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臥式放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使盤狀纏繞物展開的一種裝置,特別是涉及到使螺紋鋼、圓 鋼、彈簧鋼等盤圓鋼筋展開的一種臥式放線裝置。
背景技術:
盤圓鋼筋放線裝置是鋼筋矯直、彎箍等鋼筋再加工設備的前級設備,即將整盤盤 圓鋼筋放置在該裝置中,以主動或被動的形式,將鋼筋一圈圈放線,鋼筋再進入矯直、彎箍 等設備中進行加工。在現有技術中,盤圓鋼筋放線裝置多采用挑桿、立式放線架等被動式放 線裝置,即整盤盤圓鋼筋放置在放線架上,鋼筋被后級加工設備牽引,在牽引力下,鋼筋被 一圈圈放開;現有被動式放線裝置在較細鋼筋的應用中尚可,但對于較粗如直徑12毫米以 上的鋼筋應用時,就出現了初裝時鋼筋引線、穿絲費力的現象,影響后級矯直、彎箍等加工 設備的正常運行,大大降低了鋼筋加工的整體效率。
發明內容為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有效牽引、具有預矯直 功能,且能自動調整放線速度的臥式放線裝置。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臥式放線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上面的驅動部分及與驅動部分末端相連的支 撐滾筒,驅動部分一側設有限位部分,驅動部分另一側設有預矯直部分;所述限位部分與驅 動部分通過變頻器相連;所述限位部分與支撐滾筒間設有導引部分,所述預矯直部分與支 撐滾筒間設有錘頭。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所述支撐滾筒接入驅動部分端上部設有壓輪,且支撐滾筒 與壓輪接觸部位開有凹槽;所述支撐滾筒遠離驅動部分端設有擋料滾筒。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所述限位部分設置為凸輪或偏心塊結構,凸輪或偏心塊一 端設有行程開關,凸輪或偏心塊另一端固聯有撥桿;凸輪或偏心塊與行程開關組成的兩個 對稱結構依次位于支撐滾筒一側。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所述預矯直部分設置為三輥矯直結構,且預矯下滾輪上對 應設有導向輪。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所述導引部分由支撐滾筒一側依次排列的前后兩個直立旋 轉套筒、滾輪、限位部分下部的三個水平旋轉套筒構成。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所述機架側面設有輔助支撐滾筒、所述輔助支撐滾筒與支 撐滾筒形成三角形布局。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所述機架側面還設有輔助滾筒。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增設了驅動部分,使放線架主動放線,大大降低了初始穿引鋼筋時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盤圓鋼筋穿絲效率。[0014]2、限位部分配合驅動電機可對鋼筋加工時的驅動輥,即支撐滾筒轉速進行自動調 整,以保證鋼筋放線速度與鋼筋的平穩進給的協調,滿足后級加工設備對放線速度的需求。3、錘頭、預矯直部分的設置,在鋼筋初始放線時,對鋼筋頭部段進行矯直,保證了后級矯直、彎箍等加工設備的初始穿引要求。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放線裝置使用時引線狀態示意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放線裝置使用時限位部分位于兩極限位置的示意圖;圖5是圖4的俯視圖;上述圖中1_機架;2-水平旋轉套筒;3-限位部分;4-滾輪;5-直立旋轉套筒; 6-壓輪;7-氣缸a;8-氣缸b ;9_錘頭;10-手輪;11-預矯上滾輪;12-導向輪;13-預矯下 滾輪;14-錘座;15-支撐滾筒;16-滑輪組件;17-工字鋼;18-擋料滾筒;19-輔助支撐滾 筒;20-減速機;21-聯軸器;22-鋼絲繩;23-行程開關;24-凸輪;25-電機;26-輔助滾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解釋,需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 述實施例;如圖1所示的臥式放線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1上端面中部一側的驅動部分及與 驅動部分末端相連的支撐滾筒15,驅動部分左側設有限位部分3,驅動部分右側設有預矯 直部分;所述限位部分3與驅動部分通過變頻器相連;所述限位部分3與支撐滾筒15間設 有導引部分,所述預矯直部分與支撐滾筒15間設有錘頭9。圖5中,電機25輸出軸連接減速機20輸入軸、減速機20輸出軸通過聯軸器21連 接支撐滾筒15構成完整的驅動部分;支撐滾筒15軸向中部有位于機架工字鋼17上的滑輪 組件16支撐并輔助支撐滾筒15轉動;支撐滾筒15下部兩側分別設有輔助支撐滾筒19。位于驅動部分左側的凸輪24或偏心塊一端設有行程開關23,凸輪或偏心塊另一 端固聯有撥桿,凸輪或偏心塊與行程開關組成的兩個對稱結構構成限位部分,且兩個對稱 結構由近及遠依次位于支撐滾筒15左側;行程開關23通過導線接至變頻器,變頻器控制電 機25轉速。位于驅動部分右側的預矯直部分設置為三輥矯直結構,預矯上滾輪11在上、兩個 預矯下滾輪13位于預矯上滾輪11下部兩側;預矯下滾輪13上對應設有導向輪12,預矯上 滾輪11上部設有手輪10。限位部分下部的位于機架1側面的三個水平旋轉套筒2、限位部分右側依次排列 的滾輪4、前后兩個直立旋轉套筒5構成導引部分。