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鉆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鉆頭。
背景技術:
在本文中所述類型的鉆頭是已知的。鉆頭在其端面上具有兩個主刀刃,所述主刀刃漸變?yōu)樘峁┰谵D頭的圓周區(qū)域內(nèi)的副刀刃。主刀刃通過相鄰的切削面和排屑面形成,其中切削面在鉆頭的旋轉方向上下降且排屑面在相反的方向上下降。通常,使鉆頭旋轉且與工件接合。但也可構思的是使工件旋轉且抗扭地保持住鉆頭。在此情況中,切削面指向與工件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由至少一個主刀刃所切下的切屑在切削面上流下。在鉆頭的中心軸線的區(qū)域內(nèi)形成了橫刀刃,兩個端面主刀刃鄰接在所述橫刀刃上。在此所述類型的鉆頭通常由鉆孔直徑的10%至30%的相對核心直徑制成。在核心直徑大于20%時,要求通過所謂的磨尖(Ausspitzimg)將連接兩個主刀刃的橫刀刃縮短。通過此磨尖形成中心刀刃,中心刀刃通常與主刀刃形成鈍角。此角度越小,則此中心刀刃越短且通常失去易切削性。磨尖也導致配設于主刀刃的切削面和配設于中心刀刃的切削面形成鈍角。在帶有連續(xù)排屑面的常規(guī)鉆頭磨刃(Anschliff)時,在中心刀刃區(qū)域內(nèi)必然比在主刀刃區(qū)域內(nèi)形成更大的頂角。由此表明,在此類轉頭構造中,由刀刃所切削的切屑聚集且不能自由地落下。因此,鉆孔效率降低。也能夠導致鉆頭的損壞。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避免所述缺點的鉆頭。 為解決此任務,建議了具有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鉆頭。此鉆頭包括至少兩個端側主刀刃,所述主刀刃帶有連接在其上的位于外側的副刀刃,所述副刀刃布置在鉆頭的圓周面的區(qū)域內(nèi)。鄰接主刀刃的不僅有切削面而且還有第一排屑面,其是相反地傾斜的。切削面在鉆頭的旋轉方向上傾斜,而第一排屑面在相反的方向上傾斜。鉆頭的至少兩個主刀刃通過切削面與第一排屑面的切割線形成。此外,至少兩個中心刀刃提供有切削面,所述切削面與主刀刃的切削面形成鈍角。鉆頭的特征在于第一排屑面也具有部分段,所述部分段相互成鈍角地布置,其中第一排屑面的數(shù)量等于切削面的部分段的數(shù)量。至少兩個中心刀刃和主刀刃從橫刀刃觀察以恒定的頂角a向外在鉆頭的圓周面的方向上下降,即在副刀刃的方向上下降。 鉆頭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特征在于,中心刀刃的位于內(nèi)部的切削面比位于更外部
的主刀刃的切削面傾斜更小。主刀刃的切削面在鉆頭的中心軸線或旋轉軸線所位于的平面
內(nèi)延伸。位于內(nèi)部的切削面與中心軸線垂直于其伸出的平面優(yōu)選地形成頂角。 在鉆頭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建議,使中心刀刃的位于內(nèi)部的切削面通過轉折或通過
彎曲漸變?yōu)橹鞯度械奈挥谕鈧鹊那邢髅?。以此方式,能夠在另一個區(qū)域內(nèi)影響切屑的流下。 在另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建議,使第一排屑面的位于內(nèi)部的部分段比位于外部的
部分段更傾斜,即從鉆頭的中心軸線觀察,排屑面的位于內(nèi)部的第一部分段在向著鉆頭的圓周面的方向上比排屑面的位于外部的達到鉆頭的圓周面的部分段更強地下降。 鉆頭的特別有利的實施例的特征在于,從鉆頭的中心觀察,即從中心軸線觀察,則
第一排屑面的排屑角向外縮小。優(yōu)選地,排屑角持續(xù)減小。 在鉆頭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建議,鄰接主刀刃的至少第一排屑面上連接有第二
排屑面。此第二排屑面比第一排屑面更強地傾斜,其排屑角因此大于第一排屑面。 特別有利的是在如下的鉆頭的實施例中,即其中第二排屑面類似于第一排屑面具
有部分段,該部分段在鉆頭的徑向方向上觀察時相對于與第一排屑面的部分段不同地傾
