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加工刀具,特別是涉及一種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
背景技術:
在機械零件加工中,有些零件有同軸度等要求,其內、外徑都需要加工,以保證其 同軸度,如圖1所示的工件接頭10,其內、外徑僅有0. 35mm的加工余量。習用的加工工藝, 所用的加工刀具為套刀20(如圖2所示)。采用套刀20的加工具有以下弊端1、加工時屑 不易排出,嚴重影響加工質量;2、加工效率偏底,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同軸度高的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 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它主要由把柄、第一連接銷、第二 連接銷、小推力軸承、傳力矩板、芯桿、外殼、大推力軸承、刀體和定位件組成;所述的外殼具 有一端敞開的容置腔,在容置腔的底面開設中心通孔;所述的芯桿為兩頭細、中間粗的階梯 軸件,在內端細軸與粗軸的階梯面上設有法蘭盤;所述的把柄套置在外殼容置腔內且通過 第一連接銷與傳力矩板連接,第一連接銷與傳力矩板之間為大間隙配合,傳力矩板通過第 二連接銷與芯桿的法蘭盤連接,傳力矩板和小推力軸承依次套接在芯桿內端的細軸上,且 該小推力軸承設置在把柄內端面與傳力矩板之間;所述的芯桿的粗軸穿過外殼底面中心通 孔,其穿出端與刀體和定位件連接,在芯桿法蘭盤與外殼容置腔內底表面之間設置大推力 軸承。 所述的刀體為表面切削刀具,定位件為內孔定位件;所述的表面切削刀具內端套
接在芯桿的粗軸上,內孔定位件通過軸承可旋轉的套接在芯桿外端的細軸上。 所述的刀體為內孔切削刀具,定位件為外表面定位件;所述的內孔切削刀具內端
套接在芯桿的外端的細軸上,外表面定位件通過軸承可旋轉的套接在芯桿的粗軸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在把柄與傳力矩板之間設有小推力軸承,在芯
桿與外殼之間設有大推力軸承,而且第一連接銷與傳力矩板之間為大間隙配合,安裝有刀
具和定位件的芯桿可沿徑向圓周平面平移一定距離,從而達到自動找正功能,避免因工件
在裝夾時定位因素而引起的"同軸度"超差問題,保證產品加工后內孔和外徑的同軸度,減
少加工調試難度,便于操作。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被加工零件接頭的零件圖;[0011] 圖2是習用加工刀具套刀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以端面和孔作定位基準加工零件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以孔作定位基準加工零件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以外軸作定位基準加工零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它主要由把柄1、第 一連接銷21、第二連接銷22、小推力軸承3、傳力矩板4、芯桿5、外殼6、大推力軸承7、刀體 8和定位件9組成。 所述的外殼6具有一端敞開的容置腔61,在容置腔61的底面開設中心通孔62 ; 所述的芯桿5為兩頭細、中間粗的階梯軸件,在內端細軸與粗軸的階梯面上設有法蘭盤52, 即由細軸51、法蘭盤52、粗軸53和細軸54構成。 如圖4參考圖3所示,所述的把柄1套置在外殼6容置腔61內且通過第一連接銷 21與傳力矩板4連接,第一連接銷21與傳力矩板4之間為大間隙配合,傳力矩板4通過第 二連接銷22與芯桿5的法蘭盤52連接,傳力矩板4和小推力軸承3依次套接在芯桿5內 端的細軸51上,且該小推力軸承3設置在把柄1內端面與傳力矩板4之間;所述的芯桿5 的粗軸53穿過外殼6底面中心通孔62,其穿出端與刀體8和定位件9連接,在芯桿5法蘭 盤52與外殼6容置腔61內底表面之間設置大推力軸承7。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機臺主軸帶動把柄l,把柄1通過銷一帶動傳力矩板4,傳力矩板4通過第二連接 銷22帶動芯桿5,芯桿5通過標準銷帶動刀體8,從而刀體8做旋轉切削加工運動。刀體8 可根據定位件9的具體方位后通過大、小推力軸承"3"和"7"的"滑動摩擦"進行圓周平面 平移,從而達到自動找正功能,保證產品加工后內孔和外徑的同軸度;為了保護產品內孔尺 寸及粗糙度要求,定位件9不做旋轉運動。 本實用新型具有兩種實施方式 1、如圖4所示,以端面和孔作定位基準加工零件的實施例1。所述的刀體8為表面 切削刀具8,定位件9為內孔定位件9,在其上與工件定位孔口靠接的定位凸緣93 ;所述的 表面切削刀具8內端套接在芯桿5的粗軸53上,內孔定位件9通過深溝軸承92和滾針軸 承91可旋轉的套接在芯桿5外端的細軸54上。 