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碰焊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接設備,具體的說是應用于電池加工領域的自動碰焊機。
背景技術:
在電池制造技術領域,一些導電元件都需碰焊組裝,目前,業界所使用的傳統碰焊設備一般為人工手動,只能進行單次碰焊,其加工效率比較低,而且,在碰焊工序中的各種元件的形體都比較小,如電池的保護板、導電電極等,對于操作人員而言,很難夾持定位,因此產品的次品率很高,而且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比較大。那么如何提供一種自動的,且能連續碰焊的碰焊設備,就成為了業界亟待解決的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碰焊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自動碰焊機,包括主機、自動控制箱、碰焊頭、驅動裝置、碰焊工作臺,所述碰焊工作臺上設有一于碰焊工作臺X軸方向移動的臺架及一于碰焊工作臺Y軸方向移動的臺架,該兩臺架上分別設有傳動機構及驅動電機,該兩驅動電機分別與自動控制箱電性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碰焊工作臺的側邊設有急停開關與啟動開關,該急停開關與啟動開關分別與主機電性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傳動機構為絲桿機構,其傳動絲桿分別與兩驅動電機的轉軸連接,驅動該兩臺架分別于碰焊工作臺的X軸、Y軸方向位移。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臺架端面設有托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自動碰焊機,其移動臺架就可于碰焊工作臺的X軸、Y軸方向位移,進行自動的,連續碰焊作業,改變了傳統的手動碰焊方式,而且小型的碰焊工件通過夾具裝夾后,可連續自動碰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與產品的良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碰焊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分別為本實用新型自動碰焊機的結構示意圖。該自動碰焊機,包括主機101、自動控制箱102、碰焊頭103、驅動裝置104、碰焊工作臺105,所述碰焊工作臺105上設有兩個可移動的臺架106、107,其中,臺架106于碰焊工作臺105的X軸方向移動,臺架107于碰焊工作臺105的Y軸方向移動,該兩臺架106、107 上分別設有傳動機構(圖未示)及驅動電機108、109,該兩驅動電機108、109分別與自動控制箱102電性連接。[0014]所述傳動機構為絲桿機構,其傳動絲桿(圖未示)分別與兩驅動電機108、109的轉軸連接,驅動該兩臺架106、107分別于碰焊工作臺105的X軸、Y軸方向位移。在臺架107 的端面還設有一托盤110,以便于使用者放置夾具或碰焊工件。所述碰焊工作臺105的側邊設有一急停開關與啟動開關111,該急停開關與啟動開關111分別與主機101電性連接。該急停開關與啟動開關111設置的位置位于操作者的正前方,在發生意外事故時,操作者可快速反應,對碰焊設備進行關閉。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自動碰焊機,通過在傳統碰焊機的碰焊工作臺上設置可移動的臺架106、107,操作人員根據碰焊工件的碰焊位置,在自動控制箱102內輸入碰焊工件在碰焊工作臺105的X、Y軸坐標后,該移動臺架就可于碰焊工作臺105的X軸、Y軸方向位移, 進行自動的,連續碰焊作業,改變了傳統的手動碰焊方式,而且小型的碰焊工件通過夾具裝夾后,放置在托盤110內,可連續自動碰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與產品的良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 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改,都被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覆蓋。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碰焊機,包括主機、自動控制箱、碰焊頭、驅動裝置、碰焊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碰焊工作臺上設有一于碰焊工作臺X軸方向移動的臺架及一于碰焊工作臺Y軸方向移動的臺架,該兩臺架上分別設有傳動機構及驅動電機,該兩驅動電機分別與自動控制箱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1所述的自動碰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焊工作臺的側邊設有急停開關與啟動開關,該急停開關與啟動開關分別與主機電性連接。
3.根據權利1所述的自動碰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為絲桿機構,其傳動絲桿分別與兩驅動電機的轉軸連接,驅動該兩臺架分別于碰焊工作臺的X軸、Y軸方向位移。
4.根據權利1所述的自動碰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臺架端面設有托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碰焊機,包括主機、自動控制箱、碰焊頭、驅動裝置、碰焊工作臺,所述碰焊工作臺上設有一于碰焊工作臺X軸方向移動的臺架及一于碰焊工作臺Y軸方向移動的臺架,該兩臺架上分別設有傳動機構及驅動電機,該兩驅動電機分別與自動控制箱電性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自動碰焊機,其移動臺架就可于碰焊工作臺的X軸、Y軸方向位移,進行自動的,連續碰焊作業,改變了傳統的手動碰焊方式,而且小型的碰焊工件通過夾具裝夾后,可連續自動碰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與產品的良率。
文檔編號B23K11/36GK202291798SQ20112042282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明者鄺槐彬 申請人:珠海市雷鳴達通訊技術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