斜,且通過轉折或彎曲相互漸變。 鉆頭的另外的構造從從屬權利要求中得到。
在下文中根據(jù)附圖進一步解釋本發(fā)明。各圖為 圖1在端視圖中示出了帶有常規(guī)磨刃而無磨尖的鉆頭; 圖2在端視圖中示出了帶有常規(guī)磨刃以及磨尖的鉆頭; 圖3在端視圖以及側視圖中示出了帶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磨刃的鉆頭; 圖3a示出了在圖3中圖示的鉆頭的第一端視圖; 圖3b示出了在圖3中圖示的鉆頭的第二視圖; 圖4在端視圖以及側視圖中示出了帶有彎曲刀刃的鉆頭的變化的實施例;
圖4a示出了在圖4中圖示的鉆頭的第一側視圖
圖4b示出了在圖4中圖示的鉆頭的第二側視圖;禾口 圖5示出了帶有180。的頂角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鉆頭的另一個修改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中在端視圖中圖示的已知的鉆頭IO具有第一主刀刃3和相對于鉆頭的中心軸線5點對稱布置的第二主刀刃3'。兩個主刀刃3、3'通過橫刀刃相互連接,所述橫刀刃延伸通過所述中心軸線5。兩個主刀刃3、3'平行于直徑線9布置,所述直徑線9在圖1中水平地延伸通過中心軸線5。第一主刀刃3配設了垂直于圖1的圖面延伸的切削面ll,第二主刀刃3'配設了相應的切削面11'。 在以箭頭13指示的轉頭10的旋轉方向上觀察時,切削面11、11'在旋轉方向上傾斜。排屑面15、15'緊接在主刀刃3、3'上,排屑面15、15'在相對的方向上下降,且因此與由箭頭13指示的轉頭10的旋轉方向相反地傾斜。 主刀刃3、3'漸變?yōu)椴贾迷阢@頭的圓周面17的區(qū)域內(nèi)的副刀刃19、19',所述副刀刃19、19'在圖1中垂直于圖面延伸。副刀刃能夠平行于鉆頭的中心軸線5指向,或沿虛擬的螺旋線延伸。 圖1中示出,橫刀刃7與垂直于直徑線9延伸的直徑線21形成頂角。在此橫刀刃7的區(qū)域內(nèi)產(chǎn)生鉆頭的不良切削特征,因此,此橫刀刃7應盡可能短。這通過磨尖實現(xiàn),所述磨尖從圖2中可見。 圖2在端視圖中示出了已知的鉆頭10'。相同且功能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圖標號表示,因此可參考圖1的描述。
圖2中圖示的鉆頭10'基本上如圖1中所解釋而構造。區(qū)別在于,在其端面中引入截頂23、23',所述截頂23、23'延伸直至鉆頭的中心軸線5附近,且包括主刀刃3、3'的部分,且特別地包括橫刀刃7的部分。主刀刃3不再從副刀刃19直線地連續(xù)延伸直至橫刀刃7。而是主刀刃3距直徑線21具有距離地且與直徑線9成頂角下降。這也適用于第二主刀刃3,。 因此,通過截頂23、23'產(chǎn)生了相對于直徑線9下降的主刀刃的刀刃部分,該刀刃部分稱為中心刀刃,所述中心刀刃相對于主刀刃3、3'成頂角地延伸。該角度越小,則中心刀刃越短,且通常中心刀刃失去易切削性。這也適合于第二主刀刃3'。
但另一方面,通過如此由截頂23、23'而形成的磨尖使中心刀刃相對于主刀刃頂角的頂角加大。在中心區(qū)域內(nèi)頂角的加大對于鉆頭的定心特性具有很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在起鉆階段期間,這能夠導致鉆頭的偏離。如果鉆頭在起鉆時已偏離,則該鉆頭在隨后的完全鉆孔過程中不再穩(wěn)定,因為其引導棱(F他rimgsfasen)將其保持在此相對于旋轉軸線偏置的位置。因此,很高的法向力作用在鉆頭的引導棱上,且也作用在位于主刀刃和副刀刃之間的刀刃棱上,這明顯降低了鉆頭的耐用度。 此外,在主刀刃3、3'的轉折點上產(chǎn)生從工件切削的切屑的聚集,使得切屑不能自由落下。 圖3在端視圖中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鉆頭1。鉆頭1的前端在圖3a中在側視圖中圖示。此端視圖在此為右視圖。 在圖3b中在側視圖中示出鉆頭1的前側,該側視圖根據(jù)圖3的端視圖給出了底視圖。相同且功能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圖標號指示,因此可參考圖l和圖2的描述。
