41)。至少兩個橫向于切割鏈(9,59,69,79)的運行方向(12)彼此鄰近地布置的第二連接元件(40)構造成相互分離。由此,盡管使用凸緣螺栓作為連接螺栓(31)但可斷開切割鏈(9,59,69,79)以用于修理或維護。
【專利說明】用于切割礦物的或金屬的材料的切割鏈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給出的類型的用于切割礦物的或金 屬的材料的切割鏈(Schneidkette)。
【背景技術】
[0002]從文件DE 100 50 732 Al中已知用于切割礦物的材料的切割鏈,該切割鏈包括帶 有切割元件的連接元件(Verbindungsglieder)和不帶切割元件的連接元件。橫向于運行 方向(Laufrichtung)鄰近的連接元件相互連接。未載有切割元件的連接元件具有朝向隨 后的切割元件上升的凸起部(H5cker)。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為,實現這種類型的切割鏈,其具有有利的結構。
[0004]該目的通過帶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切割鏈實現。
[0005]切割鏈具有連接螺栓(Verbindungsbolzen),其在布置在鄰近的連接元件之間的 中間區段方面的直徑大于鄰近的連接元件的孔的直徑。通過中間區段的增大的直徑的寬 度,在制造連接元件時可以簡單的方式確定在鄰近的連接元件之間的間距。連接鄰近的連 接元件的切割元件可隨后被固定在連接元件處。由于連接螺栓的設計方案,通過以下方式 無法斷開切割鏈,即,在縱向方向上從切割鏈中鉚出(ausnieten)連接螺栓。通過連接螺栓 的中間區段防止這種情況。為了使簡單地斷開和閉合切割鏈成為可能,設置成至少兩個橫 向于切割鏈的運行方向鄰近地布置的第二連接元件構造成相互分離。由此,可分別從切割 鏈處向外從連接螺栓中拉出兩個第二連接元件。在除去鉚接(Entnieten)時,僅僅必須在 切割鏈的兩側上破壞連接螺栓的頭部。在此,連接元件尤其地在從上到切割鏈的觀察方向 上構造成相互分離并且彼此具有間距。在此,每個第二連接元件具有支撐區段。由此在運 行中實現切割鏈的安靜的運行(Lauf)以及切割鏈在工件處的良好的均勻的支撐。
[0006]尤其地,在制造時為了首次閉合切割鏈、為了維護切割鏈或在修理時通過第二連 接元件斷開和閉合切割鏈是有利的。在修理時,可破壞受損的切割元件并且從切割鏈處松 開與該切割元件相連接的連接元件。在此,例如從切割鏈處拆除該切割元件。可通過帶有 支撐區段的第二連接元件替換該連接元件并再次閉合切割鏈。如果已經通過磨損減小了切 割鏈的切割元件的高度,則有利地以相應的方式(尤其地通過銼磨)減小第二連接元件的 支撐區段的高度。可通過破壞在前面行進的(vorlaufend)和在后面行進(nachlaufend) 的切割元件、將相關聯的連接元件除去鉚接、更換傳動元件以及利用第二連接元件在被更 換的傳動元件的行進前方和行進后方封閉切割鏈,實現受損的傳動元件的更換。
[0007]有利地,第二連接元件為平的板件。由于連接元件的橫向于切割鏈的縱向方向測 得的寬度較小,得到在支撐區段的上側處的較小的面。由此以簡單的方式實現通過銼磨減 小支撐區段的高度。
[0008]用于切割礦物的或金屬的材料的切割鏈例如用于斷開巖石(Gestein)、混凝土或類似者。在此,該切割鏈主要用于切割礦物的材料。然而,利用這種類型的切割鏈同樣可切 割被嵌入到巖石中的金屬尤其地在混凝土中的鋼筋(Armierungseisen)。
[0009]有利地,橫向于切割鏈的運行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連接元件分別通過共同的切割 元件相互連接。由此得到切割元件的高的穩定性和可靠的固定。通過切割元件與兩個并排 布置的第一連接元件相連接,在破壞連接螺栓的頭部的情況下連接元件不可側向地向外被 取下。由切割元件防止這種情況。因此,第二連接元件的獨立的構造方案尤其地對于這種 類型的切割鏈是有利的。有利地,所有連接元件或者為第一連接元件或者為第二連接元件。 可設置剛好兩個第二連接元件。在這兩個第二連接元件處可斷開和閉合切割鏈。然而有利 地,設置多個第二連接元件。尤其地,至少三分之一的連接元件為第二連接元件。通過將更 多數量的連接元件構造成第二連接元件,切割鏈的成本更適宜。有利地,以有規律的順序布 置第二連接元件和第一連接元件。尤其地,至少一半的連接元件構造成第二連接元件。第 二連接元件的數量也可大于第一連接元件。
