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銅合金管棒材矯直-精整處理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銅合金管棒材矯直-精整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大規格銅合金管棒材矯直、鋸切、精整處理工藝,是采用多道次作業方式。拉制管棒材一般送往七輥矯直機進行多道次矯直,矯直后的管棒材采用人工吊運方式轉運至鋸切設備處,鋸切后的管棒料又通過人工吊運至表面清理工位進行表面清理、管棒端頭修磨和去毛刺,棒材還需要進行倒棱處理。存在的問題是,各生產工序之間相互分割,生產工效極低。道次之間需要人工反復輔助轉運,大規格制品的單重較大,轉運環節易于對制品表面產生傷害。特別是對大規格薄壁銅合金管,轉運的磕碰傷往往使制品無法通過探傷檢驗,造成廢品,無法生產市場急需、附加值極高的高精度銅合金管棒材產品。在進行每批次矯直作業時,七輥矯直機都需要有豐富經驗的操作工人,人工手工調整輥型,輥型調整不合理時,易于對制品表面產生劃傷、壓痕、甚至管棒材縮徑現象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銅合金管棒材矯直-精整處理設備,用于銅合金管材上料、矯直、鋸切,收集。上述目的是通過下述方案實現的一種銅合金管棒材矯直-精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依次包括上料裝置、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矯直裝置、出料裝置;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入口與所述上料裝置的輥道連接,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矯直裝置的入口相連,并且在所述出料裝置的出口處安裝有切頭尾裝置以及成品料集料裝置。根據上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裝置包括上料臺架、安裝在所述上料臺架上的撥料機構和撥料氣缸,并且所述上料裝置還包括矯直機上料裝置以及與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入口對應的矯直機進料輥道。根據上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包括夾送裝置上輥傳動裝置、夾送裝置上壓緊缸、夾送裝置上壓緊輥、夾送裝置下輥傳動裝置、夾送下壓緊缸、和夾送裝置下壓緊輥。根據上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裝置為六輥矯直機,其包括矯直機機架、 矯直機張力柱、矯直機下輥、下輥傳動電機、下輥傳動減速裝置、下輥傳動萬向節、矯直機上輥、上輥傳動電機、上輥傳動減速裝置、上輥傳動萬向節、矯直輥輥縫調節與鎖緊液壓站;六輥矯直機的機架為一個由上下底座和四根張力柱組成的框架結構,張力柱的上下端分別連接矯直機的上下底座。六個矯直輥安裝在由上下底座和張力柱組成的框架結構內,矯直輥升降油缸安裝在上底座的頂部,油缸通過柱塞與上矯直輥相連。上輥傳動電機、下輥傳動電機、上輥傳動減速裝置、下輥傳動減速裝置、上輥傳動萬向節和下輥傳動萬向節安裝在矯直機框架結構的外側,通過萬向傳動裝置與矯直輥相連。根據上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裝置包括矯直機出料輥道、出料撥料裝置、出料臺架、下料臺架撥料裝置、與所述下料臺架撥料裝置連接的下料臺架撥料氣缸、一號輸送輥道上料裝置、與所述一號輸送輥道上料裝置配合的一號輸送輥道,所述一號輸送輥道連接到所述切頭尾裝置的入口。根據上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料集料裝置包括二號輸送輥道、成品料下料裝置和成品料集料框,所述二號輸送輥道與所述一號輸送輥道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銅及銅合金管棒材精整過程的上料、矯直、 定尺、鋸切、包裝等工序,通過傳動輥道整合為一條高效率、高精度的管棒材精整處理生產線。上料坯料為擠壓或拉伸毛料,出料產品為經過矯直、精確定尺、鋸切和打包的產品,取消了工序之間多道次轉運,消除了制品轉運磕碰傷,減少了操作人員,產品品質顯著提高,生產效率提高2-4倍。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左半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右半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大規格銅合金管棒材矯直-精整處理設備依次包括上料裝置、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矯直裝置、出料裝置;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入口與所述上料裝置的輥道連接,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矯直裝置的入口相連,并且在所述出料裝置的出口處安裝有切頭尾裝置以及成品料集料裝置。上料裝置包括上料臺架1、安裝在上料臺架1上的撥料機構2和撥料氣缸3,并且上料裝置還包括矯直機上料裝置4以及與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6入口對應的矯直機進料輥道5。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6包括夾送裝置上輥傳動裝置7、夾送裝置上壓緊缸8、夾送裝置上壓緊輥9、夾送裝置下輥傳動裝置10、夾送下壓緊缸11、和夾送裝置下壓緊輥12。矯直裝置為六輥矯直機13,其包括矯直機機架14、矯直機張力柱15、矯直機下輥 16、下輥傳動電機17、下輥傳動減速裝置18、下輥傳動萬向節19、矯直機上輥20、上輥傳動電機21、上輥傳動減速裝置22、上輥傳動萬向節23、矯直輥輥縫調節與鎖緊液壓站M。六輥矯直機的機架為一個由上下底座14和四根張力柱15組成的框架結構,張力柱15的上下端分別連接矯直機的上下底座14。