鉆頭1具有相應的第一主刀刃3和第二主刀刃3',所述第一主刀刃3和第二主刀刃3'相對于鉆頭的中心軸線5相互點對稱地布置。在以箭頭13指示的轉頭10的旋轉方向上觀察時,第一切削面ll和第二切削面ll'連接在主刀刃3和3'上。該切削面11、11'在旋轉方向上傾斜。圖3中圖示的鉆頭也具有連接在主刀刃3和3'上的排屑面15、15',該排屑面15、15'從主刀刃3和3'發(fā)出,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下降。
如同在根據(jù)圖2的已知鉆頭10'中的情況,在鉆頭1中也提供稱為磨尖的截頂23、23',所述截頂23、23'達到中心軸線5附近,且因此與根據(jù)圖1的已知鉆頭相比使橫刀刃7明顯縮短。所述截頂23、23'導致從副刀刃19發(fā)出的第一主刀刃3首先平行于直徑線9延伸,且然后繼續(xù)以與直徑線9形成頂角。因此,在此產(chǎn)生中心刀刃25。同樣適用于第二主刀刃3',其中通過截頂23'形成中心刀刃25'。 配設于第一主刀刃3、3'的切削面11、11'垂直于圖3的圖面延伸,而配設于主刀刃的內(nèi)部部分的切削面,即配設于中心刀刃25、25'的切削面27、27'雖然也在以箭頭13指示的旋轉方向上下降,但以基本上更平的角度下降。切削面的兩個部分刀刃形成鈍角。
從圖3可見,第一排屑面15a、15a'具有兩個以鈍角相互傾斜的部分段29a和31a。連接在圓周面17上的第一部分段29a延伸越過第一主刀刃3的基本上平行于直徑線9延伸的區(qū)域。第一排屑面15a的第二部分段31a向內(nèi)連接在第一部分段29a上且延伸越過第一主刀刃的第二部分,即越過中心刀刃25的區(qū)域。兩個部分段29a和31a形成鈍角,其中內(nèi)部第二部分段31a從中心軸線5發(fā)出,比外部的第一部分段29a更陡地向外向圓周面下降。兩個部分段29a和31a通過轉折線33a相互分開。相同的關系適合于第二主刀刃3'。因此,參考第一主刀刃3的解釋。 直徑線9將第一排屑面15a、15a'與第二排屑面15b、15b'分開,所述第二排屑面15b、15b'相對于虛擬平面比第一排屑面15a、15a'更明顯地傾斜,中心軸線15垂直于所述虛擬平面且所述虛擬平面與圖3的圖面重合。因此,排屑角在此比第一排屑面的區(qū)域內(nèi)更大。 第二排屑面15b、15b'與第一排屑面15a、15a'相應地形成;第二排屑面15b、15b'每個具有第一部分段29b和29b'以及31b和31b'。與第一和第二部分段29a、31a、29'a、31' a相對應,第二部分段29b、29' b和31b、31' b也相互傾斜成鈍角,其中連接在中心軸線5上的部分段29b、29'b以比另外的位于外側的第二部分段31b和31'b更陡的角度在鉆頭1的圓周面的方向上下降。 兩個部分段29b、29' b和31b、31' b越過轉折線33b相互漸變。 如果從右側觀察圖3中給出的鉆頭l,則得到在圖3a中給出的側視圖。相同的部
分以相同的附圖標號表示,因此可參考圖3的描述。 圖中表明,第一主刀刃3基本上平行于在圖3a中垂直于圖面延伸的直徑線9布置,且也平行于距中心軸線5具有距離地延伸的平面布置。帶有第一部分段29a和第二部分段31a的第一排屑面15a位于主刀刃3下方。這兩個部分段越過轉折線33a相互漸變。也可見帶有第一部分段29b和第二部分段31b的第二排屑面15b。這兩個段越過轉折線33b相互漸變。圖中清楚地表明,相對于中心軸線5從其垂直伸出的平面,第二部分段31b比第一部分段29b向外向圓周面17更陡地下降。 圖3a還示出了截頂23,此外還示出副刀刃19,所述副刀刃19在此沿虛擬的螺旋
線延伸,即不平行于中心軸線5。在工件加工時,副刀刃19跟隨引導棱20。 如果從下方觀察在圖3中以端側視示的鉆頭l,則得到在圖3b中給出的側視
圖,其中在此僅給出鉆頭1的前部分。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圖標號指示,因此可參考圖3