[0010]有利地,支撐區段的上側的在連接螺栓的中軸線的方向上觀看的輪廓相應于在切 割元件的上側的在連接螺栓的中軸線的方向上觀看的輪廓。由此,在支撐區段處實現切割 鏈的良好的支撐。由于支撐區段和切割元件的相應的輪廓,得到切割鏈的均勻的運行。在 此有利地,切割元件的上側在切割鏈的運行方向上以凸地彎曲的方式伸延。由此尤其地,不 僅切割元件的上側而且支撐區段的上側在切割鏈的運行方向上以凸地彎曲的方式伸延。由 此,保持工件對切割元件和支撐區段上的撞擊較小,并且避免切割元件的損壞。在此尤其 地,在切割被嵌入巖石或混凝土中的鋼筋時出現對切割元件的撞擊。
[0011]切割元件的上側在其距中軸線平面最遠的區域處相對于中軸線平面具有第一間 距。由此,該第一間距為切割元件的上側相對于中軸線平面的最大間距。為了實現在切割 鏈的平穩的運行時的高的切割功率,設置成支撐區段在其距中軸線平面最遠的區域處相對 于中軸線平面具有第二間距,其為第一間距的至少約50%。有利地,第二間距為第一間距的 至少約80%、尤其地至少約85%。在此有利地,第二間距小于第一間距。然而,第一和第二間 距也可同樣大。
[0012]有利地,支撐區段具有在切割鏈的運行方向上測得的第一長度,并且切割元件具 有在切割鏈的運行方向上測得的第二長度,其中,第一長度為第二長度的至少約50%、有利 地至少約70%。優選地,第一和第二長度幾乎同樣大。
[0013]有利地,至少一個中間的鏈元件、尤其地每個中間的鏈元件具有凸起部。已表明, 通過在至少一個中間的鏈元件處、尤其地在所有中間的鏈元件處布置凸起部,可減小在運 行中的振動。在每個中間的鏈元件處布置凸起部和引導區段構造成帶有相應于切割元件的 輪廓的輪廓引起切割鏈的一致的外輪廓。由此在運行中減小振動產生。凸起部的上側在其 距中軸線平面最遠的區域處相對于中軸線平面具有第三間距,其小于第一間距。由此,在運 行中減小在凸起部處的磨損。在此,該第三間距尤其地小于引導區段相對于中軸線平面的 第二間距。有利地,在凸起部處的第三間距相應于切割元件的上側的在前面行進的或在后 面行進的棱邊相對于中軸線平面的間距。
[0014]有利地,至少一個傳動元件具有用于接合到導軌的引導槽中的引導部。引導部的 距中軸線平面最遠的區域相對于中軸線平面具有第四間距,其為傳動凸出部的距中軸線平 面最遠的區域的第五間距的最多約90%。通過并非所有傳動元件具有傳動凸出部,鏈輪和/或轉向星形部(Umlenkstern)可如此構造在巖石切割機的導軌處,即在結構上防止這樣的 鋸鏈的接合,即在其中在每個傳動元件處設置傳動凸出部。由此可避免將并非設置用于巖 石切割機的鏈裝配在巖石切割機處,并且不可利用不合適的鏈使巖石切割機運行。在此,有 利地,第四間距為第五間距的最多80%、且尤其地大于第五間距的50%。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下面根據圖紙解釋本發明的實施例。
[0016]其中:
圖1顯示了巖石切割機的側視圖,
圖2顯示了圖1中的巖石切割機的鏈輪和鏈輪蓋的區域的分解圖,
圖3顯示了穿過帶有布置在其處的切割鏈的鏈輪的示意性的截面,
圖4顯示了穿過帶有布置在其處的切割鏈的導軌的轉向星形部的截面,
圖5顯示了巖石切割機的切割鏈的一個區段的透視的圖示,
圖6顯示了圖5中的切割鏈的區段的側視圖,
圖7顯示了在圖6中的箭頭VII的方向上的側視圖,
圖8顯示了在圖6中的切割鏈的連接螺栓處的透視的截面,
圖9顯示了圖8中的截面平面的側視圖,
圖10顯示了圖5至9中的切割鏈的連接元件的透視的圖示,
圖11和12顯示了圖10中的連接元件的側視圖,
圖13顯示了圖5至9中的切割鏈的切割元件的透視的圖示,
圖14顯示了圖5至9中的切割鏈的連接螺栓的透視的圖示,
圖15顯示了圖14中的連接螺栓的側視圖,
圖16顯示了圖5至9中的切割鏈的另一連接元件的透視的圖示,
圖17和18顯示了圖16中的連接元件的側視圖,
圖19顯示了圖5至9中的切割鏈的傳動元件(Treibglied)的透視的圖示,
