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帶材生產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背景技術:
目前冷軋機鋁加工生產中,帶材表面帶油現象是必不可少,現在的處理方法是只有配備好的清洗線,才能改善帶材表面帶油,冷軋機在正常軋制過程中,由于帶材表面抽吸系統設計不合理,帶材表面帶油比較嚴重,退火后產生大量油斑,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帶材表面總是存在軋制油,造成大量軋制油的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分別安裝在板型輥前側和后側的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和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位于帶材下側,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位于帶材上側。該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板型輥中心與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之間的距離為 2000mm,板型輥中心與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之間的距離為2200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帶材表面帶油現象最終消除,節約了大量軋制油,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竟爭力,減少了退火爐工序的除油時間,并消除了退火料油斑,節約了退火成本,提高了生產率。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撐輥,2工作輥,3板型輥,4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5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
圖1中,該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包括分別安裝在板型輥3前側和后側的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4和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5,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4位于帶材下側,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5位于帶材上側。板型輥3中心與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4之間的距離為2000mm, 板型輥3中心與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5之間的距離為2200mm。由支撐輥1和工作輥2 —側輸送的帶材,經過板型輥3時,由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4將帶材下側的帶油去除,由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5將將帶材上側的帶油去除,通過對吹掃噴嘴壓力的調整和配比,增大風刀吹掃縫隙的尺寸,增加了壓縮空氣流量,可使帶材表面油清除達到符合客戶需求標準。本發明經實施后節材降耗如下1.節約電費45KWXM小時Xl臺X 300天X0. 78元=252720 元。2.節省軋制油費用取平均帶材寬度為1.5米,按每卷平均長度為15000米,按每卷3個道次成品,取每卷平均重量10 噸,按正反兩面共節約軋制油40mg/m2,按照年產量為 10萬噸,按照每噸軋制油為1萬元,計算如下1. 5X10000 = 15000m2,15000 m2X40 mg/ m2Xl(T6X3 道次=1. 8Kg,100000 噸 +10 噸=10000 卷,1. 8KgX 10000 卷 X 1(T3 = 18 噸, “噸父丨萬二約“萬。3.大大提高了表面質量,加強了市場競爭力。
權利要求1.一種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分別安裝在板型輥(3)前側和后側的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4)和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5),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4)位于帶材下側,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5)位于帶材上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其特征是板型輥(3)中心與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4)之間的距離為2000mm,板型輥(3)中心與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5)之間的距離為22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帶材生產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該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分別安裝在板型輥前側和后側的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和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位于帶材下側,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位于帶材上側,板型輥中心與第一吹掃科恩達風刀之間的距離為2000mm,板型輥中心與第二吹掃科恩達風刀之間的距離為2200mm。該冷軋機表面除帶油裝置,帶材表面帶油現象最終消除,節約了大量軋制油,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竟爭力,減少了退火爐工序的除油時間,并消除了退火料油斑,節約了退火成本,提高了生產率。
文檔編號B21B28/00GK202316519SQ20112044388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付海濤, 李文遠, 王軍 申請人:山東魯豐鋁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