和圖3a的解釋。 在圖3b中,在中心軸線5下方可見連接到鉆頭1的尖端35的中心刀刃25',該中心刀刃25'是鉆頭1的主刀刃的部分。所屬的切削面27'指向觀察者。所述切削面27'是描繪出鉆頭1的磨尖的截頂23'的部分,且所述切削面27'越過轉折線36'漸變?yōu)榍邢髅?1'。但特別優(yōu)選的是彎曲的過渡。 第二主刀刃3'以所屬的切削面ll'連接在中心刀刃25'上。在此,第二主刀刃3'漸變?yōu)楦钡度?9'。在第二主刀刃3'和副刀刃19'之間可見邊緣37。然而,也可以建議使得主刀刃在半徑的范圍內(nèi)漸變?yōu)楦钡度小?對于第二副刀刃3'和中心刀刃25'的陳述也適合于點對稱地布置的第一主刀刃3和中心刀刃25。在中心軸線5上方可見第一排屑面15a和第二排屑面15b,它們帶有所述的部分段29a、31a以及29b、31b。也可見第一部分面15a的轉折線33a和第二部分面15b的轉折線33b。 圖3b很清楚地示出中心刀刃25'和從鉆頭1的尖端35發(fā)出的第二主刀刃3相互漸變,且具有相對于中心軸線5相同的恒定的也稱為頂角的傾斜角。 圖4在端視圖中示出了圖3中圖示的鉆頭1的變化的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圖標號指示,因此可參考前述附圖的描述。
7
在圖4中給出的鉆頭1與在圖3中圖示的鉆頭的區(qū)別僅在于,第一排屑面15a的部分段29a、31a不通過轉折線相互漸變,而是彎曲地漸變。因此,在兩個部分段之間不形成清晰限定的分段。 相應地適用于相對于中心軸線5與第一排屑面15a點對稱對置的第一排屑面15'a的部分段29' a、31' a。 同樣情況也適用于第二部分面15b和15' b :第一部分段29b和29' b彎曲地漸變?yōu)榈诙糠侄?1b和31' b,使得在此也不形成轉折,而是形成柔和的過渡。
如果從右側觀察在圖4中以端視示的鉆頭1,則得到在圖4a中圖示的側視圖。所有對于圖3a的陳述也相應地適用于此圖示。 從在圖4中以端視圖給出的鉆頭l的底視圖得到在圖4(圖4b 譯注)中圖示的
鉆頭1的側視圖。所有對于圖3b的陳述也相應地適用于根據(jù)圖4b的圖示。 從根據(jù)圖4a和圖4b的圖示也可見,在此不提供轉折線,且排屑面的部分段彎曲地
相互漸變。 因此,在圖4、圖4a和圖4b中圖示的鉆頭中取消了在圖3、圖3a和圖3b中提及的轉折線33a和33b,且所述轉折線33a和33b通過部分段的彎曲的過渡替代。
在圖4b中,由主刀刃3、3'和中心刀刃25、25'所形成的頂角以a表示,由于清晰性原因,所述頂角在圖3b中未圖示。 圖5在側視圖中示出了鉆頭1的另一個實施例。此視圖對應于根據(jù)圖3b和圖4b的側視圖。相同且功能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圖標號指示,因此可參考前述附圖的描述。在圖5中圖示的特別地優(yōu)選的鉆頭的實施例中建議使頂角a為180° ,即使得鉆頭的兩個端側主刀刃3和3'以及中心刀刃25、25'位于中心軸線5垂直從其伸出的平面內(nèi)。在此鉆頭中,與在已知的鉆頭中不同,不需要切削面修正,因為如從圖3和圖4可見,主刀刃位于中心前方大約5%至15%,即在以箭頭13指示的旋轉方向上觀察時,主刀刃布置在直徑線9前方。在此,將第一排屑面15a和15' a構造為使得即使對于彎曲的主刀刃情況,即對于在中心刀刃25、25'的區(qū)域內(nèi)位于中心前方的主刀刃的情況,也得到絕對平的鉆孔底部。
以上根據(jù)圖3、圖3a、圖3b以及圖4、圖4a、圖4b圖示出第一部分段29a、29'a、29b、29'b以及第二部分段31a、31'a、31b、31'b通過轉折線或彎曲區(qū)域相互漸變。另外,優(yōu)選地建議,使得排屑面的排屑角從中心發(fā)出,即從中心軸線5發(fā)出,向圓周面17減小。通過此構造能夠穩(wěn)定地形成特別高承載的切角。同時,在鉆頭中心內(nèi)實現(xiàn)許多排屑通道(Freigang),使得以此鉆頭類型可實現(xiàn)很大的進刀。 通過在主刀刃和副刀刃之間的過渡區(qū)域內(nèi)避免邊緣17且形成半徑,能夠實現(xiàn)切角的進一步卸載。 因此,圖5示出了一種鉆頭,其中頂角a為180° 。此類鉆頭的端側的俯視圖對應于圖3中給出的俯視圖。就此而言,特別地參考圖3。 在圖5中,在中心線5上方可見第一排屑面15a和第二排屑面15b,此外可見此第二排屑面15b的第一部分段29b和第二部分段31b。在中心線5下方可見第二主刀刃3'及其部分段,即中心刀刃25'。也可見配設于第二主刀刃3'的切削面11'和配設于中心刀刃25'的切削面27'。這些切削面通過轉折線36'分開,或通過彎曲相互漸變。