圖20和21顯示了圖19中的傳動元件的側視圖,
圖22顯示了圖5至9中的切割鏈的另一傳動元件的透視的圖示,
圖23顯示了圖22中的傳動元件的側視圖,
圖24顯示了切割鏈的一個實施例的透視的圖示,
圖25顯示了圖24中的切割鏈的側視圖,
圖26顯示了在圖25中的箭頭XXVI方向上的側視圖,
圖27顯示了切割鏈的另一實施例的透視的圖示,
圖28顯示了圖27中的切割鏈的側視圖,
圖29顯示了在圖28中的箭頭XXIX的方向上的側視圖,
圖30顯示了切割鏈的另一實施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圖1顯示了巖石切割機1,其用于切割金屬的或礦物的材料例如混凝土。巖石切割 機I具有罩殼2,在該罩殼2處固定有用于在運行中引導巖石切割機I的后把手3以及把手管4。在罩殼2處固定有導軌8,該導軌8在罩殼2的與后把手3相對的側邊處向前伸出。 在導軌8處環繞地布置有切割鏈9,該切割鏈9由布置在罩殼2中的驅動馬達10以在運行 方向12上在導軌8處環繞的方式被驅動。在該實施例中,驅動馬達10構造成內燃機,尤其 地構造成單缸二沖程發動機。然而,驅動馬達也可為四沖程發動機。驅動馬達構造成電機 (其通過電線或通過蓄電池給電極供給能量)同樣可為有利的。在罩殼2處固定有護手弓 形件(Handschutzbiigel) 5,其在把手管4的面對導軌8的側邊處延伸。
[0018]在運行中,在切割礦物的材料(例如混凝土或類似者)時產生細的磨粒(Abrieb)。 在此,同樣被切斷的金屬可被嵌入礦物的材料中。為了粘合(binden)在切割時產生的磨粒 并且保持小的灰塵產生,巖石切割機I具有用于聯接到水供給部處的水聯接部6。通過水聯 接部6和水管路7將水輸送到切割鏈9處。有利地,可通過構造在導軌8中的通道將水輸 送到切割鏈9處。
[0019]導軌8的被保持在罩殼2處的端部由鏈輪蓋11遮蓋。鏈輪蓋11安放在罩殼2的 第一固定螺栓13和第二固定螺栓15上,并且利用第一固定螺母14和第二固定螺母16被 固定在罩殼2處。
[0020]圖2詳細顯示了切割鏈9的驅動裝置。驅動馬達10驅動驅動軸25旋轉。在驅動 馬達10構造成內燃機的方案中,驅動軸25有利地為內燃機的曲軸。在驅動軸25上布置有 離心式離合器17。離心式離合器17的離心配重19與驅動軸25抗扭地相連接。離心配重 19通過彈簧20徑向向內被預緊。如果驅動軸25的轉速超過結構上預定的轉速,則離心配 重19向外運動并且貼靠在離合器鼓盤18處。由此,離合器鼓盤18與驅動軸25抗扭地相 連接。離合器鼓盤18利用軸承24可旋轉地支承在驅動軸25上。離合器鼓盤18在罩殼2 的外側上由罩板21遮蓋。罩板21防止污物(尤其地來自鏈輪室的由水和磨粒形成的泥漿 (Schlamm))可到達罩殼2中并到達離心式離合器17的區域中。離合器鼓盤18具有小齒輪 22,其通過楔形嚙合部(Keilverzahnung)抗扭地與鏈輪23相連接。鏈輪23驅動切割鏈9。 備選地,小齒輪22自身可構造成用于驅動切割鏈9。鏈輪23的區域由鏈輪蓋11遮蓋。
[0021]圖3以截面顯示了在繞鏈輪23運轉時切割鏈9的局部。在此,僅僅部分地顯示出 切割鏈9。切割鏈9具有中間的傳動元件30,其通過連接螺栓31與側向的連接元件29和 40相連接。以下還將詳細解釋連接元件29和40的結構。傳動元件30中的一些具有傳動 凸出部(Treibansatz) 37以用于接合到鏈輪23的第一凹入部27中。在此,傳動凸出部37 相對深地接合到鏈輪23中,并且由此由鏈輪23帶動。通過傳動凸出部37進行切割鏈9的 驅動。在該實施例中,在切割鏈9的縱向方向上觀看,代替傳動凸出部37,每個第二傳動元 件30具有引導部38。引導部38僅僅稍微接合到鏈輪23中,具體而言接合到第二凹入部 28中。第二凹入部28具有中間的阻擋區段(Sperrabschnitt)60,該阻擋區段伸入引導部 38的兩個區段之間。如此構造阻擋區段60,即傳動凸出部37不可能接合到第二凹入部28 中。由此,在鏈輪23處不可布置這樣的切割鏈,即在其中每個傳動元件30具有傳動凸出部 37。由此可靠地防止使用并非為巖石切割機I設置的切割鏈9。
