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尤指輔助單一切削刀刃快速排屑的排屑槽結構,通過鉆頭在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側邊,分別設有排屑槽、二不同寬度的逃隙,供輔助切削刀刃穩定鉆削作業,提升鉆孔的品質。
背景技術:
各種機械式加工作業中,除了基本的車工、鉗工、刨工、銑工、焊工等加工程序外, 在制造成品時,也經常會應用鉆孔的加工方式,而不論是那一種加工作業的實施,都需要利用加工刀具進行作業,在鉆孔時所使用的鉆頭,是一般機械加工中最常被應用的加工刀具, 且鉆頭的刀頭的部分必須具備既定的角度、尺寸與刀刃長度,以供順利的進行鉆孔作業,則鉆頭在進行鉆孔、切削的過程中,必須將切削的廢屑向孔外排出,防止鉆頭在鉆孔作業中產生廢屑卡制無法鉆孔的現象,并供鉆孔作業可以順暢進行,然而,目前供鉆孔作業使用的鉆頭,都是在鉆頭的二刀刃二邊沿鉆頭的軸向,呈螺旋方式旋繞設有排屑槽,將二刀刃所切削的廢屑沿二邊排屑槽向外排出,但考量鉆頭的尺寸及二排屑槽的螺旋角度,所以在鉆頭上的二排屑槽都僅是較小寬度的槽道,也影響鉆頭在排屑時的順暢度;另有鉆頭采用單一切削刀刃進行切削作業,如證書號數第I四4322號的『鉆頭』中國臺灣省發明專利,申請案號第94115093號,并公告于2008年3月11日的專利公報,如圖4所示,該現有鉆頭A是于前端部設置鏨刃Al,并設置螺旋狀的第一切屑排出溝A2、第二切屑排出溝A3,且在第一切屑排出溝A2、第二切屑排出溝A3彼此之間設置刃背部A4、A5,再在第一切屑排出溝A2的鉆腹面A21邊緣設置切刃A6,其第一切屑排出溝A2、第二切屑排出溝A3相對于鉆頭旋轉中心A0,設置于非對稱位置,且第一切屑排出溝A2的后方刃背部A4,被設定比第二切屑排出溝A3的后方刃背部A5還大,在面向第二切削排出溝A3的鉆頭A旋轉方向的壁面A7,是與后方逃逸面A8的交叉棱線部當中至少相對于切刃A71的部分,相對于該切刃A71為朝向軸方向埋入,不發揮切削作用的方式而構成鉆頭A ;該現有單刃式鉆頭A將第二切屑排出溝A3 側邊切刃A61朝軸向埋入、且不發揮切削作用,但在實際鉆孔作業過程中,卻存在諸多不便與困擾,如(1)鉆頭A的第一切屑排出槽A2、第二切屑排出槽A3與二逃逸面A8的第一逃逸面A81、第二逃逸面A82,均呈現不同面積、不對稱的形式設計,容易造成鉆頭A在高速旋轉、 進行鉆削作業時,產生偏擺、搖晃等不穩定的現象、容易導致鉆頭A斷裂,并影響鉆孔的品質不佳。(2)鉆頭A的切削用切刃A6側邊,設有傾斜的逃逸面A8,且逃逸面A8的第一逃逸面A81,更是沿著切刃A6的邊緣朝另側邊,呈大角度的傾斜,容易影響切刃A6的結構強度減弱,切刃A6更容易產生崩裂、缺角,導致切刃A6的切削功能變差,需要經常研磨。因此,如何解決現有單切刃鉆頭因切屑排出槽與逃逸面設置不對稱,影響單刃鉆頭切削作業不穩定的問題,且切刃結構強度變差等缺失,即為本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0006]故,創作人有鑒于上述的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并以從事于此行業累積的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可將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以近似對稱式的設計、提高鉆頭鉆削作業時的穩定度、且切削刀刃側邊間隙保持適當距離、強化切削刀刃的結構強度,具有良好鉆削功能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的實用新型專利誕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乃在于該鉆頭是鉆槽部的一端面,設有單一切削刀刃及排屑槽,而排屑槽另側是分別設有不同寬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則二逃隙于鉆槽部與排屑槽分別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設置,并分別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供單一切削刀刃側邊的排屑槽寬度大于第一逃隙的寬度、第一逃隙的寬度即大于第二逃隙的寬度,達到輔助鉆頭的單一切削刀刃穩定進行鉆削作業、快速排出廢屑的目的,并提升鉆孔品質。