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鉸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鉸刀,尤其涉及一種支持安裝內冷式刀具的數控銑床用的鉸刀。
背景技術:
一般加工孔的鉸刀主要在普通鉆床或車床上使用,用于低速切削,使用時施加外部冷卻液,在轉速快、加工效率高的數控銑床上進行鉸削,一般的鉸刀不宜使用,尤其在只支持內冷式刀具的數控銑床上,加工中施加外部冷卻液進行冷卻的鉸刀就無法使用了。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數控銑床且加工中可施加內部冷卻液進行冷卻的鉸刀。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鉸刀,包括一個切削部和一個刀體,所述的切削部與所述的刀體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刀體的另一端設置夾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體的軸向開有供冷卻液通過的通孔,所述的切削部開有與刀體的通孔貫通的冷卻液孔。所述的切削部是固連在刀體的一端的至少一塊刀片,所述的刀片在端面開切削刃,刀片的端面高出刀體端面并且刀片在徑向也突出于刀體外徑,所述的刀體軸向開有排屑槽。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的排屑槽在軸向做成正錐,所述的刀體外徑沿軸向制成倒錐。作為另一優選方式,所述的刀體選用硬質合金材料,所述的刀片材料為金剛石。本實用新型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鉸刀,可施加內部冷卻液進行冷卻,適用在數控銑床上進行鉸削加工,由于采用的是內部冷卻方式,鉸刀耐用度提高,使用中,數控銑床刀具的轉速可達10000轉/分鐘,因此鉸刀加工孔的精度可達IT6級,與一般的鉸刀比大大提高了加工孔的表面質量,所述的排屑槽在軸向做成正錐,這樣可以增加刀體在高速切削時的強度,所述的刀體外徑沿軸向制成倒錐,以減少鉸刀對已加工孔表面的摩擦,提高孔的表面質量,而切削部采用金剛石刀片,進一步提高了鉸刀的耐用度。
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鉸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左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鉸刀的刀片端齒后角的示意圖。圖中1.刀體,2.刀片,3.夾持部,4.通孔,5.冷卻液孔,6.排屑槽,α.端齒橫刃后角,β.周齒后角。
具體實施方式
圖I、圖2和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鉸刀,包括一個切削部和一個刀體1,所述的切削部與所述的刀體I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刀體I的另一端設置夾持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體I的軸向開有供冷卻液通過的通孔4,所述的切削部開有與刀體I的通孔貫通的冷卻液孔5。所述的切削部是焊接或鑲接在刀體I 一端的刀片2,刀片2可以是一塊或對稱分布的兩塊,所述的刀片2在端面開切削刃,刀片2的端面高出刀體I端面并且刀片2在徑向也突出于刀體I外徑,所述的刀體I軸向開有排屑槽6,一般所述的排屑槽6是對稱分布的兩個直槽,排屑槽6的橫截面的角度取120度,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的排屑槽6在軸向做成正錐,以增加刀體I在高速切削時的強度,所述的刀體I外徑沿軸向制成倒錐,鉸刀端齒橫刃后角α取8 10度,鉸刀切削刃的周齒后角β取10 12度 。作為另一優選方式,所述的刀體I選用硬質合金材料,如具有超細顆粒的硬質合金⑶20,所述的刀片2材料為金剛石,如P⑶(人造金剛石)。
權利要求1.一種鉸刀,包括一個切削部和一個刀體(I),所述的切削部與所述的刀體(I)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刀體(I)的另一端設置夾持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體(I)的軸向開有供冷卻液通過的通孔(4),所述的切削部開有與刀體(I)的通孔貫通的冷卻液孔(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削部是固連在刀體(I)的一端的至少一塊刀片(2),所述的刀片(2)在端面開切削刃,刀片(2)的端面高出刀體(I)端面并且刀片(2)在徑向也突出于刀體(I)外徑,所述的刀體(I)軸向開有排屑槽(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所述的排屑槽(6)在軸向做成正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刀體(I)外徑沿軸向制成倒錐。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所述的排屑槽(6)是對稱分布的兩個直槽,排屑槽出)的橫截面的角度取120度。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鉸刀端齒橫刃后角α取8 10度,鉸刀切削刃的周齒后角β取10 12度。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刀體(I)選用硬質合金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2、3、4或6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刀片(2)材料為金剛石。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鉸刀,其特征是所述的刀片(2)材料為金剛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鉸刀,包括一個切削部和一個刀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體(1)的軸向開有供冷卻液通過的通孔(4),所述的切削部開有與刀體1的通孔貫通的冷卻液孔5,所述的切削部是固連在刀體(1)的一端的至少一塊刀片(2),所述的刀體(1)軸向開有排屑槽(6),本實用新型的鉸刀,可施加內部冷卻液進行冷卻,適用于數控銑床,鉸刀耐用度高。
文檔編號B23D77/00GK202356735SQ20112046286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1日
發明者康萬軍, 高秀蘭 申請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