[0022]在該實施例中,在切割鏈9的縱向方向上交替地設置引導部38和傳動凸出部37。 然而,也可設置傳動凸出部37和引導部38的另一布置方案,即,其與凹入部27和28在鏈 輪23處的另一布置方案相匹配。也可完全取消引導部38或如此構造引導部38,即其不接 合到鏈輪23中。為了實現切割鏈9在鏈輪23處改進的側向的引導,引導部38也可構造得更大并且進一步接合到鏈輪23中。在這種情況中,有利地如此構造引導部38的外輪廓,SP 傳動凸出部37不可接合到用于引導部38的第二凹入部28中。這可通過相應地不同的幾 何形狀實現。
[0023]導軌8在其背離鏈輪蓋11的端部處具有轉向星形部34,其在圖4中示意性地以截 面示出。轉向星形部34可旋轉地支承在導軌8處。轉向星形部34具有第一凹入部35,傳 動元件30的傳動凸出部37可接合到該第一凹入部35中。此外,轉向星形部34具有第二 凹入部36以用于引導部38的接合。傳動凸出部37不可接合到第二凹入部36中。通過凹 入部36的中間的阻擋區段61防止傳動凸出部37接合到第二凹入部36中。
[0024]在該實施例中,不僅鏈輪23而且轉向星形部34具有第二凹入部28,36,其形成用 于傳動凸出部37的阻擋輪廓60,61。然而也可設置成,僅僅轉向星形部34或僅僅鏈輪23 具有第二凹入部28,36,并且相應地鏈輪23或轉向星形部34僅僅具有第一凹入部27,35。
[0025]圖5詳細地顯示了切割鏈9的結構。切割鏈9由側向的連接元件29構成,該側向 的連接元件29通過連接螺栓31與中間的傳動元件30相連接。在該實施例中,每兩個連接 元件29并排布置,傳動元件30接合到這兩個連接元件29之間。每兩個鄰近的連接元件29 通過共同的切割元件32相互連接。切割元件32固定地與兩個連接元件29相連接并且跨 越伸入連接元件29之間的傳動元件30。在圖5中遮蓋了分別位于后部的連接元件。在圖 7中可看出兩個連接元件29并排的布置方案。
[0026]如圖5顯示的那樣,切割鏈9具有兩個并排地布置的第二連接元件40。代替切割 元件32,這兩個連接元件40分別具有支撐區段41。這兩個連接元件40構造成相互分離。 在該實施例中,兩個第二連接元件40實施成平的板件。為了斷開切割鏈9,可在破壞布置在 連接元件40處的連接螺栓31的情況下在切割鏈9的相對的側邊處向外取下連接元件40。
[0027]同樣如圖5顯示的那樣,切割元件32分別具有凸地成拱形地構造的上側46。支撐 區段41具有上側47,其同樣構造成凸地成拱形。如圖5和6顯示的那樣,支撐區段41的上 側47的輪廓相應于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的輪廓。支撐區段41的在切割鏈9的橫向方向 上觀看的輪廓和切割元件32的在相同的方向上觀看的輪廓在此也為相同的。
[0028]如圖6顯示的那樣,所有連接螺栓31分別具有中軸線44。在此,在中軸線44的方 向上觀看,支撐區段41和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47的輪廓和所有支撐區段41和切割元件 32的輪廓是相同的。出于更好的可見性的原因,在圖中未繪出切割鏈的所有元件,因為結構 是重復的。切割鏈9僅僅具有第一連接元件29和第二連接元件40。在圖6中顯示的切割 鏈9的伸長的布置方案中,中軸線44位于中軸線平面45中。上側46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 具有間距C。在此,間距c為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的最大間距。在 上側46的這樣的區域中測得該間距C,即其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具有最大間距。上側46 的分別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具有最大間距的區域限定上側平面43。如圖6顯示的那樣,切 割鏈9的所有元件位于上側平面43的這樣的側邊上,即中軸線平面45也布置在該側邊上。 切割鏈9的區段不伸出超過上側平面43。支撐區段41的兩個上側47 (其在圖6中的側視 圖中彼此重疊)相對于上側平面43具有間距a。有利地,間距a非常小,并且例如為小于 2mm,尤其地小于1mm。間距a也可為零。上側47在這樣的區域中(即,在其中上側相對于 中軸線平面45具有最大間距)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具有間距d。間距d稍微小于上側46 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的間距C。有利地,間距d為間距c的至少50%。尤其地,間距d為間距C的至少約75%。然而有利地,間距d小于間距C,尤其地小于間距C的約95%。