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該鉆頭于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側邊設有排屑槽、另側分別設有逃隙,且逃隙的第一逃隙、第二逃隙的后段,并分別連通于排屑槽,而可擴充排屑槽的寬度,以增加排屑空間、輔助快速排屑的作業,并增加鉆槽部位置的鉆頭直徑尺寸、提升鉆頭的結構強度,即可減少鉆頭斷裂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該鉆頭于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側邊分別設有排屑槽、二逃隙,而供排屑槽與二逃隙呈螺旋式環設于鉆槽部,且排屑槽與二逃隙之間分別呈現不等長度、不同螺旋角度的螺旋環設,則排屑槽與二逃隙的不同螺旋角度,是分別相差約2° 55°之間;且二逃隙的長度約為排屑槽長度的 95%之間。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包括鉆身部、由所述鉆身部一側延設的鉆槽部,并在所述鉆槽部遠離所述鉆身部的一端設有單一切削刀刃,且近切削刀刃的側邊設有排屑槽,該鉆頭在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另側,分別設有不同寬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且二逃隙在所述鉆槽部與排屑槽分別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設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鉆頭為一般鉆頭或微型鉆頭。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微型鉆頭的直徑是介于0. 05mm 0. 80mm。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鉆頭的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在各側邊分別設有排屑槽、 二不同寬度的逃隙,而二逃隙是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且所述排屑槽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逃隙的寬度、所述第一逃隙的寬度則大于所述第二逃隙的寬度。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鉆頭的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在所述排屑槽另側分別設有二不等寬度的逃隙,而各逃隙的寬度為鉆頭直徑的 40%。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所設排屑槽、二不等寬度的逃隙, 為分別于螺旋式設置,而所述排屑槽與二不同寬度的逃隙間的螺旋角是分別相差約2° 55°。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單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二不同寬度的逃隙,為呈不等長度
4螺旋環設于鉆槽部,且二逃隙的螺旋環繞的長度為長排屑槽的 95%。本實用新型可達到輔助鉆頭的單一切削刀刃穩定進行鉆削作業的目的,不易產生搖晃或偏擺、鉆孔效果更理想。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單刃式切削刀刃方向的前視圖;圖4為現有鉆頭的鉆頂面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鉆頭;11-鉆身部;12-鉆槽部;13-切削刀刃;14-排屑槽; 15-逃隙;151-第一逃隙;152-第二逃隙;A-鉆頭;AO-鉆頭旋轉中心;Al-鏨刃;A2-第一切屑排出溝;A21-鉆腹面;A3-第二切屑排出溝;A4-刃背部;A5-刃背部。A6-切刃;A7-旋轉方向的壁面;A71-切刃;A8-逃逸面;A81-第一逃逸面;A82-第二逃逸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請參閱圖1至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側視圖、單刃式切削刀刃方向的前視圖,由圖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鉆頭1是包括鉆身部11、鉆槽部12,其中該鉆頭1是在鉆身部11 一側,朝外延設有鉆槽部12,而鉆槽部12在遠離鉆身部 11的一端面,設有單一切削刀刃13,且單刃式切削刀刃13的側邊設有排屑槽14、另側邊則分別設有逃隙15,則逃隙15包括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并供單刃式切削刀刃13側邊的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分別朝向鉆身部11方向、分別沿著鉆槽部12呈不等長度、不同螺旋角度方式,螺旋環設于鉆槽部12,則排屑槽14、第一逃隙151、 第二逃隙152分別于鉆槽部12處位置,呈不平行但相交的方式螺旋環繞,進而構成本實用新型的鉆頭1。