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壓模具的斜楔機構,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沖壓模具的斜楔機構中的斜楔壓板。
背景技術:
現有的斜楔壓板在使用時,由于沖壓過程中的接觸沖擊,易造成壓板因沖撞摩擦 而磨損,且磨損后更換不方便,不易維修。通常,采用在壓板與其他部件接觸的位置設置耐 磨板來減少壓板的磨損。目前,壓板使用的耐磨板主要為鑄鐵耐磨板、高力黃銅耐磨板、銅 系或鐵系燒結耐磨板,其耐磨性為鑄鐵耐磨板<高力黃銅耐磨板<銅系或鐵系燒結耐磨 板;抗壓抗沖擊性為鑄鐵耐磨板<銅系或鐵系燒結耐磨板<高力黃銅耐磨板;其價格為 鑄鐵耐磨板 < 高力黃銅耐磨板< 銅系或鐵系燒結耐磨板。由此可以看出,若采用制作成本 較低的鑄鐵耐磨板,則其耐磨性和抗壓抗沖擊性差;而采用高力黃銅耐磨板、銅系或鐵系燒 結耐磨板,雖然可以使其耐磨性和抗壓抗沖擊性提高,但是其制作成本高,價格相對也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斜楔壓板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易磨損、成本高等上述不足,提供 了一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且耐磨性和抗壓抗沖擊性高的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包括壓板板體,壓板板體一 側的前部與后部設置為臺階狀,壓板板體上設置有上下連通的三個結構相同的通孔,該壓 板板體上還設置有耐磨板,所述的耐磨板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為高力黃銅耐磨層,下層 為鋼合金基層;優選的是,所述的耐磨板的側邊角設置為弧形結構;優選的是,所述的耐磨板設置在壓板板體的上表面、下表面上;優選的是,所述的耐磨板設置在壓板板體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一個側表面上;優選的是,所述的高力黃銅耐磨層與鋼合金基層之間通過熔接的方式連接在一 起。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耐磨板設置為兩層結構,上層為高力黃銅 耐磨層,下層為鋼合金基層,由于高力黃銅耐磨層的耐磨性、抗壓抗沖擊性高,鋼合金基層 的制作成本低,不僅耐磨板的耐磨性、抗壓抗沖擊性高,而且還節約了其制作成本。本實用 新型結構簡單,耐磨性能好,在使用過程中,當斜楔壓板受到接觸沖擊時,由于耐磨板的作 用,避免了斜楔壓板因直接沖撞摩擦而造成的磨損。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耐磨板的結構示意圖;[0013]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壓板板體的俯視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壓板板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一如圖1、3、4、5所示,一種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包括壓板板體1,壓板板體1 一側的前部與后部設置為臺階狀,壓板板體1上設置有上下連通的三個結構相同 的通孔,該壓板板體1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別設置有耐磨板2,所述的耐磨板2為上、下兩層 結構,上層為高力黃銅耐磨層3,下層為鋼合金基層4 ;高力黃銅耐磨層3與鋼合金基層4之 間通過熔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耐磨板2的側邊角設置為弧形結構。具體實施例二 如圖2、3、4、5所示,一種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包括壓板板體1,壓 板板體1 一側的前部與后部設置為臺階狀,壓板板體1上設置有上下連通的三個結構相同 的通孔,該壓板板體1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一個側表面上分別設置有耐磨板2,所述的耐 磨板2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為高力黃銅耐磨層3,下層為鋼合金基層4 ;高力黃銅耐磨層 3與鋼合金基層4之間通過熔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耐磨板2的側邊角設置為弧形結構。
權利要求一種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包括壓板板體,其特征在于壓板板體一側的前部與后部設置為臺階狀,壓板板體上設置有上下連通的三個結構相同的通孔,該壓板板體上還設置有耐磨板,所述的耐磨板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為高力黃銅耐磨層,下層為鋼合金基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板的側邊角設 置為弧形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板設置在壓板 板體的上表面、下表面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板設置在壓板 板體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一個側表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壓模具的斜楔壓板,包括壓板板體,壓板板體一側的前部與后部設置為臺階狀,壓板板體上設置有上下連通的三個結構相同的通孔,該壓板板體上還設置有耐磨板,所述的耐磨板為上、下兩層結構,上層為高力黃銅耐磨層,下層為鋼合金基層。本實用新型耐磨板設置為兩層結構,上層為高力黃銅耐磨層,下層為鋼合金基層,由于高力黃銅耐磨層的耐磨性、抗壓抗沖擊性高,鋼合金基層的制作成本低,不僅耐磨板的耐磨性、抗壓抗沖擊性高,而且還節約了其制作成本。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耐磨性能好,在使用過程中,當斜楔壓板受到接觸沖擊時,由于耐磨板的作用,避免了斜楔壓板因直接沖撞摩擦而造成的磨損。
文檔編號B21D37/12GK201572848SQ20092029350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4日
發明者崔俊賢, 崔軍峰 申請人:崔俊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