[0029]切割元件32具有在運行方向12上測得的長度q。支撐區段41具有同樣在運行 方向12上測得的長度P,其相應于切割元件32的長度q的至少約50%,尤其地至少約70%。 有利地,切割元件32和支撐區段41的長度p和q幾乎同樣大。
[0030]如圖6顯示的那樣,所有傳動元件30具有凸起部42,其在上側平面43的方向上 延伸。凸起部42近似具有向上指向的、鈍的(stumpf)箭頭的形狀。通過凸起部42形成的 箭頭的鈍的頂端分別形成凸起部42的上側48。上側48相對于上側平面43具有間距b,其 大于支撐區段41相對于上側平面43的間距a。在圖7中同樣顯示了間距b。有利地,間距 b為間距a的1.5倍至2.5倍。上側48在其距中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中相對于中軸線 平面45具有間距e。間距e小于上側46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的間距C。間距e也小于上 側47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的間距d。每個切割元件32具有在運行方向12上在前面行進 的上棱邊63和在運行方向12上在后面行進的上棱邊64。在前面行進的上棱邊63相對于 中軸線平面45具有間距r,并且在后面行進的上棱邊64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具有間距S。 有利地,間距e,r和s幾乎同樣大。由此,得到切割鏈9的安靜的運行。同時得到凸起部42 的上側48在運行方向12上足夠的長度和切割鏈9的足夠大的可動性。
[0031]圖6還顯示了傳動凸出部37和引導部38的設計方案。傳動凸出部37在其距中 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中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具有間距I。引導部38在其距中軸線平面 45最遠的區域中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具有間距k。有利地,間距k為間距I的最多90%。 尤其地,間距k為間距I的最多80%。在此有利地,間距k大于間距I的50%。在該實施例 中,間距k為間距I的約60%至約70%。
[0032]切割鏈9具有剛好兩個第二連接元件40,其橫向于運行方向12彼此鄰近地布置。 切割鏈9的所有其它連接元件為第一連接元件29。這兩個連接元件40由相同的兩個連接 螺栓31相互連接。為了修理或維護,可破壞這兩個連接螺栓31并且向外從連接螺栓31處 取下連接元件40。在制造時或在修理之后,可利用連接元件40再次閉合被斷開的切割鏈 9。
[0033]圖8和9詳細顯示了連接螺栓31的設計方案。連接螺栓31構造成凸緣螺栓并 且具有帶有加大的直徑的中間區段49。連接螺栓31在端側處具有頭部51,其將連接元件 29,40保持在連接螺栓31處。在連接螺栓31的中間區段49和每個頭部51之間布置有側 區段50,其穿過連接元件29或40伸出。
[0034]如在圖9中的側視圖顯示的那樣,中間區段49布置在傳動元件30中。在此,中間 區段49穿過在圖19和22中顯示的在傳動元件30中的孔55。同樣如圖15顯示的那樣,中 間區段49具有直徑f。直徑f稍微小于孔55的直徑n(圖20和圖23)。直徑f也可幾乎 相應于直徑n或稍微大于直徑n,從而連接螺栓31抗扭地被保持在孔55中或被壓入孔55 中。如圖22和23顯示的那樣,代替傳動凸出部37僅僅具有引導部38的傳動元件30同樣 具有兩個帶有直徑n的孔55。