而上述本實用新型的鉆頭1,可為一般型式的鉆頭1或微型鉆頭1等模式;若以微型鉆頭1方式應用,則該微型鉆頭1的直徑,是介于0. 05mm 0. 80mm之間。再者,鉆頭1的鉆槽部12的單刃式切削刀刃13,在側邊設有排屑槽14、另側分別設有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且排屑槽14的寬度大于第一逃隙151的寬度、 第一逃隙151的寬度則大于第二逃隙1521的寬度;而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 的凹陷尺寸是約為鉆頭1直徑的 40%之間;且供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 第二逃隙152,分別于單刃式切削刀刃13的側邊,呈近似對稱式的設置,分別具有近似范圍的寬度,供鉆頭1進行鉆削作業高速旋轉時,可保持鉆頭1與切削刀刃13的穩定度、不易發生偏擺或晃動的現象。又,該鉆頭1于鉆槽部12所設單刃式切削刀刃13,在側邊分別設有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并供排屑槽14、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之間,是分別為不同螺旋角度方式,環設于鉆槽部12,且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之間的螺旋角度,是分別相差約2° 55°,并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的螺旋環繞的長度,是分別約為排屑槽14的 95%之間;則供第一間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分別于鉆槽部12螺旋環繞,再分別接通于排屑槽14,則可增加排屑槽14的寬度、且可提升排屑的速度,而鉆槽部12上大部分長度距離,僅設置有排屑槽14,亦可增加鉆頭1直徑的尺寸、 提升鉆頭1整體與鉆槽部12的結構強度,即可供鉆頭1在鉆削作業時,通過鉆槽部12的排屑槽14,輔助快速排屑,降低廢屑阻塞于排屑槽14的缺失,降低鉆頭1在鉆削作業時發生斷裂的現象,且鉆削的孔洞品質易更佳。因此,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本實用新型的鉆頭1是在鉆槽部12所設單刃式切削刀刃13,在側邊分別設有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分別以不同長度、不同螺旋角度方式螺旋環設于鉆槽部12,并供排屑槽14、逃隙15的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于鉆槽部12呈不平行但相交模式,而將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的末段,分別接通至排屑槽14,即可達到單刃式鉆頭1的鉆槽部12所設單刃式切削刀刃13,在鉆削作業高速旋轉時,保持穩定、不易偏擺、不易晃動的目的,且增加排屑槽14寬度、輔助鉆頭1進行快速排屑,可將鉆削時的廢屑快速排出、防止廢屑積存、阻塞,并通過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排屑槽14不等長度設置,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較短的長度,為集中接通于排屑槽14,則可增加排屑14的排屑寬度,并增加鉆頭1于鉆槽部12位置的直徑尺寸,且提升鉆頭1的結構強度,降低鉆頭 1在鉆削作業時斷裂的情況發生的功能,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的結構、裝置皆應受本實用新型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在實際使用時,可具有下列各項優點,如(一)鉆頭1的鉆槽部12于遠離鉆身部11的另端面,設有單刃式切削刀刃13,并在單刃式切削刀刃13側邊分別設有具近似寬度范圍的排屑槽14、二逃隙15,可保持鉆頭1、 切削刀刃13的穩定度,鉆削作業時高速旋轉,不易發生偏擺、晃動的現象,并可提升鉆孔的品質。