該實施方式在加工圖1所示的工件接頭10時,采用的機臺為手動復合二軸機或 鉆銑床、手動單軸機。 加工過程為將待加工的接頭10放入夾模內裝夾夾緊后,機臺主軸啟動向下做旋 轉切削運動,當內孔定位件9接觸到產品接頭內孔小A 口部時,由于內孔定位件9的頭部是 錐度導向的,故即使內孔定位件9在主軸下移的過程中與"產品的軸心位置"發生允許的偏 差量fl,那么內孔定位件9還是能順利進入孔小A 口部內,由于接頭IO在夾模的夾緊下是 固定不動的,并在主軸旋轉下移的作用下使定位件9在完全進入孔的這一過程中會"自動 調整位置量",以便來消除主軸下移的過程中與"產品的軸心位置"發生允許的偏差量fl,從 而達到自動找正的作用。[0025] ①"自動調整位置量"的實現正如上述的定位件9進入孔小A,要完全進入孔小A 內的話,那么定位件9就必須得偏移fl大小的位移量,從而帶動芯桿5也同步偏移fl大小 的位移量,芯桿5在圖4所示中的小推力軸承3、大推力軸承7兩個不同型號的推力軸承(只 用了軸承的一部分)和f2、f3、f4、f5間隙的作用下很容易實現位置偏移運動;其中fl、f2、 f3、f4、f5應保證的大小關系為fl《f2《f3《f4《f5。 (f2的值一般設計在2. 0mm以 內比較好)。 ②切削的力的傳遞機臺主軸帶動把柄l,把柄1通過銷21帶動傳力矩板4,傳力 矩板4通過第二連接銷22帶動芯桿5,芯桿5通過標準銷帶動刀體8,從而刀體8做旋轉切 削加工運動。 ③在〃 手動進給加工機臺〃 上的加工深度的控制如圖4所示,為了保證深度尺 寸D±0. 1,我們在定位件9內安裝了兩個軸承-一 滾針軸承91和深溝軸承92,其兩個軸承 的作用就是當定位件9的臺階面與產品接頭的端面接觸時,定位件9與產品不要發生相對 的運動,從而保護了產品接頭10內孔尺寸和粗糙度等要求,更保證了深度尺寸D士O. 1的穩 定性(如果不加兩個軸承的話,定位件9與產品就會發生相對摩擦運動,而使接頭端面位置 下降,故而導致刀具加工過深,尺寸D會增大超差);刀具在制作時必須控制好附圖1中的 "E尺寸","E尺寸"的大小也直接反映刀具加工后的D尺寸的大小。 圖5為以孔作定位基準加工零件的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個實施例基本相同,僅 是將定位件9A上與工件接頭IO定位孔口靠接的定位凸緣去掉。 2、如圖6所示,以外軸作定位基準加工零件的實施例2。所述的刀體8'為內孔切 削刀具8',定位件9'為外表面定位件9';所述的內孔切削刀具8'內端套接在芯桿5'的外 端的細軸54'上,外表面定位件9'通過深溝軸承91'可旋轉的套接在芯桿5'的粗軸53' 上。 加工時,定位件9'以工件接頭10的圓周表面為定位面,切削內孔。
權利要求一種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把柄、第一連接銷、第二連接銷、小推力軸承、傳力矩板、芯桿、外殼、大推力軸承、刀體和定位件組成;所述的外殼具有一端敞開的容置腔,在容置腔的底面開設中心通孔;所述的芯桿為兩頭細、中間粗的階梯軸件,在內端細軸與粗軸的階梯面上設有法蘭盤;所述的把柄套置在外殼容置腔內且通過第一連接銷與傳力矩板連接,第一連接銷與傳力矩板之間為大間隙配合,傳力矩板通過第二連接銷與芯桿的法蘭盤連接,傳力矩板和小推力軸承依次套接在芯桿內端的細軸上,且該小推力軸承設置在把柄內端面與傳力矩板之間;所述的芯桿的粗軸穿過外殼底面中心通孔,其穿出端與刀體和定位件連接,在芯桿法蘭盤與外殼容置腔內底表面之間設置大推力軸承。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體為表 面切削刀具,定位件為內孔定位件;所述的表面切削刀具內端套接在芯桿的粗軸上,內孔定 位件通過軸承可旋轉的套接在芯桿外端的細軸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體為內 孔切削刀具,定位件為外表面定位件;所述的內孔切削刀具內端套接在芯桿的外端的細軸 上,外表面定位件通過軸承可旋轉的套接在芯桿的粗軸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以孔軸為基準的自找正刀具,它主要由把柄、第一連接銷、第二連接銷、小推力軸承、傳力矩板、芯桿、外殼、大推力軸承、刀體和定位件組成。由于本實用新型在把柄與傳力矩板之間設有小推力軸承,在芯桿與外殼之間設有大推力軸承,而且第一連接銷與傳力矩板之間為大間隙配合,安裝有刀具和定位件的芯桿可沿徑向圓周平面平移一定距離,從而達到自動找正功能,避免因工件在裝夾時定位因素而引起的“同軸度”超差問題,保證產品加工后內孔和外徑的同軸度,減少加工調試難度,便于操作。
文檔編號B23B27/00GK201470904SQ20092018273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7日
發明者任立新, 袁小箭, 陶林 申請人: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