六個矯直輥16和20安裝在由上下底座和張力柱組成的框架結構內,矯直輥升降油缸安裝在上底座的頂部,油缸通過柱塞與上矯直輥20相連。上輥傳動電機21、下輥傳動電機17、上輥傳動減速裝置22、下輥傳動減速裝置18、上輥傳動萬向節23和下輥傳動萬向節19安裝在矯直機框架結構的外側,通過萬向傳動裝置19、23與矯直輥16、20相連。出料裝置包括矯直機出料輥道25、出料撥料裝置26、出料臺架27、下料臺架撥料裝置觀、與所述下料臺架撥料裝置觀連接的下料臺架撥料氣缸四、一號輸送輥道上料裝置 30、與所述一號輸送輥道上料裝置配合的一號輸送輥道31,一號輸送輥道31連接到切頭尾裝置32的入口。成品料集料裝置包括二號輸送輥道33、成品料下料裝置34和成品料集料框35,二號輸送輥道33與一號輸送輥道31相連。參照圖1和圖2,描述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當成捆管材吊到上料臺架1上后,人工開捆,管材自動散開在臺架1上。撥料氣缸 3驅使撥料機構2將每根管材撥入進料通道5。當管材進入進料通道,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 6的上下壓緊缸8和11驅使夾送裝置上下壓緊輥9和12閉合,夾住管材的頭部,夾送裝置上下輥傳動7和10將管材旋轉著送入矯直機13。旋轉速度和矯直機相匹配。這樣使得管材端部幾乎沒有變形。下輥傳動電機17驅使下輥傳動減速裝置18,通過下輥傳動萬向節19 將動力傳遞給矯直機下輥16 ;上輥傳動電機21驅使上輥傳動減速裝置22,通過上輥傳動萬向節23將動力傳遞給矯直機上輥20,管材在上下三對矯直輥的作用下,作反復彎曲變形實現管材的矯直。當管材離開矯直機后被送入矯直機出料輥道25,由出料撥料裝置沈將管材撥上出料臺架27。下料臺架撥料氣缸四驅動下料臺撥料裝置觀,將管材逐根放入一號輸送輥道上料裝置30,從這里管材被撥入切頭尾裝置32的一號輸送輥道,由輥道把管材的端頭送到鋸切位置切頭、切尾、定尺。經過切頭、切尾、定尺鋸切后的管材由二號輸送輥道33, 輸送至成品料下料裝置34位置,由下料裝置34將管材撥入成品料集料框35。完成大規格管棒材的矯直、鋸切、精整處理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銅合金管棒材矯直-精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設備依次包括上料裝置、 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矯直裝置、出料裝置;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入口與所述上料裝置的輥道連接,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矯直裝置的入口相連,并且在所述出料裝置的出口處安裝有切頭尾裝置以及成品料集料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裝置包括上料臺架、安裝在所述上料臺架上的撥料機構和撥料氣缸,并且所述上料裝置還包括矯直機上料裝置以及與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入口對應的矯直機進料輥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包括夾送裝置上輥傳動裝置、夾送裝置上壓緊缸、夾送裝置上壓緊輥、夾送裝置下輥傳動裝置、夾送下壓緊缸、和夾送裝置下壓緊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矯直裝置為六輥矯直機,其包括矯直機機架、矯直機張力柱、矯直機下輥、下輥傳動電機、下輥傳動減速裝置、下輥傳動萬向節、 矯直機上輥、上輥傳動電機、上輥傳動減速裝置、上輥傳動萬向節、矯直輥輥縫調節與鎖緊液壓站;六輥矯直機的機架為一個由上下底座和四根張力柱組成的框架結構,張力柱的上下端分別連接矯直機的上下底座,六個矯直輥安裝在由上下底座和張力柱組成的框架結構內,矯直輥升降油缸安裝在上底座的頂部,油缸通過柱塞與上矯直輥相連,上輥傳動電機、 下輥傳動電機、上輥傳動減速裝置、下輥傳動減速裝置、上輥傳動萬向節和下輥傳動萬向節安裝在矯直機框架結構的外側,通過萬向傳動裝置與矯直輥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裝置包括矯直機出料輥道、出料撥料裝置、出料臺架、下料臺架撥料裝置、與所述下料臺架撥料裝置連接的下料臺架撥料氣缸、一號輸送輥道上料裝置、與所述一號輸送輥道上料裝置配合的一號輸送輥道,所述一號輸送輥道連接到所述切頭尾裝置的入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料集料裝置包括二號輸送輥道、 成品料下料裝置和成品料集料框,所述二號輸送輥道與所述一號輸送輥道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大規格銅合金管棒材矯直-精整處理設備,所述設備依次包括上料裝置、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矯直裝置、出料裝置;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入口與所述上料裝置的輥道連接,所述矯直機進口夾送裝置的出口與所述矯直裝置的入口相連,并且在所述出料裝置的出口處安裝有切頭尾裝置以及成品料集料裝置。本實用新型的設備將銅及銅合金管棒材精整過程的上料、矯直、定尺、鋸切、包裝等工序,通過傳動輥道整合為一條高效率、高精度的管棒材精整處理生產線。上料坯料為擠壓或拉伸毛料,出料產品為經過矯直、精確定尺、鋸切和打包的產品,取消了工序之間多道次轉運,消除了制品轉運磕碰傷,減少了操作人員,產品品質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B21D3/02GK202097550SQ20112012063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2日
發明者楊志強, 賀永東 申請人:金川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