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鏜滾復合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切削刀具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鏜滾復合刀具。
背景技術:
一般傳統結構的鏜床刀具包括鏜刀和刀桿,鏜刀安裝在刀桿上,利用鏜床主軸帶動刀桿、鏜刀轉動,即實現對工件的鏜削加工;所以傳統鏜刀只具有切削功能,而不具有對鏜削孔內壁面的二次加工功能,特別不適合于對孔壁要求很高的工件。在現有技術中,鏜滾復合刀具的結構如專利號為CN201020179702.8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新型滾壓功能鏜刀桿》(公告號為CN201776462U);在刀桿的下端開有橫向的通孔與刀桿上端軸相垂直的壓力源通道貫通,在通孔兩端各設制的活塞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液壓缸,活塞的前端設有可以轉動的鋼珠,液壓動力源可以從防漏旋轉接頭進入刀桿壓力源通道液壓缸而可以推動兩個活塞前端的鋼珠分別頂壓在工件鏜孔的內壁上;這樣, 鋼珠在鏜桿鏜刀的后部旋轉而可以實現滾壓光潔工件鏜孔內壁的作用;另外,由于兩個活塞前端的鋼珠頂壓在工件鏜孔內壁上有支撐作用所以能夠減少或避免鏜刀的刀桿出現彎曲變形的問題。該設計在鏜刀的后端配置一液動的鋼珠結構,在鏜削過程的后部由鋼珠實現對鏜削內壁面的二次滾壓加工,該結構雖具二次加工工序,但是在該結構上的鋼珠只是隨原刀桿的進給軌跡運行,其不具有導向功用;鋼珠的二次滾壓功能只是限于對鏜削后表面的簡單去毛刺加工,而不能達到具體公差要求的加工。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結構新穎、鏜削平穩、輔助時間短、生產效率高及具有精整孔形和壓光表面雙重功能的鏜滾復合刀具。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鏜滾復合刀具,包括有滾壓部分和鏜刀部分,鏜刀部分包括芯軸,芯軸前端制有配裝鏜刀的刀盤體,后端制有圓形的軸伸柱體;滾壓部分包括有依次排列的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和后保持器,且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后保持器均與軸伸柱體的前部外圈套扣配合;軸伸柱體中間部位旋接有支撐套,且支撐套旋緊后控制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后保持器在軸伸柱體前部外圈上軸向位置的固定。采取的措施還包括上述的中間套位于兩端環面上均制有螺紋孔;前保持器環體上穿配有第一連接螺釘,第一連接螺釘與正對的中間套端環面螺紋孔旋接,并控制前保持器與中間套之間緊密貼配。上述的前保持器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滾珠槽,滾珠槽內均嵌配有第一滾珠體,第一滾珠體構成滾壓部分前部的支撐檔。上述的中間套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導向槽,導向槽內嵌配有第一導向塊,第一導向塊構成滾壓部分前部的導向檔。[0010]上述的后保持器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滾珠槽,滾珠槽內均嵌配有第二滾珠體,第二滾珠體構成滾壓部分后部的支撐檔。上述的后保持器后環面配裝有距離套,該距離套的后環面配裝有座墊;座墊環體上穿配有第二連接螺釘,第二連接螺釘穿出距離套、后保持器,并與正對的中間套端環面螺紋孔旋接,并控制后滾道與中間套之間緊密貼配。上述的距離套與座墊之間墊配有兩片半圓調整墊;距離套內嵌裝有軸承套,且軸承套與芯軸軸伸柱體卡配。上述的軸承套伸出于座墊后端面,并與支撐套前環端緊密抵觸配合。上述的支撐套外圈面制有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導向槽,導向槽內嵌配有第二導向塊,第二導向塊構成滾壓部分后部的導向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包括有滾壓部分和鏜刀部分,鏜刀部分包括芯軸,芯軸前端制有配裝鏜刀的刀盤體,后端制有圓形的軸伸柱體;滾壓部分包括有依次排列的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和后保持器,且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后保持器均與軸伸柱體的前部外圈套扣配合;軸伸柱體中間部位旋接有支撐套,且支撐套旋緊后控制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后保持器在軸伸柱體前部外圈上軸向位置的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滾壓加工是滾壓工具對工件表層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工件表層產生塑性流動,可將工件表面原始殘留的微觀波峰和微觀波谷輥平,改變表面微觀凹凸不平的發布狀況,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同時,工件的工作性能,如疲勞強度、耐磨性和耐腐蝕性都有顯著改善;鏜滾復合滾壓的特點是把鏜和滾壓工序合并在一起進行,利用滾壓過程中產生的作用力,使鏜削更加平穩;工序集中,輔助時間短,生產效率高;工具前端裝有四把鏜刀,將尺寸調整環固定在工具前端臺階上,用杠桿百分表調整好刀具直徑,用斜鐵壓緊; 