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拉床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數控深孔拉床加工深孔時的旋轉精度需要高精度的測量裝置反饋信號實現閉環 控制來保證。目前由于拉床本身的結構限制需要大通徑的圓光柵以及外殼防護等級高的產 品難于進口,實際使用的為無外殼防護的圓光柵。圓光柵的光柵尺必須采取特殊措施保護, 否則一旦光柵尺受到污染將失去測量精度。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圓光柵防護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本發明的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包括 為整個裝置提供支撐的箱體;
與箱體分別連接的讀數頭安裝座、主軸;
讀數頭與讀數頭安裝座固定連接,密封罩與讀數頭安裝座固定連接; 在主軸上依次設置有第一 0型密封圈、第二 0型密封圈、第五0型密封圈及過渡法蘭、 光柵尺;
過渡法蘭通過0型密封圈與主軸連接,過渡法蘭通過還通過第三0型密封圈、第四0型 密封圈與密封罩連接;
用于排出滲入圓光柵密封空間的液體的排液孔及密封塞。本發明的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具有成本低、可靠性好、易于維護等 特點,本發明較好的解決了目前外殼防護等級高的大通徑產品難于進口而圓光柵的光柵尺 必須采取特殊措施保護的問題。
圖1是本發明的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箱體 2.讀數頭安裝座 3.主軸 4.讀數頭 5.導向螺 桿 6.密封罩 7.第一 0型密封圈 8.第二 0型密封圈 9.第三0型密封 圈 10.第四0型密封圈 11.排液孔及密封塞 12.過渡法蘭 13.光柵尺 14.第五0型密封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包括為整個裝置提供支撐的箱體1 ;
與箱體1分別連接的讀數頭安裝座2、主軸3 ;
讀數頭4與讀數頭安裝座2固定連接,密封罩6與讀數頭安裝座2固定連接; 在主軸3上依次設置有第一 0型密封圈7、第二 0型密封圈8、第五0型密封圈14及過 渡法蘭12、光柵尺13 ;
過渡法蘭12通過0型密封圈14與主軸3連接,過渡法蘭12通過還通過第三0型密封 圈9、第四0型密封圈10與密封罩6連接;
用于排出滲入圓光柵密封空間的液體的排液孔及密封塞11。所述密封罩6通過導向螺桿5與讀數頭安裝座2固定連接。本發明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讀數頭安裝座2作為讀數頭4的安裝基面;所述主軸3與過渡法蘭12連接輸出動力; 所述導向螺桿5使密封罩6在安裝時不會損壞光柵尺13 ;所述讀數頭安裝座2、主軸3、密 封罩6、第一 0型密封圈7、第二 0型密封圈8、第三0型密封圈9、第四0型密封圈10、過渡 法蘭12、第五0型密封圈14組成密封空間提供圓光柵防護;所述排液孔及密封塞11排出 滲入圓光柵密封空間的潤滑液體;所述讀數頭4與光柵尺13組成圓光柵檢測機構提供閉環 檢測反饋信號。本發明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具有以下特點
利用標準件的0型密封圈即可實現大通徑的圓光柵防護,解決了大通徑的帶外殼防護 的圓光柵難于進口的困難,且大幅度降低了系統成本;實際使用過程中,其可靠性及可維護 性均很好。按照本發明所公布的實施例能夠實現本發明,但本發明的實施不僅僅限于以上實 施方式,如通過采用其他功能類似的防護裝置替代本發明的防護裝置以實現本發明。
權利要求
一種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所述的防護裝置包括為整個裝置提供支撐的箱體(1);與箱體(1)分別連接的讀數頭安裝座(2)、主軸(3);讀數頭(4)與讀數頭安裝座(2)固定連接,密封罩(6)與讀數頭安裝座(2)固定連接;在主軸(3)上依次設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7)、第二O型密封圈(8)、第五O型密封圈(14)及過渡法蘭(12)、光柵尺(13);過渡法蘭(12)通過第五O型密封圈(14)與主軸(3)連接,過渡法蘭(12)通過還通過第三O型密封圈(9)、第四O型密封圈(10)與密封罩(6)連接;用于排出滲入圓光柵密封空間的液體的排液孔及密封塞(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罩(6 )通過導向螺桿(5 )與讀數頭安裝座(2 )固定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拉床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數控深孔拉床的圓光柵用防護裝置,所述防護裝置的讀數頭安裝座作為讀數頭的安裝基面;所述主軸與過渡法蘭連接輸出動力;所述導向螺桿使密封罩在安裝時不會損壞光柵尺;所述讀數頭安裝座、主軸、密封罩、O型密封圈、過渡法蘭、組成密封空間提供圓光柵防護;所述排液孔及密封塞排出滲入圓光柵密封空間的潤滑液體;所述讀數頭與光柵尺組成圓光柵檢測機構提供閉環檢測反饋信號。本發明的防護裝置成本低、可靠性好、維護成本低。
文檔編號B23Q11/00GK101972951SQ20101050713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5日
發明者劉玲, 吳立良, 尹健, 張玉輝, 景富軍, 王新科, 石航飛, 范華獻, 譚勝龍, 陳昌金 申請人:四川省綿陽西南自動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