如在圖3b和圖4b中的情況,在此圖示中也顯見的是,從中心線5發(fā)出的第二主刀刃3'及其所屬的刀刃部分,即中心刀刃25'以相同的-優(yōu)選地以固定的-頂角傾斜,其中 在中心刀刃25'和第二部分段3'之間給出連續(xù)的過渡。在圖5中,中心刀刃25'和第二主 刀刃3'以與中心軸線5成90。的角度布置。相應的情況適用于帶有所屬刀刃部分-即中 心刀刃25的點對稱的第一主刀刃。以此得到180°的頂角a。 在使用在圖5中圖示的鉆頭1時,得到完全平坦的鉆孔底部。由于通過截頂23' 和在此不可見的截頂23所實現(xiàn)的磨尖的特別構造,可靠的避免了由中心刀刃25和25'所 切削的切屑的聚集。該切屑能夠自由地越過切削面27、27'流出。 因此表明,以簡單的方式完成了一種鉆頭,該鉆頭避免了在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的缺 點。在根據(jù)圖3和圖4的實施例中,保證鉆頭特別地在起鉆階段很好地定心。這通過磨尖, 即通過導致在中心區(qū)域內(nèi)將頂角放大的切削面23和23'實現(xiàn),這從圖3a和圖3b中可見。 同時,避免了在此所切削的切屑的聚集。 切屑聚集的避免也在如在圖5中圖示的鉆頭1的實施例中實現(xiàn)。
9
權利要求
一種鉆頭,具有至少兩個端側主刀刃(3、3’),鄰接所述主刀刃(3、3’)的在第一方向上下降的切削面(11、11’),鄰接至少兩個主刀刃(3、3’)的在與切削面(11、11’)相反的方向上下降的第一排屑面(15a、15’a),至少兩個端側磨尖,通過所述磨尖分別形成鄰接主刀刃(3、3’)的中心刀刃(25、25’),在第一方向上下降的切削面(27、27’)鄰接所述中心刀刃(25、25’),在至少兩個中心刀刃(25、25’)之間延伸的橫刀刃(7),和提供在鉆頭(1)的圓周面(17)的區(qū)域內(nèi)的副刀刃(19、19’),其中每個主刀刃(3、3’)配設一個副刀刃(19、19’),其中至少兩個主刀刃(3、3’)通過切削面(11、11’)與第一排屑面(15a、15’a)的切割線形成,且其中主刀刃(3、3’)的切削面(11、11’)和中心刀刃(25、25’)的切削面(27、27’)彼此成鈍角地布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面(15a、15’a)具有相互間成鈍角布置的部分段(29a、29’a;31a、31’a),其中第一排屑面(15a、15’a)的部分段配設于中心刀刃(25、25’)的切削面(27、27’)和主刀刃(3、3’)的切削面(11、11’),其中在主刀刃(3、3’)上連接中心刀刃(25、25’),且其中第一排屑面(15a、15’a)與切削面(11、27)相反地成角度,使得主刀刃(3、3’)和中心刀刃(25、25’)在鉆頭(1)的圓周面(17)的方向上以恒定的頂角α向外延伸。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頂角a是鈍角。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對于頂角a適用0°《a《180° ,特別是120°《a《180° 。
4.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中心刀刃(25、25')的位于內(nèi)部的切削面(27、27')比主刀刃(3、3')的位于外部的切削面ai、ir)傾斜更小。
5.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的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中心刀刃(25、25')的位于內(nèi)部的切削面(27、27')通過轉折(轉折線(36、36'))或通過彎曲漸變?yōu)橹鞯度械奈挥谕獠康那邢髅鎍i、ir )。
6.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的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面(15a、15'a)的位于內(nèi)部的部分段(31a、31'a)具有與所屬主刀刃(3、3')的位于外部的部分段(29a、29'a)相比更大的排屑角。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面(15a、15'a)的位于內(nèi)部的部分段(31a、31'a)通過轉折(轉折線(36、36'))或通過彎曲漸變?yōu)槲挥谕獠康牟糠侄?29a、29' a)。