取下尺寸調整環,工具切入時導向套起支撐、導向作用,滾壓直徑與導向套的過盈量約為 0. 03mm至0. 05mm ;復合鏜滾頭全部進入工件后,滾壓部分除起支撐和穩定鏜削的作用外, 還起到精整孔形和壓光表面的作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配裝時的三維示意圖;圖2是圖1中芯軸前配斜鐵的三維示意圖;圖3是圖1中前保持器配有第一連接螺釘的三維示意圖;圖4是圖1中中間套的三維示意圖;圖5是圖1中第一導向塊按三維環體布置的三維示意圖;圖6是圖1中后保持器的三維示意圖;圖7是圖1中座墊配有第二連接螺釘的三維示意圖;圖8是圖1中支撐套配有第二導向塊的三維示意圖;圖9是圖1的三維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至圖9所示,圖標號說明如下芯軸1,刀盤體la,軸伸柱體lb,前滾道2,前保持器3,第一連接螺釘31,中間套4,第一導向塊41,后滾道5,后保持器6,支撐套7,第二導向塊71,距離套8,軸承套81,座墊9,第二連接螺釘91,半圓調整墊9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鏜滾復合刀具,包括有滾壓部分和鏜刀部分,鏜刀部分包括芯軸1,芯軸1前端制有配裝鏜刀的刀盤體la,后端制有圓形的軸伸柱體Ib ;滾壓部分包括有依次排列的前滾道2、前保持器3、中間套4、后滾道5和后保持器6,且前滾道2、前保持器 3、中間套4、后滾道5、后保持器6均與軸伸柱體Ib的前部外圈套扣配合;軸伸柱體Ib中間部位旋接有支撐套7,且支撐套7旋緊后控制前滾道2、前保持器3、中間套4、后滾道5、后保持器6在軸伸柱體Ib前部外圈上軸向位置的固定。中間套4位于兩端環面上均制有螺紋孔;前保持器3環體上穿配有第一連接螺釘 31,第一連接螺釘31與正對的中間套4端環面螺紋孔旋接,并控制前保持器3與中間套4 之間緊密貼配。前保持器3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滾珠槽,滾珠槽內均嵌配有第一滾珠體,第一滾珠體構成滾壓部分前部的支撐檔。中間套4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導向槽,導向槽內嵌配有第一導向塊41,第一導向塊41構成滾壓部分前部的導向檔。后保持器6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滾珠槽,滾珠槽內均嵌配有第二滾珠體,第二滾珠體構成滾壓部分后部的支撐檔。后保持器6后環面配裝有距離套8,該距離套8的后環面配裝有座墊9 ;座墊9環體上穿配有第二連接螺釘91,第二連接螺釘91穿出距離套8、后保持器6,并與正對的中間套4端環面螺紋孔旋接,并控制后滾道5與中間套4之間緊密貼配。距離套8與座墊9之間墊配有兩片半圓調整墊92 ;距離套8內嵌裝有軸承套81, 且軸承套81與芯軸1軸伸柱體Ib卡配。軸承套81伸出于座墊9后端面,并與支撐套7前環端緊密抵觸配合。支撐套7 外圈面制有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導向槽,導向槽內嵌配有第二導向塊71,第二導向塊 71構成滾壓部分后部的導向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滾壓加工是滾壓工具對工件表層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工件表層產生塑性流動,可將工件表面原始殘留的微觀波峰和微觀波谷輥平,改變表面微觀凹凸不平的發布狀況,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同時,工件的工作性能,如疲勞強度、耐磨性和耐腐蝕性都有顯著改善;鏜滾復合滾壓的特點是把鏜和滾壓工序合并在一起進行,利用滾壓過程中產生的作用力,使鏜削更加平穩;工序集中,輔助時間短,生產效率高;工具前端裝有四把鏜刀,將尺寸調整環固定在工具前端臺階上,用杠桿百分表調整好刀具直徑,用斜鐵壓緊;取下尺寸調整環,工具切入時導向套起支撐、導向作用,滾壓直徑與導向套的過盈量約為0. 03mm至0. 