[0035]如圖9顯示的那樣,連接螺栓31的側區段50伸出穿過連接元件29的孔52。偵U 區段50具有直徑g,其有利地稍小于連接元件29,40的孔52的直徑m(圖11和圖17)。孔 52的直徑m明顯小于中間區段49的直徑f。由此,在破壞至少一個頭部51的情況下不可 穿過連接元件29將連接螺栓31從切割鏈9的一個縱向側推到相對縱向側。不可能在連接螺栓31的中軸線44(圖6)的方向上拆卸連接螺栓31。通過連接螺栓構造成帶有加厚的中 間區段49的凸緣螺栓,得到傳動元件30的良好的支承。通過連接螺栓31構造成凸緣螺栓 避免傳動元件30卡在兩個鄰近的連接元件29,40之間。得到連接元件29,40的良好的支 承,連接元件29,40貼靠在形成在中間區段49處的凸肩部處。
[0036]如圖9和15顯示的那樣,連接螺栓31的頭部51具有直徑h,其明顯大于在側區段 50中的外直徑g。在該實施例中,直徑h同樣稍大于在中間區段49中的直徑f。然而,直徑 h也可小于直徑f。連接螺栓31的頭部51將連接元件29,40鎖止在連接螺栓31上。有利 地,直徑g至少與孔52的直徑m —樣大,從而連接螺栓31抗扭地被保持在連接元件29,40 的至少一個孔52中。
[0037]如圖14顯示的那樣,連接螺栓31構造成單件。在裝配傳動元件30和連接元件29 或40之后通過變形(Umformen)即通過滾軋形成連接螺栓31的頭部51。
[0038]如圖9和圖13顯示的那樣,切割元件32具有平行于中軸線平面45測得的寬度i, 其稍大于鄰近的連接元件29的向外指向的外側的間距O。由此,切割元件32在兩側伸出超 過連接元件29的外側。由此保證,連接元件29的外側以及有利地同樣連接螺栓31的頭部 51在通常的運行中不會與工件接觸。在此,通過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實現在工件處的材 料磨除(Materialabtrag)。切割元件32構造成滑塊形(klotzf5rmig),近似方形,其中上 側47被倒圓。切割元件32構造成磨削塊(Schleifsegment)并且具有金剛石顆粒,其被嵌 入金屬的基質中。每個切割元件32被固定在兩個鄰近的第一連接元件29上,尤其地被焊 接到其上。
[0039]如圖10至12顯示的那樣,連接元件29具有兩個孔52,其在其面對連接螺栓31的 頭部51的側邊處具有倒角53。倒角53的伸延相應于在圖15中顯示的在連接螺栓31的側 區段50的面對頭部51的側邊處的倒角62的伸延。如圖12顯示的那樣,連接元件29在面 對傳動元件30的側邊處基本上構造成平的。在圖10和11中還顯示了連接元件29的上側 54,在該上側54處固定切割元件32,如在圖9中顯示的那樣。
[0040]如圖16和17顯示的那樣,同樣連接元件40具有帶有直接m和在向外指向的側邊 處的倒角53的孔52。如圖17和18顯示的那樣,上側47具有凸地成拱形的輪廓,其相應于 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的輪廓(圖6和13)。在此,支撐區段41的輪廓相應于切割元件32 的輪廓。
[0041]如圖19至21顯示的那樣,傳動元件30的傳動凸出部37具有孔57。孔57穿過 構造在傳動元件30的側邊處的通道58,通道58用于容納并分配在導軌8的引導槽33 (圖 4)中攜帶的液體,并且由此導致在傳動元件30處良好的潤滑和冷卻。在運行方向12上面 向前方的側邊處,傳動凸出部37具有凹處56,其同樣用于容納在引導槽33中的液體。通道 58在凹處56處通入。
[0042]在圖24至26中顯示的切割鏈59的實施例中,增大了連接元件40的數量。在運 行方向上,每個第二連接元件構造成連接元件40。載有切割元件32的第一連接元件29和 具有支撐區段41的第二連接元件40在運行方向12上交替。構造在連接元件40處的凸起 部42分別在支撐區段41和切割元件32之間向上伸出。如圖25顯示的那樣,如在第一實 施例中那樣構造支撐區段41的上側47、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和凸起部42的上側48以及 相對于上側平面43和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的間距。同樣連接螺栓31的設計方案相應于在第一實施例中的設計方案。在圖24至26中顯示的切割鏈59通過數量更多的第二連接 元件40而與切割鏈9不同。由此,切割鏈59比切割鏈9成本更適宜。然而,在運行中,在 切割鏈59中產生與在切割鏈9處相比明顯更高的在切割鏈59處的磨損。相同的參考標號 表示與在以上圖中相應的元件。