(二)鉆頭1于鉆槽部12設有單刃式切削刀刃13,并在單刃式切削刀刃13側邊, 分別設有排屑槽14、二逃隙15,且供排屑槽14、二逃隙15分別呈不等長度、不同螺旋角度, 螺旋環設于鉆槽部12,并在鉆槽部12呈不平行但相交的方式設置,可有效增加排屑槽14的寬度,輔助鉆頭1在進行鉆削作業時,快速排屑不易積存廢屑或造成阻塞,減少鉆頭1在鉆削作業時斷裂的情況。(三)鉆頭1在鉆槽部12設有排屑槽14、二逃隙15,而二逃隙15則包括第一逃隙 151、第二逃隙152,且供第一逃隙151第二逃隙152不平行但相交的設置,末段分別接通至排屑槽14,在鉆槽部12大部分長度僅具排屑槽14,即可增加鉆槽部12位置的鉆頭1直徑尺寸,增加鉆槽部12與鉆頭1整體的結構強度,降低鉆頭1在鉆削作業時斷裂的情況。故,本實用新型為主要針對單刃式鉆頭的設計,利用鉆頭于鉆槽部設有單刃式切削刀刃,并在單刃式切削刀刃側邊分別設有排屑槽、二逃隙,且排屑槽、二逃隙為具有近似面積范圍,而供鉆頭、單刃式切削刀刃在鉆削作業高速旋轉時,可保持穩定鉆削、不易偏擺、 不易晃動為主要保護重點,再供排屑槽、逃隙的第一逃隙、第二逃隙,分別呈不同長度、不同螺旋角度環設于鉆槽部,逃隙的第一逃隙、第二逃隙并在鉆槽部呈不平行但相交的模式設置,末段再分別接通至排屑槽,可增加排屑槽的寬度、以輔助鉆頭進行快速排屑,并供鉆槽部的大部分長度僅具有排屑槽,以增加鉆槽部位置的鉆頭直徑,乃僅使鉆頭整體與鉆槽部的結構強度提升、鉆削作業時不易斷裂的優勢,可鉆頭的鉆孔效果亦更理想。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許多修改,變化, 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包括鉆身部、由所述鉆身部一側延設的鉆槽部, 并在所述鉆槽部遠離所述鉆身部的一端設有單一切削刀刃,且近切削刀刃的側邊設有排屑槽,其特征在于該鉆頭在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另側,分別設有不同寬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且二逃隙在所述鉆槽部與排屑槽分別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鉆頭為一般鉆頭或微型鉆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微型鉆頭的直徑是介于0. 05mm 0. 8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鉆頭的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在各側邊分別設有排屑槽、二不同寬度的逃隙,而該二逃隙是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且所述排屑槽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逃隙的寬度、所述第一逃隙的寬度則大于所述第二逃隙的寬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鉆頭的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在所述排屑槽另側分別設有二不等寬度的逃隙,而各逃隙的寬度為鉆頭直徑的 4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鉆槽部的單一切削刀刃所設排屑槽、二不等寬度的逃隙,為分別于螺旋式設置,而所述排屑槽與二不同寬度的逃隙間的螺旋角是分別相差約2° 5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單一切削刀刃的排屑槽、二不同寬度的逃隙,為呈不等長度螺旋環設于鉆槽部,且二逃隙的螺旋環繞的長度為長排屑槽的 9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單刃式鉆頭的排屑槽改良結構,該鉆頭包括鉆身部、鉆槽部,并在鉆槽部遠離鉆身部的一端設有單一切削刀刃,且近切削刀刃的側邊設有排屑槽,而排屑槽另側分別設有不同寬度、不同螺旋角度的逃隙,則二逃隙于鉆槽部與排屑槽分別呈不平行但相交的設置,并分別包括第一逃隙、第二逃隙,且單一切削刀刃側邊的排屑槽寬度大于第一逃隙的寬度、第一逃隙的寬度即大于第二逃隙的寬度,達到輔助鉆頭的單一切削刀刃穩定進行鉆削作業的目的,不易產生搖晃或偏擺、鉆孔效果更理想。
文檔編號B23B51/00GK202143968SQ20112014549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9日
發明者曾士哲, 羅兆鈞, 陳招陽 申請人:尖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