05mm ;當復合鏜滾頭全部進入工件后,滾壓部分除起支撐和穩定鏜削的作用外,還起到精整孔形和壓光表面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已被闡明,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變化或改型都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權利要求1.鏜滾復合刀具,包括有滾壓部分和鏜刀部分,其特征是所述的鏜刀部分包括芯軸 (1),芯軸(1)前端制有配裝鏜刀的刀盤體(Ia),后端制有圓形的軸伸柱體(Ib);所述的滾壓部分包括有依次排列的前滾道O)、前保持器(3)、中間套G)、后滾道( 和后保持器 (6),且前滾道(2)、前保持器(3)、中間套(4)、后滾道(5)、后保持器(6)均與軸伸柱體(Ib) 的前部外圈套扣配合。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軸伸柱體(Ib)中間部位旋接有支撐套(7),且支撐套(7)旋緊后控制前滾道O)、前保持器(3)、中間套0)、后滾道 (5)、后保持器(6)在軸伸柱體(Ib)前部外圈上軸向位置的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間套(4)位于兩端環面上均制有螺紋孔;所述的前保持器C3)環體上穿配有第一連接螺釘(31),所述的第一連接螺釘(31)與正對的中間套(4)端環面螺紋孔旋接,并控制前保持器( 與中間套(4)之間緊密貼配。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前保持器C3)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滾珠槽,滾珠槽內均嵌配有第一滾珠體,第一滾珠體構成滾壓部分前部的支撐檔。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間套(4)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導向槽,導向槽內嵌配有第一導向塊(41),第一導向塊 (41)構成滾壓部分前部的導向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后保持器(6)外圈面制有至少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滾珠槽,滾珠槽內均嵌配有第二滾珠體,第二滾珠體構成滾壓部分后部的支撐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后保持器(6)后環面配裝有距離套(8),該距離套(8)的后環面配裝有座墊(9);所述的座墊(9)環體上穿配有第二連接螺釘(91),所述的第二連接螺釘(91)穿出距離套(8)、后保持器(6),并與正對的中間套(4)端環面螺紋孔旋接,并控制后滾道(5)與中間套(4)之間緊密貼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距離套⑶與座墊(9)之間墊配有兩片半圓調整墊(9 ;所述的距離套(8)內嵌裝有軸承套(81),且軸承套(81)與所述的芯軸(1)軸伸柱體(Ib)卡配。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軸承套(81)伸出于座墊 (9)后端面,并與所述的支撐套(7)前環端緊密抵觸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鏜滾復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撐套(7)外圈面制有六個內凹、且等弧度布置的導向槽,導向槽內嵌配有第二導向塊(71),第二導向塊(71)構成滾壓部分后部的導向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鏜滾復合刀具,包括有滾壓部分和鏜刀部分,鏜刀部分包括芯軸,芯軸前端制有配裝鏜刀的刀盤體,后端制有圓形的軸伸柱體;滾壓部分包括有依次排列的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和后保持器,且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后保持器均與軸伸柱體的前部外圈套扣配合;軸伸柱體中間部位旋接有支撐套,且支撐套旋緊后控制前滾道、前保持器、中間套、后滾道、后保持器在軸伸柱體前部外圈上軸向位置的固定;滾壓加工是滾壓工具對工件表層施加一定的壓力,將工件表面原始殘留的微觀波峰和微觀波谷輥平,使表面粗糙度降低;鏜滾復合滾壓是把鏜和滾壓工序合并在一起,使鏜削更加平穩;輔助時間短,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B23B27/00GK202174257SQ201120294598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明者李龍江 申請人:寧波市精恒凱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