[0043]圖27至29顯示了這樣的切割鏈69,即在其中在切割鏈69的運行方向12上交替 地由一個第一連接元件29隔開兩個第二連接元件40和一個第二連接元件40。由此,第二 連接元件40大于切割鏈69的連接元件的一半。第一連接元件29和第二連接元件40也可 不規則地布置在切割鏈69的運行方向12上。同樣在圖27至29中顯示的切割鏈69中,每 個傳動元件30載有凸起部42。在圖28中顯示的切割元件32、支撐區段41和凸起部42的 上側的間距相應于在第一實施例中描述的間距。
[0044]圖30顯示了切割鏈79,其基本上相應于在圖6中顯示的切割鏈9。相同的參考標 號表示彼此相應的元件。切割鏈79具有第一連接元件29,其分別與切割元件32相連接。 此外,切割鏈79具有兩個橫向于運行方向12并排布置的第二連接元件40,其構造成彼此分 離。在圖30中的側視圖中彼此重疊的兩個第二連接元件40分別具有支撐區段41’。支撐 區段41’伸入到在前面行進的和在后面行進的切割元件32之間的區域中。支撐區段41’具 有與切割元件32相同的高度。支撐區段41’的上側47的距中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相 對于中軸線平面45具有間距d’。間距d’與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相對于中軸線平面45 的間距c 一樣大。支撐區段41’具有在運行方向12上測得的長度p,其相應于切割元件32 的在相同的方向上測得的長度q。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切割礦物的或金屬的材料的切割鏈,其中所述切割鏈包括中間的鏈元件, 該中間的鏈元件通過側向的連接元件(29,40)鉸接地相互連接,其中,分別至少兩個連接元件(29,40)橫向于所述切割鏈(9,59,69,79)的運行方向(12)并排布置,其中,為了使所述中間的鏈元件與所述連接元件(29,40)相連接設置連接螺栓(31),該連接螺栓突出穿過在所述連接元件(29,40)中的第一孔(52)并穿過在所述中間的鏈元件中的第二孔(55),其中,每個連接螺栓(31)具有中軸線(44),其中,在切割鏈(9,59,69,79)伸展的情況下,所述中軸線(44)位于中軸線平面(45)中,其中,所述切割鏈(9,59,69,79)具有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元件(29),在該至少一個第一連接元件處固定有切割元件(32),該切割元件具有背離所述連接螺栓(31)的上側(46),其中,所述切割鏈(9,59,69,79)具有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元件(40),代替切割元件(32)該至少一個第二連接元件(40)具有支撐區段(4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螺栓(31)的布置在鄰近的連接元件(29,40)之間的中間區段(49)方面連接螺栓(31)的直徑(f)大于所述第一孔(52)的直徑(m),并且至少兩個橫向于所述切割鏈 (9,59,69,79)的運行方向(12)鄰近地布置的第二連接元件(40)構造成相互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橫向于所述切割鏈(9,59,69,79)的運行方向(12)并排布置的第一連接元件(29)通過共同的切割元件(32)相互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有連接元件(29,40)或者為第一連接元件(29)或者為第二連接元件(4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至少三分之一的所述連接元件 (29,40)為第二連接元件(4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區段(41)的上側(47)的在連接螺栓(31)的中軸線(44)的方向上觀看的輪廓相應于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的在連接螺栓(31)的中軸線(44)的方向上觀看的輪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區段(41)的在連接螺栓(31) 的中軸線(44)的方向上觀看的輪廓近似相應于切割元件(32)的在連接螺栓(31)的中軸線(44)的方向上觀看的輪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元件(32)的上側(46)在其距所述中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處相對于所述中軸線平面(45)具有第一間距(C),并且所述支撐區段(41)在其距所述中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處相對于所述中軸線平面(45) 具有第二間距(d),該第二間距(d)為第一間距(c)的至少約5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區段(41)具有在所述切割鏈 (9,59,69,79)的運行方向(12)上測得的第一長度(P),并且所述切割元件(32)具有在所述切割鏈(9,59,69, 79)的運行方向(12)上測得的第二長度(q),其中,所述第一長度(P) 為所述第二長度(q)的至少約50%。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中間的鏈元件具有凸起部 (4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每個中間的鏈元件具有凸起部(42)。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42)的上側(48)在其距所述中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處相對于所述中軸線平面(45)具有第三間距(e),該第三間距(e)小于所述第一間距(C)。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間距(e)小于所述第二間距⑷。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的鏈元件構造成傳動元件(30),并且至少一個傳動元件(30)具有用于驅動所述切割鏈(9,59,69,79)的傳動凸出部(37)。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傳動元件(30)具有用于接合到所述導軌(8)的引導槽(33)中的引導部(38)。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切割鏈,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導部(38)的距所述中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相對于所述中軸線平面(45)具有第四間距(k),該第四間距(k)為所述傳動凸出部(37)的距所述中軸線平面(45)最遠的區域的第五間距(I)的最多約90%。
【文檔編號】B23D61/00GK103448148SQ201210383743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
【發明者】M.舒爾茨 申請人:安德烈亞斯 . 斯蒂爾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