位于直立旋轉套筒5右側的支撐滾筒 15上部設有壓輪6,壓輪6由位于上部的氣缸a7提供動力,且支撐滾筒15與壓輪6接觸部 位開有凹槽;支撐滾筒15遠離驅動部分端設有擋料滾筒18。支撐滾筒15右側與預矯直部 分之間設有氣缸b8帶動的錘頭9,錘頭9下部對應位置設有錘座14。放線工作時,如圖2、圖3所示;先將支撐滾筒15 —端的擋料滾筒18扳下,便于整盤鋼筋套設在支撐滾筒15與其下端的兩個輔助支撐滾筒19上,當整盤鋼筋套設在支撐滾 筒上后,再將擋料滾筒18扳起阻擋鋼筋散盤從支撐滾筒上脫落;手動拉出鋼筋頭依次穿入 導引部分的三個水平旋轉套筒2、滾輪4的凹槽、兩個直立旋轉套筒5間,貼合于支撐滾筒 15上凹槽穿過壓輪6與支撐滾筒15形成的空間,經過錘頭9與錘座14的空隙穿入預矯直 部分,即依次經過上下對應的導向輪12與預矯下滾輪13、預矯上滾輪11、上下對應的導向 輪12與預矯下滾輪13,穿出至后級鋼筋再加工設備。需說明的是,鋼筋從三個水平旋轉套 筒2上端平行的兩個水平旋轉套筒穿入。 穿絲完成后,手動旋轉預矯直部分的手輪10使其帶動預矯上滾輪11向下運動,使 預矯上滾輪11外徑下部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兩個預矯下滾輪13外徑上部以下。之后啟動電機25,使驅動系統工作帶動支撐滾筒15旋轉,摩擦力作用下套設在滾 筒上的鋼筋盤旋轉,依次散盤送線,氣缸a7動作使壓輪6給鋼筋持續向下的壓力,以便保持 鋼筋貼合于支撐滾筒15的凹槽內,氣缸b8帶動錘頭9預錘鋼筋,使之便于呈線性穿入預矯 直部分;預矯直部分預矯上滾輪11兩側與預矯下滾輪13上下對應的導向輪12起到與壓輪 6同樣作用,即防止鋼筋跳槽。如圖4、圖5,支撐滾筒15旋轉靠摩擦力帶動整盤盤圓鋼筋散盤送線工作時,應保 持鋼筋持續勻速的進給;支撐滾筒15轉速一定時,支撐滾筒15帶動外圈鋼筋旋轉放線時放 出的鋼筋多鋼筋堆積,出料太多時,鋼筋觸碰限位部分左側的撥桿,使之順時針方向旋轉, 達到有效距離時,凸輪24旋轉觸動行程開關23,行程開關23將動作信號傳輸給變頻器,變 頻器根據動作信號降低輸出頻率,從而降低電機25轉速,進而降低鋼筋送線速度,避免鋼 筋堆積現象的發生;當支撐滾筒15帶動內圈鋼筋旋轉放線時放出的鋼筋少鋼筋拉緊,出料 太少時,鋼筋觸碰限位部分右側的撥桿,使之逆時針方向旋轉,達到有效距離時,凸輪旋轉 觸動行程開關23,行程開關23將動作信號傳輸給變頻器,變頻器根據動作信號提高輸出頻 率,從而提高電機25轉速,進而提高鋼筋送線速度,避免鋼筋拉斷現象的發生。另外在機架1側面設有輔助滾筒26,以免鋼筋送線時出現磨損鋼筋及機架1側面。
權利要求一種臥式放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機架(1)上面的驅動部分及與驅動部分末端相連的支撐滾筒(15),驅動部分一側設有限位部分(3),驅動部分另一側設有預矯直部分;所述限位部分(3)與驅動部分通過變頻器相連;所述限位部分(3)與支撐滾筒(15)間設有導引部分,所述預矯直部分與支撐滾筒(15)間設有錘頭(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滾筒(15)接入驅動 部分端上部設有壓輪(6),且支撐滾筒(15)與壓輪(6)接觸部位開有凹槽;所述支撐滾筒 (15)遠離驅動部分端設有擋料滾筒(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分(3)設置為凸輪 (24)或偏心塊結構,凸輪或偏心塊一端設有行程開關(23),凸輪或偏心塊另一端固聯有撥 桿;凸輪或偏心塊與行程開關組成的兩個對稱結構依次位于支撐滾筒(15) —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矯直部分設置為三輥矯 直結構,且預矯下滾輪(13)上對應設有導向輪(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部分由支撐滾筒(15) 一側依次排列的前后兩個直立旋轉套筒(5)、滾輪(4)、限位部分下部 的三個水平旋轉套筒 (2)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側面設有輔助支 撐滾筒(19)、所述輔助支撐滾筒(19)與支撐滾筒(15)形成三角形布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臥式放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1)側面還設有輔助 滾筒(2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臥式放線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1)上面的驅動部分及與驅動部分末端相連的支撐滾筒(15),驅動部分一側設有限位部分(3),驅動部分另一側設有預矯直部分;所述限位部分(3)與驅動部分通過變頻器相連;所述限位部分(3)與支撐滾筒(15)間設有導引部分,所述預矯直部分與支撐滾筒(15)間設有錘頭(9);驅動部分的設置使放線架具備主動放線功能,且限位部分配合驅動電機以保證鋼筋放線速度與鋼筋的平穩進給的協調,錘頭、預矯直部分對鋼筋頭部段進行矯直,保證了后級鋼筋加工設備的初始穿引要求,本實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鋼筋的整體加工效率。
文檔編號B21F23/00GK201596733SQ20102012001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6日
發明者劉衛民, 張進星, 杜文輝, 王家琦, 王英杰 申請人:洛陽天浩泰軌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