8.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面(15a、15'a)的排屑角從鉆頭(1)的中心線(5)向外減小。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排屑角持續(xù)減小。
10.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鄰接至少兩個第一排屑面的第二排屑面(15b、15' b),所述第二排屑面(15b、15' b)比第一排屑面更強地傾斜。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面(15b、15'b)具有部分段(29b、29' b、31b、31' b),所述部分段的數(shù)量等于第一排屑面(15a、15' a)的部分段的數(shù)量,且它們彼此成鈍角地布置。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面(15b、15'b)的位于內(nèi)部的部分段(31b、31' b)比位于外部的部分段(29b、29' b)更強地傾斜。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面(15b、15'b)的位于內(nèi)部的部分段(31b、31'b)通過轉折(轉折線(36、36'))或通過彎曲漸變?yōu)槲挥谕獠康牟糠侄?29b、29' b)。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IO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第二排屑面(15b、15'b)的排屑角從鉆頭(1)的中心線(5)向外減小。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排屑角持續(xù)減小。
16.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主刀刃(3、3')在半徑的范圍內(nèi)漸變?yōu)楦钡度?17、17')。
17.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鉆頭,其特征在于180。的頂角a。
全文摘要
建議了一種鉆頭,具有至少兩個端側主刀刃(3、3′),鄰接主刀刃(3、3′)的在第一方向上下降的切削面(11、11′),鄰接至少兩個主刀刃(3、3′)的在與切削面(11、11′)相反的方向上下降的第一排屑面(15a、15′a),至少兩個端側磨尖,通過磨尖分別形成鄰接主刀刃(3、3′)的中心刀刃(25、25′),在第一方向上下降的切削面(27、27′)鄰接中心刀刃(25、25′),在至少兩個中心刀刃(25、25′)之間延伸的橫刀刃(7),和提供在鉆頭(1)的圓周面(17)的區(qū)域內(nèi)的副刀刃(19、19′),其中每個主刀刃(3、3′)配設一個副刀刃(19、19′),其中至少兩個主刀刃(3、3′)通過切削面(11、11′)與第一排屑面(15a、15′a)的切割線形成,且其中主刀刃(3、3′)的切削面(11、11′)和中心刀刃(25、25′)的切削面(27、27′)相互成鈍角地布置。所述鉆頭的特征在于,第一排屑面(15a、15′a)具有相互間以鈍角布置的部分段(29a、29′a、31a、31′a),其中第一排屑面(15a、15′a)的部分段配設于中心刀刃(25、25′)的切削面(27、27′)和主刀刃(3、3′)的切削面(11、11′)的部分段,其中在主刀刃(3、3′)上連接中心刀刃(25、25′),且其中第一排屑面(15a、15′a)與切削面(11、27)相反地成角度,使得主刀刃(3、3′)和中心刀刃(25、25′)在鉆頭(1)的圓周面(17)的方向上以恒定的頂角α向外延伸。
文檔編號B23B51/02GK101784354SQ200880104338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烏爾里?!た颂m澤爾 申請人:克萊斯博士瑪帕精密儀器工廠兩合公司